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2016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下学期南城一中等九校联考试卷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3-25 2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江西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卷

分宜中学 玉山一中 临川一中 南城一中 南康中学 高安中学 彭泽一中 泰和中学 樟树中学
命题:南城一中、樟树中学、南康中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的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color=]第Ⅰ卷(共70分,其中选择题1-6题 18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候采取作用在受众的一种具体的方式。从古到今,人们都了解传播所产生的威力,在远古时期,人们便会利用歌声、语言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然而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活动范围逐渐地扩大了,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的限制。如果没有音乐的传播方式,那么就没有人类音乐的活动与音乐。它的本质是用来传递音乐信息,使人与人之间得以交流。音乐的传播还可以让音乐的创造者和听众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从而及时地向创作者进行信息的反馈,让其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一些音乐作品。
对于传播活动发展的历史来说,也就是传播媒介演进的历史。然而音乐之所以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是和音乐特有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说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来进行的。而在音乐的传播历史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
口头传播,也即“口耳相传”“口传心授”,它是在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并且也属于早期音乐传播的一种原始形态,也是在电子音乐、唱片以及乐谱等方式诞生前最普遍、快捷的一种传播方式。例如古代的时候,人们主要用诗词和歌谣这种口头传播方式来抒发感情、传达意见。
其次是媒介传播,最开始的媒介传播是乐谱的传播,这个传播时期也标志音乐的传播进入到了媒介传播的一个时期。对于乐谱来说,它能够清晰的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能够让流动音乐从此固定下来。
而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传播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对于先前存在的一些媒介有着很强大兼容性,不但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等都兼容到自己的一种轨道之中,当前的一些网络音乐、电子期刊等就是有力的证明。
网络音乐的传播方式导致了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到演奏到传播,能够轻易地修改或者抹去屏幕上的一些东西,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然而一个音乐创作者的传统作曲是以手稿为主,这样才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一种真性情,所以,网络创作的乐谱与传统的相比,传统的乐谱手稿就变得更加真实,且具有收藏和保存价值。
(选自韩益民《试谈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删改)
1.下列关于“音乐传播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口头传播是早期音乐传播的原始形态,既是人类传播历史上最初的一个阶段,又是一种最普遍、快捷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古诗词和歌谣得以传播。
B.乐谱传播是最早的媒介传播。乐谱能清晰地记录音长和音高,它的出现标志着在传播过程中“口耳相传”的流动音乐可以用乐谱的形式固定下来。
C.网络传播方式相对来说具有很强兼容性,能够用来发布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和新闻,还能够充当媒体的媒体,将一些电视、广播可兼容到自己的轨道之中。
D.无论何种传播方式主要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时向受众传递音乐信息的一种具体方式,有利于音乐的创作者和听众进行双向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人们交流和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人们开始发明文字和图画,以此来突破传统之中时空的限制。
B.各种音乐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通过音乐来进行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C.音乐特有的传播方式,使音乐得以传承而没有中断于传统的历史文化;这也说明了音乐历史发展与音乐传播发展是同步的。
