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3-7 21: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河南中原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color=]第Ⅰ卷 阅读题


[color=]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香情愿——从用香差异窥探中西方文化
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古埃及和古中国开始收集香料,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上通天地神明,带去人们的愿望和祈祷。
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药;同时,许多朝鲜留学生来到中国,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
在漫长的香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用香的方式和对香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而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朝鲜、日本等东方国家,则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并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
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自从香水出现以后,人们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直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儒释道三家无不言开悟,最高深的思想是“意在言外”,最美好的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在用香上,就会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
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这从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体现,比如爱情故事,中国式爱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吃同住彼此爱慕却又不能明言;西方式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就要打破阻碍,轰轰烈烈。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用香水那般张扬奔放。
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中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教对国民的影响力量不言而喻,而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管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还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而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例如中国人也有很多已经习惯用香水。但是香道,如今即使在中国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东方国家,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
B.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但只有中国人把香上升为一种内心的信仰。
C.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讲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
D.如今即使在中国,香道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香料在古埃及和古中国被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把他们的愿望和祈祷带到天地神明那里。
B.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繁盛,隋唐时期就有波斯人收售由西域运来的香药,朝鲜留学生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
C.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并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
D.西方人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用香,则仅仅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
B.中西方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人用香水那般张扬。
C.中西方传统信仰不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没有关系;在中国,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香道与香水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这种差异并非绝对,因为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士,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候。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
【注】①禘(di):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a):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B.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C.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D.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纯三朝为官。张纯是京兆杜陵人,在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篡位时,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B.张纯熟悉旧例典制。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咨询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
C.张纯主张无为而治,重视民生。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对旧法无所变更,并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
D.张纯深得皇帝信任。张纯认为禘祭应在四月,可以体现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应在冬十月,有利于合聚饮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
(2)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南宋】 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color=]【注】①覆鼎:语出《周易·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②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担任宰相时,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太师: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也是徽宗所宠幸的奸臣,为“六贼”之首。

8.“空嗟覆鼎误前朝”一句中“空”“误”两个字用的好,请简要分析。(5分)
9.前人评价诗句“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用意深曲”,试分析这两句诗有哪些“用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侧面表现了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尽头的两句是:“       ,       。”


