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旅行的郭宇。
从新冠康复者,到科幻作家;从28岁财富自由的程序员,到北斗专家。腾讯新闻“眼界月”,10位嘉宾将陆续登陆《眼界TALK》,讲述10个热门话题背后的故事。
本期主角:28岁宣布退休的程序员郭宇。在提前到来的财务自由面前,他是否做好了急流勇退的准备?
当郭宇出现在深秋的中关村时,他的打扮和气质,已与这条街格格不入。
日系休闲打扮、一身廓型大衣、一顶爵士帽,他的步伐轻慢,脸上没有熬夜或加班的痕迹,有别于这条街上行色匆匆的年轻人。
郭宇从知春路地铁站下来,沿海淀大街往苏州街走,路上一栋接一栋玻璃幕墙的大楼,映射着树上稀稀拉拉的黄叶。
这是他曾工作过的地方。这次,他是来向它们告别的。
郭宇回到曾经创业的中关村。
2014年春末夏初的一个午夜,郭宇第一次来到中关村。
这里的场景,和他想象中的“中国硅谷”有点差异:既没有灯火通明的大楼,也没有通宵敲键盘的人群。
相反,午夜的苏州街很平静,看着有些像深圳华强北,路上偶尔有人兜售电脑配件。
这是大浪涌起前的平静——之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人才都往中关村涌来。无论在哪里,你都能听到“项目、创业、投资”,连凌晨出去吃宵夜,都有投资人来递名片。
大浪之中,郭宇只是其中一朵不起眼的,顺势而为的浪花。
拖着行李箱,郭宇找到了朋友的创业公司,开始了在这里的生活。
2014年,郭宇和小伙伴曾经创业的办公室。(照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多年以后,回忆起中关村当初的盛况,郭宇依然记忆犹新。
“海淀图书城”附近有名的车库咖啡,几乎24小时不打烊,总有人在办公,开会,谈投资,路演。
在车库咖啡,点一杯十五元的饮料,就能在里面通宵写代码。许多后来知名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就是在这里拉到投资,继而发展壮大。
至今郭宇依然相信,获取财富的密码,在于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行业。按照一个曾经时髦的词,就是“风口”——换成更简单的词,就是运气。
郭宇当时所处的“风口”,正是资本涌进互联网行业的时候。他在其他城市生活过,从来没见过如此狂热的场景。
2014年,郭宇在微软大厦参与黑客马拉松活动。(照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我很享受当时的生活”,郭宇说,但这种享受,与钱无关。
朋友的创业公司只有四个正式员工,办公室是居民楼里的一套公寓。客厅沿着墙摆了一圈办公桌。
这是他在北京的第一个家。早上,从客厅中间的地板起来,收起褥子开始上班,累了就躺下睡觉。
这也是郭宇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我对当时的创业项目,没有太多期待,因此也没多大压力。工作时间自由,业务稳定,产品也获得不少认可”。他期待每个周末的创业者party,在那里,他能认识很多有趣的人,通过这些有趣的人,再去结识更有趣的人。
2014年6月,北京中关村。(图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六年后,当风口过去,盛况不再,郭宇认识的创业公司所剩无几。
曾经的“海淀图书城”变得冷清,不再有熙熙攘攘的程序员和投资人。街上甚至开起花店。“再过个两三年,车库咖啡,3W咖啡,也不一定能看得到了”,郭宇说,“想追忆一些以前创业的东西,估计也追忆不了。你看看现在街上,有年轻人吗?连人都没有”。
郭宇曾经工作的那栋楼,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它的外墙是黄色的,和秋天梧桐叶的颜色一样。“说个再见吧”,郭宇说,“我们走了。”
这些冷清的景象,跟郭宇已无关系。因为提前到来的财务自由,促使他在28岁时宣布“退休”。
2008年,在“码农”这个词还没有流行时,郭宇决定写代码。
“首先不害怕承认,我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直接,就是赚钱。”
郭宇大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虽然内容是他感兴趣的,但是它赚不到钱。郭宇出身普通家庭,父亲还因病卧床在家,钱是郭宇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高考之后,我开始思考,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足”,郭宇说,他不擅社交,有什么工作可以不跟人打交道,又能赚到钱?一位在硅谷沉浮多年的阿姨给他指了一条路——写代码。
在2008年,纸质教材很少,没有网课,没有培训班,郭宇的代码知识,大多来自有限的网络资源。
“也曾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我似乎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郭宇工作的床铺。(照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郭宇的努力,为他在大二上学期赢得了互联网大厂的复试机会。这对他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他翘课在宿舍学写代码,内心痛苦不已,每天想放弃800次。如今,努力得到了回报。大三上学期,他终于在杭州获得了一份正式的互联网实习机会。
那时移动互联网尚未流行,工作十分轻松。傍晚六点,郭宇就下班了。下班后,他会绕着西湖走一走,生活十分惬意。工作不久,身边开始有同事在杭州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未来可以预见,人生的路一眼望得到头。
郭宇并不喜欢这样。
于是,他辞职,去了北京,去追随正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好友。
那是郭宇第一次来北京。下了飞机,他直奔中关村。半夜12点的中关村人烟稀少,与他想象中的模样有很大差异。郭宇驻足片刻,便拖着行李往前走,没想到前方的创业大街上人头攒动,他们看起来热火朝天、干劲十足。这一份景象,是郭宇从未见过的。他决心留下来,留在北京。
