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3|回复: 14

从首只零碳科技基金看碳金融——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四十九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原标题:从首只零碳科技基金看碳金融——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四十九期)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WI2hTKgw9WW2K802.jpg

目录

>>>政策速递

1.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加快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建设

2.生态环境部主持专项研究启动会,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

3.我国最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开工建设

4.湖南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 优化储能参与调峰交易方式

5.全国首家省级碳计量中心落地辽宁大连

6.华为推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7.全球首台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发布

8.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9.欧盟将禁止销毁未出售的纺织品

10.法国发布2030年减排目标行动计划,短途航班禁令正式生效

>>>专题碳讨

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成立背后,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难题和展望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加快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建设

5月22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零碳解读:工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急需构建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特点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日前,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要实现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标准全覆盖。此次,工信部率先在工业领域推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工业领域双碳进程。

2.生态环境部主持专项研究启动会,全国碳市场扩围在即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在环境规划院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副司长逯世泽,环境规划院院长院士王金南等20余家单位的50余名代表参会。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通过专项研究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零碳解读:李高司长强调,专项研究要充分吸收国际碳市场建设、国内地方碳市场试点以及电力行业碳市场建设运行等有效做法和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行业分阶段目标任务和建设路线图,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3.我国最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开工建设

近日,总投资102亿元人民币的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在宁东基地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包括30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工程、300万吨二氧化碳长输管道、250万吨二氧化碳驱强化采油工程和50万吨二氧化碳捕捉和储存工程。(新华社)

零碳解读: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马成介绍,该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为现代煤化工产业找到了一把破解“高碳”之困的“金钥匙”,也为原油开采寻到了绿色增产的“秘密武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实现末端减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实践经验。

B、地方实践

4.湖南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优化储能参与调峰交易方式

5月22日,《湖南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2023版)》印发,此次交易规则扩大电力辅助服务买方、卖方范围,将全省装机容量10兆瓦及以上满足量测(计量)条件的中小发电主体纳入电力辅助服务买方;并设置了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准入条件,优化按序调用和优先调用两种模式。

零碳解读: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是构建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此次,《湖南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2023版)》优化了储能参与深度调峰交易方式,激发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竞争活力,为新能源和储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机制保障。

5.全国首家省级碳计量中心落地辽宁大连

近日,由国网大连供电公司筹建的“辽宁省碳计量中心(电碳)”在大连落成揭牌,自此,全国首家省级碳计量中心正式落户大连。碳计量中心(电碳)将以重点领域电碳为切入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产业“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效计量支撑和技术保障。

零碳解读:碳计量是碳市场、碳交易的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支撑。该计量中心将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共享碳计量技术资源,此举将带动辽宁省内企业、技术机构有效应对碳关税技术壁垒。(央广网)

C、企业行动

6.华为推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近日,在第十六届(2023) 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华为智能光伏以“融智于光,共创未来”为主题,携新一代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隆重亮相,带来面向清洁能源基地、工商业、户用三大应用场景最前沿的解决方案和全球成功应用实践。

零碳解读:此次,华为发布了FusionSolar智能光储发电机解决方案,具备主动构网的优势,成为此次方案的一大亮点。华为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光储融合、能量流与信息流融合,与生态伙伴携手打造稳定并网、极致安全、智能运维、更高收益的新型清洁能源基地解决方案。为推动光伏成为主力能源提供了重要支撑。(华为数字能源)

7.全球首台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发布

5月20日,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港集团发布了其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该机器人通过氢燃料发动机进一步增加续航,运行时长可达13小时,较电动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提升25%以上。

零碳解读: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氢电混合动力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下线后将立即投入使用,与正在运行的国内最大规模的智能运输机器人编队“无缝对接”,服务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生产运营。

8.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近日,香港中华煤气与IDG资本正式宣布,双方联合打造的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已完成50亿元人民币基金募集目标。基金将落地江苏省常州市,并与常州市产业发展形成良好协同机制。这只基金将重点布局投资太阳能、动力电池、储能、智能电网及充换电、氢能、碳捕捉、碳交易及管理等零碳科技相关创新领域。

零碳解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麦肯锡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碳中和融资)是9.7万亿美元。以中国排放的比重计算,中国一年要大概2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此次,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将进一步撬动金融机构融资作用,推动当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和“双碳”目标实现。

D、国际看点

9.欧盟禁止销毁未出售的纺织品

英国路透社22日报道,欧盟各国政府一致同意,欧盟应禁止销毁未出售的纺织品,以此促进环保。按照初步设想,禁令颁布后,将立即适用于大型纺织品企业,而员工少于250人的中型生产企业将有4年的过渡期,员工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将不受禁令的影响。这项禁令要求服装公司生产更耐用的衣物,这将对部分以“快速更新款式”为盈利点的时尚品牌产生重大影响。

零碳解读:报道称,欧洲人的纺织品消费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仅次于食品、住房和交通,欧盟每年约有580万吨纺织品生产过剩,人均浪费约11公斤。这些纺织品主要是没有卖掉的衣物,它们中大部分会被填埋或焚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销毁过程对环境还有很大的危害。(路透社)

