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福建省泉州五校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30 2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福建省泉州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卷
2014年秋季南侨中学、永春三中、永春侨中、荷山中学、南安三中高中毕业班摸底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3)、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4)、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广平推官。稍迁汉中同知。入为顺天治中,累进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兼吏部,其妻,孟男姑也,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之,四岁不迁。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张居正用事,擢孟男太仆少卿。孟男复不附,失居正意,不调。久之,居正败,始累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召入,以本官掌通政司事。
万历十七年,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且言:“岭南人讼故都御史李材功,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奏)章并留中①,其人系兵马司,橐饘②不继,莫必其生,亏损圣德?”帝心动,乃间一御门。其冬,改户部,进左侍郎。寻拜南京工部尚书,就改户部。时留都③储峙④耗竭,孟男受事,粟仅支二年,不再岁,遂有七年之蓄。水衡修仓,发公羡二千金助之。或谓奈何耘人田,孟男曰:“公家事,乃画区畔耶?”南京御史陈所闻劾孟男贪鄙;吏部尚书孙鑨言孟男忠诚谨恪,台臣所论,事由郎官。帝乃留之。孟男求去,不允。再疏请,乃听归。久之,召拜故官。
三十年春,有诏罢矿税。已,弗果行。孟男率同列谏,不报。加太子少保。五上章乞归,不许。时矿税患日剧,孟男草遗疏数千言,极陈其害,言:“臣备员地官,所征天下租税,皆鬻男市女、朘骨割肉之余也。臣以催科为职,臣得其职,而民病矣。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属其子上之,明日遂卒。南京尚书赵参鲁等奏其清忠,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
[color=]①中:宫中。 ②橐饘:饭食。 ③留都:指当时的南京。 ④峙:储备。

2.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拱憾之,四岁不迁 憾:怪罪
B.乃间一御门 间:抄小路
C.发公羡二千金助之 羡:羡慕
D.蔡人讼故令曹世卿枉 枉:冤枉
3.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张孟男“敢于直谏”的一项是(3分)( )
①帝不视朝者八月,孟男疏谏 ②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
③臣不胜哀鸣,为陛下杞人忧耳 ④莫必其生,亏损圣德
⑤公家事,乃画区畔耶 ⑥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孟男为人正派。他的姑父是内阁大学士兼领吏部事务,他却从不和姑父谈论公事以外的事,引起了姑父的怪罪。
B.张孟男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他遭弹劾,皇帝留用;他请求辞官,皇帝最初不允许;辞职很久之后,皇帝又让他官复原位。
C. 张孟男为官保守。张居正曾经提拔了张孟男,但张孟男却不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因而失去了张居正的信任。
D.张孟男对朝廷竭忠尽智,先后几次进谏皇上。对矿税,他率同僚进谏停止征收;皇上没有回应,他又写了一份遗书性质的奏疏,临死前嘱咐儿子上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拱被逐,亲知皆引匿,孟男独留拱邸,为治装送之郊。(3分)
译文:
(2)聚财以病民,虐民以摇国,有臣如此,安所用之?(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商调】梧叶儿&春日 张可久
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何处游人驻马?
1.“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家》)
B.齐卢战争时,几个积年老“乡绅”都躲到上海租界里了,孙传芳的军队过境,几乎没有“人” 招待,是吴荪甫挺身而出,伺候得异常周到,于是他就挤上了家乡的“政治舞台”。他的盘剥农民的“高利贷网”于是更快地发展。(《子夜》)
C.弗比斯在危急时刻救下了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十分感激并爱上了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弗比斯请爱斯梅拉达到姑妈家去表演,知道了她心中的秘密。(《巴黎圣母院》)
D.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复活》)
E.查理给葛朗台带来了自己父亲给伯父葛朗台的一封遗书,信的内容是:查理的父亲因病过世。临死前打发查理来投奔伯父,让葛朗台照顾查理的前程。((《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张飞见其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
“老将军”指得是谁?张飞为什么要低头便拜并说“言语冒渎”?请简述这件事。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②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孟子离娄下》)
(1) 孟子以“手足”、“腹心”为喻阐明了什么道理?(3分)
(2) 在孔子和孟子看来,君臣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请做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 2014-12-23
10.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C.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12、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母 校
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碴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家伙,那个大啊!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出一串长音。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儿子当然看见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母校,那家伙!
