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安徽省2014年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31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孟子告子上》)
②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9分)
枯树是xiāng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它们好像在向游人证明,我们曾是这个世界的生命之一!是的,当你看着那高大、槐梧的枯树,你得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它肯定有其风姿绰约的青春岁月,有其辉煌的历史。同时,你又不得不想,它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它失去了青春年华?是雷击,是虫害,是病魔,还是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人生的艰辛与沧桑?你再进一步透过森林绿叶的间隙,细看地表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那情景就像曾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不幸,经历了多少拼搏,终于訇然倒下了。这时你会明白森林的土壤是因为枯枝而变得如此肥沃,是它们哺育了新的绿色生命,这是其最后的无私奉献。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xiāng(     )嵌        訇然(     )        哺(     )育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风姿绰约”中,“绰约”的意思是                  。“风刀霜剑”的意思是                  。(2分)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 (2)题。(4分)
(1)《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                  ,他经历了三次买车的经历,先后买了        辆车,可他的梦想最终还是落空。(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书中的主人公是                  。(2分)
4.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学校和班级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请你积极参与。(12分)
(1)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雷锋”的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2分)
(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 “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3)学校团委将评选校“学雷锋标兵”,请你以班级团支部的名义,为本班同学张光明写一份“学雷锋标兵”的推荐信,参加学校的评选。(50字左右)(4分)


推荐信
学校团委:


  此致
敬礼!
九年级一班团支部
2013年3月5日


(4)下面是某同学主题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修改其中的语病。(4分)
    在春风送暖、万物吐翠的阳春三月,[A]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雷锋的光辉形象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响彻神州的号召。多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并越来越强烈地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B]我们应学习雷锋精神,奋进求实,刻苦学习,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为使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①[A]句应改为:                                                                 
                                                                          (2分)
②[B]句应改为:                                                                 
                                                                          (2分)
二、阅  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  (17分)
读书也要讲“姿势”
①看见这个题目,一定会有人觉得很奇怪。可不是吗?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读书也要讲“姿势”?这就难以理解了。
②其实,这个问题还是不难理解的。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人们日常的每个动作,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几乎都有与它相适应的某种姿势。正确的姿势和不正确的姿势,产生的结果往往很不相同。同样,在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验的时候,大家也很认真听取老师傅和熟工人关于操作规程的讲解,并且在机器旁边从事操作的过程中,很注意每个动作都保持正确的姿势,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③但是,当我们走到学生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一看,情形却很不一样。在这些地方,一部分同学往往表现得很随便,有的顶着阳光,有的背着光线,或者斜倚在书桌旁边,或者蹲在阴暗的角落里,埋头在看书、做习题。还有的虽然坐着写东西,可是,偏偏又把头侧向左边,搁在左臂上,斜着眼睛看右手的笔尖在练习本上移动。为什么他们在这些地方,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就完全不讲究姿势呢?
④我想劝告这些同学,要努力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讲究正确的读书姿势。事实早已证明,有的同学因为马虎大意,缺乏正确的读书姿势,以致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近视、驼背等。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惋惜?现在只要努力纠正,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由于先天性的原因以外,一般是能够逐渐好转,或者停止发展的。希望教师们、家长们,配合同学们自己,共同创造条件,形成风气,促使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
⑤不管是读书或者是写作,不拿出真精神就一定搞不好。坐着比较容易提起精神,这完全符合生理规律。即便我们现在不一定都要强调像古人那样“正襟危坐”,但是,能够坐得端端正正,也决无害处,只会有好处。而且坐的地方还必须注意光线,不要阳光直射,也不可背光。如果能够做到“窗明几净”就更好了。
⑥至于躺着看书等,固然不必绝对反对,可是的确不应该当做正确的姿势。对于一般健康的人来说,如果认真阅读重要的书籍,最好不要躺着。所谓“卧常可以作文”也只能是思索文章的若干要点,或者是病人口授文章的内容而已。三国时代的曹操和唐代的杨炯,虽然都是有杰出才能的,特别是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盈川,在儿童时期就被称为神童,这两人可能有独异于常人之处,但是他们卧读的例子也仍然不足为训。
⑦如今青年同学们读书的风气很盛,大家对于读书的姿势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5.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观点?(2分)
6.第⑥段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7.第②段讲了什么道理?与下文之间的论证关系如何?(4分)
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作用何在?(4分)
9.请谈谈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二]  (23分)
晒旧衣
摩  罗
①要出远门,自然要先去看看母亲。自从十七岁那年,远离家乡去念书,便一直生活在异乡,很少有时间与母亲相伴。每次回家见到那日渐衰老的容颜,都会生起些陌生感,常常不知该说些什么,似乎我离母亲已越来越远。
②正是盛夏天气。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又拿起一把扇,扇那热气腾腾的杯子,一边说:“累了吧?这么热的天!”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今天在晒旧衣。
③家里有两只旧木箱,全塞满旧衣裳。每年夏天,母亲都要翻晒一次。我总要批评母亲太爱破烂,那些东西,何不早日毁弃。然而直到现在,母亲这个习惯还是没改。
④母亲一抱一抱地将旧衣收进屋来,衣服堆里散出热气。我说: “怎么不当垃圾烧掉,晒了几十年了,有什么用?”母亲望望我,那眼神似很委屈,我乃默然。母亲搬过一把木椅,认认真真坐下,像是做着十分重要的事,一件一件整理旧衣。每拿过一件,都要抚弄再三,还常常凝神默想,似乎对这旧衣着迷了。
⑤“这是你父亲的西装短裤,”母亲抬起头,这样告诉我, “是他年轻时做的,只穿过两三回。”那件短裤我早已熟悉,以前每年翻晒,母亲都要跟我讲一遍。每次听到,我都犹如看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黑色短裤,在田间耕作。
⑥“这是你外公送你的小袜子。那年你三岁,我带你去浮梁看外公,回来时,你外公抱着你送我们上车站。到了车站,你赖着不从他怀里下来,我抱了你上车,你就乱哭乱蹦要外公。这时候,你外公一边哭,一边塞给你这双袜子。”外公中年迁居浮梁,相隔几百里,我一生只见过他这一回。“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母亲将那双破烂的小袜子攥在手里,眼睛望着门外,似乎期待着外公的影子突然在门口出现。“那一年,我拿着电报赶到浮梁时,他已经躺在地下,只见一个圆土堆。那边的坟跟我们这边的不同,是圆的。”
⑦母亲流了几滴泪,叹着气,又去收拾别的旧衣,一件一件折好,几乎每一件旧物,都有一段故事在里边。
⑧母亲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收进箱子,神情很是专注,几乎带着一种虔敬,同时还有一丝欣慰。我忽然想到,母亲每年翻晒旧衣,都是过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她既有失落的痛苦,又有怀旧的慰藉。母亲以这一丝慰藉,装点孤寂的老年。
⑨母亲收拾好了,我走上前,将那只箱子搬进房去。吃晚饭时,母亲看了我很久,试探着问我: “你到城里上学那年,穿的那件蓝咔叽褂,还在不?”我说还在。“怎么不拿回家来?”我不再说这有什么用,而是说: “下回带来吧。还有别的几件旧衣,我也一起带回家来。”
⑩母亲听了“下回”,别过脸去,似乎黯然神伤,过了一小阵,才喃喃地说: “这回走了,哪知道何时回来。”
11、我这回出远门,不是一般的出门,的确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临走的时候,我给朋友写了一封信,请她把我的那些旧衣服,全都寄给我母亲。
12、母亲一定会每年都翻晒一次,一定会抚着我的旧衣,追思我的音容。可是,当她含着老泪,讲完一段故事,猛抬头,却见旁边没有人在听。
1988年,写于广州
10.母亲对旧衣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联系全文来看,母亲为什么对旧衣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11.“我”对待母亲翻晒旧衣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方框内填写上恰当的内容。(4分)