10.发布2030年减排目标行动计划短途航班禁令正式生效

当地时间5月22日,法国发布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法国到2030年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50%。该计划主要针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工农业等领域。次日,法国一项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国内短途航班禁令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法国境内乘火车两个半小时以内能够到达的城市之间,禁止设立民航客运航线。

零碳解读:法新社的报道称,法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降低了25%,但若要达到50%目标,则需要“重大努力”。 近期,法国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各领域碳减排,航空领域是重点之一。但一些民间机构质疑法案力度还不够,建议把相关条款中的“两个半小时”改为“4个小时”。

专题碳讨: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成立背后,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难题和展望

近日,香港中华煤气与IDG资本联合打造的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完成50亿元人民币基金募集目标,参与基金认购的LP包括地方政府、头部主权基金、国内外大型保险资金以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知名机构。与此同时,5月21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指出,随着碳中和的全面落地和进行,金融业进入零碳金融时代。在此背景下,碳金融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话题。

1、什么是碳金融

当前,碳金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碳金融的兴起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广义上“碳金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各阶段的特点不同而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环保金融、气变金融、可持续金融,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绿色金融;随着各国碳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碳金融主要指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项目等的直接投融资以及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开展的直接和衍生金融活动,碳金融的概念和内涵逐步明确。2021年,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格拉斯哥会议上,大家形成了共识,认为在零碳经济时代碳中和转型对应的一定是零碳金融,发展零碳金融逐步成为国际上支持碳中和的新研究方向。

我国在碳金融体系建设和相关产品创新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工作。2022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金融行业标准(JR/T 0244—2022),在遵循了标准化、国际化的原则下,在碳金融产品分类的基础上,给出了明确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并将碳金融产品划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和碳市场支持工具。其中,融资工具包括碳债券、碳资产抵押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等,其核心功能在于以碳配额或碳信用等碳排放权益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活动,从而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碳金融交易类工具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和碳掉期,是对碳现货市场的有效补充,能够提升碳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碳金融支持工具包括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可以有效引导市场资金配置于双碳领域,提升全社会各界的低碳发展意识。

2、我国碳金融规模大、产品创新的特点突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发展碳金融可以充分发挥金融在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等功能,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并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更多资本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我国碳金融是伴随着碳市场试点而不断发展的,2011年我国碳市场试点工作启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成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2016年底,四川与福建的碳市场开始试点,我国试点地区增加至9个。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突破2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100亿元。近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召开,大家一致认为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将进一步壮大我国碳市场交易规模。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交易需求,试点地区进行了碳债券、碳基金、绿色结构存款、碳配额场外掉期、碳交易、碳配额远期等创新实践。以绿色债券市场为例,自2016年启动以来,其年发行规模保持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绿色贷款的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中信建投期货金属首席分析师江露表示,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形成,为了推进企业碳资产管理、活跃碳市场交易,各地的碳金融市场创新也层出不穷,涵盖了除碳期货以外的各类主要碳金融工具。2021年1月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碳权期货品种;2021年7月,总规模500亿元的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2021年11月,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受到市场高度关注。截至今年初,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支持。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金融手段。

3、加快构建丰富、立体、完善的碳金融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巨量的投资作为支撑。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认为,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3.1万亿-3.6万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和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139万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指出,“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而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当前,我国碳金融发展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刚建立,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和交易活跃度仍处在较低水平,亟须加快构建丰富、立体、完善的碳金融体系。首先,要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推动碳市场从控排企业为主体转变为多元化参加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由于缺乏主流融资金融机构的参与,当前碳交易市场主要是控排企业参与,交易主体的数量也远远不够,造成各个试点市场的交易都集中发生在各自的履约期月份,导致市场流动性、活跃度和价格发现功能均存在较大不足,难以发挥碳交易市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范为认为,碳金融市场要发展起来,一定要投资者多元化,不仅包括相关行业的企业、金融机构,甚至是一些个人投机者、套利者。

其次,鼓励碳金融产品创新试点,形成更丰富的碳金融工具。当前,我国双碳融资过于集中在绿色信贷领域,尤其是银行贷款。而和传统项目相比,绿色项目的回报率低、期限长、风险大,这些性质决定了不能主要靠绿色信贷来融资,应创新多种形式的碳金融融资工具和支持工具,加快碳债券、碳基金、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产品应用推广,鼓励和引导保险、养老金和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参与绿色项目。同时,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尽快扩大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和碳掉期等碳期货产品规模,扩大碳市场的层次体系,形成现货、期货、衍生品并重的碳金融产品体系。

最后,加强碳金融产品标准和规范建设,降低碳金融产品风险。当前,我国碳市场主要以碳配额和CCER等碳资产交易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碳配额分配制度、优化CCER开发流程,确保碳配额公正合理和CCER数据可靠,降低碳配额和CCER等碳资产交易的风险。此外,我国绿色债券规模庞大,但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债券期限均存在不规范情况,需要规范绿色债券及碳债券并加强评估认证,提高绿色债券市场公信力。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柳宝庆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将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79262254_1149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得收藏。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我先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历害!找了好久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先下载测试一下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很不错,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难得好帖啊,顶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不错!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终于找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3-5-27 0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呀!资源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03: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