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调研检测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9-7 21: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那么读者究竟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呢?
首先,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文学经典作为超越世界的世界,超越生活的生活,将会以其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提供处境性和体验性的审视空间,来思考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文学之所以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是因为文学是一个形象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命题,是给读者提供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让读者去自我经历、自我体验、自我提升,并在此过程中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这 是人的一种深沉的自我实现,其审美愉悦当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文学经典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人在文学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来自对自我认识的把握,还表现在对自我实现的关怀,通过精神阅历实现对世界的介入并从中获得某种支配感。读者在文学经典中徜徉,必然伴随的是艺术沉思。这就是说,审美沉思能够通过我们的想象介入生活,而这种介入实际上是自由地控制或支配生活,这时,我们的精神欲求会得到“绝对的满足”。为此,H&帕克区别了同样面对生活时人们的两种不同态度,他说:“对于精通世故和自我中心的人来说,生治只是在包含骄傲、野心或激情的时候,才是有趣的。但是,对于有宗教意识的人和有审美意识的人来说,生活的任何部分都是有趣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我们不是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法的全部就都是有趣的,就能够允许我们借助自由的想象来参与和支配,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
第三,文学经典是迷惘者必要的向导。读者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艺术沉思所实现的自由支配感既是学习和领悟的结果,同时自由支配感溢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的本质表现为某种不断生成的过程。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只有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才能找到富有张力的答案。读者与文学经典的攀谈、体验经典的情境和生命气息、打榜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并把这―切都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外在气质,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践履,也是在确证着和被确证着人的某种身份。鲁迅又何尝不是借助他笔下的那些审美叙事为人们树立着正反两方面的样板呢,谁读了鲁迅的小说都会拒绝做阿Q、孔乙己、闰土式的人物。
文学经典对人的意义是多重的。阅读经典永远是一种探险,读者伴随着阅读探险历程而打捞到的深刻意义和体验到的愉悦或许只能在经典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体悟得到。人们自觉选择经典来阅读,其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消遣和快感,而是出于对文学的认知,正是在这样一种与经典的交往中,以往记忆、当下处境和未来向往才有可能构成一个必要的连贯过程。
(摘编自王确《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和存在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给读者提供一种想象性的人生情境,使读者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所以,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B.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有时是有趣的,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
C.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本身并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读者只要阅读文学经典,就能找到答案。
D.阅读经典永远是一种探险。正是在与经典的交往中,以往记忆、当下处境和未来向往才会构成一个必要的连贯过程。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帕克的话,是用来说明审美沉思的态度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
B.文章认为,阅读经典伴随着艺术沉思,能够实现对生活的自由控制或支配。
C.读者拒绝做阿Q、孔乙己、闰土式的人物,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践履。
D.文章认为,读者选择经典来进行阅读,主要动机是出于对文学情境的向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读者想要思考自己所遭遇的问题,文学经典将为其提供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和审视空间。
B. 文章从读者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迷惘者必要的向导等方面谈了文学经典对人的意义。
C.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会把经典中的情境、价值、意义等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外在气质。
D.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谈了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目的是让读者自觉选择经典,以便认识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雕花象牙扇
钱凯
华灯初上,一辆辆小轿车络绎不绝地驶进古色古香的大院,按序停在绿荫丛中的会议厅前。
在医学界闻名遐迩的外科专家慕容教授的车来得比较晚,悄悄地停在一侧。司机拉开了车门,后坐上的慕容教授以外科专家习惯,在车内顶灯柔和的光环下又审视了一下请柬的文字,方才款款下车。整个院子笼罩在光辉中,仿若白昼。她抬起头来,幽深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她失神地凝望着明月,不知在想什么。司机轻轻地提醒着她,她才回过神来,用手抚了抚满头银丝,姗姗步入大厅。