D.作曲家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创作、演奏、传播,将创作的过程逐渐变得模糊,这样与传统乐曲相比更难反映出创作者的真性情。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口头传播能保存一些音乐信息,但音乐作品仍处于流动、变化中,导致同一乐曲的乐谱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会有不同之处。
B.电子音乐、CD(唱片)可以记录音乐的音长和音高,储存声音信息,这是音乐传播方式中的媒介传播,能较完整地保存音乐信息。
C.音乐传播的方式,从口头传播到媒介传播,再到网络传播,每次都在变化,都在进步,而网络传播方式使得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D.网络音乐传播方式会导致传统音乐传播方式之中手稿的逐渐消失,而用网络创作的乐谱却没有真实性,也降低了其收藏和保存的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5分)
  译:                                                         
(2)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 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color=]【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8.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9.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比较。(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⑴《离骚》中用“                   ,                  ”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 合污的心志。
⑵《赤壁赋》中描写诗人泛舟江上随意飘荡自由来去的情景的两句是:“                  ,
                      。”
⑶《渔家傲&秋思》中用“                   ,                   ”两句,点出了“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蟀爷
聂鑫森
这一群上了年纪的虫友常常聚会的地方,是关圣殿旁的“常乐居”小茶馆。
这小茶馆有年月了,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门脸不大。但横匾和门联却是名人书写和镌刻的。联语云:“常以知足为乐;乐因荣辱如常。”小茶馆似乎力拒“时尚”,盛夏不用空调不用电扇,用的是旧时代店铺常见的“布扇”,带轴的横幅厚帆布悬挂半空,一绳系轴,由人手拉着来回晃动生风。冬天只在一楼的厅堂正中央生一炉炭火,热力四射,畏寒的坐一楼,喜欢凉润的上二楼去。
老板叫常青松,五十多岁,脸上总浮着热情的笑。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春节了。虫友们围坐在二楼临窗的八仙桌边。桌子中间,相挨相靠的是几只鸣虫葫芦,里面蓄的是蝈蝈。
“多少日子没见蟀爷了,想他哩。”
“若是蟀爷在,他的蟋蟀叫得最有灵性。”
蟀爷应邀到青海“西北京剧团”协助排戏去了,入秋后走的,一眨眼就快半年了。
蟀爷是虫友们为他起的尊号。他叫武长林,是京剧团“郝(寿臣)派”名净(花脸),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可说是名震江南。六十岁时,他坚决要求退休,为的是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了,得让他们有更多更重的戏份,他不能老挡在前面,应该高高兴兴地让道。
蟀爷业余喜欢玩虫,但情有独钟的是蟋蟀。他觉得能从蟋蟀高低、粗细、长短的叫声里,听出花脸唱腔韵味。夏虫、秋虫都好养,养冬虫不容易。蟀爷擅长养过冬的蟋蟀,既可磨砺自己的耐性,又能体现自己的智力,故而乐此不疲。
蟋蟀是夜鸣昼不鸣的,蟀爷夜晚要登台唱戏,没法子听。他就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方法是每夜将盛虫葫芦放在稍冷的地方,使其收拢翅膀而噤声,持续数日便能改其习性,遇暖而鸣。
蟀爷退休后,清早去公园练嗓、打拳、清唱几段戏文。早饭后,就乐呵呵地去“常乐居”,和虫友们喝茶、聊天。冬天的日子,蟀爷一进门,大家就听见他怀里蟋蟀的叫声了,然后叫声沿木楼梯而上,来到八仙桌边。
蟀爷坐下来,从怀里掏出葫芦,放在自己的面前,蟋蟀的鸣叫声宽厚、雄浑、悠长。
“有点儿像我的嗓音吗?”
“真像。它无疑是蟋界的名净!”
蟀爷哈哈大笑。待蟋蟀不叫了,他又把葫芦塞入怀中。暖一暖后,鸣叫声又朗然而起,于是再把葫芦搁到桌上。
蟀爷说:“人之冷暖与虫之冷暖,能合而为一者,称为化境,你们说是不是?”
优哉游哉,五年过去了。
这是个秋天的上午。蟀爷到十点钟的时候,才走进“常乐居”的二楼。他站着向大家拱拱手,说:“我来向各位爷辞行。我的一个学生在青海‘西北京剧团’当团长,亲自登门请我去协助排练《野猪林》,以便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迎新春京剧大赛’。学生还在我家里哩。吃过中饭,我们就去飞机场了。忙完这段日子,我就回来。再见!”
蟀爷双眼发潮,念了句京白:“各位爷保重,洒家——去——了。”
楼上楼下,响起一片叫好声。
蟀爷去了青海,让大家很惆怅。幸而蟀爷得便时,常会在某个上午,打手机到“常乐居”来。他告诉虫友们他还回不来,还得协助排练《赛太岁》《法门寺》《捉放曹》等“郝派”名剧……
有虫友问:“蟀爷,你掏出葫芦凑近手机,让我们听听蟋蟀的叫声。”
蟀爷说:“我确实把蟋蟀带去了,可我忙得没时间饲养,只好把它们放了……对不起。”
常青松提着大铜壶,笑吟吟地来为虫友们续水。
“常老板,可有蟀爷回湘潭的消息?”
