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天津市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六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29 2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天津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36分)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批览 装潢 共商国事 心心相印
B.掣肘 启事 出奇不意 倍尝艰辛
C.遴选 邦交 掎角之势 平心而论
D.招徕 冒然 继往不咎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________。”
③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 坦陈     局限    叠起
B. 坦承      局限     迭起
C. 坦承      限制     叠起
D. 坦陈      限制     迭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对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本市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按照园区定位进行精准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
D. 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 红楼梦 》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B.“东床坦腹”“笼鹅而归”“入木三分”这三个成语典故都和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相关。
C.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中盛赞的人物王安石。
D.《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嬗变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为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当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的这番表态犹如空谷足音雄视古今,充满了文化自负与学术自信。再者,王国维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这与其“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今天戏曲学已演化为包括案头与场上在内的立体研究,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自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不得不佩服他对元曲文字震古铄今的价值发现。元曲自明万历年间就基本无人能唱,它的音乐、唱腔已湮灭不闻,其文字却熠熠生辉,在含蓄蕴藉风格之外另辟本色自然的审美向度。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因为文字并未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至于京剧,已由作家中心转向演员中心,文字上更无足观了。
如此,王国维“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实则包含这样的内容:不管当下多流行,一时的影响多广泛,它必须作为“案头文本”接受审查——是否做出别样的艺术贡献,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6.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不属于作者所论“一代之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A.汉赋 唐诗           B.宋词 明歌
C.楚辞 元曲           D.汉赋 宋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为元曲鸣不平, 认为元曲价值被低估,强烈唤起世人重新评估元曲。
B.从理论层面而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有其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加以断言,则为时过早,因为会为现象所迷惑,也没拥有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没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也没拥有像王国维一样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C.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凭着严格的学理尺度与独立的价值判断,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学理支撑,充满了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D.王国维研究戏曲学的方法与他“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因此,以现在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研究方法不够“立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歌》《桂枝儿》《罗江怨》等民歌之所以有被拔高之嫌,是因为研究者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足够的时间距离。
B.王国维对舞台上的明清之曲并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没有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对京剧则更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更无足观。
C.研究“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字吗?”这一问题,一定要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中去考察,否则不可能揭示出不同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目。
D.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了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了崔健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和《这儿的空间》。作为中国精神制高点的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也不止一次在学生面前唱《隐形的翅膀》和《老鼠爱大米》。由此看来,至少这四首歌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color=]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通“怠”,懈怠
C.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   俟:等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C.①南渡后寓于慈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1.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 (2分)
③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陆游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②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③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④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注释】①作于1181年,是陆游免官归乡后的一首闲适诗,诗人在山阴闲居而作。②湖,指山阴镜湖。③红树:枫树。 ④邻曲:邻居;曲:乡曲,乡村。
⑴试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2分)
⑵诗歌颈联写景,构思巧妙,试做简单分析。(4分)
⑶同为重阳节,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和本诗中“十年客里过重阳”的意味有何不同。(2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⑵        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⑷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⑸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3分)
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 20题。
与 雾 同 行
苏沧桑
①我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美丽的雾?
②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空气拂过脸颊,带着摄氏十四度的水气。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一定会发生些什么?
③这时,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当千岛湖水带着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只见她从母亲疲倦的怀里渐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给融化了。
④人们凝神看着这神奇的现象,而雾也在远远地打量着人间,灯就是她善睐的明眸。在相互的凝视中,她慢慢长成了一米多高、丰满圆润的女子,先是从飘漾的裙裾中伸出她的脚,一小步一小步踩着绿波,羞涩地走着。风来时,雾便不再矜持,拖曳着长长的飘带,自由地舞成了一缕缕五彩屏幔,一边随着江风向我们飘来.转眼间便到了伸手可触的眼前,只见乳白的雾海与深蓝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齐齐的界线,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人不知不觉就像飞到了天上。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就悬在人的头上,随手可摘,立体的,闪烁着奇光异彩,让人怀疑那是不是假的。雾可能是它们的老朋友了,时时往天上一跃,侧耳就能听得见他们欢快的笑声了。
⑤我在江边走着,雾也顺着江走着,好像是两个同龄女人正在并肩散步,很亲近的样子。但我总有些自惭形秽。雾是单纯的,而我却不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好在雾并不在乎,依然用她无声的语言让我感觉自己暂时成了瑶台上的仙人,忘记了俗世间的一切。记得不久前读到过卢梭的一段关于雾中散步的文字,后来借来他的书想细读时,书却奇怪地不知去向,心里空落落的。想起类似的憾事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常常发生,比如我历尽千辛万苦爬到峨眉山金顶,却怎么也看不到传说中的佛光;几次到普陀山也没看到过海市蜃楼;一个刮台风又停电的深夜,在家乡的小楼上忽然看到窗外缓缓变幻着极亮的黄红蓝三色强光,像有什么在轻轻掠过。当时以为是闪电也没注意,第二天却听很多人说昨晚在城东的山顶上停过一只UFO。只好想,自己是个俗人,也许神奇的物事总与我无缘吧。没有料到新安江的雾却格外的善意,据说在冬夏时节每个晴朗的日子里都能看到,让我由衷地对她生出不被嫌弃的感激。我深信美的东西有了善的品性,这种美才会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⑥午夜时分,一觉醒来,万籁俱寂,忽然牵挂起雾来。推开靠江的木格花窗,见她正无比恬静地仰躺在星空下,也已睡去,无意中把山山水水勾勒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⑦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点题,写出雾的特点,用问句吸引读者注意,统领下文。
B.第③段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多角度描绘了雾的神奇与美丽。第④段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雾的轻柔、灵动、变化的状态,表现出这位女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C.第③段“假若你是一条鱼”,作者运用比喻手法,让人从鱼的角度看千岛湖水与新安江水的相融,探寻白沙奇雾的起因。
D.第④段“而此刻与雾媲美的还有天上的星星,它们离地面是那样的近”,作者写星星是为了说明这是个晴朗的日子。
E.作者在第⑤段写到,我在在江边伴着雾走着,很亲近的样子。这一段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雾人的性格和感情。
17.第④段“青山翠林、竹篱农舍在浓雾中时隐时现”,为什么“人不知不觉就像飞到了天上”? (3分)
18第⑤段写卢梭的书、峨眉山的佛光、普陀山的海市蜃楼、UFO等类似的憾事,其中最类似的是哪两个,为什么?作者写这些憾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9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雾来世间一趟留下美好”一句的含义。(6分)
20.文章结尾写到“人来世间一趟将会留下点什么”,对此你有何联想?请结合文章,联系实际及阅读体验,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认识。(6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21.请指出划线句子所涉及的成语及与之含义相近的成语,并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划线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6分)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成语                   (1分)  含义相近的成语还有            (1分)
创作思想                                                             (4分)
22.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又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请以对联的形式阐述“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4分)
上联                              
下联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山中处处有风景,而山顶只是山的一小部分,何必挤在山顶?
乙: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丁:能处在山顶当然好,但我觉得很多人比我更有资格站在山顶。
戊: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全面分析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color=]天津市2014-2015学年高三语文第一次六校联考试卷答案解析

