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四川省2015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1-28 2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四川省2015年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color=]第I卷(选择题共1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拖累(lěi) 惩戒(chéng) 忸怩不安(ní) 引吭高歌(háng)
B.颓圮(pǐ) 纤细(xiān) 干名求禄(gān) 挥斥方遒(qiú)
C.角色(jiǎo) 应验(yìng) 繁芜丛杂(wú) 刚直不阿(ē)
D.椽笔(chuán) 框架(kuàng) 疾风劲草(jìng) 浅尝辄止(zh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艾青这首诗,没有箭拔弩张之势,旨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中,流淌着自然的感情。
B.长房长孙的特殊身份,使觉新受到较多约束,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C.动物游戏时,它们亲密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绝不会引起伤害。
D.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倍出,风格各异,无论小令、长调,都有不少佳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证明,医务人员的坚守对遏制埃博拉疫情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B.柜子里的砚台虽然普普通通,确实恩师惠赠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珍惜。
C.清理传统文化遗产,还包括提出糟粕这个艰巨任务,抱残守缺是没有前途的。
D.王熙凤善于治家,协理宁国府时不孚众望,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二.(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B.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C.卒起不意 卒:通“猝”,突然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荆轲和而歌 蟹六跪而二螯
B.燕王拜送于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以故荆轲逐秦王 申之以孝悌之义
D.乃欲以生劫之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color=]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各项填写清楚。
(2)本卷各题的答案,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三.(20分)
6.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I卷文言文中“易水诀别”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概括作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颔联“乍见”二句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孤灯”二句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四.(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8分)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
“请不要拦我!……”
“不成,你不能走!”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10.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撑渡船的就俨然生气似的”一句中,“俨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部分三次写“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文学与人生
朱光潜
①一般人嫌文学无用,近代有一批主张“为文艺而文艺”的人却以为文学的妙处正在它无用。它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比如说,茶壶有用,因能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圆的,自然需要止于此。但是人不以此为满足,制壶不但要能盛茶,还要能娱目赏心,于是在质料、式样、颜色上费尽机巧以求美观。就浅狭的功利主义看,这种功夫是多余的,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动。人不厌其烦要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使的奴隶;也才显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变成完美。文学所以高贵,值得我们费力探讨,也就在此。
②这种“为文艺而文艺”的看法却有一番正当道理,我们不应该以浅狭的功利主义去估定文学的身价。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人之所以为人,不止因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试假想人类根本没有语言文字,像牛羊犬马一样,人类能否有那样光华灿烂的文化?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在数千载之下,《左传》、《史记》所写的人物事迹还活现在我们眼前,若没有左丘明、司马迁的那种生动的文笔,这事如何能做到?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单是“行远”这一个功用就深广不可思议。
③柏拉图、卢梭、托尔斯泰和程伊川都曾怀疑到文学的影响,以为它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健康的。世间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确有这种毛病,本无可讳言,但是因噎不能废食,我们只能归咎于作品不完美,不能断定文学本身必有罪过。。“道德的”与“健全的”原无二义。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谐和的发展,没有残废也没有臃肿。譬如草木,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之下,它的一般生机总是欣欣向荣,长得枝条茂畅,花叶扶疏。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所以要完全实现人生,离开文艺决不成。世间有许多对文艺不感兴趣的人干枯浊俗,生趣索然,其实都是一些精神方面的残废人,或是本来生机就不畅旺,或是有畅旺的生机因为窒塞而受摧残。
④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生展。人都知道文艺是“怡情养性”的。请仔细玩索“怡养”两字的意味!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它必是健旺的,生发的,快乐的。在这纷纭扰攘的世界中,我们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费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奔波劳碌,很机械地随着疾行车流转,一日之中能有几许时刻回想到自己有性情?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性情怡养在文艺的甘泉时,我们霎时间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或是用另一个比喻来说,在干燥闷热的沙漠里走得很疲劳之后,在清泉里洗一个澡,绿树阴下歇一会儿凉。世间许多人在劳苦里打翻转,在罪孽里打翻转,俗不可耐,苦不可耐,原因只在洗澡歇凉的机会太少。
(节选自朱光潜《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13.结合第一段解释“文学所以高贵”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说:“但是我们纵然退一步想,文学也不能说是完全无用。”为什么?请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四段以“洗澡歇凉”为喻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朱光潜先生曾说:“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你对“文学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积累简要阐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8分)
1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书名,有人翻译为“一座红色楼房里的梦”,有人翻译为“青春梦”,你更喜欢那种翻译?请简述喜欢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某校的课本剧节目单,请在这两个节目之间设计一段串词。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4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鸿门宴》
六.(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人曾评价庄子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梁实秋曾感慨:“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color=]四川省2012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C。角色(jué)。
2.C。剑拔弩张,委曲求全,名家辈出。
3.D。孚:为人所信服。应为“不负众望”。
4.A。币:财物。
5.B。A:表修饰/表并列;B:介词,在;C:介词,因为/介词,用。D:判断词,是/连词,于是。
6.(1)于是荆轲就登上车离开了,始终没有回头。
(2)希望大王能够稍微原谅他,使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7.(1)烘托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气氛;(2)音乐作为场面的背景,烘托气氛,增强感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3)突显荆轲为正义行侠的豪迈气质。
8.(1)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1分)“乍见”二句,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1分)更表达了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1分)
(2)“孤灯”是诗歌意象寒雨、浮烟、湿竹的背景,所有景象是多么凄凉,都是在“孤灯”的映照下鲜明地呈现出来的。(1分)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1分)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1分)
9.(1)信誓旦旦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养生丧死无憾
(4)樯橹灰飞烟灭
(5)悦亲戚之情话
10.一位过渡的商人要给船钱,祖孙不愿意收而发生争执。
11.不能删去。“俨然生气”表示不是真生气,坐船的人硬要给“爷爷”船钱,“爷爷”像非常生气,实质是不愿意收钱。这一方面表现了坐船人的真诚,同时也表现了“爷爷”的朴实。
12. 那些人因为这种纯洁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风俗而笑。从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湘西淳朴的民风与渡船老人和孙女的高洁人格,这中间体现了沈从文“美”和“爱”的理想。
13~16.略。
17. “一座红色楼房里的梦”主要可从形象生动,引人遐思等角度进行解说。
“青春梦”则可结合小说故事本身,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解说。
18.一段演绎在山神庙的宏大场面,展现了乱世纷纭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让我们与历史携手,穿越到另一个乱世之中,去领略秦汉时期发生在鸿门的另一场动人心魄的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