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湖南省祁阳县2013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高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8 2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湖南省祁阳县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慰藉(jiè)    干劲(jìng)  一炷香(zhù)     安步当车(dàng)  
B.巷道(hàng)   整饬(chì)  嗑瓜子(kè)       半身不遂 (suì)  
C.害臊(sào)   采撷(xié)   唱双簧(huáng)   呼天抢地(qiǎng)  
D.照片(piàn)   歼灭(jiān)  露马脚(lòu)     拾级而上(sh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往往有一些这样的人,自己做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不思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即使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他们也常常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  
B. 2011年3月19日 晚,法国和英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向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自此,这个曾经并不不起眼的非洲国家,使世界对它不得不刮目相看。  
C. 12月16日 ,武汉爆炸案嫌疑犯王海剑到武汉总医院就医,因其形迹可疑,被人发现并举报,很快,疑犯即被迅速赶来的刑警抓获。“12· 1” 爆炸案告破。  
D.现在距离高考已经不到160天,尽管复习任务多么繁重,但是母校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仍然抽出时间,在周日下午深入周边的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爱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欧盟商会的指责,有关人士指出:政府在汽车市场上,只是一个购买者,作为消费者,在不违背民意授权的情况下,它当然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  
B.经过3个多月的缜密侦查,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日前摧毁一特大入室盗窃团伙,将所有成员一举抓获42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侦破200余起入室盗窃案。  
C.3日,俄罗斯总统选前“沉默日”,莫斯科老阿尔巴特大街,作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是个平常的周末,人群熙攘,商业的喧闹掩盖了政治的痕迹。  
D.采摘野菜,要慎之又慎,要辨明其有无毒性,并根椐不同营养特点有选择性地采摘,采摘回来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并在烹饪前用热水烫一烫,这样会安全些。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    ①    ,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    ②    ,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    ③    。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 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缓缓地移动在江南水乡  
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 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 ③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节亭记  
刘  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③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                                     

[color=]【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通“樠”,流出的样子。③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特卉木也,佩以玉          特:只        
B.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C.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准备  
D. 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游:交往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以其有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B.作者援引泰伯、子思在守大节方面做得很好,而季子、曾子却做得不适宜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守住大节,必须选择精准,处置适当。  
C.文章先总说古人托物以取义言志,引出黄中立植竹为亭,名之为“尚节亭”事。再以竹喻节,以节释竹,由竹及人,赞美黄中立。最后以自然之节与人道之节类比,进一步说明持节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8. 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3分)  
译文:                                                                       
⑵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4分)  
译文:                                                                        
                                                                           
⑶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3分)  
