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广西省梧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详解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10-18 21: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晚明时期,商业出现空前繁荣,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通俗文化的兴起。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又反过来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虽然早在宋元时期白话小说就已开始兴起,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说书人的底本而存在,主要依靠说唱进行传播,很少刊刻,即使偶有刊刻,也大都是以单篇形式流传。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刊刻后,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出来并很快得以刊行。《西游记》畅销后,神魔小说的创作和刊刻也出现了一个高峰。一些书坊还组织编纂和刊刻了三大名著的续本,如《西游补》《续编三国志后传》《后水浒传》等。
除了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和神魔小说外,晚明反映普通市民阶层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世情小说的刊刻更是异常繁荣,其中长篇以《金瓶梅》为代表,短篇小说集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晚明时期,很多知名文人还积极投身小说的编纂和点评工作中,尤以李贽、陈继儒为代表。文人士大夫的热心参与使白话小说这类新的文学体裁逐渐被社会接受,也使白话小说成为继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又一个重要文学体裁。
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笑谈门”“酒令门”“戏术门”“棋谱门”“琴学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为了便于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晚明书坊刊刻的通俗作品和日用类书不仅注重语言通俗性,而且大部分图书都配有很多的注释和注音。如熊大木编纂的《唐书志传》中,卷四第三十四节有一句:“尔兄日前饮酒至酣。”对“饮酒至酣”,编者做了注释:“半醉也。”此类注音注释显然旨在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地扫除阅读障碍。
综上可见,商业出版是晚明通俗文化繁盛的重要驱动力,正是凭借商业出版,通俗文化开始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从而一定程度赋予了商业出版大众传播属性。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勃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晚明时期,正式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宋元时期,白话小说的传播主要依靠说唱,偶有刊刻,也多以单篇形式流传。
C.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
D. 伴随通俗文化的兴起,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部分从白话小说和日用类图书的大量出版方面阐述了通俗文化的传播。
B. 文章以《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的盛行为例论述了晚明世情小说刊刻的繁荣。
C. 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部分进一步指出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关系,使文章论述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西游记》商业出版的巨大成功使得同类小说出现了创作和刊刻高峰。
B. 白话小说因为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而被社会逐渐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C. 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
D. 晚明书坊刊刻的《唐书志传》配有注释是为了方便粗识文字的普通市民阶层阅读。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正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由此可知,不只是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才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还有士大夫的变化;C项,“直到同类小说成功后才开始广泛刊行”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应是《水浒传》的商业出版成功才刺激了同类小说的创作。D项,“普通市民阶层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阅读的主体”分析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可见并无主体之意。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采用……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如二、三两段主要使用举例论证,第五段主要使用引用论证,文中并没用到比喻论证。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错误,文章第四段只是说“除了白话小说之外,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晚明时期,随着商业出版的繁荣,日用类书的编纂和刊刻蔚然成风”,文中并无“受白话小说出版繁荣的影响,日用类书大量出版”的信息。且“成为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标志”中“标志”一说也不准确,第四段说的是“日用类书的大量出版也是晚明通俗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故选C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猴 王
孟小书
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
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
