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30日电 1993年,26岁的工程师朱江明和好友傅利泉带着5000元联合创办了大华股份。此时距离特斯拉问世,还有十年。
七年前的2015年,大华股份已登陆A股多年,稳坐全球安防第二的位置。同年,随着Model X车型的问世,特斯拉也成为全球豪华智能汽车的领导者和开拓者。
也是在这一年,面对首次创业收获的累累硕果,朱江明却毅然选择二次创业,扎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经过几年发展,朱江明已有信心直言,“公司自研能力对标特斯拉,3年内超过特斯拉,2025年产出80万辆车。”
时至今日,事实也可以证明,朱江明二次创业再获成功,且足够惊艳:9月29日,零跑科技正式以“9863.HK”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新能源汽车资本市场风云再起,资本市场寒冬下零跑科技更注重长期价值
实际上,今年以来,IPO市场正在穿越一段凛冽的时期。
放眼美国IPO市场,无论是募资金额还是IPO数量,今年至今为止的表现都远不及过去。
再看香港市场,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数量为2013年以来同期低位;募资额则为2012年以来同期低位。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6日,共有53家企业登陆港交所,披露了发行价格与招股价格范围的企业有30家,其中20家发行价格是招股价的下限。
新股破发更是司空见惯。Wind数据显示,2022年港主板55支新股中17支破发,比例达31%。9月,5支上市新股中3支破发,破发率达60%。据媒体统计,9月,A股47只新股中27只破发,破发比例高达57.4%。
在此种艰难的市场环境下,零跑科技仍得以成功上市,体现了其作为一家高质量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和投资者认可度。
“我们并不在意上市时点的估值高低,更在意它未来的长期表现”。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也表示,“造车是长跑”,零跑更关注长期价值。
此外,据了解,零跑科技最终配售招股价定价48港元。根据配售结果,其中公开配售申购共3151份有效申請,认购倍数约0.16倍;国际配售合共有137名承配人,认购倍数约2.33倍。按照价格48港元计,募集净额为60.57亿港元。而今年以来,美股5亿美金以上的IPO只有2家,港股也只有3家。
零跑科技的这次IPO仅次于在港股二次上市的中免集团和天齐锂业,成为年内港股最大新发IPO,有望一扫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的低迷态势。
此前,在零跑科技多轮融资时,红杉中国、中金资本、杭州国资、上海电气等明星投资机构涌现,超级牛散王孝安、私募大佬葛卫东等抢注加码,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对于零跑科技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成为了零跑在业内加速领跑发展的支撑。
还值得指出的是,银行方面也认同零跑科技的积极发展态势。9月22日,北京银行与零跑科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这次合作,北京银行将向零跑科技提供不低于50亿元意向授信支持,推进加深在全域自研、垂直整合、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金融深度合作。
IPO成功,包括国资、顶尖投行在内的豪华资方阵容,银行的大额授信无一不表明公司的基本面、发展前景得到金融监管、金融投资领域专家们的普遍看好。
全域自研铸就的底层核心优势
业内曾形成过一种共识:造车新势力所拥有的全栈自研能力是其与传统车企的重要区别之一。而有别于一般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是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换句话说,其不仅做了“全栈自研”的软件,也实现了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中关键硬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
成立以来,零跑科技多次公开表示,全域自研是构建企业底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朱江明同时作为大华股份的创始人,已经在视觉识别、计算机算法、物联网等领域积累了几十年深厚且先进的技术研发经验。此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零跑汽车共有5723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2.7%。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以视觉、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华股份不仅拥有20年摄像系统经验;其研究人工智能的历史更是比特斯拉还长,在算法、数据、硬件上均已建立起独特的技术优势;最强的云平台同样能为零跑汽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零跑不断改善产品设计,提升用户的体验。
可以说,零跑汽车具备了走全域自研道路的先天优势。
通过全域自研,零跑汽车从底层开始进行系统及电子部件的平台化开发,实现了底层软件和硬件的模块化和平台化开发,能够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高度互通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拥有了可将最新的自研技术快速应用至所有智能电动车型上的能力,开发周期得以缩短,以更高的成本效益加速新产品的推出也得以实现。
再从最直接的技术层面来看,零跑最新的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可行日期,零跑科技有1617项与自研技术(电驱、电池系统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相关的专利及专利申请,其中包括161项与电驱技术相关的专利及专利申请和169项有关电池系统的专利及专利申请,足见其强研发实力。
