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16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color=]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利用和发展青铜冶铸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开始冶炼并使用铁器。据考古资料,现已出土的东周铁器,大部分都是楚国的,楚人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历秦入汉,冶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楚国著名的冶铁基地宛(汉为南阳郡,即今河南南阳),成为西汉最大的铁器冶炼和生产基地之一。1959年——1960年,在南阳汉代冶炼遗址的三千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考察表明,这一遗址既铸造铁器,又用生铁炒钢并锻制器具,使用时期由两汉延续到东汉晚期。故楚之地彭城(今江苏徐州),也是西汉铁官监守的铁器产地。楚国传统的冶铁技术,乃随着西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朝廷的重视而得以普及和提高。学者根据出土的楚国铁器和南阳汉代冶铁遗址的考察,对楚、汉冶铁情况作了探讨。
先秦的冶铁炼炉,尚未在楚地发现。可是,著名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已发现了多座春秋战国时代的冶铜炼炉。这些炼炉都是竖炉。学者经研究和模拟试验后认为,这些炼炉的设计合理,性能较为优越,体现了当时冶炼的先进技术。现今发现的西汉冶铁炼炉,也都是与楚国冶铜炼炉相似的竖炉,只是建筑得更为高大、改造得热效率和料容量更大。“我国古代炼铁高炉是从炼铜高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铜绿山的春秋炼炉不仅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而且为战国以至秦汉炼铁技术的提高创立了良好的基础”。
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可以将生铁处理成黑心和白心两种韧性铸铁,如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有韧性铸铁制成的六角形锄,长沙左家塘楚墓出土有黑心韧性铸铁制成的凹口锄,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也未能得以推广,故现今出土的楚国韧性铸铁的数量甚少。自西汉中期,冶铁业实行官营,朝廷为了提高铁制农具的使用寿命,着力推广和发展这种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的技术,于是,铸铁柔化技术不仅发展到成熟阶段,而且普及为常规的工艺方法。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已能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就是这类强度较高而耐磨性较强的制品。西汉前期,楚人掌握的这种冶铁技术,又发展成为能够生产低硅低碳的灰口铸铁工艺。在此基础上,汉人进而还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
以低温还原的“块炼法”炼出熟铁,又进而对其反复加热和锻打以“百炼成钢”的技术,楚人在春秋晚期就已掌握了。江苏六台的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熟铁条,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楚墓出土有用熟铁锻打成的钢剑。这项技术,在汉代乃至后世,一直作为简便易行的传统而承袭下来并不断予以完善。
冶铁业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中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在汉代大体完备和基本成熟,钢铁制品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汉代文化的突出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乃与楚人在冶铁技术上的贡献分不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国人的冶铁技术是在青铜冶铸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并且后来居上,独领风骚。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南阳汉代冶铁遗址上发现了熔铁炉七座、炒钢炉数座,这里曾经是西汉时期最大的铁器冶炼基地之一。
C.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的冶钢炉已采用与西汉冶铁炼炉相似的竖炉,代表了当时我国最高的炼铜技术。
D.春秋时期楚国的炼铜技术促进了战国炼铁技术的提高,楚人甚至已经初步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和铸铁柔化等工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从生产生铁到将生铁处理成韧性铸铁,楚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完成,但是将韧性铸铁全面推向生产、生活领域,则要到西汉时期了。
B.在众多楚人冶铁工艺中,球墨铸铁工艺无疑水平最高,而低硅低碳灰口铸铁工艺其次,麻口铁制品工艺则相对水平最低。
C.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人便知道经过反复加热和锻打,可以将熟铁炼成钢,这是“块炼法”的进一步发展,并作为一项传统传承下来。
D.楚人的冶铁技术,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的炼铁、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已基本成熟,冶铁规模巨大,冶铁作坊遍布全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汉时期,铁器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资料,朝廷非常重视冶炼,重要冶炼铁场所要派出铁官监守,一般情况下,私人不得经营铁器。
B.楚国冶铜炼炉建造水平高超,与后来的汉代冶铁炼炉相比,虽说热效率偏低,料容量偏小,但是这也足以证明当时楚国冶铜技术的先进。
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铸铁柔化技术就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从而普遍提高了人们使用的铁制农具的寿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铁锤,证明楚国已经能够生产白口和灰口混合的麻口铁制品,并体现了楚国铸铁柔化技术的高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color=][注] 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官员去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5分)
(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访益上人兰若①
严 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①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