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串,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灵活,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
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
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李奶奶的去世引出猴王长顺儿,最后一段又以长顺儿的消息照应开篇,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B. 当秦梦编造长顺儿的罪过时,“我”深为长顺儿鸣不平,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希望它下辈子能为自己做主。
C. 作者在刻画长顺儿时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征,通过几十细节描写将长顺儿的猴性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惹人喜爱。
D. 小说的语言朴实平淡,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却很探沉,真挚动人,如画线句子简单平实,却饱含了“我”对李奶奶的深情。
5. 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B  5. ①举止粗俗,看见谁家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就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②贪吃,偷吃葡萄。③顽劣,学李奶奶抽烟,还乱扔烟头。④爱折腾,整天上蹿下跳。   
6. 示例一:主角是长顺儿。原因:①长顺儿贯穿全文,是行文线索,它是所有事件的主角,李奶奶只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在小说里表达了对长顺儿的喜爱以及对它命运的担忧。③作者借长顺儿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
示例二:主角是李奶奶。原因:①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而李奶奶是“我”怀念童年生活的主要原因。②长顺儿虽然给“我”带来了快乐,但这些快乐的根源还是李奶奶。③李奶奶在文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她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发展,长顺儿的命运也跟她有一定关系。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错误,“悲剧命运”并不成立,从文中来看,长顺儿没有因此受到责罚;“充满……同情”也不对,当时“我”和“秦梦”只是孩子,这只是一个孩子的单纯,还不能上升到“同情长顺儿命运”的层次。故选B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题干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出“长顺儿”“淘”的表现,“长顺儿”虽然是一只猴子,但考生依然可以到文中找到直接或间接描写长顺儿的内容,尤其要注意找出“淘”的内容。如一、二段“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淘”的表现之一是“举止粗俗”;如第三段“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淘”的表现之二“贪吃”;如第四段“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淘”的表现之三是“顽劣”;如倒数第二段“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淘”的表现之四是“上蹿下跳,爱折腾”。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答题。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如本题“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这是探讨小说的主角,一般从情节线索、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着墨的多少、主题的显示等方面分析作答。解答本题,考生要先明确观点,即“主角是李奶奶”或“主角是长顺儿”,然后从标题到行文,圈出与该对象相关的内容,再从前面所列举的几个角度分析。如认可“长顺儿”,小说的标题是“猴王”,小说中的事件都是围绕“长顺儿”展开,如长顺儿冲姑娘吐口水、长顺儿偷吃葡萄、长顺儿学李奶奶抽烟、长顺儿被送走和接回,最后以长顺儿被卖收尾,由此可见,“长顺儿”贯穿全文,是文中所有事件的主角;文章在塑造长顺儿这一形象时,对长顺儿进行了肖像、动作还有神态方面的描写,重点突出长顺儿的“淘”,着墨最多;作者在塑造长顺儿这一形象时,虽然看似把长顺儿写得很“淘”,实际上表达的是对长顺儿的喜爱以及对它命运的担忧,借以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如认可是李奶奶,长顺儿是李奶奶养的一只猴儿,这只猴儿虽然“淘”,但李奶奶依然待它很好,“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而随着李奶奶的去世,猴儿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可见“李奶奶”虽然着墨不算多,但她决定了情节的发展,长顺儿的命运也与她相关;文章开头说“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就不寂寞了”,最后说“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由此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
【点睛】小说形象题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的题型,考查的形式多样,但答题的思路基本一致。而针对小说主人公的探讨则与一般的形象题有所不同。如何判断小说的主角,不能仅仅根据着墨的多少,要看小说情节与形象的关联,看文章在塑造该形象时使用的描写手法,看该人物形象在展示小说主题方面的意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调查发现,父母为近视者子女近视率为48.28%,其中高度近视者占52.12%,明显高于父母无近视者子女的近视率27.28%、高度近视率36.76%。而又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与遗传密切相关。先天性遗传患者长大以后近视甚至会超过两千度,这主要是遗传所致,因此目前无有效方法可阻止其继续加深。
外部因素中,用眼过度、阅读距离太近等错误的读写习惯等都将导致视力下降。原因是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操作精密仪器使眼体视物聚集的睫状肌处于痉挛状态,从而不能放松到原来位置。处于一个大量学习和阅读的环境中,近视的发生率就会相对提高。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都显示近视在学龄前很少出现,而在上学期间逐渐增加并会在学习紧张的大学期间达到高峰。
