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9-28 2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color=]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智者心灵和思想的舞蹈。杨绛先生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是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
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仔细思考后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自称为“我”。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着一个‘灵’字,其实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肉与魂结合为“我”,是斗争的一方。那么,作为斗争另一方的“灵”是什么呢?杨先生造了一个复合概念,叫“灵性良心”。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作为肉与魂的对立面,这个“灵性良心”当然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它究竟居于何处,又从何方而来?对此杨先生没有明说。
杨先生对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讨论。她的结论是:这个目的决不是人所创造的文明,而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本身。天地生人,着重的是人身上的“灵”,目的当然就是要让这个“灵”获胜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决定了人生的目的。惟有人能够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使自己趋于完善。不妨说,人生的使命就是用“灵”引导“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用这个标准衡量,杨先生对人类的进步有所质疑:几千年过去了,世道人心进步了吗?现代书籍浩如烟海,文化普及,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皆远胜于古人,但是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
她曾说过,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她的结论是:“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信仰的实质在于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做人处世,好好滋养精神。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一个人若能事事都怀着“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了。杨先生指出:“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这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凡是对我们时代的状况有深刻忧虑和思考的人都知道,杨先生的这番话多么切中时弊。
1.下列对第二段中杨绛先生所说的“灵”与“灵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灵”是一个复合概念,是人本性中固有的,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
B.“灵”就是“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
C.“灵魂”并不在“灵”的一面,而是在“肉”的一面,它是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相当于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意识”。
D.“灵魂”是人个体生命的核心,是看不见的,附着在看得见的肉体上,形成一条人命,去掉“灵”字,称其为“魂”,也许更确切。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地生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类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是为了使堪称万物之灵的人更加完美,使人的灵获胜。
B.人生中灵与肉的斗争,并不是灵魂与肉体的搏斗,而是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争,其实质是灵与附于肉体的灵魂在斗。
C.人生的目的,是由天地生人的目的决定的,用“灵”来引导“魂”,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使自己趋于完善。
D.所谓的有信仰,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怀着有“如神在”敬畏之心,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做人处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历史经历几千年,现代社会科技发达,远胜于古人,文明是大大发展了,但在人之为万物之灵的“灵”的方面却无多大进步。
B.杨绛认为人需要锻炼,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磨砺人的灵魂,锻炼的结果是让人的灵魂得到洗礼与升华。
C.杨绛先生认为,只有有信仰的人,才相信灵魂不灭,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人生才会有价值。
D.杨先生的思考与言论,针对的是让人忧虑的社会风尚:许多人重物质,怀疑“形而上”的精神境界,追求金钱,贪图享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
“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
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 重 城 破
之 进 爵 为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积雨辋川庄怍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①罢,海鸥②何事更相疑?
[color=][注]①《庄子·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②《列子·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8.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 一”两句,赞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描写五壮士牺牲自己,开通了秦蜀两地交通的句子是“ .,_ _______。
(3)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国,回想旧时宫廷犹在,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这之后唱出了:“ 一,_ 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帽子
周波
东沙从来不戴帽子,所以,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戴帽子的样子。
冬天的海岛比北方还冷,大街上走着很多戴帽子的男人,东沙不学他们,总说男人不应该这样。夏天太阳很毒,别人撑着阳伞或是戴上遮阳帽用来防暑,他却情愿将肌肤晒黑,也绝不戴帽。有朋友问他是不是天生有抗严寒酷暑能力,东沙说戴上帽子像上了锁,既不自由也不舒坦。也有同事戏说他:幸亏你没参军,要不然,不戴军帽要受罚的。东沙笑着说:幸亏我没去参军。
后来,东沙去乡镇走马上任了。大家都恭喜他终于戴上了帽子,还笑称那是一顶无形的官帽子。东沙不承认,逢人便说:这是帽子吗?帽子在哪儿啊?戎怎么看不见?
