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郭金龙。受访者供图
“坚持制造业当家”,广东正处于走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期,金融力量的支持必不可少。近日,围绕“金融赋能新广东”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郭金龙认为,保险业兼具经济补偿的“补血”功能和资金融通的“造血”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保险业还可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建立覆盖信用融资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综合保险机制。
谈保险机构支持制造业的优势:
保险业兼具“补血”和“造血”功能
南都·湾财社:在您看来,保险机构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制造业上有什么优势?
郭金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险业兼具经济补偿的“补血”功能和资金融通的“造血”功能,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依托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产业链综合保险等,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助力“高精尖”产业和“国之重器”攀高逐新。未来,保险业还可通过“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建立覆盖信用融资、技术创新、装备购置、产品研发、生产与人员安全、成果转化和产能提升等全方位全流程的综合保险机制。
另一方面,保险业可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实现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好险资长周期性优势,积极参与“卡脖子”技术研发和提效增质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
谈“科技+保险”新路径:
设立或投资初创企业以促进科技创新
南都·湾财社:当前越来越多地方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政策保障体系中都出现了科技保险的身影。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对“科技+保险”新路径有哪些有益探索?
郭金龙:传统保险公司向科技领域的延伸主要有科技保险和设立、保险行业设立或投资创新企业等形式。
科技保险是指保险以风险分散手段的形式,对研发机构或者科技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责任等,以给付保险金或者保险赔偿的方式予以风险保障,即保险作为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风险管理的财务手段,对其产生经济效应和保障作用。科技保险是科技创新支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应对科技创新活动所存在的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征,提升科技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科研创新的发展。
此外,保险公司还通过设立或投资初创企业的形式对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起到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初创企业的形式支持科技创新,其中,运用了区块链、智能认知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平安科技是最典型的例子。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优质长期资金,与科技创新具有高度的适配性,因此可以通过投资方式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压力,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更好的对接。
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创业创新”“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过程面临高风险调整,因而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需要合理管控风险,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性。
总体来看,无论是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险保障,还是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都是保险延伸至科技方向的具体体现,利用保险行业的优势,从不同的维度实现对创新的支持和促进功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84521445_161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