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0 2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命题人:许楚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甄选/箴言   聒噪/恬淡  结实/结构  弹劾/弹丸
B.掠影/虐待  舐犊/胼胝  稽查/稽首  解救/解差
C.缄默/信笺  谄媚/胡诌  屏障/屏除  大度/忖度
D.羁绊/亟待  校正/比较  装载/记载  畜牧/牲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吴天明是许多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启用张艺谋、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入和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永葆青春”。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C.《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危机意识。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4.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②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③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④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⑤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⑥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①④⑥⑤②③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⑥②①⑤③   D.⑥⑤④③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之矣。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渗漉于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再月不雨谓之亢         再:二,两个
B.无岁是无民也          岁:岁月
C.行之不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造韩子之庭请焉    造: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  绅衿之能言者和之。
B.荆公守惠之明年              不日成之矣
C.太守其不勤民                  其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于畎亩                  渗漉于闾阎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②(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2)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分)
(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唐宋转型中的思想突破
余英时
  ①韩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儒学的先驱。这种历史观建立得很牢固,以致去证明它的合理性是多佘的,对它提出怀疑则是不明智的。但我们必须对这可靠的观点提个问题:为什么是韩愈而不是别人开始新儒学的突破呢?无疑,在这里要完全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以下所能做的仅是概观而已。
  ②韩愈的突破存在两个密不可分并内在关联的方面,站在反对一面对佛教(和道教)进行批评,站在肯定一面复兴儒家之道。在他那个时代,韩愈主要以反对一面出名,特别是他819年的反佛谏文。吊诡的是,现在的学者一般认为,他对佛教的批评十分缺乏原创性,他所有的反佛言论都可在早期的反佛作品中找到,这些作品始于621年的傅奕上疏。另一方面,从一个严格的哲学观点来看,也经常有人指出,韩愈对儒家之道的探索是不精细和不令人感兴趣的。因此,我们怎么去证明他是新儒学突破的第一先驱者呢?
  ③我以为,韩愈的重要性既不在于批评的原创性也不在于其哲学上的深刻性,他的创造在于他对反对与肯定两方面的综合。这两方面为新儒学将“入世转向”推入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了基础。韩愈清楚显示了一条不抛弃来世而回向此世的道路。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杈威,特别是《大学》和《孟子》在他的《原道》和其他文章中试图显示,那些超现实的天理(或天常)最终是为此世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服务的。
  ④在《原道》中,韩愈批评佛教的“治心”是为了“外天下国家”,并以儒家“正心”作为最终“平天下”的精神基础来进行抗辩。表面上,似乎他想在“心”的培植上直接对抗新禅宗。但事实上,那只不过是变形的模仿,因为完全相反的对抗也是一种模仿。
  ⑤在韩愈的《师说》中,禅宗影响的痕迹最明显不过。在他那个时代,普通的儒学教师一般被轻视,这在柳宗元和吕温的作品里可充分证明。因此,韩愈很清楚,除非重建儒家师道的尊严,否则复兴儒学将注定失败。与此相反,禅师作为师在唐代后期得到无比的尊敬。十分清楚,韩愈儒家之师定义中的术语“传道”、“解惑”仿自禅师。“惑”甚至可能取自禅宗语言。《师说》中两个更重要的观点也值得评论:第一,文章强调“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特别适用于像慧能这样的禅师,他不仅地位低贱,而且有些弟子年长于他。第二,文章中含有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这个观`点也有禅宗师徒关系概念的味道,正如禅师灵佑的格言:“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⑥一旦显示出韩愈的儒家之道的再阐述是源于新禅宗思想的流行,许多疑问也就消失了。事实上,他的诗和书信显示,终其一生,他与禅僧们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对他们的精神实践表示尊敬,但并不同情他们对现世的拒绝。无论如何,有证据表明韩愈非常熟悉新禅宗,他欣赏禅宗的教育方法并用到儒家方面来是可能的。然而,他欣赏新禅宗的不是个别思想或概念,而是禅宗突破过程的整个发展范式。为了解扩展重建儒家社会的计划,韩愈将始于新禅宗运动的“入世转向”推向极致。在某种程度上,他为了重建儒家的道统仿照了新禅宗的模式,他寻求完全不同于佛教的超越现实作为现世的基础。确实,他在这两个领域内实际的成就是很有限的。但新儒学的突破,则是由他确立了方向,并为宋代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准则。
(选自余英时《唐宋转型中的思想突破》,有删改)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5分)
A.韩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新儒学的先驱,但证明它的合理性并不多余,对它提出怀疑并非不明智。
B.韩愈的新儒学突破表现在,对佛教(和道教)进行批评和对儒家之道的复兴。
C.韩愈以儒家的“正心”为“平天下”来抗辩佛教的“治心”为“外天下国家”,他在“心”的培植上直接对抗了新禅宗。
D.因为禅师作为师在唐代后期得到无比的尊敬,所以在韩愈那个时代,普通的儒学教师一般被轻视。
E.韩愈在批评佛教(和道教)及复兴儒家之道两个领域内的实际成就是很有限的,但却为新儒学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13.下列不符合文中“入世转向”含义的现象是(   )(3分)