大厅里飘逸着音乐,那是很好听的《花好月圆》,江南丝竹的味儿,又揉进了电子音乐的伴奏,不高不低,徐缓有致,声声入耳,象是二三开的碧螺春,绵甜、幽香,沁人心脾。她在服务小姐引导下就了座,旁座坐着一位老翁,朝着她的方向看了看,她朝他颔首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这位老翁虽然不熟,却也见过几次,大抵都在类似的场合。她只知道他是省内曲艺界硕果仅存的泰斗,一部《三国演义》说了他家祖孙四代,甚是精彩。
全国各界名人共聚一堂的中秋联欢会一年一度,她被邀的原因大概有很多,然而欣然赴会却是近几年的事情。抓了几十年的手术刀,近几年终于觉得自己太累了;况且,终年独自在家面对孤灯,她也确实是有点厌了。
节目都是精选的,很像她平素喜欢的小菜,清淡、雅致,却别具—格正欣赏着,有人来到她席前,递上一个狭长的小纸包,说是刚从海峡彼岸探亲归来,受人之托带来的。她忙道谢、让座,身边那位泰斗刚好上台说书去了,旁边的座位空着。可他不坐。
他似乎有点误会,也有些激动,“不,该谢的是令亲!我偶感小恙,去了日月潭附近的那座有名的医院,不料,端木院长闻知,竟然亲自为我诊治,且分文不收,说是万里之外见乡亲,岂可言阿堵?!我委实过意不去……”
听了“端木”二字,她的心骤然紧缩。
纸包长可七八寸,横头不到一寸见方。她紧紧捏着,欲拆开却又迟疑,心口只是怦怦地跳。40多年前圣约翰大学银杏树下风雨一别,这可恨的书痴竟然还记着我,莫非还是厚厚一叠痴话。想起那些默诵了近半个世纪的痴话,她顿觉面红耳热。她想提前退场,回到卧室,静静地享用这等了太久的音讯。
不知怎的,她的手却拆开了纸包。是只紫色的天鹅绒小盒。打开小盒,她眼一亮,盒里静静地卧着一柄雕花象牙折扇,正面看反面瞧,一片片扇骨细瞅,竟无一字。她恍然若失,天涯海角地托人送来,竟无片言只字!这木头!
小姐送来凉毛巾,她在额前拭过,忽觉那精美的雕花、刀法似曾相识。同窗数载,他为了练眼、练手指,一味苦心孤诣。她以为读懂了这“无字书”,于是将折扇合起,缓缓向外走去。
一阵掌声将她惊住,老翁的《三国演义》博得了满堂彩。她猛然记起老翁最后收篇的警句:……分久必合。
(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慕容教授“又审视了一下请柬的文字”的动作细节,可以反映出她做事情极其认真仔细的习惯。
B.《花好月圆》符合中秋节联欢的场合,营造了团圆和乐的气氛,衬托出宴会宾客的喜悦之情。
C.“分久必合”警句既呼应了上文老翁上台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又在结尾给人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D.本文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用直白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沉的故事。
5.小说标题“雕花象牙扇”有什么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说本文的主人公是慕容教授,也有人说是慕容教授和端木院长两个人,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赭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令人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都来听他的课。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留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1941年8月4曰,许地山逝世,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中科院拟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曰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学习政治。” 第二条:“请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陈寅格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老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藉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 ”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逝世后,因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愿接受寅恪先生的遗骨。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寄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穿山植物园。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制陈寅恪终生恪守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改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陈寅恪受举荐为导师时,为校长曹云样所拒绝的原因是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
B.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遂 等都来听他的课,主要是因为刘文典对他评价甚高。
C.1941年底香港沦陷,生活物资奇缺,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表现出他的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D.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尤其让学生佩服不已的是他对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说明陈寅恪比较善良和关心学生。
B.不管是本土派还是留洋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主要原因是他博学、治学面广,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
C.在陈寅恪看来,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委实不易,因为资料是很难找齐全的。
D. 文章列举了傅斯年、梁启超对陈寅恪的评价,目的是突出陈寅恪的博学、治学严谨以及在学术界崇高的地位。
E.文章介绍了陈寅恪传奇的经历,让读者比较立体地了解一代大师的风采。他生前获得众人的尊重,逝后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9.陈寅恪墓碑旁大石上镌刻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在陈寅恪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color=]【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成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 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賦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color=]【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 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               ,               ”两句,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 作,没有一天不如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官方数据显示,整个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增加137%,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独占鳌头,仅次于美国。
