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0 2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浙江杭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高考卷

[color=]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A.树冠(guān)    包扎(zhā)   毋庸置疑(w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fù)
B.间断(jiān)    古刹(shà)   既往不咎(jiū)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zhāng)
C.擂鼓(léi)     两栖(xī)    读书札记(zhá)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à)
D.畏葸(xǐ)      福祚(zhà)   寻行数墨 (sh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寥    屠戮    黯然    绿草如荫
B、峥嵘    颓圮     徘徊    不加思索
C、撰写    旗竿    嬉笑    广有羽翼
D、蹒跚    谄媚    褴褛    迥乎不同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①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
②上级多次派人来      这家工厂的财务工作,没发现任何漏洞。
③煤炭和石油是现代工业所      的燃料和原料。
A 侦察     检查     必需                B 侦查     检查     必需
C 侦查     检查     必须                D 侦查     检察     必需
4.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B.《中国好声音》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计划再推第二季。四位评委各具个性的表现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包括维权事项,请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就此次美菲联合军演而言,菲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意在挑动南海局势,提升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B.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古城洛阳,荟萃了中原风情的精华,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等景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成功构建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家园,关系到我们的国家能否拥有持久的活力,我们的人民能否获得安定祥和,我们的民族能否赢得世界的尊重。
D.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大呼吸系统健康宣传力度,劝阻有瘾青少年不再吸食烟草,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7.选出与“古之人不余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B.磔磔云霄间     
C.此世所以不传也                          D.余是以记之
8.选出下列加点词中词类活用同类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舞幽壑之潜蛟                        则其至又加少矣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火尚足以明也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少长咸集
9.下列各项中“焉”字可以用虚词“然”取代的一项是(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B.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微波入焉             D.风雨兴焉

                       

[color=]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10.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5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1)发布:                               (不超过10个字)
(2)传播:                               (不超过10个字)
(3)获取:                               (不超过10个字)
11.请分析下面这幅大学新生入学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内容的评价(50字以内)。(5分)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题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拿得起”,道讲“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1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②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③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老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④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⑤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藏之深山传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⑦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锤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
14.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这样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15.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说“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又说“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分)                                                                           
16.结合全文内容看,读书有什么要旨?请你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过:经过
B.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C.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D.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徘徊:迟疑
18.全部表现欧阳修为人谦虚的一项是: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                 ②凡三举而得第
或过称其文字                           ④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⑤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⑥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22.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2分)
2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4分)



四、默写(题型注释)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           。(范仲淹《岳阳楼记》)
2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弃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8.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五、作文(题型注释)

29.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违规(只能在馆内阅读)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color=]浙江省杭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D
7.D
8.D
9.B
10.(1)发布:限制字数,发至平台(2分)(2)传播:即时送达(1分)(3)获取:自动获取,可搜索(2分)
11.【标题】(2分):超前消费不可取“”。(切合漫画内容给1分,表达准确给1分。每超过一字扣1分。)【评价】(3分):新大学生高消费要不得。(思想健康给1分,表意明确给1分,语句连贯得体给1分。每超过一字扣1分。)
12.B
13.C
【小题3】D
14.因为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能使人醒来时信心倍增;(2分)而阅读使人的灵魂发生大振,为精神增添新的钙质,重又生机盎然(2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或类比)论证方法,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读书的作用、意义。(2分)
15.不矛盾。“我们被征服”意指在阅读中我们折服于作者的思想,接受作者的观点,受到作品的感染。“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意指我们在阅读中,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思辨能力,精神得到升华。
16.(1)要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易于接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2)要选择好的书读,只有读好的书,才能获得享受,才能有收获;(3)要勇于同作者争辩,对话,多思考,多想象,悟出真谛。
17.A
18.C
19.C
20.(3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21.(3分)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不被别人相信。(夫人、被动句、句意通顺各一分)
22.“乱”是自然、随意。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2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1分)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
24.泣孤舟之嫠妇
25.驽马十驾
26.忧谗畏讥   感极而悲者矣
27.奈何取之尽锱铢
28.别有幽愁暗恨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