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201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 [color=]语文试题 第I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所谓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让人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为用,是人类拥有的一种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心理学认为,某一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某一分析器从而触动某一兴奋点,由于兴奋强度和兴奋区域的关系,也可以引起其他相关联的兴奋点的兴奋,形成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联觉现象,即所谓的通感。 产生通感的生理机制和主客观条件,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但这种普遍出现在人的生活经验中的通感,大都是自发的,还不能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手段。被应用于诗歌审美创造中的通感,应是一种超越自发而成为高度自觉的心理活动,体现着艺术的心理思维规律。例如在严遂成的“风随柳转声皆绿”一句中,诗人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先把属于听觉的无形的风声想象成为有形体,才能获得被柳染“绿”的视觉感受,从而组合成绿色的“声”这一新奇的审美意象。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以诗人自觉发挥的创造性想象为中介,就不能产...
内容已隐藏,请关注公众号输入验证码查看
本帖支持关注公众号查看
【无套路 无套路 无套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发送【修改成公众号设置的关键词】收到验证码 在上面输入点击提交查看即可显示隐藏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