译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3月济南市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二)文言文断句。(3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B.(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C.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D.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青门引·春思  
张  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从意象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意境。(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择其较主要的一种,试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苏轼《前赤壁赋》)  
(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荀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来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父子—君臣”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认,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忠”的异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不孝”之名获罪杀身。  
“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供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爱”,并不必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律》)
12.本文对孝所持的观点是:                                                               
                                                                                          
13.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父子—君臣”的隐喻关系存在着联系。   
B.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孝”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   
C.现实中,“孝”体现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   
D.现代社会的“孝”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代“举孝廉”表明,“孝”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规范变成了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   
B.作为一种“不经济”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反哺”机制而确立的“孝”,包含着对晚辈自身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C.如果没有对长辈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爱”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孝” 的功利基础,否则可能对“孝”作出曲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3月济南市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花  坞  
郁达夫  
(1)“花坞”这一个名字,大约是到过杭州,或在杭州住上几年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的,尤其是游西溪的人,平常总要一到花坞。二三十年前,汽车不通,公路未筑,要去游一次,真不容易;所以明明知道这花坞的幽深清绝,但脚力不健,非好游如好色的诗人,不大会去。现在可不同了,从湖滨向北向西的坐汽车去,不消半个钟头,就能到花坞口外。  
(2)花坞的好处,是在它的三面环山,一谷直下的地理位置,石人坞不及它的深,龙归坞没有它的秀。而竹木萧疏,清溪蜿绕,庵堂错落,尼媪翩翩,更是花坞独有的迷人风韵。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  
(3)我的第一次去花坞,是在松木场放马山背后养病的时候,记得是一天日和风定的清秋的下午,坐了黄包车,过古荡,过东岳,看了伴凤居,访过风木庵(是钱唐丁氏的别业),感到了口渴,就问车夫,这附近可有清静的乞茶之处?他就把我拉到了花坞的中间。  
(4)伴凤居虽则结构堂皇,可是里面却也坍败得可以;至于杨家牌楼附近的风木庵哩,丁氏的手迹尚新,茅庵的木架也在,但不晓怎么,一走进去,就感到了一种扑人的霉灰冷气。当时大厅上停在那里的两口丁氏的棺材,想是这一种冷气的发源之处,但泥墙倾圮,蛛网绕梁,与壁上挂在那里的字画屏条一对比,极自然地令人生出了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的感想。因为刚刚在看了这两处衰落的别墅之后,所以一到花坞,就觉得清新安逸,像世外桃源的样子了。  
(5)自北高峰后,向北直下的这一条坞里,没有洋楼,也没有伟大的建筑,而从竹叶杂树中间透露出来的屋檐半角,女墙一围,看将过去却又显得异常的整洁,异常的清丽。英文字典里有cottage 的这一个名字;而形容这些茅屋田庄的安闲小洁的字眼,又有着许多像Tiny、Dainty、Snug 的绝妙佳词,我虽则还没有到过英国的乡间,但到了花坞,看了这些小庵却不能自己地便想起了这种只在小说里读过的英文字母。我手指着那些在林间散点着的小小的茅庵,回头来就问车夫:“我们可能进去?”车夫说:“自然是可以的。” 于是就在一曲溪旁,走上了山路高一段的地方,到了静掩在那里的,双黑板的墙门之外。  
(6)车夫使劲敲了几下,庵里的木鱼声停了,接着门里头就有一位女人的声音,问外面谁在敲门。车夫说明了来意,铁门闩一响,半边的门开了,出来迎接我们的,却是一位白发盈头,皱纹很少的老婆婆。  
(7)庵里面的洁净,一间一间小房间的布置的清华,以及庭前屋后树木的参差掩映,和厅上佛座下经卷的纵横,你若看了之后,仍不起皈依弃世之心的,我敢断定你就是没有感觉的木石。  
(8)那位带发修行的老比丘尼去为我们烧茶煮水的中间,我远远听见了几声从谷底传来的鹊噪的声音;大约天时向暮,乌鹊来归巢了,谷里的静,反因这几声的急噪,而加深了一层。  
(9)我们静坐着,喝干了两壶极清极酽的茶后,该回去了,迟疑了一会,我就拿出了一张纸币,当作茶钱,那一位老比丘尼却笑起来了,并且婉慢地说:“先生!这可以不必;我们是清修的庵,茶水是不用钱买的。”  
(10)推让了半天,她不得已就将这一元纸币交给了车夫,说:“这给你做个外快罢!”  