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会导致近视。某视力矫治中心搜查的资料显示:体校学生近视率明显小于普通高校,仅为普通高校的四分之一。这一方面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体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多,在室外视野也比较开阔。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更不喜欢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近视。某视力矫治中心搜集的大量资料说明: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铬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铬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铬主要存在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青少年如果长期吃精细食物,会造成铬的缺失而患上近视。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视力报告》)
材料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摘编自《世界各国近视概况》)
材料三:
中国眼科专家、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介绍说:“近视可能导致严重的眼病,如青光眼、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较高的高度近视率将来可能导致失明者增多。而且,近视率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遏制。一个孩子患上近视后,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近视程度通常会逐年加重。
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那时,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者可能出现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提醒相关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与视觉健康相关的机构设置与政策内容,主要围绕防盲治盲展开,缺乏对整体视觉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整体视觉健康的有效措施,在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及社会引导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国民普遍缺乏基本的视力健康知识,相关预防保健措施形同虚设。
报告强调,青少年视力普遍恶化,从长远看将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在可量化的社会经济成本中,视力受损患者的劳动参与损失不容忽视”。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为何居高不下》)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近视遗传的方式,存在多种观点,如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
B. 中帝度近视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密切相关,某些先天性遗传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近视会进一步加深,目前还没有办法阻止。
C. 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认为,中国近视患病率将会继续增长,5岁以上的近视患者将超过国民总数的一半。
D. 近视并非小事,它将会对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产生严重威胁,甚至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近视患者,子女出生后,一般都会患先天性遗传近视,而且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很大。
B. 分析材料二可以发现,中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外国,近几年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C. 分析材料二可以发现,中国防治近视,要重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殷,因为这一阶段近视率增长幅度最大。
D. 近视的后果很严重,首先,近视程度只会逐年加重,进而导致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严重的眼病,直至失明。
9. 个人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近视?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C   
9. 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调节紧张情绪;②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5岁以上的近视患者将超过国民总数的一半”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文中说的是“患病率”,是说“患病率”增长,并没有确定将超过“国民总数”的一半。故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的要求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一般都会患先天性遗传近视,而且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很大”错误,从材料一来看,近视是否会遗传还没有定论,而且有的资料表明,“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B项,“分析材料二可以发现,中国各学段学生近视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外国,近几年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错误,从材料二第一个表来看,小学生近视率只是略高于日本;“近几年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在材料二中找不到依据。D项,“首先,近视程度只会逐年加重,进而导致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严重的眼病,直至失明”错误,从材料三来看,这些都是在“不采取适当措施”情况下可能的结果。