常青松说:“下面有个茶客,是蟀爷的邻居。他刚才告诉我,蟀爷不回湘潭过春节了。”
“为什么?”
“因为‘西北京剧团’获了大奖,人气极旺。那里的戏迷强烈要求,在春节期间搞个演出旬。听说蟀爷还要‘出山’,演《飞虎梦》的牛皋、《除三害》的周处。”
“蟀 爷恐怕要元宵节后才能回来了。”
“那也未必。听说‘西北京剧团’元宵节后,要去香港、澳门演出,蟀爷能不去?”常 青松说。
有人问:“蟀爷就不玩蟋蟀了?”
常青松答道:“弘扬国粹京剧是大道。玩虫呢,虽是国粹,但只能算小技。蟀爷不会舍大道而重小技。”
“那是。不过呀,我们觉得蟀爷呀,大道小技都舍不得!”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虫友们在“常乐居”小茶馆的谈话,从侧面反映出本篇小说主人公“蟀爷”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和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B.蟀爷养蟋蟀除了因为好玩;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更多是出于揣摩学习的目的。正因如此,作为京剧团的名净,蟀爷的演技能够高人一筹。
C.退休之后,蟀爷对京剧的 酷爱其实 并未消减。为协助学生排演节目,他远赴青海。可看出他始终胸怀京剧事业,渴望为京剧事业奉献余热。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主要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
E.小说将故事发生地点集中在小茶馆“常乐居”,通过茶客、老板之间的对话,真实反映了一个老艺术家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老艺术家的赞美。
⑵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⑶小说着力刻画了“蟀爷”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6分)
答:                                                         
⑷有人说,小说中“常乐居”小茶馆老板“常青松”纯属一个多余人物,完全可以不去写他。对于这个看法,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昆虫学界“不朽之师”周尧
周尧浙江宁波鄞县人,1934年考入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大三时,他和同学套用《苏武牧羊》的调子为自己组织的“长跑队”编了一首歌:“要雪东亚病夫耻,要炼体如钢,要锻铁心肠;活泼泼,气昂昂,准备赴沙场,雄心惊倭寇,壮志吓蛮邦……”
1936年,周尧奔赴意大利那波里大学,考进了当时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西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一年之后,他成绩斐然,兼任助教。他写的《透明蚧的重记载》作为博士论文发表在研究所出版的学报上,得到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高度赞赏,他前途一片光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祖国河山遭到践踏,周尧悲愤不已。一天,周尧在意大利朋友家闲谈,忽然进来一个青年法西斯,一看到周尧就跷起大拇指说:“你们日本人真是厉害,一下子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周尧眼睛里冒出了愤怒的火焰,他一拳将那个青年打倒在地,吼道:“我让你看看到底是日本人厉害,还是我们中国人厉害!”青年明白周尧是中国留学生后,吓得爬起来一溜烟跑了。
后来,周尧对导师说:“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时长。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他拒绝了导师的挽留,于1938年回到广州的第二天,就投笔从戎穿上了军装,来到抗日前线,作战于兰考、商丘一带。师长知道他是难得的人才,便劝他退伍。当时国内昆虫学领域很薄弱,1939年冬,退伍后的周尧接到了川大农业院和西农的两张聘书,是留在“天府之国”还是到偏远的大西北呢?“这里是后稷诞生的地方,教稼台就在附近,西边是绛帐,是马融教书的地方。我要学习先农先儒,为中国农业与教育做出贡献。”于是,周尧选择了西农,在这里坚守六十年。1948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炮声传到西农,国民党领导下的校方乱了阵脚,有的主张迁校江南,有的已自顾逃到西安,周尧等数人却坚持留在学校,他身佩短枪与国民党184师师长斡旋,用计谋切断国民党军队供水,将其逼退,最终保卫了学校。
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小麦吸浆虫又一次卷土重来。刚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的农民慌了神,传言“虫王爷降下了灾”,纷纷迷信拜天,有的农民干脆就把庄稼烧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看到这惨状,周尧坐不住了,下决心一定要降服这虫害。
周尧带领学生奋战在麦田里七天七夜,终于研究出了短期对策,用农药有效控制住了虫害。他认为用药制虫,不是昆虫学主攻的方向。第二年,他又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寄生蜂是小麦吸浆虫的天敌。后来,这项让昆虫生生相克的研究成果在黄河流域大范围推广,很好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
有段时间,北京颐和园在南大墙及藻鉴堂等地方发现白蛾。这种白蛾,具有食量大、繁殖性强的特点,严重危害农林植物。园艺队紧急向颐和园放养25万只周氏啮小蜂——周尧的研究生杨忠歧找到的,如此,很快消灭害虫。
1996年6月,浙江省鄞县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弘扬他的爱国和敬业精神,在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修建了“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开馆典礼上,给他颁发了60万元奖金。周尧当即宣布,将其中20万元捐献给博物馆,其余的40万元和他积累的稿费10万元全部用来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希望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获奖的中青年科学家已达70多人。