(11)这老尼的风度,和这一次逛花坞的情趣,我在十余年后的现在,还在津津地感到回味。所以前一礼拜的星期日,和新来杭州住的几位朋友遇见之后,他们问我:“上哪里去玩?”我就立时提出了花坞。他们是有一乘自备汽车的,经松木场,过古荡东岳而去花坞,只须二十分钟,就可以到。  
(12)十余年来的变革,到花坞里也留下了痕迹。竹木的清幽,山溪的静妙,虽则还同太古时一样,但房屋加多了,地价当然也增高了几百倍;而最令人感到不快的,却是这花坞的住民变作了狡猾的商人。庵里的尼媪,和退院的老僧,也不象从前的恬淡了,建筑物和器具之类,并且处处还受着了欧洲的下劣趣味的恶化。  
(13)同去的几位,因为没有见到十余年前花坞的处女时期,所以仍旧感觉得非常满意,以为九溪十八涧、云栖决没有这样的清幽深邃;但在我的内心,却想起了一位素朴天真,沉静幽娴的少女,忽被有钱有势的人奸了以后又被弃的状态。  
(14)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选自《中华散文观止》,中国戏剧出版社。有删节)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赏析“将人来比花坞,就像浔阳商妇,老抱琵琶;将花来比花坞,更像碧桃开谢,未死春心;将菜来比花坞,只好说冬菇烧豆腐,汤清而味隽了”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2)理解“但在我的内心,却想起了一位素朴天真,沉静幽娴的少女,忽被有钱有势的人奸了以后又被弃的状态”一句在文中的含意。(3分)
16.十余年后,作者还在津津地回味逛花坞的情趣。结合全文,概括花坞有哪些情趣。(4分)
17.游花坞时,作者经过几个地方,古荡、东岳、伴凤居、风木庵。前两处,作者用“过古荡、过东岳”一笔带过,为什么要描写伴凤居、风木庵?(5分)
18.花坞里十余年来的变革留下了痕迹,让作者深感不快。结合实际,就“原生态文化的商业化”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您的鹦鹉死了  
〔法〕梅里  
黎明时分,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喂,是 罗德 先生吗?我是欧内斯特,您乡村别墅的看门人。”  
“欧内斯特,是你呀,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你那里出什么事了吗?”“是的,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您, 罗德 先生,您的鹦鹉死了。”  
“我的鹦鹉?死了?是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那只鹦鹉吗?”“是的, 罗德 先生,正是那只。”  
“该死!多么遗憾呀!我在那只鸟身上花了不少钱。它是怎么死的?”“它吃了腐烂的肉死的, 罗德 先生。”  
“腐烂的肉?到底是谁喂它吃的?”“没有人喂它,先生,它自己吃了一匹死马的肉。”  
“死马?什么死马?”“是那匹纯种马, 罗德 先生。”  
“你是说,我最珍爱的那匹纯种马死了?”“是的, 罗德 先生,它是因为拉洒水车累死的。”  
“你有神经病呀?什么洒水车?”“是那辆我们用来灭火的洒水车。”  
“上帝呀,你说的是什么火?”“是您的别墅发生了火灾,先生,一根蜡烛倒了,它烧着了窗帘,引发了火灾。”  
“该死!你是说,因为那根蜡烛,我的别墅全完了?”“是的,先生。”  
“可是,别墅里有电,点蜡烛干什么用?”“因为葬礼,先生。”  
“什么葬礼?”“是您妻子的葬礼, 罗德 先生,一天晚上,她很晚才回来,我认为她是小偷,所以,所以就用您新订制的超四方460高尔夫球棒打了她……”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  
“欧内斯特,要是你把我的高尔夫球棒弄坏了,我非杀了你不可!”   