[color=]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为啥不早说
赵春亮
出差刚回家,还没坐稳门铃就响了。我打开门,一个壮汉背着鼓囊囊的工具包,铁塔似的杵在门口。
壮汉见我开门,也没等我邀请,跨步便进了客厅,将工具包往沙发上一丢,说:“兄弟,咱不急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吧?待我抽支烟再说。”说着便从衣兜里掏烟。这时,壮汉瞥见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盒中华烟,又麻利地将自己的烟塞回了衣兜,笑着说:“有馍不喝汤,有白面谁吃窝窝头呀?烟酒不分家,抽谁的不是抽?对吧,兄弟?”
我嘴上说是,心里却暗暗疑惑,试探地问:“你是?”
壮汉看了我一眼,显然也很惊讶:“弟妹没告诉你?”
我说:“她上班了,我出差刚回来。”
“怪不得!”壮汉一拍大腿,说,“我明白了,就像市委和政府,弟妹是市委,平时发号施令,你是政府,抓具体落实,对吧?哈哈哈!”
我被壮汉的话逗笑了,又递了一根烟过去。壮汉摆摆手说:“不抽了,开始干活!”
我想问问干什么活,但被壮汉一个凌厉的手势给制止了:“兄弟,你别说话,让我猜猜,看我猜得对不对。”壮汉说,“这房子装修最少花了20万,不是你们这样的小康家庭他装修不起呀。对不?”
这话倒是不错,当年我们装修这套房子时也算下了血本。
壮汉看我没反对,眼神里越发流露出得意的神色,接着说:“装修再好,也熬不住时间的流逝呀,就像当年娶个花姑娘,嘿,一扭脸,就变成老太婆了,你说时间怕人不?”说完,拎起工具包,推门进了卫生间。
这下,我大概明白些什么了,但我得具体问问是维修什么的呀。我跟进卫生间,问:“师傅,这……”
“兄弟,你什么都不要说了,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人了!”壮汉又一次掐灭了我说话的苗头,“想当年,俺十八岁便开始跟着师傅在省城搞管道维修,不是跟你吹,虽然我来你们这儿时间不长,但你一百个放心,我绝不会敷衍了事,坑蒙顾客,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不是?”
“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我接触的顾客不说有一万,八千总是有的,你们一张嘴我就知道说什么!”壮汉一边说,一边伸手将水管总阀门给关闭了,麻利地拿出切割刀,对准热水器下水端,咔嚓咔嚓,三下五除二便将一节水管给截了下来。
“师傅,到底是……”
壮汉头都没抬,继续拿热合器熟练地热合管道,说:“别打扰我工作,工作时最好不分心,三心二意怎么能干好活呢?”
我心里暗暗着急,你怎么就不让我说话呢?我大声地问:“我必须问清楚,到底是……”
遗憾的是,我的话再一次被打断了。壮汉说:“暂停!让我猜猜!接下来,你该问价格了!价格嘛,咱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就把扑通扑通跳动的小心脏安安稳稳地放进肚子里好了!”壮汉接着又说,“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表扬弟妹几句。你娶弟妹真是娶对了,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电话里跟我谈价钱时,左一刀右一刀,上一刀下一刀,将我砍得是遍体鳞伤,本来80元钱愣是被砍到了40,娶了这样的媳妇不过好日子都不行。”
话说到这,壮汉站起身,打开管道阀门,用手指弹弹刚安好的管道,对我说:“一切搞定,兄弟验收吧!”
既然活已经干好了,我还有啥可说?我看看壮汉刚才嫁接的管道还真是滴水不漏,我正准备掏钱,壮汉的手机欢快地响了起来。
壮汉掏出手机得意地朝我晃晃,说:“看到了吧,业务太多了,都是冲着我的技术来的。”说着接通了手机,只听见手机里传出一个高亢而焦急的女声:“管道维修吗?我是西大街北三号楼二单元四楼东户,你怎么还不来呀?我家快水漫金山了!”
壮汉一下子愣住了,半晌没说话,怔怔地看着我。我也被搞糊涂了。半晌,壮汉小心翼翼地问我:“东边在哪?”
我用手指了指对门。壮汉猛一拍大腿,拎起工具包就跑:“兄弟,你怎么不早说呀?”
(摘自《三月三》2015年第1期)
(1)
(2)
(3)
(4)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
孟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入史册。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汪道涵,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明光镇,原名汪导淮。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思想进步、开明、为人正直,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
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正值学校放暑假返乡的汪道涵与数名有志青年商议,很快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同时还决定创办《抗日快报》,报道抗日消息和日军的暴行,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1980年后汪道涵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之后,年逾古稀的他在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
然而,在海峡彼岸发生的事,却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长,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内地理所当然作出回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以促进两岸交流。于是,在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时,中国内地遴选一位能与辜振甫旗鼓相当者来提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称最佳人选,义不容辞。
于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以76岁高龄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受到举世瞩目。他务实、理性、勇敢,先行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他说:要多多出台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不管台湾是谁执政,我们是对全体台湾人民的,要主动释放善意。
已经76岁的汪道涵和74岁的辜振甫,双双成为两岸和谈第一对手。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及双方会务诸问题进行了磋商。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随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会晤,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
汪道涵在处理台湾事务之中,思想活跃,善于异中求同。两岸争议的焦点乃“一个中国”。汪道涵为求双方能够对“一个中国”取得共识,曾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向来,大陆方面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则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民国,而汪道涵则提出,“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无奈好事多磨。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访台化为泡影,“汪辜会谈”无法继续。
(选自《世纪采风》,有删节)
材料链接:
他深情地说:“故乡总是令人回忆的,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缅想之中。在报章杂志和安徽来人中了解一二,便感欣慰。”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人民政协报·汪道涵的故乡情》)
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印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然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汪道涵的父亲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对汪道涵有较大的影响,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抗日战争期间汪道涵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汪道涵先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
1990年10月,“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中国内地由汪道涵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两岸交流。
汪道涵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文章正文部分以此为重点又选取了其他的有代表性的事件突出汪道涵的伟大人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
(3)汪道涵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卓越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4)有人评价汪道涵“言行乃同侪之表率,品德为晚辈所景仰”,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lor=]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漫步百年古村李家坑,细细品味村落的一草一木一花,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地生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慨。
②看到女儿在操场上忙碌着,帮助叔叔阿姨发了50盏台灯和50个文具盒给小朋友,万芝斌       地说,女儿帮助了别人,而真正快乐的是她自己。
③在与现场粉丝互动环节中,五个小鲜肉展现出与舞台上帅气形象截然相反的“搞笑”一面,令在场粉丝       、尖叫连连。
A.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忍俊不禁
C.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忍俊不禁
D.不由自主    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王岐山每到一地,就要掀起一股强力反腐的“王旋风”,贪官污吏无不胆战心惊,甚至在官场传出了“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说法被认可。
B.据挪威媒体报道,如果一个申请避难的四口之家宁愿离开该国,不仅能领到多达8万挪威克朗(约合9400美元)现金,还可以得到免费单程机票。
C.为保障限行期间市民出行不受影响,北京市交通委根据客流情况采取增发车辆,确保道路和轨道交通运营秩序正常。
D.对于非洲来说,中国不仅是一个持久的外交伙伴,更是一个新兴的投资者。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已经不仅仅集中在谋求自然资源的物质层面。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处处都有灯笼张挂。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①         ,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②          ,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③         ,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做短衣裳”之记载。
17.分析下列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2014-2015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考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年份