故选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要求,如本题“个人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近视?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考生要到材料中筛选出直接写“个人”有效预防近视的措施,还可以圈出导致近视的原因,然后进行概括归纳。材料一第二段“外部因素中,用眼过度、阅读距离太近等错误的读写习惯等都将导致视力下降。……处于一个大量学习和阅读的环境中,近视的发生率就会相对提高。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都显示近视在学龄前很少出现,而在上学期间逐渐增加并会在学习紧张的大学期间达到高峰”,由此可知,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要调节紧张的情绪;如第三段“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会导致近视……另一方面,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有关,体校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多,在室外视野也比较开阔。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更不喜欢运动,也存在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现象”,由此可知,个人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第四段“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铬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铬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铬主要存在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青少年如果长期吃精细食物,会造成铬的缺失而患上近视”,由此可知,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郎基字世业,中山新市人也。基身长八尺,美须髯,泛涉坟籍,尤长吏事。齐天保四年,除海西镇将。遇东方白额称乱淮南,州郡皆从逆。梁将吴明彻围海西,基固守,乃至削木为剪,剪纸为羽。围解还朝,仆射杨愔迎劳之曰:“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翦纸,皆无故事,班、墨之思,何以相过。”御史中丞毕义云引为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文宣外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杨愔妹夫:基不惮权威,并劾其赃罪。皇建初,除郑州长史。西界与周接境,因侯景背叛,其东西分隔,士人仍缘姻旧,私相贸易。而禁格严重,犯者非一。基初莅职,披检格条,多是权时,不为久长。州郡因循,失于请献,致密钢久施,得罪者众。遂条件申台省,仍以情量事科处,自非极刑,一皆释放。积年留滞,案状胶加,数日之中,剖判咸尽。寻而台省报下,并允基所陈。条纲既疏,狱讼清静。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基答云:“观过知仁,斯亦可矣。”卒于官,赠骠骑大将军、和州刺史。谥曰惠。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初,基任瀛州骑兵时,陈元康为司马,毕义云为属,与基并有声誉,为刺史元嶷所目:'三贤俱有当世才,后来皆当远至。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陈、毕后并贵显,而基位止郡守。
(节选自《北史﹒郎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B.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C.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D. 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射,官名。仆射中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 班,班固,著有《汉书》;墨,墨子,墨家学说创始人,他撰写有《墨子》一书。
C. 士人,在古代可用于指读书人,也可用于指士大夫等人,此处指士大夫。
D. 古代对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根据《礼记》所载礼制,天子之死曰崩,大夫之死曰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基坚守城池,一展军事才能,海西被吴明彻领兵包围,他率众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顽强御敌,使海西得以保全。
B. 郎基不畏权贵,弹劾违法之人。他弹劾文宣帝的表弟尉粲和杨愔的妹夫郭元贞贪赃,而不怕得罪文宣帝和杨愔。
C. 郎基治理地方,行事尽职尽责。他在担任郑州长史时,积极争取删减禁令,并用较短的时间处理完积留多年的案件。
D. 郎基听任自然,一生未能显达。他过于听任自然,元嶷因此拒绝任用他,还认为他难以显贵,他一生官至郡守,未能显达。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基初莅职,披检格条,多是权时,不为久长。
(2)柩将还,远近赴送,莫不攀辕悲哭,哀不自胜。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郎基任职之初,翻阅禁令条款,发现多是临时性的,不是长久性的。
(2)灵柩要运回时,远近的人都赶来送行,无不攀住车辕痛哭,极度悲哀。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尝语人云:‘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此乎?’唯颇令人写书。潘子义曾遗之书云:‘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这段话是说“郎基生性清廉谨慎,不经营财产,曾对人说:‘做官的地方,木枕头也不能制作,何况比木枕头更重大的事呢?’只是很喜欢叫人写书。潘子义曾经写信对他说:‘做官时写书,也是高雅的过失’”,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基”“性”“潘子义”等,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两个“云”可以断开两处,这就排除BCD三项;依据句末语气词“乎”断开一处,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故选A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班,班固”错误,从文中来看,“班”应指“鲁班”。“他撰写有《墨子》一书”不准确。《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拒绝任用他”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最后说的是“为刺史元嶷所目‘三贤俱有当世才,后来皆当远至。