东沙去乡镇工作的第三天,遇上了强台风,台风裹挟着暴雨在岛上整整肆虐了两天。傍晚时分,接到进港渔船遇险的报告后,东沙率领一支七人小分队准备赶赴现场。办公室主任忙不迭地找来五项草帽,说是雨具之前都分发到一线去了,不够用,东沙是镇长,论职位他该分到第一顶草帽。可是,他当场把草帽让给了年轻人。东沙说:我从来不戴帽子。同去的副镇长见东沙率先示范,也随即让出了自己的草帽。当东沙他们浑身湿透地出现在码头时,一些干部群众被感动了,竖起大拇指赞扬着说:这才是爱民如子的好干部,这就是我们的东沙镇长。奔走上船的东沙,那会儿则是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
老婆如晶之后从别人口里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在家里嚷开了:感冒了怎么办?这是想充好汉呢还是怎么的?论职位,你是一镇之长,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你戴了草帽没人会说闲话。然后,电话一路跟着到他办公室,不停地要东沙多喝开水,吃上几粒防感冒药。东沙正忙得不可开交,生气地说:都别把小事放大好不好,本来我就没想法,现在很多人夸大其词,你也一样。
确实,东沙感到台风过后的头一天上班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一早去单位上班,还没进镇院子大门,东沙就听到了大家热情的问候:镇长好,镇长好……东沙觉得很不好意思,他想:这是怎么了?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就被记者堵在了门口:这么恶劣的天气,让出仅有的一顶草帽给普通干部,一般领导是做不到的,您当时是怎么想的?东沙一听顿时有了一种反胃的恶心感,他想了想说:不要拔得这么高,也不要给我戴高帽,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不要多问了。记者仍穷追不舍地问:那是什么样子的?东沙只好说:是我自己不喜欢戴帽子。
进了办公室门的东沙突然看见桌上放着一顶草帽,一股无名之火猛地窜上来。他把主任叫来,责问道:这顶草帽怎么回事?主任不知情,开始自我检讨:昨天我失职,没备好足够的雨具,让镇长受凉了。镇长平时到下面检查工作多,有了草帽就有备无患。刚才气象预报说,台风刚过去,最近几天阳光会很强烈,天气也会比较热,镇长得防暑。东沙愠怒地说:这种事不要考虑,拿去,大男人还怕这个?你难道不知道我从来不戴帽子的,要戴你们去戴!
晚上,东沙一脸疲倦地回到家。他对如晶说:放心吧,我没有感冒,你男人坚强得很。如晶说:你的形象够狠的,不过,有时候当镇长还真需要这样一个光环。东沙愣愣地看了看老婆:这也算树立了一个光辉形象?可我觉得有些灰头土脸的。
东沙说起一桩事。还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回调皮地用篮球砸破了邻居家的窗户。那会儿正是冬天,屋外面贼冷贼冷,东沙戴着一顶厚厚的皮军帽。邻居到他爹那儿告状,他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将他的皮军帽给拽了下来。东沙当时一动不动,他只感到头上一下子冷了。当晚,东沙就发起了高烧,他奶奶哭哭啼啼地一边咒骂他爹,一边给东沙叫魂。
如晶很惊讶地说:你从来没告诉过我这件事,一顶帽子居然把你搞成这样子,以后我冷不丁撞你一下,你不会被吓死吧,灵魂还在吧?东沙笑着说:在的,不在的话怎么和你生活在一起啊。如晶扑哧一笑,说:小时候的一件事,有时会留下可笑的阴影,怪不得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一切你都很忌讳,上回我买了帽子叫你看你也没看。东沙说:还是不说帽子的事了,我爹现在还很内疚呢。如晶说:这事太小,单位里又不能讲,讲了人家也不会相信。再说,你现在的形象已树立,可不能颠覆掉了。如晶接着问丈夫:那你以后还会戴帽子吗?东沙说:不知道。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沙一直都不肯戴帽子,主要源于儿时一件和帽子有关的不愉快小事。文章是在告诫我们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否则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行为。
B.本文构思精巧,在小说的开头就说东沙不戴帽子,明显与众不同,直到结尾部分才交代他不肯戴帽子的原因,解开了读者心里的谜团,照应了开头。
C.东沙是一个政府基层干部,虽然不“高大全”,但真实可感。小说讽刺了社会上人们对于官员行为过度解读、人为拔高的不正常现象。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情节曲折生动、起伏跌宕,从多个角度刻画人物,成功塑造了东沙这个基层干部形象,丰满而真实。
E.东沙的老婆如晶为了维护东沙头上的光环,树立起他光辉的形象,不让东沙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可见她是个虚伪、功利心极强的女人。
(2)镇长东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帽子”为题,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4)小说结尾“不知道”三个字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假如台风又来了,草帽充足,你觉得东沙这一次赶赴现场时,是戴还是不戴草帽?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刚刚阳光明媚,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驴友们 。
②如果我开口说话,她会说我傲慢,要是我保持沉默,她又指责我木讷,真叫人 。
③关于公司的改革方向,大家议论了好久, ,最终也没有结果。
A.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莫衷一是 B.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不知所措
C.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莫衷一是 D.不知所措莫衷一是 无所适从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这个世界,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则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B.由于消费者出行不便,堵车、车位难找等情况,使得石家庄地铁施工沿线商场、饭店等的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C.这个“第一名”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唱歌、跑步等体育活动,总而言之要有一样是胜出的。
D.中国国防工业尽管在若干重要的技术领域仍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以稳定且较大的步伐逐渐缩小着差距。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近日,为迎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天安门广场搭建起的临时观礼台已逐渐露出“真容”。广场中心花坛以“长城”为主题,位于英雄纪念碑的北侧,东西各一组。据悉,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天安门广场再次使用植物花卉,搭建自然山水花坛。__ _ _,搭建出祖国的壮丽山水画卷。