1.【解析】D。A项,读音分别为:jiǎo/jué,zhé,chēnɡ。B项,读音分别为: jù/jū,pǐ,bìnɡ/bǐnɡ。C项,读音分别为: chuànɡ/chuānɡ,ɡǔ,jié/jiē。D项,读音分别为:bié/biè,hé/hè,chánɡ/chǎnɡ。
2.【解析】C。A项,“批览”应为“披览”, “共商国事”应为“共商国是”;B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倍尝艰辛”应为“备尝艰辛”;D项,“冒然”应为“贸然”,“继往不咎”应为“既往不咎”。
3.【解析】B。坦陈:坦率地陈述。坦承:坦白地承认。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叠起:把东西折叠起来。迭起:形容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解析】C。(A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正确语序应是:“多次审议”——“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介词误用“对…上”B句式杂糅。D一面对两面。)
5.【解析】C。(盛赞的人物为韩愈)
6.【答案】选B。卓人月对明代民歌的评价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这一题,汉赋、楚辞虽然没有在文中被提及,但我们根据文学常识,也根据本文的观点可以断定二者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这是新课标卷出题的一个新的角度,注重“学以致用”的知识迁移。
7.【解析】选C。如今的学者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学理支撑。王国维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
8.【解析】选D。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9.【解析】B。(殆:几乎)
10.【解析】B。(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 “到”;C项,①介词,在,到②介词,被,表示被动;D项,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
11.【解析】D。(①②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⑤是侧面表现其贤。)
12.【解析】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13.【解析】翻译
⑴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说明:“笃学”大意1分,“善”1分,“不求知于人”句式1分。)
⑵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刻意读书”大意1分,“妄”1分)
⑶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说明:“纸裘”中“纸”是名作状1分, “就访”1分, “延纳”1分。)


[color=]附:文言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两人相处融洽。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请教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厚。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裘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14.【解析】⑴诗人是一个结束十年漂泊回到故乡后(1分)就投入到故乡山水之中欣然忘我、乐不能已的形象。(1分)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水乡秋色图。(1分)构思精巧,从上文“新霜”而见“红树”,从“酒香”而图下文“一醉”,顺理成章,结构紧凑;(1分)写景角度也是多变。从视觉和嗅觉入笔,以动景点缀静景,让画面因一丝灵动而不显单调;(1分)巧妙运用叠词,开拓词的意境:“重重”二字,既写出秋山远近高低起伏变化,又写出了红树颜色的深浅,极富层次。(1分)
⑶李词中抒发的是重阳佳节又至思念丈夫的伤感情绪(1分),而陆诗则抒发了十年中客居他乡独过重阳的孤苦以及今日回乡过节的狂喜(1分)。
15.略
16. 【解析】C D(每项2分)
17. 【解析】雾遮住了大地上的一切,天地间只剩下雾与天(1分),以此来表现人产生错觉(1分),间接地表现雾的飘渺、迷蒙、浓重(1分)。
18. 【解析】丢卢梭的书与未注意UFO,都是无意间错过了神奇的事物。或峨眉山佛光、普陀山海市蜃楼,有意追寻神奇事物而不得。(答出一对并说明原因即可得2分)作者意在衬托雾有善意,与我的感激之情(2分)。
19. 【解析】①帮助人摆脱欲望烦恼(忘记世俗一切)。(2分)
②从不嫌弃别人,对每个人都有格外的善意(有善的品性)。(2分)
③无意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之美。(2分)
20.【示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如果只是饱食终日或随波逐流,那么只能白来世上一遭。人应如文中的雾一般,来去悠然,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精神的馈赠。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晚年虽别无长物,“举家食粥酒常赊”,但他仍以如峭石般耿介的性格和多舛的命运为世界文学画廊留下了一个传奇。(解读句意2分,联系原文1分,联系实际3分)
21.【解析】成语是东施效颦(1分)含义相近的成语是邯郸学步(或亦步亦趋等)(1分)
创作思想是创作不能丢失自我(2分),盲目模仿只能遭人耻笑(2分)
22.【示例】京津冀携手共进促发展,环渤海烘云托月创新篇。(形式2分,内容2分)
23.作文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3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7分以上。


二类卷
(52—43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50分以上。


三类卷
(42—37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40分以上。


四类卷
(36—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36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23: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