比如今年四月发布的全球首款可量产的无电池包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其代表了零跑科技七年全域自研路线的最新成果。有业内人士指出,CTC方案是未来电动汽车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鲜少有车企在该领域布局。
然而,随着今年第三季度新车型C01的交付,零跑汽车将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型上采用CTC技术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
根据募资计划,零跑科技本次上市募资净额中的约40.0%将用于研发,根据全球发售文件显示,根据发售价每股发售股份48港元,经扣除公司就全球发售已付及应付的包销佣金及其他估计开支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所得款项净额将有约24.23亿港元投入研发中,包括拓展智能电动汽车组合、招聘更多研发人员、为先进汽车智能技术的开发提供资金及改进电动化技术。2019-2021年三年总计投入约14亿元,后续研发的持续加大投入,可预见将为后续零跑带来更多越级竞争的产品力为后续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零跑科技坚持研发的步伐不止。因而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后续募集资金进一步到位,其全域自研智能领域或将迎来爆发。
垂直整合业务模式打造的成本与品控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科技具备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生产研发能力,覆盖整车、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等。自主生产软硬件的种类多于中国其他造车新势力。
不止于此,零跑科技已于金华建设两大电池、电驱、电控智造“三电”基地,具备稳定的生产供应能力。
全产业链自造布局促成了零跑科技在国内程度最高的垂直整合业务模式。招股书披露,零跑汽车已实现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打造了智能动力系统(Leapmotor Power)、自动驾驶系统(Leapmotor Pilot) 及智能座舱系统(Leapmotor OS)。
这一模式也直接成就了零跑科技的成本及品控优势。
一方面,这种业务模式大幅简化了供应链,公司得以在生产流程中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稳定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自主研发与自主生产相辅相成、相互赋能,良性循环得以形成,保证了公司在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
如果说零跑科技的强研发实力来源于全域自研的战略及相关切实行动,那么其作为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发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亦是中国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的地位与实力则为坚持专精产品的工程师精神提供了养分,进一步助力产品性能的越级提升。
而这二者,正是技术出身的朱江明所认同的“制胜之道”。
竞争未至终局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早先阶段,“蔚小理”齐聚美股市场,被外界称作“中国造车新势力三杰”。事实上,随着行业发展渐深渐远,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该赛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部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斩获固定席位,同时保持昂扬上升态势。
零跑科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两年来,零跑科技交付量与销售能力均保持高速飞跃,发展速率一直领跑一众新势力车企。
自2019年6月28日交付首台量产车S01到2022年6月底第十万台量产车下线,零跑科技只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来看,去年零跑合计交付43748辆电动汽车,较2020年增长443.5%。今年7月起,其交付量已达到12044台,同比增长超177%;8月交付量则达到12,525台,同比增长超180%,连续四个月创交付量新高。
产能不断爬坡之外,基于持续向好的市场表现,零跑科技的市场扩张步伐不止。
在国内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零跑科技销售及服务网络已覆盖中国101个城市,拥有直营店23家,渠道合作伙伴店268家。时间来到今年7月31日,零跑科技销售及服务网络已增加至151个城市,覆盖443家门店。在海外市场,零跑首批T03已出口至以色列,并通过欧盟整车形式认证,获得欧洲市场的销售许可,可在所有欧盟国家内正式上牌注册。招股书还披露,零跑科技首间海外旗舰店预计于2023年前在欧洲开业。
从具体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零跑科技上市前夕正式发布的第四款量产车型C01,主打高性能和高性价比,自宣布预售起便受到市场端的狂热追捧,开启预售4小时订单达到20]764份;9月21日, C01预售订单量就已突破十万辆。
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零跑进一步响应全域自研和程度高的垂直整合业务模式驱动的公司高配低价“豪华平权”口号,有望通过CO1有潜力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客户群体。
成立以来的七年间,零跑科技始终坚持深耕研发与技术领域。现在登陆资本市场后,可以预见,其研发成果将向前、向深显现,进而或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中新经纬APP)
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omn/20220930/20220930A086W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