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当轩,是阿里ICBU 互动端技术团队的一名前端工程师。
01
被扫雷打开的前端之路
我接触编程很早,印象中我爸有一箱子关于计算机的书,初中没事的时候我就拿来读,自己还试着写了个扫雷的程序玩,虽然不如电脑自带的美观,但是挂在桌面上大家都能看得见,点进来玩,就觉得特有成就感。
大学很自然就选择了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到了找实习的阶段,当我正在纠结选前端还是后端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多年前那个简陋的扫雷程序,那种最纯粹的快乐又重新被记起。
我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开发用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东西,而前端开发做的就是构建一个网页中你能直接看到并与之交互的部分,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投了前端岗位。
当然选择阿里,又要说到我的一点“私心”。大学时期我习惯在Github社区逛,也很爱看知乎上和技术相关的话题,就发现了很多来自阿里的前端大神,总会热心地分享自己的思考,积极发声,给技术小白们指点迷津。
我就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看着他们写的东西成长起来。
于是带着初心和一点追星的小心愿,我直奔阿里而来,开启了前端开发之路。
02
“不是过来做技术吗,为什么要上去说话”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大学生活也就集中在看专业书、自己写文章、写代码上,原来以为程序员嘛,只要把代码写好就行。
没想到刚入职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任务,主管让我这个新人面对六七十号人来介绍一个方案。
当时内心就直接飘过一句“我不是来做技术的吗?为什么要上去讲话,我不想。”
主管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抵触情绪,很耐心地来帮我理顺思路。
“为什么会想让你来给大家做这个分享,这个事情到底是本来不应该让你去沟通,你被迫去沟通呢?还是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就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其实是一个帮我分清工作上一些难题到底是“应该要做”还是“被迫去做”的过程。
在后来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也学会这样问自己,这事对我来说,到底是must还是have to?
别看听起来像是在做英语选择题哈,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明白什么是自己应该要做的,是must而不是have to,我就会更加主动去接受挑战,哪怕很难,内心很害怕,也会想跳起来尝试一下。
回顾这三年,我也确实在跳一跳中够到了不少惊喜。
比如两年前,很多用户反馈在海外我们官网页面打开的速度特别慢,尤其是遇上大促。我们便做了新的方案帮助业务提高大促性能。
然而在解决的过程中才发现有些问题是Chrome浏览器自带的,跨公司跨国沟通还挺困难,要感谢当时的我们没有想想算了,而是选择了够一够,推进谷歌一起去合作,彻底解决问题。
03
也想成为一颗星
要说这三年有啥没有够到的地方。
那可能就是“追星”了,当年信誓旦旦说要来阿里线下追星的我,实绩依旧是停留在线上反复看他们文章的阶段。
没办法,在追星这件事上,我还是怂得很,明明钉钉近在眼前,却徘徊着不敢打扰。
但看着看着,大神文章里的有些话我都快会背了。
比如玉伯写过一篇文章,叫《创业的三种形态》,他说“选择加入一家公司,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其实也是一种创业。业务是很多技术梦想的土壤,是一件非常实在的事情,大公司能给很多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当初我就是带着“希望能创造出对别人有用的产品”的梦想来到阿里,所以遇上业务复杂、变化快的问题,我也想坚持下去。
当然现在我也想拓宽自己的“有用之处”,不只是在产品、业务上,也想像当初帮助过我的主管、师兄们,还有大神们一样,能去发声去分享。所以上个月我还成了师兄,带起了师弟。最近还参加行业交流大会,第一次作为讲师到台上去发言。
此时此刻,我也想努力跳一跳,成为那颗星。
你在工作中有遇到过对你帮助很大的前辈吗?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最高的那位
橙子会送出神秘礼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