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陈、毕后并贵显,而基位止郡守”,这段话是说“被刺史元嶷关注评议:‘三贤都是当代的才子,今后都应前程远大。唯有郎骑兵过于听任自然,恐怕不足使自身显贵。’陈、毕二人后来都高贵显达,而郎基的职位止于郡守”,元嶷只是评议这三人,且“唯郎骑兵任真过甚,恐不足自达”只是元嶷的推测。故选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莅职”,到任,就职;“披检”,翻阅;“权时”,临时性的;“为”,是。第二句中,“还”,运回;“远近”,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近的人;“莫”,没有人。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郎基字世业,中山新市人。郎基身高八尺,长着浓密的胡须,广泛涉猎典籍,特别擅长官场事务。齐天保四年,任命为海西镇将。遇上东方白额在淮南举兵作乱,地方州郡都参与叛逆。梁将领吴明彻包围海西,郎基坚守,甚至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包围解除回到朝廷,仆射杨愔迎接慰劳他说:“你本是文官,后来竟然懂军事谋略,削木做箭,剪纸做箭羽,都是没有先例的,鲁班、墨子的巧思,哪里超得过你。”御史中丞毕义云推荐他任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是文宣帝的表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是杨愔的妹夫。郎基不畏权势,将他们都弹劾,说他们犯有贪赃罪行。皇建初年,任命为郑州长史。西界与周接境,因为侯景背叛,辖境分隔为东西两部分,士大夫依然通过姻亲故旧关系,私下相互进行贸易。而禁令又很严重,因此犯禁者不在少数。郎基任职之初,翻阅禁令条款,发现多是临时性的,不是长久性的。而州郡官吏因循守旧,没有请示审议条款取舍,致使烦琐苛刻的法令长久施行,获罪的人很多。(朗基)于是逐条逐件向尚书省申报,仍旧根据实际情况量刑处罚,如果不是死刑,一律释放。因多年积留,案情纠缠不清的一些案件,郎基在几天之内,就全部分析辨别清楚了。紧接着尚书省回文下达,完全同意郎基的请求。禁令条文减少后,讼案也减少了,公堂清静了。郎基生性清廉谨慎,不经营财产,曾对人说:“做官的地方,木枕头也不能制作,何况比木枕头更重大的事呢?”只是很喜欢叫人写书。潘子义曾经写信对他说:“做官时写书,也是高雅的过失。”郎基回信说:“看到过失而知道了仁义,这样也可以了。”死在任所,追赠骠骑大将军、和州刺史,谥号为惠。灵柩要运回时,远近的人都赶来送行,无不攀住车辕痛哭,极度悲哀。当初,郎基任瀛州骑兵时,陈元康任司马,毕义云做属官,与郎基同有好名声,被刺史元嶷关注评议:“三贤都是当代的才子,今后都应前程远大。唯有郎骑兵过于听任自然,恐怕不足使自身显贵。”陈、毕二人后来都高贵显达,而郎基的职位止于郡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沾湿。③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自然天成,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
B. 颔联用工笔细描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翠”和“红”,对比鲜明。
C. 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D. 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矫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的运用即富有音韵之美。
15. 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诗中的“狂夫”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欣赏美景,热爱生活的乐观;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首联从总体上勾勒草堂全景,……很好地反映了‘狂夫’的性格”错误,从诗中来看,草堂景色不能反映“狂夫”的性格,但为下文写“狂夫”的“狂”作铺垫。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到诗歌中圈出直接写“狂夫”表现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借助环境和他人他物对“狂夫”进行侧面衬托的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概括其特点。从诗中来看,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贫困潦倒却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诗的前四句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从“万里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诗人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而这又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作铺垫;五六句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这就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而七八句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这就突出狂夫贫困志不移的高贵品质。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说虽然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________”,即能够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而能够如此的原因是“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color=]【答案】