A. ②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逍歉:“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小店开业,没想到多少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香港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新华字典》曾是中国人必备的工具书,然而,①             。如今,除了在中小学教学阶段,②             ,大多数职场人士很少在办公室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不明白的字,他们习惯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尽管许容网络车典③             ,但因为其查询方便,与电子办公环境无缝对接, 替代了《新华字典》在办公场合的实际地位。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lor=]2017年青岛市高三期初调研检测


[color=]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      2.D     3.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D
5.雕花象牙扇是端木院长托人从海峡彼岸捎给慕容教授的信物,是两人爱情与相思的见证;雕花象牙扇是端木院长当年一刀刀雕刻成的,蕴含着他对慕容教授的一往情深;扇子的开合,象征着“分久必合”的美好结局,蕴含着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对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期盼。(共5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5分)
6.观点一:主人公是慕容教授。小说的故事一直围绕着慕容教授来展开,细腻地描写了她的动作、神态和心理,表现了她晚年的孤单和对远在彼岸的恋人的思念,从而表达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对亲人团聚、有情人能成眷属、祖国统一的期盼。(6分)
观点二:主人公是慕容教授和端木院长两个人。小说是围绕两人的分离与相思展开的,既通过细腻的正面描写,表现了慕容教授晚年的孤单和对远在彼岸的恋人的思念,又从侧面表现了端木院长对恋人的一往情深,表达了被海峡隔开的一对有情人对能成眷属的期盼,从而表现了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主题。(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       8.A  E (A项3分    E项2分)
9. ①无论著述还是讲学,只讲别人未曾讲过的;②受命历史研究所所长时,提出“不学政治”“给证明书”两个条件;③讲学注意自然启发,从不小考,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以写论文代替大考;④学术研究和指导学生做论文,着重新发现、新理解。(每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11.C(丁口,即男女人口)
12.A(对范仲淹等人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
13.⑴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返回,在幽州旅馆张贴。(鬻、市、适各1分,句意2分)
⑵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且、第二个虽、责各1分,句意2分)

[color=]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庆历三年(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听取进谏不难,采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陛下已经得到良医了,对之信任不疑,不只使病好了,而且还使百姓长寿。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因母亲年老,蔡襄请求任福州知州,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开拓古五塘灌溉民田,上奏请求减少省五代时丁口税的一半。进升知制诰,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知开封知府。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第二次任福州知州。移任泉州知州。距 离泉州城二十 里的万安渡,人们隔海而渡,往来畏其险恶。蔡襄立石为桥梁,梁长三百六十丈,在基底种植牡蛎来稳固桥梁,至今人们过海仍依赖于这种方式。又种植松树七百里来荫庇道路,闽人刻碑记载他的功德。治平三年(1066),其母亲去世。第二年蔡襄去世,终年五十六岁。乾道年中,赐蔡襄谥号叫忠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11分)
14. AD(A没有比兴手法,3分。D项中“白天”不恰当,2分)
15.“穿”即穿行,写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孤 独和忧郁。 “数”即数数,指诗人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诗人苦闷无聊的心情跃然纸上。(6分,每点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
16.(5分)⑴夙兴夜寐,靡有朝矣;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一般指好的风气。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获第一名。)
18.(3分)A(B.暗换主语。前句的主语是“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句的主语是“这笔捐款”,应补出。C.搭配不当,不能说“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D.逻辑不当,“不仅……更……”关联的内容应互换。)
19.(3分)B(“惠存”是说别人。)
20.(6分)① 网络早已撼动了它的地位。(答“《新华字典》不再是必备”之类意思也对。)②教师仍然会要求学生配备《新华字典》。(体现“配备《新华字典》”即可。)③没有《新华字典》的权威性。(只要朝“网络字典的劣势”方向答且言之有理即可。)(每空2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1.(5分)②富裕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一定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③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不一定就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答对一处2分,答对两处5分。)
四、作文(60分)
参考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0 19: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