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0|回复: 0

[初中二年级]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文言文练习题网页版_初二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8-20 2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岳阳楼记》
一、生字注音
谪守(  )    朝晖(    )    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        )
薄幕冥冥(    )    岸芷汀兰(    )    皓月(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樯倾楫摧(    )
二、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横无际涯: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                             南极潇湘:
连月不开:             排空:                     日星隐曜:
薄幕冥冥:           春和景明:             不惊:
沙鸥翔集:                静影沉璧:               何极:
翔集:                  若夫: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三、翻译下列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四、课文分析:
  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同乡同榜进士)      之约写的。北宋庆历五年(1045),贬放岳州知府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氏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有雄才巨卿者不为著”,就邀请当时的文坛巨匠范仲淹“作文记之”。范仲淹当时因提倡政治改革而被贬邓州(今河南邓县),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阳楼(只看到滕子京随信附上的《洞庭晚秋图》),却提笔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
  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作者将叙事、写景、论理熔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具体说来,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叙事则简明扼要,写景则变幻莫测,论理则能警策世人。整篇文章显得气势宏大,结构严谨。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即第—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可视为本文的小序。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段,在概写            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        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         因此产生的          的心情。其中第二段简要描写了       的景象,并用“                ”一句作结,削去繁枝乱叶;第三、四两段则通过描写                   变化,引出迁客骚人          的两种心情,实际上可视为举例说明迁客骚人“           ”“            ”。(从写法上讲,这两段文字               ,有如双峰对峙。)第三部分“卒章显志”,作者    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        和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          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     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加以体会。
  大家都知道,课文名为“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        文章。需要补充的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另一目的,则是含蓄地劝慰           、          的滕子京,要他“                  ”,心怀天下,先忧后乐。虽然范仲淹的“忧君”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课文补充注释
  横无际涯:横,     。
  气象万千:气象,             。
  多会于此:会,      。
  去国怀乡:国,          。
  把酒临风:把,握,拿。
  进亦忧,退亦忧:进,指“居庙堂之高”,即在        为官;退,指“处江湖之远”,即在        为官。
    又,“去国怀乡”“忧谗畏饥”“岸芷汀兰”“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等句皆为互文见义,理解和翻译时都要注意。
五、阅读语段并回答问题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       ,他是    (朝代)     家、      家。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指的是            ,这种人的忧乐观是     ,
             。作者以此鞭策自己并勉励朋友。
六、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国恒亡
国都则有去国还乡

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住面山而居
停了居十日

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开朗则有心旷神恰
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古今异义。

古义规律增其1日制
今义制度

古义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古义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古义曾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
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4.虚词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  不以物喜
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代词  他  他们  其必日
语气词  其喜洋洋者矣
代词  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