(1). 而无车马喧    (2). 心远地自偏    (3). 择师而教之    (4). 则耻师焉    (5). 则足以拒秦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喧”“偏”“择”“耻”“拒”“递”等。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梧州市新博物馆珠山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26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达到1876平方米。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招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记者也常在街上或者网上听到和看到,不少市民相约上珠山,就为了一睹梧州千年历史以怎样的一个崭新姿态呈现。在一个雨后的下午,记者登上了珠山,曾经      的市中心公园,如今在花鸟虫鸣中独享一份清幽。或许不是周末的缘故,参观新馆的心情,在静谧中竟然随着脚步的拾阶而上变得愈发庄重起来。新修的道路给人      的感觉,路边的花坛、古树、竹林,无不烘托着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韵。未行至博物馆外广场,先经过建道圣经学院旧址,目前为珠山颐安院的两幢仿古建筑,灰墙青砖和楼前苍劲的古榕引领着游人的脚步一路向前。经过那片    的树荫,眼前有种豁然开朗的亮堂——修建一新的博物馆和面前的大广场出现了,庄严的楼体、质朴的线条、大气的风格,融入了梧州的青山绿水,融入了千年古城的历史。为了真实再现我市从原始蒙昧到逐步发展繁荣兴盛的历程,全面展示我市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与成就,梧州历史文化主题陈列由“苍梧之野”、“岭南首府”、“百年商埠”、“军事要塞”、“名人辈出”、“珍藏文物”、“李济深捐献文物”7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蜡像和电脑映像(     ),让人徜徉期间,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人如织   耳目一新   枝叶扶疏   心旷神怡
B. 熙熙攘攘   万象更新   不蔓不枝   心旷神怡
C. 游人如织   万象更新   枝叶扶疏   踌躇满志
D. 熙熙攘攘   耳目一新   不蔓不枝   踌躇满志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收了大批市民前往。
B. 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
C. 近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
D. 近期,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陈列展在新馆展出。
19. 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生动画卷形象地展开了
B.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梧州所史的一幅幅画卷
C. 梧州一幅幅历史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开了
D.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画卷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第一处,后面说“如今在花鸟虫鸣中独享一份清幽”,可见前面“曾经”的情况应是人很多,用“游人如织”更恰当。“耳日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第二处,是说“新修的道路”给人的感觉,应是与之前的不同,使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枝叶扶疏”,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不蔓不枝”,形容文章简洁,不拖泥带水。第三处,是形容“树荫”,应使用“枝叶扶疏”。“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第四处,是说人“徜徉其间”的感受,应使用“心旷神怡”。故选A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近期,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的梧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在新馆展出,招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句中存在问题的是后半句,“招引了大批市民前往”搭配不当,“招引……市民”不搭配,应改为“吸引……”。A项,“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结构混乱,句中把“围绕……主题”和“以……为主题”两句杂糅,前一分句中能与后面的“为主题”相搭配的介词只能是“以”;C项,选项把“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这一定语后置,不但在语句的表达上显得累赘,而且这句话的目的是突出事件本身;D项,“围绕‘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结构混乱,把“围绕……主题”和“以……为主题”两句杂糅;“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陈列展在新馆展出”结构也混乱,选项把“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陈列展”和“陈列展在新馆展出”两句杂糅到一起。故选B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就采取抽出文中一句话的形式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运用好前后的语境,要关注主语的一致性、内容的前后呼应等。本题中,依据前文“每一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蜡像和电脑映像”和后文“让人徜徉期间”可知,此处应是紧承前文“每一个部分”而来,与前文的主语一致,AC两项都另换主语,这就导致前后内容不够连贯,此处接“生动形象地展现”就显得更连贯了;“梧州历史”不宜断开,且“一幅幅”与“画卷”的修饰关系更疏远一些,所以这里正确的语序应当是“一幅幅梧州历史的画卷”,这就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中华中学文学社给某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社拟定于2018年9月31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歌唱祖国”诗歌朗诵会。诚邀您担任评委,并恳请您务必在晚会结束后对我们的大作给予点评。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在家恭候我们的正式通知。真诚欢迎您的惠顾。