题目

选择情况

得分情况

人数

百分比

分值

平均分


2014年

小说

28392

8.56

25

9.993

传记

303349

91.41

25

16.251

2015年

小说

8908

2.46

25

9.993

传记

352838

97.5

25

19.72


(1)根据表格内容简要概括2014-2015年两年语文选考题的选题得分情况特征及趋势。(4分)
(2)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这段话曾被当做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然有大批网友点赞。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
要求:
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三第一次联考
[color=]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只有中国人”过于绝对,原文中为“也甚少有人像我们一样”,选项中“只有”和原文中的“甚少”相悖,过于绝对;“上升为一种信仰”曲解文意,应为“上升为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文化或‘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仅仅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缩小范围,应为“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没有关系”曲解文意,过于绝对。由原文可知,应为“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根据下文推断出画线句子是说皇帝下诏给张纯谈有关禘、祫祭祀的事,大意是说禘、祫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应根据经典,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根据这一含义可正确断句。画线句子加标点为: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本题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词语、虚词、修辞格断句,如,“曰”“矣”是断句的标志,而“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结构相同,“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为顶真格式,“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为顶真格式,依据这些信息也可以很快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复国”常见意项有三个:(1)恢复邦国,(2)谓被逐的诸侯归复君位,(3)指失去爵土的王侯恢复其爵土。本文中是第三个,指张纯恢复了爵位和封地。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朝廷的官职、制度、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本题中,ACD三项涉及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和制度,B项涉及了年号的考查,难度不大。由原文中“先来诣阙,故得复国”“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可推断出C项将“复国”解释为“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是不正确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时间和事件错位,“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错。从原文可知,应是“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明年,上穿阳渠……”打通阳渠的时间应为“二十四年”。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只需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对应起来,就会发现C项与原文不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1)皇帝十分器重张纯,任命他兼任虎贲中郎将,(张纯)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就要接见几次(或,多次)。(重、以、数、数四,各1分,句意1分。)(2)百姓刚刚除掉兵器和甲胄(或,远离战争),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或:在百姓富了之后教育他们)。(兵革、给、所以、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落实。(1)“重”,重视、器重;“以”,让、任命谁做……官;“数”,多次,屡次;“数四”,再三再四,指多次。(2)“兵革”,兵器和甲胄,也可指战争;“给”“足”,富裕、充足;“以”,认为;“所以”,用来……的;“者也”表判断,翻译时要体现出判断句的特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纯”是人名,可补出姓之后保留;“虎贲中郎将”古代官职名,保留;“百姓”与现代汉语意思同,保留即可;“重”“兼”“去”“建”等字,可用组词法翻译;“辟雍”“兵革”现代汉语中已变换了说法,应替换;“数被引见”前省略主语“张纯”,应补出;“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符合判断句句式特点。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color=]【参考译文】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张纯少时承袭了爵位和封地,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位和封地,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先到朝廷,因此得以恢复其爵位和封地。五年,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精锐骑兵,安定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有官吏上奏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说:“张纯提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访问张纯。自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皇帝十分器重他,任命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接见几次。