创业初期,郭宇与朋友的公司租在一栋居民楼里。床铺与工位在一起,躺下就睡觉,站起来就写代码。昼夜颠倒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公司被收购。
新办公室里摆满了宜家的办公桌。工位小,中午吃盒饭前,还得把电脑先拿下去才摆得下饭菜。好在没过多久,新团队迅速壮大,他们很快租下了整栋办公楼,随后又拥有了自己的园区。再然后,郭宇如约拿到了期权。
在团队成立最初加入,成为“创始人”之一,是郭宇所说的“运气”。
2017年,郭宇预知自己将得到一大笔钱。他在工作之余还投资了不动产,当时的所获收益已经可以支持日常开销。
相比兴奋,迷茫和抑郁更为强烈。
郭宇说,“我有了这些钱后,将比大部分人有更多的选择权。但更多的选择,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如果不能做出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我会觉得人生更加空白”。
郭宇相信,他面临的烦恼,也是未来社会的常见烦恼:未来,越来越多的价值将由越来越少的人创造。剩下的人不会为生存困扰,但也无法在工作中找到意义。
那时,自己想要什么,应当做什么,就成了最重要的思辨。
还在工作时,大休的周末,郭宇常出去旅游。
最近的国家是日本,周五飞过去,周一凌晨飞回来。趁着一个个周末,他把日本的温泉旅馆探索了个遍。
郭宇在日本旅行。(照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在忙碌的互联网办公室里,他顶着许多身份,是程序员,是上司,是下属。而在空寂的温泉里,他只是他自己。
这段时间里,他像剥洋葱一样一片片地拨开自己内心,直视它, 问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这个过程伴随着些许痛苦,“我一度悲观地认为,即使将来,自己财务自由了,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来”。
郭宇在日本拍摄的樱花景色。(照片由郭宇本人提供)
这种抑郁的情绪,随着“山月夜”旅行社的成立,得到了舒缓。
因为对温泉旅馆的喜爱,2018年,他注册了这家旅行社,接待中国的游客,探索日本的温泉旅馆。当这家旅行社的生意日渐走上正轨,郭宇的情绪才好转起来。
2020年,郭宇感觉,自己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看不到尽头:公司永远有更多的生意要做,永远有无数的产品等着迭代……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学代码的初衷是为了经济独立,而他早已超额完成这个目标。从互联网行业“退休”,成了他认为的最好选择。
郭宇在《眼界TALK》中讲述为什么离开互联网行业。
今年二月,郭宇给公司提交了离职信,信中写明他要“退休”,到日本经营一家旅行社,转行成为一个职业作家——几个月后,这封离职信流传出去,将郭宇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离职后,郭宇去了日本,又阴差阳错地被疫情困在那里。
今年六月,他才发现自己的离职信被人转了出去,在网上引发热议。他的微信也走漏了出去,前后有五千多个人请求加他好友。
有人找他借钱,有人把他当人生导师寻求建议,有人寻求心理支持……更多的是直接打探:你究竟有多少钱?
相比网上的种种传说和流言蜚语,郭宇的新生活略显平淡。
在网上提交离职申请,请同事帮忙收拾工位,离职就算完成了,离开北京时,他的心情就像寻常放假。回到日本,旅行社也没什么生意,大多时候,他在东京家里呆着,试图写一部跟温泉旅馆有关的公路小说。
2020年5月,郭宇退休旅居日本后购买的宾利车。
郭宇也没有“报复性消费”。一辆价值280万人民币的宾利,是他退休后买的为数不多的大件,此外就是三宅一生和路易威登的包。
这辆车是他的日常代步工具,也用来接待旅行社的客人。朋友打趣他,说他开这辆车开得太多,跟开桑塔纳一样。
郭宇的日常穿着还是优衣库,每年最大的开销还是旅游。他的飞行里程已将近一百万公里,去过大多数想去的国家。
郭宇的第二人生,就这么开始了——从一个程序员,变成一个职业作家,一家株式会社的社长。
2008年郭宇高考完的那个暑假,他明确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赚钱,而此后的学写代码和离开杭州去北京,都是目标之下的内心驱动。但郭宇说,如果妈妈没有在他5岁时送他去上学,他可能会错失后面的很多机会。
一个选择,给郭宇前30年的人生埋下了“年纪轻轻能财富自由”的伏笔。但郭宇也说,他选择退休之后,依然会偶尔写写代码,因为退休后的写代码像一个有趣的游戏,与钱无关。
郭宇在《眼界TALK》中讲述自己对“努力”和“选择”的理解。
“你怎么看待那些购买成功学畅销书的年轻人?”
面对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郭宇说,“年轻人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总是寻找一些可模仿的路。但当他们得到时,才会反思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当你意识到,你必须做选择获利最多的职业,才可能获得‘做自己’的机会,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工作的意义,更多是针对自己个人而言的”。
今年十一月,郭宇来到《眼界TALK》时,他说,“退休”后,他的第一感觉是焦虑。
他不再为财务担忧,身上也没有家庭责任。忽然之间,有一个无边的世界摆在眼前: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该先开始哪一件好?哪一件更有意义?
郭宇的选择是,将中国的好东西卖到日本,将日本的好东西卖到中国。“我所说的‘价值’,都是基于文化产业的层面,没有其它东西”。
这不是另一个风口,“它可能不会赚到大钱,但我觉得很有意思”。
保持好奇心,《眼界Talk》的嘉宾们,将会分享更多有关“打开眼界”的故事。
第3851期
摄影 | 孙思洋 王鹏
撰文 | 杨语 剪辑 | 李颜如
统筹 | 佳琪 编辑 | 匡匡 婉吟
出品 | 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