8.试分析颔联中“入”和“生”两字的艺术妙处。(5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运用想象来描景状物,以抒发他的雄心壮志,其中把天上的银河繁星都放到大海中来描写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针对如何“无所待”地在宇宙中自由遨游,用两句话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两句是:“ , 。”
(3)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华秋月何时了》历来为人称道,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秦观的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据说就是出自该词中“ ? ”两句。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睡自然环境的描写。
B.“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E.小说以外公的忏悔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2)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4)小说题为“教父”,但写外公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顾维钧说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②巴黎和会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高峰,塑造了他以后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不如说体现了他所代表的国家。他越过国际惯例和外交官俱乐部的默契,诉诸舆论和群众情绪。事实上,他将总体战的原则引入了外交领域,将绅士的交涉变成了群众的斗争。(选自刘仲敬《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成就辉煌,在外交界声名远播,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而有幸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极尽溢美之词称赞顾维钧,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即使与西方世界的外交家相比,他也熠熠生辉。
C.学者温源宁在一篇印象记中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驻美、英、法国大使,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位之高让人“从惊讶开始而已赞美告终”。
D.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虽然位居后进,
E.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
(2)顾维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材料中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顾维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之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杰出表现,简述原因。(6分)
(4)顾维钧生前备受人们称赞,死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亲临吊唁,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从惊讶开始而已赞美告终”,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请给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lor=]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板着脸,地走到前面,啪的一声关上了电视,嘴里不忘咕噜了一句“吵死人了,有啥看头”,说完转身走了。
②大会按时召开了,主席台上不知啥时候冒出十几个“专家”来,一个个,倒也把台下的人唬住了,会场顿时没有了声音。
③六个月的实习刚一结束,小王便来到科长办公室, 地拿出一大堆鉴定材料,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
A.道貌岸然 郑重其事 一本正经 B.一本正经 郑重其事 道貌岸然
C.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 郑重其事 D.一本正经 道貌岸然 郑重其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健康的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B.对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博览会来说,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往往是下一个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代表无限商机。
C.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昂山索季对中国人一点也不陌生,这位颇具个人魅力的女子喜欢用玫瑰花头饰,柔美的外表下是一颗坚韧的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些事物的光焰,是我们后来才赋予的。譬如,竹子。这是和古人的生活最贴近的植物之一,它一开始就被笼罩在实用主义之中: , , 。 , ,,无不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及人格化的精神。
①它的挺秀、它的中虚、它的苍翠、它的耐寒
②弓箭、乐器、盛皿、舟筏、篱笆等的制造离不开它
③经由魏晋文人诗赋吟咏,竹子从实用主义的苑囿中超拔而出
④汉高祖似乎还用它做过帽子
⑤竹子以它实用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眼界
⑥后来才是关于竹子的美学故事
A.⑤⑥②④③① B.②④⑤⑥③① C.⑤②④⑥①③ D.②④①③⑤⑥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哭泣使人的极度紧张得到放松,极度紧张有害于身体健康,松弛有利于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处于极度紧张,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类的荷尔蒙, ① ,但此时已大量分泌,远远超过限度,因此血压就上升,血流就不畅,从而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生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老化物质, ② ,因此,有人称“精神状态紧张是万恶之源”。当然解除紧张的方法很多,其中, ③ 。
17.下面是2015年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会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字左右。(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小时候他就喜欢争强好胜。一次与邻居小孩放风筝,尽管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他的风筝总是比同伴的风筝飞得低。回家后他把此事告诉养父以宣泄心中不快。养父看出了乔布斯的不快,养父听他说完,安慰他,其中有几句话语让他一直牢记,并影响了他的一生。这几句话就是:孩子呀,无论做什么事,你心里都应该有两个问号。第一个问号,为什么别人不能比你更成功?第二个问号,为什么自己会输给别人?
