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0

以科技创新赋能水下考古(新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2-11 22: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原标题:以科技创新赋能水下考古(新知)

【现象】今年11月21日,经过70余天的海上施工奋战,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根据古船年代和长宽比例推测,长江口二号古船可能为沙船,这是我国沿海海域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此类船型。长江口二号古船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我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点评】

水下考古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其中,沉船是大众较为熟悉的遗址类型。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学家往往会根据遗存保存情况和保护难度选择不同的保护、发掘方式。相较而言,水下考古通常面临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文物提取更易受腐蚀、水下工作时间受限等考验,对考古技术要求更高。

近年来,科技持续赋能水下考古,创造了不少“首次”,推动水下考古不断向前发展。比如,在南海一号沉船考古中,运用了许多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科技,创造性实施整体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更大,加之长江口这片江海交汇水域能见度几乎为零,整体打捞难度更高,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集成了当前最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同时,相关方还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出一艘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用以完成提升、运输、卸载3项任务,最大限度保证了古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是南海一号整体打捞15年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船开展整体打捞。全新的打捞解决方案,见证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日新月异。诸多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思路,也为世界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国经验。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考古发展的显著趋势。水下考古更是涉及潜水物理、潜水医学、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遥感物探、水下工程等诸多领域。从南海一号、南澳一号到长江口二号,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合作、科技创新的赋能。在寻找和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过程中,使用了“精海”系列无人艇,智能探测古船位置、掩埋情况、周围环境;海底极其微弱的“波浪能”被高效收集起来,为长时间监测保护古船及船载文物的水下装备充电;分子水平的生物基因研究技术被首次应用于水下考古,通过出水瓷瓶中的稻壳来验证古船的“年龄”……可以说,从发现长江口二号古船到水下调查,再到整体打捞,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始终是推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动力。

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我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但我国管辖水域辽阔,还有许多淹没于水下的文物有待调查、发掘。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不断拓展水下考古的广度和深度,定能更有效地保护水下文物,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中展现更大作为,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9日 09 版)




来源网址:https://www.sohu.com/a/615349405_114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