A.先秦儒家学派崇尚“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B.唐代“六祖慧能”的禅宗改革则在佛教界一声狮子吼,开启了教徒“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C,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全真教提出了“打尘劳”,即“损己利物为行”,通过在尘劳中打滚受苦来修道。
D.宗教改革倡导者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14.根据文意,韩愈能够成为新儒学突破的第一先驱者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5.请结合文中观点,简析下列材料中“西化梦”以失败告终的原因。(4分)
  自晚清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入,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问题,因此主张通过抛弃中国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实现强国之梦。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1934年,陈序经发表《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断言:“我们的惟一办法,是全盘接受西化。”胡适也以“充分世界化”的提法,表示“完全赞同陈序经先生的全盘西化论”。这种“西化梦”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怯 懦
安宁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所以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在自己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那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常有舍友问,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他们忙呢。说完,便做贼似的逃出宿舍。然而校园里的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又每每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满是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帮忙发放电影票。当所有票都发完,她打算回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了看热闹的人,走过去看,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当然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她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去。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再也没有想到,父亲原是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5层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6.父亲的出现看似偶然,却蕴含着某种必然性,请结合文本,概括作者为父亲的出现埋下了哪些伏笔? (4分)
17.概括小说中父亲有哪些“躲闪”的行为及“躲闪”一词的丰富内涵。(5分)
18.这次父亲出现之后,女儿会不会主动去见父亲?结合文本,阐明你的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年的广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19.本文所说记者要“站在新闻的开头”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4分)
20.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5分)
21.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__①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②__。__③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23.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6分)
示例:
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
——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段考1语文科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
5.(3分)B.【年成,收成。】
6.(3分)D.【“到”。(A.表提顿/定语后置的标志。B.结构助词,的/代亭子。C.表测度/他的。)】
7.(3分)C.
8.(3分)D.【根据倒数第二段可以分析推断出。(A.甘霖亭是为纪念荆公求雨所建。B.当地的士绅唱和张孟奇写的歌,不是“都说写得好”。C.没有“暂时留下来”。)】
9.(10分)
(1)(7分)
①(3分)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关注点:“三农”“仰荣”“格于天”、句子大意。
②(4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关注点:“兹”“复”“勒诸石”、句子大意。
    (2)(3分)
①荆公求雨得雨,百姓欢欣感激,平越守作歌,士绅唱和。②荆公要调任,百姓向朝廷请求留任。③荆公离开之日,百姓齐聚挥泪送别。④荆公走后,百姓建造甘霖亭纪念。(答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
10.
(1)(3分)春季。(1分)“东风”习惯上指春风;(1分)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1分)
(2)(4分)“羡”字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1分)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1分)、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11.(6分)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4)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三、必考题
12. B、 E【解析】A,判断不当,原文“这种历史观建立得很牢固,以致去证明它的合理性是多余的,对它提出怀疑则是不明智的。”C,原文“似乎他想”只是主观上的想法,而答案变成了客观上的事实。D,强加因果。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3.A.【解析】根据原文可知,“入世转向”是指“不抛弃来世而回向此世”。A项中先秦儒家学说本身就是积极“入世”,所以不存在“回向”,而其他选项都表示了“回向此世”的意思。
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
14.【参考答案】
(1)韩愈把对佛教(和道教)的批评和复兴儒家之道进行了综合,为新儒学将“入世转向”推入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了基础。
(2)韩愈为了重建儒家的道统仿照了新禅宗的模式,为新儒学的突破确立了方向,并为宋代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准则。
每点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15.【参考答案】
(1)韩愈之所以能够使儒学取得新的突破,关键是把对佛教(和道教)的批评和复兴儒家之道进行了综合。并且,韩愈也吸取了佛教里的一些合理因素,比如禅宗的教育方法、禅宗突破过程的整个发展范式。
(2)陈序经、胡适等“全盘西化”的观点恰恰没有做到中西文化的综合,而是抛弃中国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思想文化。这种片面的做法注定了“西化梦”的失败。