(1)简析小说在情节和结构上显著特点。(4分)
(2)试探究小说丰富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8分)
20、阅读下面的两则新闻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1)进入9月份中日钓鱼岛争端以来,全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但其中各地在游行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打砸抢事件。  
 9月15日 ,西安市民李建利驾驶日系车途中遭遇反日示威人群。随后车辆遭十几个人打砸,李建利本人也被人用U形钢锁重击头部,致使颅骨被砸穿,当即倒地昏迷。在车被砸时,李建利妻子曾哀求,“都是老百姓辛苦攒钱买的车,我们买日本车不对,以后不买了,好不好?”李建利随后被送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医院对李建利做出的诊断为,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  
(2)在9月18日北京抗议日本政府“购岛”的爱国游行队伍中,两个青年人举着一幅床单,上书“毛主席,我们想念您”,一名老人对此标语提出异议,说“想个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认为老人卖国,是个汉奸,上前搧了老人两个耳光。之后,韩德强又在博客上发帖,义正辞严地宣告自己打人的理由:老人是汉奸,收拾他合情合理。  
七、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可能被“逼”做过某些事情,也可能“逼”别人做过某些事情。例如,老师被学校“逼”着出成绩,老师又“逼”着学生做作业。一个“逼”字,几多甘苦,几多意味,几多奥妙,几多哲理。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或感悟?请以“逼”为话题,题目自拟,角度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3月济南市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color=]2013届高三摸底考试  


[color=]语 文 试 卷  


[color=](参考答案)
  

1、D(A.劲jìn;B. 遂suí;C.抢 qiāng。)  
2、C(A.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此处为贬义,应用“振振有词”。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与此处语境不符。C.形迹:举止和神色。语意相符。D.“尽管”后面不能接“多么”,可将“多么”改为“非常”“十分”等。)  
3、D(A项成分残缺,应为“……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汽车的权利”;B项结构混乱,应删去“将所有成员”;C项“……大街……是……周末”搭配不当,“莫斯科老阿尔巴特大街,作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语序不当,应为“……在作为莫斯科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的老阿尔巴特大街,是个平常的周末……”)  
4、D(第(D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段的语境。)  
5、C(备:完备、充分)  
6、B (以,都是表原因的连词“因为”,A.前句“而”表转折的连词“却”,后句“而”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C.前句“乃”,副词“才”,后句“乃”副词“却,竟然”,D.前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A  (花木枝繁叶茂,不仅要有节,还需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主旨理解有误,原文无“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之意。)  
8、⑴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得分点:“或”、“比德”“惩志”)  
⑵(竹子)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但枝干、叶子没有改变,颜色青青也没有改变,像是在关键时刻不改变气节的君子一样。(得分点:“涉”“蒙”“夺”)  
⑶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得分点:反问句式、“是”、“诚”)   
9、B(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10、(1)通过风雨、寂寞的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2分),塑造出凄冷、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抒情、烘托、炼字、象征、拟人等手法,前三种较为主要,可以从中任选一种加以赏析。  
示例一:这首词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词味含蓄隽永。(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这首运用了烘托的手法。(1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至晚才停,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烘托出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3分)  
示例三:这首词精于炼字。(1分)“乍”“还”“方”精确地表现出气候和天气的变化,暗切微妙人情。一个“醒”字,暗示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那堪”二字,则揭示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之深。(3分)  
示例四:这首词运用了象征的手法。(1分)“残花”象征沧桑的人事,暗含词人对美好破灭的痛惜之情;“重门”象征紧闭的心扉,深刻地表现出词人抑郁的心灵。(3分)  
(若答“拟人”可从“送”入手赏析,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1-2分)  
11、(1)老鱼跳波瘦蛟舞(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开琼筵以坐花(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2、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13、B(应是“由宗教议题向社会议题”。)  
14、A(嫁接信息造成原意曲解,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  
15、(1)答:连用三个比喻,以“浔阳商妇”“碧桃”和“菜”比喻“花坞”,(1分)形象地概括花坞幽深秀美、不乏生机、简单清爽而韵味绵长的迷人风韵,表达了作者对花坞的热爱与赞美。(2分)   
(2)花坞被人为的商业活动所玷污而失去了原有的纯真自然的趣味。(根据本体喻体对应的规则,“花坞”“商业活动的玷污”“失去原有的纯真自然”等3个要点,各占1分。如答为“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花坞素朴天真的韵味遭到破坏的强烈不满”,可酌情给分。)  