【答案】①“务必”删除;②“大作”改为“拙作”;③“善后”改为“相关”或删除;④“恭候”改为“等候”;⑤“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中华中学文学社给某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题干既提供了语言环境,还明确了答案的要求,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环境、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并恳请您务必在晚会结束后对我们的大作给予点评”,其中“务必”不当,这是给“著名作家写的一份预约函”,应是处于邀请的目的,用语应是客气而尊敬的,而“务必”意思是“必须”,不当;“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此处说自己的作品,不当。“请您提前安排好善后事宜”中“善后”不当,“善后”指妥善处理事情发生后的遗留问题,与语境不合;“请您……在家恭候我们的正式通知”中“恭候”不当,指敬辞,恭敬地等候,应说自己等候别人;“真诚欢迎您的惠顾”中“惠顾”不当,“惠顾”,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与语境不合。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一般而言,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购买商品房的态度、做法及目的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概括相关情况形成的框架图,请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对于购买商品房,“60后”购买二套房,用来投资、养老;“70后”全款买房,他们想换大房子或投资;“80后”付首付加贷款买房,他们想有个稳定的家;“90后”不买房,而是租房,他们感觉这样自由,更利于创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图”的类型,如本题所给的是“框架图”,且要求是“据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也就是要用语言准确地把框架图的内容表述出来。首先根据题干“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购买商品房的态度、做法及目的会有所不同”这一提示性信息,可以知道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做法进行概括,然后观察框架图,明确表述的顺序,应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描述。
【点睛】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10日,教室节,阿里巴巴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公布阿里巴巴传承计划,宣布自己一年后将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从事教育和公益事业。这引起了多方关注。
有人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退休?”马云回答说:“我不年轻了,昨天刚好过了54岁生日。我创业19年,做了一些事,但还有更多热爱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
有人评价道:“马云有大智慧大经街,每一步完全符合中国易经学。”有人认为,他是“激流勇退,功成身退”。还有人为不愿意搞终身制的企业家马云鼓掌!但也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想“小富即安”意识的体现,他完全可以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时间就像一条流水,流过我五彩斑斓的人生。——题记
残朵流连绿叶的荫庇而终要落入大地的怀抱才方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美;蜡烛倾慕火光的绚烂而终要化为一滩灰烬才方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畏精神;人们不舍旧日的美好温馨而终要迎来崭新的未来才方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信念。
陌上花开,开不出雪月风花。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巨着,而这部着作的作者是他们自己。他们也许曾经因为失败而气馁放弃,身处迷雾之中,揭不开眼前厚重的云层,抹不掉内心的阴霾;他们曾经也许因为成功而欣喜自豪,身处高峰之巅,望不尽慢慢原野,阅不完风光无限;他们曾经也许因为名利而不择手段,身陷万丈深渊,戒不掉嫉妒仇恨,抛不开面子与自尊;他们曾经也许因为感情而涕泗横流,身陷茫茫情海,挥不去昔日美好,忘不掉卑微誓言。那些曾经的人,曾经的事都会被写进这本巨着,被印上纸张,载入史册。知道人们到了黄昏,闲暇时光翻开这本巨着,他们定会:心疼曾经失败受挫的自己;欣慰曾经成功辉煌的自己;后悔曾经误入歧途的自己;傻笑曾经默默付出的自己。而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他们自己,他们选择的人生,他们曾经撰写的故事,他们从不后悔!
我的十五岁青春年华。也许我的小树苗才刚齐腰,树枝纤细柔软,树叶浅青细小。抵不住狂风暴雨的打击;挡不住烈日炎炎的照射;经不起肆虐大风的吹刮;扛不住冰雪的寒冷。我的生命脆弱,不堪一击。但是,在这脆弱的生命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那又对梦想的坚持;对生命的爱惜;对未来的渴望;对岁月的珍藏。我从没想过退缩,我的字典里没有妥协。是的,我用坚定的信念使自己坚强。三年的历练与经历使我变得更加有信心,有力量。我感觉我天空的星星熠熠生辉,我人生的海洋也已波涛汹涌。我离梦想的国度又近了!仅仅两个月,我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高中!开始我新的旅程;遇见新的老师;结交新的朋友;适应新的环境。我愿我的每天都充满阳光与希望,与奋斗为邻、努力为伴!
我深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陈述事实材料,即马云将卸任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而从事教育和公益事业以及他“退休”的原因,“我不年轻了,昨天刚好过了54岁生日。我创业19年,做了一些事,但还有更多热爱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第二部分是该事件引发的争议,“马云有大智慧大经街,每一步完全符合中国易经学”“他是‘激流勇退,功成身退’”“为不愿意搞终身制的企业家马云鼓掌”,这几种评价无疑是对马云这种做法的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想‘小富即安’意识的体现,他完全可以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应是对马云这种做法的不认可。考生可以从马云的做法以及认可他做法的几种评价角度分析立意,马云之所以要投身“教育和公益”,他说“我创业19年,做了一些事,但还有更多热爱的事想做,比如教育和公益”,可见“教育和公益”等应是他内心热爱或者想去做的事情,他现在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回归初心和本心,故考生可以从“聆听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方面立意。也可以从不赞同者的角度分析立意,之所以不赞同,因为这些人认为“他完全可以为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他们肯定马云的能力,认为他应该继续奋斗,不该就此停止,故可以从“奋斗不止”的角度立意。题干没有文体上的限制,但考生在行文时一定要文体清晰。
参考立意:
①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热爱的事;
②不忘初心,回归本心;
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9: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