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79246|回复: 0

震撼的真相:西方为什么仇视中国?担心中国崛起?(上)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7-25 07: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近,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遏制、打压越来越凌厉,包括《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内的很多国人,都在不停地自问: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7月14日,英国推特用户“#BlackLivesMatter #AmericaWasNeverGreat”发文写道,“中国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将是第一个不靠殖民、奴隶制和种族屠杀起家,而是靠努力、健康经济和高效治理来达此成就的大国。这本来应该为中国赢得赞美,却招来了西方的嫉恨。”
这一话题在全网,无论是英文世界,还是中文互联网,均引发了热议。
是,中国是第一个不靠殖民、掠夺和种族屠杀起家,而是靠汗水、智慧和高效治理来达此成就的大国,凭什么西方一直如此仇视?
天道何在?天下公义何在?
被西方媒体长期抹黑洗脑的外国网友,咱们就不说了。中国网友给出的回答,极为震撼人心!
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它发达国家都是靠殖民起家,中国没有殖民和掠夺,却不断创造发展奇迹,完美阐述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模式,能不招人恨吗?
尼玛,短短七十年,你村村通电、乡乡通路,文盲率从90%下降到3%,高等教育本科率40%,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全球第一,钢铁、水泥、发电量全球第一,肉食品、蔬菜、水果的消费与种植全球第一,新生儿夭折率全球倒数,犯罪率在5000万以上人口国家中最低......
分明这个庚子年春节,你们家的交通枢纽武汉,率先爆发新冠疫情,局势极为险峻!所有西方人都在隔岸观火,等着幸灾乐祸看大戏呢!
可是,你们很快就稳定住了疫情,还开始向全世界嘘寒问暖提供帮助,全民吃瓜看西方的大戏!戏和瓜都在,但人交换了场地,这种惊世大逆转,让西方情何以堪?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纸终究包不住火!你都这样了,让我们的忽悠高手们,怎么做选举演讲?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牛叉,我们联合起来骂死你!
二,中国制造抢了西方的饭碗!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是美德日韩之和,还在全球产业链上不断爬升,抢西方工业国家的饭碗!
这些年,但凡中国制造涉足的领域,能立刻凭借规模,将高大上的工业品搞成白菜价!正所谓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能不招人恨吗?
这里,老平回顾一下中国制造是如何完成这一逆袭的!
——这绝对是一个催人泪下,又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引言】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有个天大的误会,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好、生活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民主!
因为主导世界舆论的西方,一直是这样自我讲述的;因为中国的公知,也一直这样说。
其实,大谬!二者几乎不相干!
试想,如果选举制度能够造就富裕,为何二战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搞了西式选举,比如菲律宾,比如大量非洲国家,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是南非、阿根廷成功返贫?
如果西式选举是灵丹妙药,为何冷战结束后的那些东欧国家,以及那些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走了全盘西化的路子,生活水平多数出现了倒退?
此外,为何南美至今没有产生一个发达国家,反而陷入了某种莫名其妙的兴衰循环?
上百年来,这些国家一搞一人一票选举,就出现经济倒退;一搞军事专政,就大发展,比如智利!
这是全球学者无法解释的事实,也是西方自打脸的难题!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这里,暂且抛开西装海盗的祖先们曾经殖民全世界,到处烧杀抢虐,积累了大量财富。
老平认为除此之外,还因为工业革命起始于西方,他们掌握了各行业的源头技术,并紧紧把持着,让世界沦为他们的下游(低级)工厂和倾销市场,他们从中赚取暴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位,当初他们的第一桶金,充满了血腥和罪恶!
当初他们的祖先也曾经奋发,由此现在仍然存在的技术代差(势能),产生了垄断暴利,才是他们生活富裕的最本质原因!
可是,现在好了,中国来了,不仅收缴了全世界主要的中低端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工厂;还用不断创新的科技,碾碎着西方国家的很多技术壁垒,很多领域成了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世人常说,砸人饭碗,胜似杀人父母。
各位,这样的中国,能不遭人嫉恨吗?尤其是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更是成了某些国家的眼中钉,或者说是最大的恐惧!
