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14686|回复: 0

美国制裁下,张一鸣和任正非“文风”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8-6 0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 苗正卿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76岁的任正非和37岁的张一鸣正站在相似的路口上。
自2019年5月15日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后,美国时间7月31日特朗普又表示将禁止Tik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在美国运营。在美方挥舞起的“制裁”大棒下,任正非和张一鸣不仅需思考对外的应变之策,还需要考虑如何安抚公司内部民心。
通过公开信及媒体采访传递信号,成为了任正非和张一鸣共同的选择。
同样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宏大叙事背景下,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低调、不怎么轻易公开发言的任正非,被逼得在这半年里似乎说了一辈子的话。
2019年5月15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后的第六天,5月21日任正非接受了媒体采访。在采访中,任正非保持了自己惯有的风格:思路清晰+喜用案例故事。他不仅讲了二战还分享了自己女儿童年学习舞蹈的故事。但曾经的任正非也是一位喜欢“以笔传情”的CEO,甚至比起张一鸣的理性文风,任正非的信件可谓引经据典、“文”情并茂。
地缘政治和中美贸易冲突夹缝中,相差39岁的张一鸣和任正非,在外部力量的推搡下,处于同一个困境下奋力求生。舆论中,Tiktok与华为,已经成为被捆绑在一起的难兄难弟。但字节跳动并非华为,而张一鸣也不是任正非。
商业模式和国际化布局的差异之外,盒饭财经特从创始人任正非与张一鸣公开采访或公开信的内容出发,从文字细节出发将两位进行比价分析,了解两者文风背后的异同。
如何谈危机:中式思维VS理性逻辑

相比任正非30W字以上的采访实录,张一鸣就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的公开回复,也仅停留在刚刚发布的员工公开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月3日,字节跳动创始人、CEO张一鸣发送面向公司全员的公开信。
全文9段共计1144字,文章结构简单、思路清晰。
张一鸣以TikTok危机入手,聚焦字节跳动对危机的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信中张一鸣不仅描述了已经采取及预计采取的解决方案,更是将大量笔墨用于分析这些解决方案背后的“字节跳动的思考方式”。
简言之,张一鸣在用一封信告诉所有人:在遇到危机时,字节跳动会如何思考以及为何如此思考,这更像是哲学层面的“我是谁”问题。
这并非今年张一鸣写给全体员工的第一封信。早在3月字节跳动成立八周年之际,张一鸣也写过名为《往事可以回首,当下更需专注,未来值得期待》的内部信。在过往的每年之中,张一鸣都会至少写一封内部信,相比于坐在媒体面前采访,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张一鸣更喜欢“以笔传情”。
这点上,任正非却与张一鸣有着较大的差别。
孟晚舟事件、禁令、实体清单、备胎计划、断供,近一年华为的起起伏伏都围绕着这些关键事件展开。去年,盒饭财经将任正非半年的采访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一篇名为《大半年说了一辈子的话:关于任正非的小数据分析》的文章。
文中,盒饭财经整理了数个媒体记者最关心的,也是在采访中被不同媒体高频率问到的问题:对孟晚舟事件的看法和判断,多起负面事件对华为的影响,对美国和特朗普的评价等。
任正非的回答可以总结为以下:不做评述,孟晚舟事件走法律手段,我们相信法律的公开透明;多起负面事件,对华为来说是好事,可以恢复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能让美国来打响华为的知名度;特朗普和美国都很伟大。
采访中能看到,与张一鸣就事论事、如何应对的逻辑不同,任正非的回答一般采用冷处理,从积极、正面的阐述中,看不到任何焦虑、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而且经常能从任正非的表述中,看到的是如福祸相依、不冲突的中式哲学。
感性的任正非,简洁的张一鸣

在任正非早期的公开信中,不乏“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吐槽声不绝于耳”“我们呼唤英雄、不让雷锋吃亏”这样任氏风格的写法:有趣、接地气却又值得细思回味。任正非涉猎广泛加上丰富的人生体悟,造就了他不拘一格的文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很喜欢在信件的一开始设计写足够吸引眼球的开篇。他常用的方法有3类:问题开篇、古诗词开篇、常规开篇。
在《怎样才能避免叶公好龙?》这篇内部信中,任正非在文章开篇即抛出问题:为何华为留不住高学历人才。而他在《华为人》上刊登的多篇文章则酷爱化用诗词开篇。
和任正非颇有些不拘一格的文风相比,张一鸣则喜欢简洁的方式。在张一鸣的内部信中开篇的方式往往是引用字节跳动最近发生的事件,并迅速讲明写信缘由。
张一鸣甚至喜欢将全文的核心放在一开始,比如在《往事可以回首,当下更需专注,未来值得期待》这一篇中,张一鸣开篇直言“我想在这个时间节点做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升级”。绝不拖泥带水,是张一鸣的一贯风格。
如果对比华为其他高管的文风,则会看到类似张一鸣的一面。在2019年5月16日,华为在美国实体名单颁布的第二天便由华为总裁胡厚崑撰写了《致员工一封信》,学理工出身的胡厚崑文风也倾向于简洁风格。不过他依然有任正非的影子,比如在信中的最后胡厚崑也开始走煽情路线:“时间将会揭开虚伪的面具,阴霾过后阳光必然普照”,顿时让这个理工男显出了热血一面。
张一鸣会用夹杂用英文,任正非使用频率低得多