1980年,周尧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改写成《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领域,中国都较欧美国家早几个世纪。此书一出震惊了世界昆虫学界与生物科学史坛,被国外专家誉为“不朽的著作”。
六十年代,周尧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并对昆虫的高级阶元类群进行了重新划分。他采集昆虫标本的足迹遍及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每个省、市、自治区。他创办了《趣味昆虫》《中国昆虫学杂志》等昆虫学刊物3种。
1989年他完成了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1994年主编出版了《中国蝶类志》,这是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全书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纠正了中外书籍上不少蝴蝶学名的历史性错误,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并拟定了所有中国蝴蝶的属名与大批的新中名,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张雅林说:“先生一生功绩太多……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改编于申宏磊《周尧:与青铜雕像一样不朽的人》等)
⑴下列对人物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为了求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周尧四处奔波,最后终于如愿考进了当时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西维斯特利教授的昆虫博士研究生班。
B.因为周尧写的发表在研究所出版的学报上的博士论文《透明蚧的重记载》,得到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高度赞赏,所以导师想一再挽留他。
C.抗战爆发后,周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穿上军装,曾一度在抗日前线兰考、商丘一带作战;他被师长劝说退伍后,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
D.有段时间,北京颐和园一些地方出现了危害性极大的白蛾,园艺队人员用周尧研究出来的周氏啮小蜂,很快消灭了这种害虫。
E.周尧在昆虫学研究上作出了诸多贡献,他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还对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进行了编排。
⑵修建“周尧昆虫博物馆”是为了弘扬他的爱国与敬业精神。请简要概括周尧强烈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6分)
答:                                                                 
⑶在国家需要时,周尧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⑷文章标题称周尧是昆虫学界的“不朽之师”。结合文本,请谈谈你对“不朽之师”的理解。(8分)
答:                                                                  

                       
                       

[color=]第II卷(共114分,其中选择题13-15题 9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          。
②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          。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           。
A.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B.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C.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D.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 “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C.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1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感受时,悲欢怨爱,两两相反;       ,      ,      。      ,      ,      。在实际世界中处处都是牵绊冲突,在意象境界中尘忧俗虑都能洗濯净尽。
①从感受到回味    ②在回味时                 ③悲怨亦复有趣
④欢爱固然可欣    ⑤从实用态度变为美感态度   ⑥是由实际世界跳到意象境界
A.①⑥⑤②④③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③④①⑤⑥     D.①⑤⑥②④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孔子特别强调     ①      。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由此看来,学固然重要,然而     ②     ,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学而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子     ③     ,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答:①                   ;②                   ;③                 。
17.下面是江西“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徽标”(除空白处皆为红色),请写出徽标主体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