——考虑到某些国家的玻璃心感受,现在咱们已经不大提了,只干不说;就像我们1979年后,对抗美援朝历史的长期低调。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天涯BBS上曾经广为流传的,关于国产化重要意义的内容,老平这里整理发布(注:有些故事是早些年的,但道理没变)。
道理很简单:由于中国制造,他们不仅慢慢吃不到中国市场的红利了;而且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正在一天天打破他们的技术神话,击碎他们的饭碗!
于是现在,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的遏制,一浪浪袭来!而且,一浪比一浪凶猛、狠辣:芯片,是美帝最后的阵地!
[i,——往深处想想,到底是谁在碾压谁?美帝到底是在反扑,还是做最后的垂死挣扎?[/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讯业粉碎机】
各位,整个通信行业的30年发展,完全是一个中国从弱小到逆袭的壮歌。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智能手机,那是无线通信。
实际上,无论是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除外)还是有线通信,背后都有一大堆数据交换设备,在机房里默默工作。
现在,中国在世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华为是世界老大,行业的王者;中兴是老四,紧随爱立信、诺基亚之后,连什么都做的韩国三星,这一领域只能排几乎被忽略的第五!
可是有谁会去念叨,当初我们的程控交换机行业,是如何走过来的?——哎,说出来都是泪啊!
暂且不说那时候,我们装一部电话有多难、有多贵。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短缺经济是常态。
改革开放后,西方巨头纷纷登陆曾经被长期封锁的中国,抢占这一巨大市场,一度出现了“七国八制”(见下图)!
1980年代时,我们的通信技术与西方国家之间,相差至少20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后我们奋起直追。
到了1990年代,国内逐渐出现了“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厂商,我们就这样艰难起航。——也有个说法叫“五朵金花”,增加一个广州金鹏(现集中于数字城市和安防)。
那时,由于有着技术代差,我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花了太多的冤枉钱,去引进设备,还经常被人“欺负”!
知道吗,二十五年前,程控交换机的一块电路板,要20万。二十年前,要10万。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和降价进程。
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有多NB,都是过去了十几年的成熟技术。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五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那时候,外汇有多么珍贵,就知道我们被“欺负”得有多惨!
最坑人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最初,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
各位,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人家垄断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不保修了,合同规定的。
十五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但bug超多。由于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用了三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一半了。
结果自此开始,进口交换机价格开始跳水。10万的板子,五年后1万;再五年,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
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后来干脆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
这就是现实。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各位,这就是2018年中兴事件给中国整个产业的最深刻教训!
由于长期听信西方的产业链全球分工理论,信奉所谓的低成本、超快捷全球供应链,国产芯片业一直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
所幸,有一批科技脊梁一直醒着,在暗黑中潜行!所幸现在,中国人民觉醒了,春天来了!
在此,作为一个曾经的老通信人,老平谨对中国骄傲的“巨大中华”四大厂商,表示由衷的赞赏与钦佩!
尤其是国有的巨龙集团,如今已经没落到偏安于洛阳,籍籍无名;可是当初,正是巨龙率先推出了自己的HJD04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打破了西方的长期垄断,为中国通信业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各位,在1990年代,巨龙通讯的这一反攻号角,点燃了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高歌猛进,也奏响了西方公司垄断崩溃的序曲,从此泥沙俱下!
这也使得华为和中兴,在中国通信业的蓬勃发展中,急速壮大!
至于国有的大唐电信,背后是原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院,原本技术上极具优势。但因缺乏灵活性,在市场竞争中吃了不少亏。
而且,因承载了太多特殊领域的特殊任务(比如军工、航天领域,比如与中国移动一起推广中国3G标准,即TD-SCDMA技术),一再错过国内庞大的通信设备市场机遇,处于长期的亏损中!
某种程度上,为了共和国的发展,大唐可谓忍辱负重!