A.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B.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C.雄伟巍峨的长城为花坛的主景,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
D.花坛以雄伟巍峨的长城为主景,配以挺拔的造型油松,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及白鸽、年号、景石等素材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丁玉坤,自强美丽的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轮椅天使”。她爱笑,即使回忆起苦难的童年, ①_ ___;她爱美,漂染的头发映衬着精致的妆容,残疾的身体并未阻止她追求时尚的脚步;她好强,从“吃低保”到帮助“吃低保”的贫困残疾人, ② 。
残疾并不可怕, ③ 。她坚信,只要热爱生活,勇敢地追求梦想,一样可以走出精彩的人生。
16.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lor=]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color=]语文 参考答案

1.A(“也没人知道它从何方来”,说法不妥;“但是它决定了人生的价值”错,原文说的是“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2.B(“人内在的自我意识与肉的斗争”错,“人内在的自我意识”是灵魂,说“灵魂”与“肉”斗争,不符合文意。)
3.B(文中的“锻炼”,指的是人生中经历的挫折、磨难以及考验,并不是指体育锻炼。)
4.B(可根据主语、地名、句意等来断句。)
5.C(左迁是贬官。)
6.B(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
7.(1)译: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
(“因”“规”“赍”各1分,句意2分。)
(2)译:(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
(“为……所”“慢”“引决”各1分,句意2分。)
8.(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9.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2分)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10.(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答C3分答,B2分,答E1分。A项说成“告诫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对小说主题理解有误,太浅了。D情节不曲折生动、起伏跌宕。E“虚伪、功利心极强”说得有些过了,不符合东沙老婆的形象。故给1分。
(2)①倔强固执: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戴帽子。(2分) ②务实有责任感:台风肆虐,渔船遇险。他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到现场指挥工作。(2分)③真实坦率:当记者就“帽子”一事采访他时,他不愿被拔高,直接说出自己不愿戴帽子的事实。(2分)
(3)①“帽子”一语双关,既指可以御寒防暑的帽子,又指加在东沙头上无形的束缚和光环。(2分)②小说以帽子为线索,围绕帽子展开情节,集中紧凑。(2分) ③小说以小见大,以戴不戴帽子这个小事件折射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拔高放大人物形象的不良社会现象。(2分)
(4)观点一:戴。(2分)
①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东沙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被放大成亲民行为让他很反感,所以他会戴上帽子以正视听,同时也免得别人说他虚伪、做作。
②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下属往往会迎合领导的好恶,领导因个人习惯不戴帽子会让需要戴帽子的下属很为难(比如副镇长就只好不戴帽子),所以不如戴上帽子。
③从个人习惯上分析: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真要是因不戴帽子影响工作,就不好了。小说中也提到海岛上有酷暑严寒,他淋雨后“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喷嚏”;还有妻子的过分关心,办公室主任的内疚也让他觉得很麻烦。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戴。(2分)
① 从人物心理上分析:不戴帽子既让自己觉得舒服,又会产生亲民的轰动效应,那何乐而不为呢?
② 从官场风气上分析:不戴帽子已经成了他亲民的招牌,突然戴上帽子,人们不知又会做怎样的放大解读,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③ 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东沙是一个固执、倔强的人,家里和帽子有关的他都很忌讳,从小的习 惯绝不会为了他人的议论就改变。
(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2.C。“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适用突发和意外情况。“无所适从”
13.D。A“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句主客颠倒;B缺少主语;C唱歌不属于体育运动。
14.D。
15.答案示例:
①灿烂的笑容也从未在她的脸上褪去。
②坚强的信念撑起了她的微笑人生。
或:她用不懈的奋斗(靠坚强的信念)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③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16.答案示例:
现象: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掩盖了传统节日。(2分)
看法1:传统节日被商业化的“新节”淡化,亟需“抢救”。
看法2:节日也需要创新,不必一味严肃,新节日带来新快乐。
17参考立意:
从司机的角度:规则与灵活
从大妈的角度:要有规则意识
从乘客的角度: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友善)
【参考译文】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