答对1点给2分。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分析实际事例的能力;能力层级C。
必考阅读14-15题补充评分细则
【14题】第一个要点两句话,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各占1分。如果只抄第3段的第2行,没有指出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只能得1分。如果把第2段的第一句话和第3段的第一句话抄全,则可以得2分。第二个要点分三句话,第一句得1分,后两句得1分。
【15题】第一个要点2分,第一句1分,第2句话1分,但第2句话可以不答“比如……”的内容,只答道“韩愈也吸取了佛教里的一些合理因素”即可。第二个要点2分,要有具体分析。
四、选考题
【文学类】
16.【参考答案】(1)父亲随女儿北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2)女儿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3)女儿逃到宿舍外,听到学校附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为下文父亲来学校提供了可能;(4)女儿与父亲通电话,听得出父亲是在嘈杂的工地上,为下文父亲以民工身份出现埋下伏笔;(5)文中提到女儿与父亲将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这为下文父亲出现作了暗示;(6)女儿看到礼堂门口有民工和门卫发生争执,而被门卫推下花池的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为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
答对任1点2分,答对任2点3分,答对任3点4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伏笔”是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本文父女之间相互回避、躲闪,父亲还是出现了,看似巧合,却又是精心的设计。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7.【参考答案】
行为:(1)父亲就在女儿所在学校的工地上打工,却要用汇款方式给女儿寄钱;(2)可以直接与女儿交流,却选择打电话的方式:(3)选择距离女儿最近的地方打工,但又不敢与女儿见面;(4)父亲特意在夜晚出现在校园,怕被女儿认出;内涵:“躲闪”反映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的尊严却又割舍不掉对女儿的关爱的复杂内心世界。  行为答对任1点1分,答对任2点2分,答对任3点3分。内涵2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8.【参考答案】

(1)女儿明白父亲为供养自己读书而辛勤劳作,内心感激父亲,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2)女儿想了解父亲的情况,牵挂父亲,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3)未能在公众场合与父亲相见,女儿感到深深的自责,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不会
(1)从害怕舍友知道她父亲地位卑微,可知她爱慕虚荣,所以不会主动去见父亲;
(2)“话吧”老板的眼神都让她觉得疼痛,可知她敏感而自卑,所以不会主动去找父亲;
(3)面对父亲在电影院的尴尬处境,她都选择了逃避,所以不会再去主动找父亲。
作出判断1分,对所作判断的理由阐述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文学类】评分细则补充
【17题】第一问可补充1点:父亲没告诉女儿在哪里工作,怕遇到女儿。交代不清的酌情扣1分。
【18题】鲜明表态作出判断1分+阐述理由5分。理由应源于文本,分析理由必须紧扣阐述文本内容,不能脱离文本谈理由。
【实用类】
19.(1)有直觉,够敏感,善于发现新闻。
(2)能引导受众(读者、观众)领会新闻所包含的时代气息、历史意义。   
(3)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
(4)要有个性特点,有风格特征。
(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提示:本文“新闻开头”有“导语”的意味,“站”有“树立”、“起标杆作用”的意味)
20.(1)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胆识过人。
(2)先后担任《辽宁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锐意创新成就个性风格。
(3)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回到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4)评说电视新闻,有真知灼见。
(5)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还说来生还要做记者,真懂真爱新闻事业。
(每点1分,答对4点给5分。只举事例,没有评价,本题最多得3分。)
21.(1)作者把白岩松的创新之举看做送新闻届老前辈一程的临别之谊,写白岩松有推崇创新、纪念范敬宜的意味。
(2)白岩松创新之举的成功,印证了范敬宜对电视新闻的评价,表现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
(3)用白岩松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变得厚实起来”的近例,使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的远事变得如在眼前,让今天的读者更有感性体验。
(4)用范敬宜、白岩松的事例表明“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凸显作者的主张。
(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五、语用题
22.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在解答每一个空白处时都要结合上下文来思考。①处下文是“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提示考生,①处应填的内容应与城的功能,再结合下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可得出此处的答案应为“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处结合上文“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可得出答案;③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结合开头段,和上文先写城又写市,可得出③处应填入由城到市的变化,或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等。
23. 示例:
①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学者、好的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②猫半眯着眼,看着飞来飞去的蜜蜂:“不是够吃了吗,怎么还忙个没完呢?”蜜蜂边采蜜边替小猫着急:“整天躺着不动,冬天来了吃啥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甭整天琢磨别人。(故事3分,相关的道理、主张3分。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缺乏相关性,本题最多给2分)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例题来分析,从题干要求来看,考生可以自编故事,也可以直接复述现实中存在的案例,然后由该故事或案例总结出哲理。从所给例题看,没有必须的修辞、句式之类的要求,这样就降低了难度。考生只需注意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的相关性,语言通顺流畅,表述内容合乎情理即可。
六、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