今天,华为站在了通信设备行业的世界之巅,我们怎能忘记当年四大家族的百舸争流?!在此,向巨龙致敬,向大唐致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减速机的粉碎故事

各位,后进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隐忍着,卧薪尝胆。所谓的双赢,以市场换技术,其实是美丽的谎言。
一开始是落后到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就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质量差,别出来抢市场了。
嗯,这也是所谓的“双赢”。
以前,咱们国家产业水平较低。比如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稳定的产品。
等到国产化之后呢,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基本退出了国内市场,因为国产可能只要三百万。
同样地,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也都降下来了。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到了今天,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了。
再然后,水泥行业才有了中材国际(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总包业务,占了业务的80%。
再反过来,中国还成就了非洲、东南亚水泥行业大发展!
诸位能想象十几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所以总听别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吃瓜群众听了很爽,爽歪歪的爽。
各位,欧洲人的生活不是凭空出来了。当中国人不能造一些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五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
那时候,有谁想过咱们一辈子辛勤工作,其中80%是交给了欧美国家,供养着他们可以没事就休闲度假,可以让他们天生一张趾高气扬的脸?
还是减速机行业的,看看欧美国家是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
2005年,西门子并购了一家公司。对于巨头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12亿欧元的收购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这一举动,却深刻影响了世界减速机行业的格局。
被收购的公司叫【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门子收购后,西门子填补了自己在这块的空白。
但是,对于与西门子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竞争的美国GE来说,却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在风电领域,风电主机的关键部位就是减速机,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兰德买,而GE和西门子在这个领域是最直接的对手。
这两家,一个是美国巨头,一个是德国巨头,弗兰德也是德国公司。按理,就算不能合作无间,也不至于影响GE和弗兰德的合作吧!
但是,故事的演进出人意料——
GE最直接的反应,是在中国找了一家企业合作,断掉了与弗兰德的合作!因为怕西门子在关键时候卡自己的脖子,于是GE培养了一家中国企业!
短短几年之内,让这家企业从产值十几亿变成百亿级别,风电主机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
各位,国际巨头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所以老平2018年在中兴事件后,觉得未必是坏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嘛!
老平还在想,中国这么多产业被中国人攻陷后,发现原来老外赚了这么多黑心钱,该作何感想?
这种例子举不胜举的情况下,一些人还以一种纯真的眼光看待老外,常常睁眼说瞎话,该说傻呢还是天真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故事】
各位,你以为制造业,是你有钱就能买来的?是你想买就能买来的?
老平想说的是,一种仪器,如果国产没有,那么国外产品会以至少翻一番的价格卖给你。惟有真正有竞争力的国产替代品出来了,他们的价格才会不约而同地大降。
进一步,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
无法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仅仅养肥了一批汉奸买办!
与此同时,我国的天量工科学生,只有顶尖的一批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代工厂谋生(请脑补印度现状)。
咱们来看看集成电路行业的国产化故事。
我们知道,无论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基础工业,还是导弹、雷达、舰艇、航空航天等尖端产业,都需要集成电路作为核心。
在1980年代初,8086的芯片都需要进口。——那个时候全国才有多少外汇啊,但是没办法。
那时候,靠出口纺织品、工艺品,出口家具之类,换回珍贵的外汇;再花高价,从国际市场上购买8086/8088这种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
——高端芯片动辄遭到巴统和《瓦森纳协定》的封锁,这种酸爽,简直让人忍无可忍,而今难以想象。
中科院微电子所、清华微电子所、复旦微电子所等,国内一批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很多国家对中国微电子行业主流制造技术实施的技术封锁。
那一阶段,微电子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集成电路的生产工艺。
那些年,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我们就会向美帝和巴统传递一个信息——
我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贵国如果继续封锁0.6微米工艺的芯片出口我国,或者卖高价给我国,那么我们将用五年时间自行开发并生产,不再进口贵国芯片。
于是,美帝的行业协会就会游说国会,批准开放此项产品的对华出口。这就是当年的发展套路。
现在,中国仍然在进口大量的芯片。不过,由于中端及低端芯片已经能够国产,只进口高端芯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说个故事。
我们做模拟集成电路和射频电路的时候,如果想借鉴国外某些重要的芯片,别人不会向你传授,怎么办呢?
我们会买来产品,先打磨掉封装,然后拆出芯片;用蚀刻的方式一层层地脱掉芯片上层的覆层,然后照相,人工扒版图,分析出电路,用Spectrum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搞定!