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儿子什么都搞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心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文章开头写“父亲语无伦次地说起母校,夸张的动作,一连串的表演”这个情节,可以激起儿子的好奇其心,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突出城乡的差别,使儿子产生进城学习的欲望。
C、儿子如愿以偿考取了父亲的母校后,马上得知父亲并没有什么母校。但并没有揭穿父亲的谎言。
D.结合全文来看,这篇小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母校,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E.父亲的谎言虽然成就了孩子,但这一做法不值得肯定,以后孩子将很难信任父亲了。
14.最后一段,“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花。”,儿子面对父亲的谎言,为什么眼睛里蓄满了泪花呢。(4分)
15,文中塑造父亲形象用了哪些写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父亲的印象和看法。(6分)
(乙)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美国之音,从肆意狂奔到穷途末路
陶短房
自1941年12月28日开播汉语普通话节目起,“美国之音”这个历经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华广播电波,终于在不情愿中走到历史的终点——近日,“美国之音”官方宣布,自2014年10月起,全面停止汉语普通话短波、中波及卫星电视广播,仅保留在线播出内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之音”走上穷途末路有经济方面的原因。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大国,但近年来一直饱受巨额赤字和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人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且“尽可能压缩不合理开支”。自2011年起,作为美国官方主办的对华广播机构,“美国之音”中文部从国会所获经费不断减少。2011年2月,“美国之音”的主管部门——美国广播理事会就曾在上报国会的年度财政预算方案中,建议停播普通话节目。
去年8月12日,美国广播理事会战略与预算委员会主席恩德斯·温布什表示,“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如今在中国大陆已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既然如此,那自然要压缩、再压缩,即便不能停播,也要裁剪掉“多余”专栏。而“多余”专栏的被砍,又让本就显得僵硬的中文广播变得更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把原本所剩无几的“铁杆中文听众”又赶走了一批,于是形成“因听众流失而砍节目——因砍节目而导致更多听众流失”的恶性循环,最终走到停播的地步。
此次“美国之音”最终停播,被国会和一些团体批评为“自废武功”“向中国政府示弱”。和英国BBC、法国RFI等欧洲公营、准公营电台对内对外提供多方位服务不同,“美国之音”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不折不扣的只对外不对内,且“代表美国政府立场的声音”。简单说,“美国之音”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特定受众听到美国政府希望他们听到、最好能听进去的声音。
然而时过境迁,“美国之音”如今已难再现辉煌。其一,中国的日益开放,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更便捷,信息来源更多样,娱乐方式更丰富,让“围着收音机听西洋景”成为过时的景象;其二,“美国之音”作为“纯官方声音”,在信息公正性、可靠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受到听众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的质疑;其三,类似“美国之音”这样以短波电台广播为主的官方媒体,囿于自身“只闻其声难见其形”的先天局限,势必无法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胃口。于是,“电波”由流行变成鸡肋,而这根鸡肋被最终舍弃,也是必然的事。
但有一点仍值得关注,那就是由于互联网取代短波成为最有效率的国际信息传播平台,各国官方、准官方电台在减少短波广播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在互联网上投入的力度。“美国之音”中文网“9·11”当天正式推出,2011年12月6日开始播出现场直播的《VOA现场》,标志着其投入力度的决定性增强——这一年正是“美国之音”中文广播“决定性削弱”的关键年,其用意自然一看便知。
正如恩德斯·温布什所言,中国短波听众越来越少,而互联网用户人数却名列世界第一,“美国之音”“重新校正”的目的一如当年增强对华广播那样,是希望让更多中国人接受“美国政府的声音”,并非什么“向中国政府示弱”。更何况,同属美国广播理事会的“自由亚洲”电台,还在持续不断地用短波播出“美国政府的声音”呢。
﹙摘自2014年第11期《今日文摘》﹚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 2014年10月起,“美国之音”这个自1941年12月28日开播之日起,就对华充满敌意的广播节目,终于不情愿地停播广播电台及电视节目。
B. “美国之音”是美国官方主办的对华广播机构,它开办的目的就是让特定受众听到美国政府希望他们听到、最好能听进去的声音。
C. “美国之音” “只闻其声难见其形”的先天局限,无法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胃口。因此,“电波”由流行变成鸡肋,最终被受众舍弃,是必然的事。
D. 虽然停播广播电台及电视节目,但作为“纯官方声音”的“美国之音”,在信息公正性、可靠性和多样性等方面仍将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
E. 消息必须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这篇消息就是通过明确的时间、准确的数字、具体的人物言论、形象生动的比喻等来体现真实性。
14. 从结构上看,文章首段属新闻消息的什么部分?这一段有什么用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15. 从全文看,“美国之音”走到穷途末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沉默,是一种坚强。稻熟低穗,人熟低声。①历经一些艰难岁月的人,姿势不再张扬,语气渐趋平和,态度明显和善。 没了锐气, 少了张狂和轻浮。有故事的人,通常不喜欢讲故事。沉默,是他的基调。②沉默,是一种负重的坚强,是一种(tāo guāng yǎng huì)的低调。少说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践行。
