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初中二年级] 2011-2012学年秋季初二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温州育英实验学校)网页版_初二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27 21: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温馨提示】:1、本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color=]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假如生命是树,它将心无旁骛(    )地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qiè(    )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    )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bá(      )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战斧”-4型巡航导弹最突出的特点是发射后能在目标上空      数个小时,待目标确定后,再实施攻击。
  ⑵.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上,被功利心和私欲所      的人类,需要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危害地球。
  ⑶.只有思想博大精深,精神丰富崇高,生命之树才会常新常青,生命也才会达到完美        。
  A.盘旋  唆使  情境         B.徘徊  驱使  情境
  C.盘旋  驱使  境界         D.徘徊  唆使  境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B.“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C.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D.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4、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望着青山,一片郁郁的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A.月光下,海面织出了朵朵银色的浪花,美丽地跳动着。B.它咆哮着,猛烈地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
  C.潮声先是有点含混,像孩子牙牙学语,后来特别清晰,又可辨高与低,颤与滑,无一不清亮而和谐。
D.水波微微粼粼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5、教育部2100年8月2日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列选项对书法家王羲之判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B.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具有刚健娟秀、质朴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的艺术特色。
  C.古人评价他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D.《兰亭集序》《丧乱帖》是他的代表书作。
6、古诗文默写。(8分)
(1)    ,阴阳割昏晓。
(2)东皋薄暮望,    。
(3)气蒸云梦泽,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5)    ,千山高复低。
(6)僵卧孤村不自哀,    。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雅环境的句子是:    ,    。
7、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2个字)(2分)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9月19日播出)  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昨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晚会并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颁奖。
晚会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亲爱老”5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朗诵、颁奖礼、致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充分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李长春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晚会上,一个个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模范,从屏幕和舞台上向观众走来,用他们平凡的话语和不平凡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人们用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着对全国道德模范的崇尚和景仰之情,许多人热泪盈眶。
颁奖晚会在歌舞《我和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李长春等领导同志走上舞台,与全体道德模范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李长春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再创佳绩,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下联:     。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0分)
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文论里恐怕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概念和术语。人或以为“意境”一词创自王国维,其实不然。早在王国维提倡意境说之前,已经有人使用意境一词,并对诗歌的意境作过论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它所困。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 “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lóng磨)群形,纠纷舛(chuǎn错误,错乱)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9.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B.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必须承认“境生于象”;而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认了“没有象就没有境”这个关系。
C.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
10.对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最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境创造方面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形象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11.文中画线处填上最恰当的句子是(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个个象的和即境
12.作者在文中对哪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分点列出这些观点。(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2分)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A.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B.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3、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3分)
答:     
14、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     
15、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2分)
答:     
16、请从文中A、B两处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品赏。(2分)
我选(    )句,品赏        
17、请说说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24分)
(一)宿新市徐公店(4分)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8、从诗中的“”“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分)
19、“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2分)
(二)观  潮(12分)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20、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A.仅如银线(   )         B.人物略不相睹(   )
C.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D.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21、翻译(2分)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
22、第一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3、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是用于装饰?是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24、最后一段写人多马众有什么作用?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2分)
答      
(三)刘宣苦读成才(8分)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25、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划加点的字。(4分)
为卫使畜马   (2)使初不知也
(3)讶其文       (4)使乃优遇之
26、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27、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人中的任意两个人物。(2分)
四、作文(50分)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请以“留在我心中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color=]2011-2012学年秋季初二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wù  jí  锲  跋
2、C    3、D    4、D   5、A   
6、(1)造化钟神秀        (2)徙倚欲何依
   (3)波撼岳阳城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适与野情惬        (5)尚思为国戍轮台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在京举行 李长春出席颁奖(缺“在京”扣1分)
8、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春,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芝兰绕阶座凝香。
9、答案B(根据第二段“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刘禹锡并没有否认“没有象就没有境”)
10、答案B(A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是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主要“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D是形象地说明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11、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思对即可得分)
12、(1)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2)境生于象外而不生于象;(3)境是一个个象的和;(4)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4分)
13、“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 符合题意即可 )。
14、原因是 (1) 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瘦小、虚弱;(2)成人后“我”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母亲,这一抱,我重新感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甜蜜。( 答到意思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
15、抓住“衰老”“虚弱”“瘦小”“散乱苍白的头发”等来描写。有“衰老”,“瘦小”“头发苍白”即得满分。   
16、A、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对母亲的责任和关爱,让人感受到孝顺的儿子是年老体弱母亲的幸福保障。同时,突出了母子间浓浓的真情。(手法,内容,情感)
    B、运用对话和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对年老体弱的母亲的关爱,体现了浓浓的人间真情。
17、(1)与文章的题目和开头相呼应。(2)深化主题,由我及人(我们),向全社会发出敬老孝亲的呼吁。(3)采用比较的手法,强调尊老的重要性,(4)总结全文,说明对母亲的关爱哪怕只是“轻轻地抱住母亲”也让人间充满“笑声”。(答三点即可,还可开拓角度。)
18.(2分)花落  未成阴  菜花
19.(2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
20、A几乎 B一点点C或隐或现(或浮或沉)D高
21、声音大得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22、(1)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2)既呼应开头,又为下文做铺垫。
23、不是为了修饰,而是为了“夸能”,突出弄潮儿本领的高强。
24、一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之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25、(4分)当  了解  感到惊奇  他
26、(2分)(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27、(2分)(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作文见“中考评分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8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