16、自然环境带给人美的的享受:(1)清幽深邃。三面环山,一谷直下。(2)清新安逸。竹木萧疏,清溪蜿绕。(3)自然和谐。庵堂错落,没有洋楼,也没有高大的建筑,从竹叶杂树中间透露出来的屋檐半角,女墙一围,整洁,清丽。美好的人性人情让人感到宁静温馨:(4)人物恬淡。尼媪翩翩,不求钱财。(每个要点1分)  
17、(1)作者介绍花坞的迷人风韵后,并不急于写花坞,而是荡开一笔写沿途风光,使读者对花坞充满了期待,为下文写花坞作铺垫,体现了构思的巧妙。(2分)(2)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以伴凤居、风木庵衰落的凄凉之景物反衬花坞的清新安逸。(3分)  
18、(1)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渗透,原生态文化必然会受到商业行为、商业文化的影响,想要保持原生态文化的完美性几乎是不可能的。(2分)  
(2)但是我们也应强化保护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使原生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尤其风景区的环境不应因人为的原因而遭到破坏;在文化风格应保持本土化,防止出现土洋混杂的现象。(4分。也可从“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民众个体(包括风景区的居民、游客以及风景区的服务人员)”等角度来陈述。)  
19、(1)答案要点:情节简单而出人意料(可从情节过程和结尾来分析)(2分),结构单一而环环相扣(可从场景选取和故事线索来分析)(2分)  
(2)答案要点:主题思想:①通过主、仆二人一个违反常理的电话,讽刺批判了轻重不分、本末倒置价值观和被扭曲的人性(罗德是这样,欧内斯特因为长期目睹罗德的生活,深知他看重什么,不自觉地也变成了这样。直到鹦鹉死了才发生这一次主仆通话,人性被扭曲已可见一斑,从罗德听到妻子死讯之后的第一反映可见他本不是一个无情的人,但接下来对高尔夫球棒的看重就更显其被扭曲之深了);②通过罗德一家的家庭遭遇,从侧面反映了生活现实带来的家庭生活畸形(罗德由于文中没有交代的原因,与妻子分居两地,并且妻子的葬礼过去了都一无所知,妻子很晚才回也是对他们夫妻关系的一种暗示,反映了家庭温暖的缺失)。(4分,每点2分)  
社会意义:①通过罗德家庭悲剧的描写,反映了人性被扭曲、家庭被毁灭的社会现实并揭示造成这一现实的社会根源——对物质和虚荣追求(2分);②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畸形社会的控诉和对基本人性和的呼吁(2分)。  
20、【参考短评】  
短评①: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套用一下,爱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举行的抗日游行,是爱国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强大的凝聚力。但是,李建利的车子被砸和他本人被抗日人群重伤,一位老人仅仅因想法观念与北航教授韩德强不同,就招致韩的殴打。这与爱国的主旋律是多么的不协调。如果有人借助一个好听的名字作为挡箭牌,把自己装扮成正义的化身,把自己当成执法者,任意地损害他人的财富,践踏他人的自由、人格和尊严,那么,这种人就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暴徒,其行为也已经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犯罪。结果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我们要提倡理性爱国,要学会合法地表达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干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地为提升国力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也许到那时,不要游行,也可让小日本胆寒。  
短评②:借助暴力表达爱国不是真正的爱国。西安举行抗日游行完全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但有少数人借游行之机打砸日系车辆,并重伤车主,则不仅仅不是爱国,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犯罪行为。要知道,你损害的是自己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利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内斗事情?其实,我们可以从韩德强痛打一位老人的行为中得出某种答案。韩某仅仅因为别人与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同,便认定别人是卖国,是汉奸。韩某不是法官,凭什么这么说?又是谁给了他权利可以随意痛打一个陌生老人?其实这种先入为主,自认为自己真理在握随意给人戴帽子、打棍子的做法,和缺乏宽容心态的一元思想、霸道思想以及由此产生出的霸气、戾气和匪气,与打砸日系车等行为难道没有某种渊源关系?根子不除,暴力爱国的恶行就不可能消除。(其它观点,只有言之成理即可)  
2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有从中选取深义的做法,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并自我勉励,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并用它来警醒自己;(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选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把它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心境)淡泊,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寒暑,遭受霜雪,枝干、叶子和青青的颜色却不改变,像在关键的时候却不改变节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  
世风和道德都衰败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展露,就早早地依照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有大大超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为他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才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分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跟花草树木一样)就不能枝繁叶茂,反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闲居之时就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的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3月济南市高考文科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 06: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