③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④努力了,奋斗了,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⑤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 答:
(2)在横线处填上一个关联词语。(2分)答:
(3)文中有一处语病,它是 (填序号)(1分)
改正: (1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
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由于近几年来社交网站发展迅速,网民的创意迭出,网络流行语的更新也十分频繁,为了跟随时代潮流和吸引眼球,许多广播电视节目还有广告也开始使用这些热词。那么,对于广电总局这一通知,大家是如何看待呢?(语言简练,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lor=]2014年秋季南侨中学、永春三中、永春侨中、荷山中学、南安三中高中毕业班摸底统一考试

[color=]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呕哑嘲哳难为听
(3)金就砺则利 (4)谈笑有鸿儒
(5)濯清涟而不妖 (6)吟鞭东指即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3分)
2.A(3分)(间:间或;羡:盈余,剩余;枉:枉法)
3.B(3分)(②表现他为人忠厚;③是张孟男表明自己直言进谏的心情和目的;⑤表现他对国事负责,但不能表现他直谏。)
4.C(3分)(因果关系分析不当。张孟男失去张居正的信任,不是张孟男不支持张居正改革,而是因为他一心奉公,不趋附张居正的权势。)
5.(1)等到高拱被驱逐,他的亲朋知己都退避隐匿,唯独张孟男留在高拱的官邸替他收拾行装,送他至郊外。(“引”“治”,各一分,大意一分)(3分)
(2)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有这样的大臣,怎么能任用他?(“病”,“摇”,“安” 各一分)(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答: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2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1分)
2、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乡之情)。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好的景色。(手法1分,分析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5分) B E(B.挺身而出招待孙传芳的军队冯云卿;E.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准备自杀。)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答:严颜。(1分)张飞奉命攻取巴郡,碰上老将严颜坚守不出,任他用尽激将之计,严颜就是不为所动,百般攻打未果,后张飞设计生擒严颜。(2分)然张飞并未“泄恨”杀掉严颜,而是“亲解其缚,请于上座”,严颜为张飞大义所感,投降了刘备。(2分)
答:这段判词写的是王熙凤。(1分)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2分) 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2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答案要点:
(1)“手足”喻指君王对臣子的亲近,“腹心”喻指臣子对君王尽忠,孟子以此阐述君王只要能亲近自己的臣子,那么臣子就会对君王尽忠的道理。(3分)
(2)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臣双方都应该履行自己对于对方应尽的职分。(3分,分析可自圆其说)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3分)答案:C(由原文“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可推断出本项表述有误)
11、(3分)答:使社会娱乐化,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人们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谣言流传更加厉害。
12、(3分)答:①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对于微信里的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要多打几个问号,力求追寻真相;②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陷入互联网焦虑;③把微信当作一个工具,当作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而不能把它当作世界的全部。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A、D(5分)(B、意在突出城乡的差别,过度解读;C、马上得知错误;E、但这一做法不值得肯定,以后孩子将很难信任父亲了错误)
14、【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懂得其中蕴含的主要情感。
①因为儿子明白父亲善意的谎言,用心良苦,被父亲的对他深深的爱而感动流泪。
②对父亲心存感激之情,因为父亲的谎言,才引起他的好奇心,充满梦想,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4分)
15、【命题意图】检测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结合文本分析探究的能力。(6分)
答:问题一(2分):文中塑造父亲形象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问题二(4分):①疼爱儿子,能为儿子将来打算。父亲为了儿子的明天,编出了一个谎言,目的是激励儿子能读书上进,考上大学,成为城里人。
②懂得教育方法,父亲并没有直接对儿子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一个谎言,引起儿子的好奇,并努力去争取。
③勤劳质朴,父亲终日劳作着,入冬前还在准备柴草。
④不善言辞,语无伦次,借助动作神态骗儿子,从而让儿子信以为真。(一点2分,答对两点,并能结合文本分析得4分,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 【命题意图】C检测学生分析段落层次能力,E检测学生对新闻消息文体特征的掌握状况。
答:(5分) C、E(C““电波”由流行变成鸡肋,最终被受众舍弃,是必然的事”是对“其一、其二、其三”的归结;E“形象生动的比喻”非新闻真实性的体现)