你对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袋。


[color=]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期末大联考


[color=]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A【解析】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第一段。文本第一句话“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而选项A却把青铜冶炼技术说成了冶铁技术,属于张冠李戴,故错。
2.B【解析】文本倒数第三段结尾处,“汉人进而发明了生产类似今日的球墨铸铁的工艺”中有“类似”二字,这说明“球墨铸铁的工艺”是现代工艺,而不是楚人的冶铁工艺。选项B忽视“类似”一词,似是而非,故错。
3.C【解析】根据第四段可知,铸铁柔化技术是可以增加铁器的强度和韧性,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这一技术还不成熟,因而没有普及和推广。选项C中说“普遍提高了”农具的寿命,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属无中生有,故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C【解析】此题是断句题。做此题时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的主语。此题考查点是“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这三个完整的句子。这三个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以后文意不通,故选C项。
5.A【解析】铁钺:在这里代指杀戮。
6.B【解析】“先发制人”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没有提及。
7.(1)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2)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就)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
【解析】(1)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轻薄(行事轻浮)、折节(改变平素志行)、蹈道(履行正道)、见称(被动句式)各1分,语意通畅1分。(2)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值(遇到)、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切谏(直言极谏)、顺默(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各1分,语意通畅1分。
8.“入”字化静为动,本来一条弯弯曲曲的静态的山路用一“入”字,就有了动态之美;采用拟人手法,赋山间小径以情味,绘出了路的曲折狭窄之状,表达作者对友人所居环境的欣赏。(答对一点即可)(2分)“生”字则化无形为有形,本来山中的寒冷是诗人的触觉感受,是无形的,但是此时犹如从白雪笼罩的群峰慢慢升腾而起,表现环境的静谧;化被动为主动,本来暮寒笼罩山峦,此处却让山峦生出暮寒,让诗歌饶有情味。(答对一点即可)(3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典诗歌炼字的理解和掌握。运用修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和“化被动为主动”是炼字中最常见的艺术效果。答题时不但要能够答出上面这些艺术效果或者类似的鉴赏术语,而且要能够结合诗句作出实际分析,只答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等而无分析,只得2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僧友隐迹山林、忘情俗世的恬淡生活的向往和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3分)诗歌一二两联表现僧友所居环境的清雅静谧,有力衬托出益上人操行清白、志趣高洁;颈联写在僧友陪伴下畅游山林的喜悦;最后一联以景结情,衬托出离别之时对朋友的不舍之情。(3分)
【解析】格律诗讲究起承转合,环环相扣。这首诗一二两联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并以此寄托自己的人生态度;颈联叙事,直写山中的畅游,表现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尾联常用来直接抒情,但是这首诗却用景语作结,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10.(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每句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选AC不得分。
【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C选项对神父幡然悔悟的表达不准确,文中没有提及。D选项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神父因贪婪编造了一个“外公受冻”的谎言,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舅舅们对他的言听计从和遇事的慌乱,也是他阴谋得逞的一个原因。
(2)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与前文相呼应,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出人意料,引人人胜。(2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粉碎了神父的谎言,让我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外公的临终忏悔则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凸显其形象的高大。(2分)③从小说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歌颂了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深化丰题,发人深省。(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故事情节安排的匠心,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角度来思考。作者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不仅完成了故事的叙述,而且增加了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作品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①信仰虔诚。外公自己信教,还带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和弥撒。(2分)②热爱生活。外公兴趣广泛,不甘于生活的寂寞。(2分)③宽容大度。外公一生施人恩惠,不求回报,对待神父,宽容大度,堪为楷模。(2分)
【解析】小说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呈现外公的形象特点,分别是对待信仰、对待生活和对待他人。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能只贴标签,要联系文章内容解说,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
(4)①标题虽为“教父”,但文中的神父只是线索人物、次要人物,外公才是表现小说创作意图的主人公。文中用大量笔墨描写外公的为人行事,有助于突出外公的形象特点,使外公的形象丰满。②标题虽为“教父”,但促进神父性格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外公“死而复生”这一情节,在相对集中的情节中神父的虚伪贪婪的本来面目得以暴露,这样的匠心安排使情节紧凑,行文波澜起伏。③标题虽为“教父”,但对外公着墨较多,看似矛盾却能引发人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神父作为身份上的“教父”与外公作为人生指导意义上的“教父”形成鲜明对比,外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诠释了“教父”的真正的内涵,主旨深刻。④标题虽为“教父”,但对外公着墨较多,这样小说的标题内涵,就有了两层意味:表面上是指文中的神父;深层意味是指外公,外公品德高尚,为人宽容,能给人人生教义上的指导。标题巧妙,一语双关,耐人寻味。⑤以“教父”为标题,而对外公的着墨较多,这样的安排富有对比性,使小说在塑造人物上使用的对比艺术手法更加突出。神父由谦恭和善到贪婪虚伪,神父对外公由情同手足到避而不见,而外公却不计前嫌甚至临终忏悔,在对比中揭示人性的善恶。(任意回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探究的角度,围绕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设置的特色、作品主题、标题艺术、作品的突出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选D给3分,选E给2分,选B给1分。选AC不得分。