在张一鸣以往的内部信中,经常会出现夹杂使用英文的情况。比如在今年春天的八周年信中,除了人名和职务外,张一鸣还使用了9处英语。
在最新的写给员工的信件中,张一鸣在讲到解决方案时的公司角度时,也直接使用了英语“我们希望为inspire creativity & enrich life 的愿景继续努力”。这和字节跳动内部有大量海外人才有关,此外也受到了张一鸣平时阅读习惯的影响。
张一鸣对韦尔奇和德鲁克颇为推崇,在字节跳动的内部信中,他多次引用二者的观点。甚至韦尔奇的《嬴》经常成为张一鸣信中和讲话中提到的书籍。许多字节跳动的核心战略、思维,都直接采用了英语,这其实也体现了字节跳动欲成为国际化公司的决心。
任正非并非完全拒绝使用英语,但他更多的时候只是使用一些英语词汇。这些词更像是对中文的一种补充解释。比如在2019年新年前后华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任正非在安全性、韧性、隐私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四个关键词后都标注了英语。其实在任正非的采访中,有时他也会在谈到一些国外的技术理念或管理理念时少量地引用英语。
其实张一鸣和任正非都非排斥英语的公司领袖,在内部会议上任正非甚至说过自己“58岁都还在继续学英语”。而字节跳动内部有时会有纯英语的会议,张一鸣无需翻译便可以轻松应对。这也是新时代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除了公司业务,公司高管团队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化转型
任正非和张一鸣都喜欢条目化

在二人的多篇公开信、内部信中,任正非和张一鸣都展现出了思维上极强的逻辑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一鸣喜欢将关键点罗列,再逐一展开讲述。甚至不惜用“1、2、3……”这样简单直白的“小标题”方式。几乎在张一鸣的每一篇信中,都能看到这样的文字结构。在8月3日的公开信中,张一鸣在分析字节跳动思考解决方案的逻辑方法时,便罗列了三个方面:1.用户;2.团队;3.公司。这种结构和张一鸣简洁的文风相得益彰,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在任正非的信件中,他并不会像张一鸣一样如此具化地使用“1、2、3”罗列的方式,但是他的多篇公开信、文章,都可以让人看到清晰的架构。任正非很喜欢由小及大,层层深入的写作方式。
还是在任正非《怎样才能避免叶公好龙?》这篇信中,任正非采用了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结构。任正非虽然有时会喜欢引用诗词、经典,但他绝非对华丽修辞有追求的人。其实张一鸣和任正非在这一点很相似:用效果最好的方式清晰地讲明想法。只是张一鸣更倾向于迅速、简单的效果,而任正非有时会追求文字情绪的感染力。
娓娓道来和短小精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任正非的内部信,读完总会让你觉得“一个敦厚长者坐在面前娓娓道来”。这和任正非的气质很相似。在任正非《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任正非全文采用“您”这个词。信中所有的公司“管理要求”读来更像是一个长辈的人生建议。
相比于任氏风格,张一鸣并不追求文字内的情绪。他很少使用煽情的方式,也几乎从未化用过渲染类的诗词。张一鸣会在极短的文字之中,迅速将自己所有的想法一股脑抛出。张一鸣的文风,更像是一个忙碌的职业经理人要迅速将任务、使命交代清楚。
这也会让人觉得任正非的文章似乎更接地气。任正非不仅会引用经典、化用故事,还喜欢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他会讲述自己年轻时的体会,甚至提到家人。“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学过经济学。”
任正非甚至会在信中,敞开内心世界的大门,把自己的困惑与思考直接抛出。比如他敢于直言“曾经诸侯林立”“…就是个甩手掌柜”。
张一鸣其实和任正非在这一点有相似处,只是张一鸣会采用更为简洁的方式。“过去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管理问题,最直接的反馈是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统计结果下降了。”
他会直接把问题指出,但并不会用文字多加修饰。在写到对字节跳动的思考时,张一鸣会习惯性地将“问题、原因、解决办法”罗列在一起,在张一鸣的文章中,每一段基本上都在解决或回答一个问题。
对比二人的文章和公司业务,这种细微差异更显得有趣。通过今日头条而崛起的张一鸣影响着无数以文字为生的人,但其文风反而更有理工味道。以基站手机立命的任正非,虽然看似业务更加“理工直男”但文风却更为细腻柔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21: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