忽然明白母亲翻晒旧衣时的心情,答应下次带回旧衣
12.文章选择了父亲的西装短裤、外公送给“我”的小袜子和母亲跟“我”要的蓝咔叽褂这三件“旧衣”来叙写,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选材。(4分)
13.本文选自作者摩罗的文学作品自选集《西风的竖琴》,在摩罗的博客里也有这篇文章,其中的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正是盛夏天气。我刚放下行李,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又拿起一把麦秸编织的扇子,扇那热气腾腾的杯子,一边说:‘累了吧?这么热的天!’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今天在晒旧衣。”
与本文的第②段相对比,你能否发现作者在整理出版本文时做了哪些细微的修改?从写作语言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修改?(5分)
14.结尾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4)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5)右备容臭        臭: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1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18.宋濂在求学时,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3分)
三、写  作(55分)
19.生活中,你有时可能不经意间随口吐了一口痰,随手摘了一朵花,随心讲了一句话,随意毁了一本书……一般人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不值得一提。可是,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时候小事变成大事,小错酿成大祸。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生活中所谓的“小事”。
请以“这可不是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写作提纲:

                       

[color=]安徽省2014年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答案

一、
1.(1)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镶  hōng  bǔ(各1分)
(2)槐梧  魁梧(各1分)
(3)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各1分)
(4)你不得不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2分)
3.(1)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两(各1分)
(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各1分)
4.(1)示例:学习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分)
(2)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或: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而不是把它用在挤公交车上。)(2分)
(3)答题要点:正文中被推荐人的身份明确,推荐理由充分,行文流畅,结构完整,语言简明、得体,50字左右。(4分)
(4)①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雷锋的光辉形象,耳边总会回响起一代伟人毛泽东响彻神州的号召。(2分)
②我们应学习雷锋精神,奋进求实,刻苦学习,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2分)
二、
[一]
5.读书也要讲“姿势”。(2分)
6.不能删去。(1分) “可能”一词表示猜测,若删去,表明曹操和杨炯“有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肯定的了,不符合实际,太过绝对。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3分)
7.论证了“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的道理。这一段主要是从一切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姿势入手,以便下文论述读书也要讲究“姿势”这个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关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大到小)。(4分)
8.举例论证。(2分)列举了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里种种现象,具体详细地证明了学生在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的姿势,完全不讲究,进一步论证“读书也要讲‘姿势’”这一观点。(2分)
9.首先,提出“要努力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讲究正确的读书姿势”的劝告;然后,用事实从反面证明不讲究正确读书姿势的危害性;接着,从只要努力纠正,一般就“能够逐渐好转,或者停止发展”证明纠正不正确姿势的作用;最后,提出能“促使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的希望。(3分,意思对即可)
[二]
10.认认真真、抚弄、凝神默想、专注、虔敬、欣慰、节日、慰藉。旧衣承载了母亲对亲人的回忆、牵挂和思念,翻晒旧衣能够给她孤寂的晚年带来一丝慰藉。(6分,意思对即可)
11.不理解母亲,认为这些旧衣没用,抱怨母亲不早日毁弃  请朋友把自己的旧衣全都寄给母亲(各2分,意思对即可)
12.父亲、外公和“我”是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作者写这三件旧衣,最能体现其中所寄寓的母亲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4分)
13.删掉了“我刚放下行李”,将“一把麦秸编织的扇子”删减为“一把扇”。这两句话跟本文中心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也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简洁凝练。(5分)
14.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自己的牵挂的感动与幸福,对母亲孤寂晚年的哀痛与难过,以及自己不能陪伴母亲的愧疚。(4分)
[三]
15.(1)跑  (2)介词,表原因  (3)热水  (4)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5)气味,这里指香气(各1分)
16.(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请教。(2分)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7.①刻苦学习;②信念坚定;③虚心求教。(各1分)
18.示例:遇到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但尊师并不表示一味迁就或忍让,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
19.【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要求考生能考虑到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是“不小”的,从而确定所写文章应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表达主旨。围绕题目进行构思,要明确材料中所举的事例的共同特点是“小”,但是小事情中却蕴涵着大道理。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应以叙述为主,结合适当的议论,特别是在文章的结尾处能通过议论点名主旨。写议论文,由于题目中“这”是代词,指代对象尚不明确,不能做论点,所以必须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去组织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布置全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6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