14. (4分)【命题意图】检测学生新闻文体特征的理解掌握情况
答:从结构上看,属消息的“导语”;内容上写出“美国之音”在2014年10月起停播广播电台及电视节目;结构上起总领全文主要内容、激发受众阅读兴趣的作用。
15. (6分)答:1. 受美国经济衰退所累,经费难以为继;2.不能满足中国听众接受信息的需要;3. “纯官方声音”受到听众普遍的质疑;4.其先天局限,无法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胃口。(评分标准:答对2、3、4,只给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韬光养晦(2分)(2)不是……而是(2分)
(3)④ (1分)改正: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1分)
17、参考答案:
(1)网络用语理应得到规范。首先,网络用语数量多,更新快,不常常关注网络社交论坛的人不容易弄懂许多词的含义。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正规的传播渠道应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树立权威的标杆。其次,网络用语往往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经常采用谐音改编的手段,在久已形成熟语或者成语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造成伤害,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最后,网络用语可以在网络中流传,但不应登上大雅之堂,不应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2)禁播网络语应该把握好度。首先,有些流行语言确实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或者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情感。当这个词语流行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被一定数量的人们所接受时,就会被添加到词典当中,把它们视为产生的新词语。其次,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是刻板的,而是灵活的、更新的,流行语属于一般词汇,本就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等特点,通过时间的积淀,这些网络语言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所以,广电总局不必对网络语言做出如此硬性的规定。
五、写作(70分)
【材料解读】: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坚持的重要性。人生之事,大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不懈地付出,方可成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结果只有被活活地饿死;“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想看到那绚丽多彩的彩虹,必须在风雨交加时,坚持等待;“行百里者半九十”,路从来都不是完全顺坦,坑坑洼洼在所难免,尤其是在那最后的时候,必须逼一下自己,善始善终。人生如长跑,只要生命不息,就不能选择放弃,沿路风景美好,我们要鼓励自己,坚持走下去,不给生命结束时的回忆留下遗憾。
不论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忘记的重要性。大脑的容量就那么大,过去的事就自动忘记,不要终日沉湎于过去,活在当下最重要。曾经的失败,我们没有必要一直自责,因为它已经过去,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忘记过去,总结原因,太阳重升之日,又是我们扬帆起航之时。如果我们不忘记,今天后悔昨天,那么明天注定要后悔曾经后悔的今天。有首歌告诉我们,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你肯定听过,希望你真的听进去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广平推官。稍后调任汉中同知。入京担任顺天治中,升任尚宝丞。高拱以内阁大臣身份兼管吏部,他的妻子是张孟男的姑姑,除了公事之外没有关于私人的谈话。高拱对此不满意,四年没有提升他。等到高拱被驱逐,他的亲朋知己都退避隐匿,唯独张孟男留在高拱的官邸替他收拾行装,送他至郊外。张居正掌权,将张孟男升为太仆少卿。张孟男也不攀附,令张居正失望,没有调动他。此后很久,张居正衰败了,他才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被召入北京,以原职掌管通政司事务。
万历十七年(1589),皇帝已经八个月没有到朝房接见大臣,张孟男上奏劝谏,而且说:“岭南人为原来的都御史李材申报功绩,蔡地的人控诉原县令曹世卿枉法,奏章都被留在宫中,而将人关押在兵马司,饭食供给不足,莫非不想让他们活,使圣德遭受损害?”皇帝被说动了心,于是间或驾临一次朝房。当年冬天,他改任户部职,升任左侍郎。不久又担任了南京工部尚书,改任户部职。当时留都南京储备已经耗尽,张孟男接任时,粟仅有两年的储备,在他的努力下不到两年就有七年的储备量。水衡官修筑粮仓,他调拨公家节余的二千两百银做资助。有人说为什么替别人耕耘,张孟男回答:“公家的事情,是划分了区间的吗?”南京御史陈所闻弹劾张孟男贪赃、鄙陋;吏部尚书孙鑨龙称张孟男忠诚谨慎,御史的疏论,是由郎官所为。皇帝就挽留了他。张孟男请求离去,皇帝不准许。他再次上奏请求,皇帝才听任他回乡。很久以后,他才被召见并官复原职。
万历三十年(1602)春天,有诏令罢除矿税。不久,事情没有施行。张孟男率领同僚劝谏,没有答复。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五次上奏请求回乡,皇帝不允许。当时矿税的祸患一天天加剧,张孟男起草了几千字的遗疏,极力陈述矿税的危害,称:“我是户部官员,所征收的天下的租税,都是百姓卖儿卖女、削骨割肉之后所得来的。我的职责就是催促科税,我尽了职,而百姓困穷。聚敛财富令百姓困穷,虐待百姓使国体动摇,有这样的大臣,怎么能任用他?我忍不住哀叹,替陛下做杞人忧天的事。”他嘱咐儿子呈交朝廷,第二天就去世了。南京尚书赵参鲁等人奏陈他的清廉、忠诚,赠封他为太子太保。
元曲赏析:《春日郊行》是一首对春伤怀之作。春日里,作者策马漫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盎然春色:墨绿淡淡如画,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春风送暖,恰似少女含情,使人心荡神驰。对着这样美丽的风光,本应高兴才是,然而作者是一个离家远行的游子,此时却是愁思满怀,这诱人的春意不仅没有增加他的乐趣,反而使他觉得景与自己如此不谐调,更增忧伤之情,以至于感到天地之大,竟无自己容身之地了。此曲以美景反衬愁情,更增忧思无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3 06: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