【解析】只要认真阅读原文,找准选项区域就可以得满分。
A顾维钧成为《联合国宪章》署名第一人的原因错误,原因是“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而不是顾维钧的年轻有为。 B.“溢美之词’’说法不准确;“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错误,原文是“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 C.驻美、英、法国大使是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才担任的,文中是“公使”,且温源宁只是赞美了顾维钧1934年以前的人生经历。
(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称赞、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每点2分,共6分)
【解析】题干中“出色的外交家”是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的“纲”,通观全文,关注链接,既观其行事,又要看别人的评价。
(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找准答题区域,整理概括相关信息点即可。
(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2分)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3分)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3分)
【解析】对此类题型尤其要注意探究的角度,从其性格修养、爱国精神、意志品质、对待他人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整体归纳,再结合原文事例加以阐释,可以直接利用原文字句,但更多的是对事件的提炼。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解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有时带有贬义。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从感情色彩上说,“郑重其事”是中性词,“道貌岸然”是贬义词,而“一本正经”是中性词,也可以含有贬义。“一本正经”通常强调人的表情、动作正经庄重;而“道貌岸然”则强调人的外貌衣着庄重,其实道德败坏。第一句中有“板着脸”“走”等表情、动作的词语,所以用“一本正经”。第二句中强调主席台和所谓“专家”,显然有讽刺意味,所以用“道貌岸然”。第三句中“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可知强调的是严肃认真,所以用“郑重其事”。
14.B【解析】A搭配木当,“能否”与后文“确立…… 共同治基础”矛盾,属于一种可能对两种可能。C.成分残缺,缺少“按照”的宾语中心语“的理念”。D.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人对昂山素季一点也不陌生”。
15.B【解析】注意与上下文的呼应。有时对标点符号也要稍加留意。②④句具体阐述竹子的实用功能。⑤⑥句是过渡。①句与下文粘合更紧,是下文的主语。
16.①这种荷尔蒙适量分泌对人体有益 ②从而大大提高患病率③哭泣就是一种简单有用的方法(每点2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第一句与下文构成转折关系,需回答“适量”的益处,注意“荷尔蒙”陈述主语一致性,加指代性词语更简洁也更连贯。第二句是对老化物质危害的扩展,注意与上下文的呼应。第三句是总结句,明确本段阐述的主要内容并加以高度概括,与首句遥相呼应。
17.构图要素:由汉字“沙”(“湖南”拼音首字母“h”“n”)、数字“28”和篮球,勾勒出两名进攻、防守的篮球运动员形象。
(如果答出“2015”这个要素可给1分,总分不超过3分)寓意:凸显主题,体现了篮球运动攻防转换的无穷魅力和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2分)(能结合汉字、数字、拼音等紧扣举办她、主题去分析,答出体育魅力与精神即可)
【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一要细心观察结合主题拆分构图要素;二要有序呈现,可按照由内而外、由上到下等顺序来说明。解读寓意,一要注意同音相关;二要善于联想;三要对常见标识符号意义进行归类积累。
六、写作(60分)
18.【写作提示】主题的思考:材料围绕两个问号的智慧展开。
(1)第一个问号,重点在别人为什么就不能比你强,比你成功。别人当然也能,你要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承认别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由此,抽取出“心态平和”“心胸开阔”等人生哲理或者“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别人”“勇于面对”等具体做法为作文的中心。(2)第二个问号则强调对输给别人的原因的思考。他要求我们在输给别人时,不要一味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由此抽取出“脚踏实地”“学会反思”“改变自我”等为作文的中心。(3)当然,还可以从两者兼顾的角度立意。如“放松心态,敢于竞争”“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坦承失败,勇于拼搏”等方面立意。
【参考译文】
何尚之,字彦德,是庐江府淆城县人。(他的)曾祖何准,品德高尚不应朝廷的征召,(没有出仕)。(他的)祖父何恢,曾任南康太守。(他的)父亲何叔度,为人恭顺谦谨有德行功业。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元嘉十三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司徒左苌史刘斌为丹阳尹,皇上不答应。(刘义康)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一起(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当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何尚之觉察到他的意趣不同寻常,(于是就)禀告太祖应当让他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对皇上的圣明教化有损害。皇上说:“范晔(谋乱)的事迹还未明显,就事先罢免他,各地官民就会说你们这些人不能容纳人才,认为我听信谗言。只让人们都知道这些,不用担心出现大的哗变。”范晔后来因谋反被杀,皇上赞赏他有先见。国子学建立后,(何尚之)兼任国子祭酒。
元嘉二十三年,(何尚之)调任尚书右仆射,兼任散骑常侍。这一年修造玄武湖,皇上想在湖中建造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坚决劝谏,皇上就停止了(计划)。当时(皇上)又修造华林园,并在盛夏役使人工,何尚之又劝谏,认为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答应,说:“百姓常常自己背朝太阳(劳作),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当时皇上(到赴)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皇上)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出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不能安宁。清理道路再出行,帝王要以此作为出行的准则,(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我)特别希望(皇上)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自我省察,不因为我的碌碌无为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皇上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大明二年,(皇上)让他担任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位。四年,(何尚之)病重,(皇帝)下诏派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耶王钊探视、慰问。(何尚之)死于任上,当时七十九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