不得不说,在巨大的技术代差和技术封锁下,咱们国家的学习、理解、消化能力,被逼成了笑傲全球。——说来,何其心酸!
正是靠这样的野蛮生长手段,从1990年前后,咱们开始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国家的行业管理者,先以掌握先进制造工艺为目标,进行尖端研发。
后来通过多渠道,寻求世界先进的芯片代工厂落户中国,便有了台湾人【张汝京】2000年在北京亦庄搞了中芯国际(SMIC)。
2004年,国家开始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大高校每年至少培养2000名以上的工程师,输送到IC行业。
2007年时,西安的英飞凌、奇梦达等IC企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时间的积累和奋发,总是会从量变到质变。
到2014年,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了25年后,北方微电子公司自主研发的12英寸28纳米等离子硅刻蚀机,全面通过中芯国际(SMIC)生产线全流程工艺验证,并获得订单。
这TMD就是零的突破!是长期被压制在黑暗中,探索到的第一线光明,太振奋人心了!
注: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走“绿色通道“”,回归A股,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当日收盘时市值超过6000亿!在此热烈祝贺!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不断深化,全球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分工,国产化曾经被一些人淡化,市场化派言论曾经大行其道。
但是,2018年的中兴事件,展现了全球供应链的巨大风险!
在深刻的教训面前,中高端芯片制造业的国有化,再次被全社会重视,国产芯片业反而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故事】
如果想跟上国际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国不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必须不断攀登。在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上,更不能长期受制于人。
因为谁都知道,我们无法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请脑补印度)。
轨道交通领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记得到2010年,发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个城市的50条地铁线路建设,每条地铁的成本大约为200亿;其中,机电设备(机车、轨道、盾构机、接触网、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等等)至少80亿,50条线就是4000亿。
谁都知道,只有形成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体系,才能有效降低地铁造价。因为依靠进口实在太贵了,贵得肉疼!
各位,如果购买全进口设备,机电设备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这么多钱,会有哪些人得到好处呢?当然是国际产品生产商!
他们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产品生产商的工程师,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个小时,一年有一个多月假期,到中国都是商务舱+五星级酒店!
——老平1990年代与西方通讯工程师一起工作,他们就是这样的,每一天,每个人。
另外,产品代理商能拿走8%左右的利润!——增值税17%意义不大,因为地铁建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增值税就是左手倒右手。
实际上,代理商做了4000亿的生意,留下300亿的利润,仅仅直接创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业!
如果实现国产化,4000亿的工业销售额,会养活多少人?
以华为为例,2018年销售额约7000亿元,有16万员工(华为员工工资很高),为华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业,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算下来,4000亿的机电设备采购,直接创造40万人以上的工作岗位应属保守!
各位,这40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又能带动多大的餐饮、娱乐、家电、汽车、住房市场?所以,工业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
否则,就只有一小撮人富裕起来,代理商+3000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讲个地铁中常见的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华虹。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全部从美国CUBIC公司的产品,于1998年9月完成1号线调试,1999年3月运营。
但是,进口的缺点有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关键技术保密,导致系统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资深维保人员要从美国飞过来;而且工时费,是从美国出发时开始计算。
于是在3号线招标时,政府就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化措施,遂由上海华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联合体中标,在实施中逐步实现应用软件本地化,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
其实,上海华虹此时的水平还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认为,上海华虹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于是,在2001年末1号线北延线的AFC招标中,上海华虹用6000万的价格,干掉了美国CUBIC公司,并且实打实地在2004年把活干完了。
活干完了,关键还培养了一票人!后来,这批人被高新现代、上海邮通、上海华腾之类的单位,再高薪一挖,乖乖,到2008年时,国内AFC行业就基本没外国公司什么事了。
通过1条线1亿的合同额来培育国产化,50条线就被上海华腾、上海华虹、南京熊猫、高新现代、北大方正、浙大网新等中国企业给瓜分了大头,太值得了。
而且这个时候,上海华虹还跟复旦微电子合作,通过整系统的提供国产化产品,带动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这个故事的厉害之处在于,从引进技术到踢开老外,只用了八年不到的时间,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从业人员。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在很多行业,每一天都在重复上演!这正是令西方惴惴不安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8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