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二十三年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时,羡慕曹参继承萧何的事迹,对旧法无所变更。选拔椽史,都是知名的大儒。第二年,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好处。二十六年皇帝下诏给张纯道:“禘(五年一祭)祫(三年一祭)的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古人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应根据经典,详细作出制度。”张纯奏道:“禘就是谛的意思,谛定昭穆尊卑的意思。禘祭在夏四月,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可以用来表达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在冬十月,冬天五谷成熟,物备礼成,有利于合聚饮食。这个典礼废掉已经八年,可以照礼办事,按时定下来。”皇帝听从了,从此禘、祫的祭祀就规定下来了。
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无事。百姓刚刚去掉兵器和甲胄,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时的一些讨论,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于是就同意了。
三十年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中元元年,皇帝便东巡泰山,用张纯比照御史大夫随行,呈上汉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礼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去世,谥号节侯。
(二)
8.【答案】空自叹息前朝奸臣误国,招致了覆亡惨祸,(1分)“空”表现出作者内心无力回天的郁闷,(1分)“误”则是对权奸葬送北宋朝廷罪行的精当概括,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原因。(1分)表达出诗人对奸臣的极度憎恨与无情鞭挞。(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诗首句语极沉着,意极惨痛。作者刘子翚是南宋诗人,“前朝”即指北宋,再根据注释可知,“覆鼎” 指误事失职的权臣,所以“覆鼎误前朝”就指出北宋覆亡是因为有奸臣误国,这个“误”字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原因。而“空嗟”就是空自叹息,诗人感慨自己虽然知道事实如此却也只能空叹,无力挽回。本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炼字”是高考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等。解答时要将所炼之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本题所考查的两个字在一个句子中,可直接解释句意,然后再分别答出“空”和“误”的寓意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答案】①以曲折的诗笔点出奸臣的姓名,使批判的矛头直指王黻、蔡京两个奸臣。②以王傅宅、太师桥暗示当年王、蔡二人的骄奢淫逸不可一世。③借景抒情,以“风”“月”的永恒来反衬王、蔡等丑恶生涯的短暂。④形象化地说明,正如“风”“月”将长留人间一样,王、蔡等权奸的臭名连同其府第将永远是人们唾骂的对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两句由议论改为写景,由注释可知,王傅指王黼,太师指蔡京,指出了诗的前两句所挞伐的具体对象。王蔡二人生前曾不遗余力地搜刮钱财来营建府第园林,妄图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他们的园林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丽豪华令人惊叹,然而民心不可侮,国人不可欺,短暂奢华之后他们便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钦宗即位后,王黼受到贬斥,在流放路上被杀,蔡京放逐岭南,死于途中。于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风”“月”在。所以,这两句即暗示了王蔡当年的奢靡,也有用“风”“月”反衬的意味,还寓意着虽然此时当年窃据国柄的王黼、蔡京早已死去,但他们的骂名会永远存在下去。本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 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设问方式有“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试比较哪一句更好”“某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等。这类题目的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本题所考查诗句从内容上看是写景,手法是借景抒情。解答时可结合注释、作者来分析其深层含义。首先依据注释分析,可知这两句写了王黼、蔡京;再结合“空嗟覆鼎误前朝”分析,可知王黼、蔡京就是首句所写“覆鼎”,这就点明具体的批判对象,而“王傅宅”“太师桥”将官职与建筑相连,则暗示了当年的奢侈。再从作者生活的时代来考虑,作者生活在南宋,而王、蔡是北宋权奸,作者写此诗时他们早已死去,只留下宅第或是旧址(蔡京府第已被大火焚毁),夜月春风依旧,起到了反衬的作用。夜月春风永恒,夜月会夜夜照着王傅宅池台,春风会年年吹绿太师桥的杨柳,昭示着人们会永远记着这两个权奸的臭名。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每答出一个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幽壑、蛟、嫠、涯、沦、夙、寐、靡。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如本题中“幽”容易误写作“悠”,“壑”容易丢掉中间小横而写成错字,“蛟”容易误写作“蟭”,“嫠”容易丢失笔画写成错字;“涯”容易误写作“崖”,“沦”容易误写作“纶”,“夙”容易误写作“宿”或“凤”,“寐”容易丢失笔画而写成错字,“靡”容易误写作“糜”。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案】E3分,B2分,C1分;AD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以侧面描写为主”不当,小说以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为主。A项,“妻子联系了‘壮汉’”“我不了解情况”不当,“壮汉”来修水管是因为走错了地址,并不是“妻子联系”的。D项,“想占为己有”不当,他只吸了一支,并不贪婪;“‘我’心生厌烦”,文中没有依据;“没有付……工钱”是因为“壮汉”发觉自己修错了。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本题AD两项考查小说情节及人物心理,其中A项信息在开头部分,D项信息主要在开头和结尾部分;B项考查人物形象,信息在第8自然段;C项考查塑造人物手法,文中“壮汉”的话占据了大量篇幅,显然是以正面描写为主;E项考查对标题的鉴赏,“为啥不早说”是文中主人公的话,也可以理解成要告诉读者“我”不早说的原因,这就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E项是正确的。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①技术高超,工作认真;②开朗直爽,快人快语;③坦率真诚,敬业乐业;④善于观察,经验丰富;⑤幽默风趣,能说会道;⑥缺乏耐心,莽撞武断;⑦过于自信,自以为是;⑧身高体壮,外表威猛。(每点1分,答出六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答出“形象特征”,提示考生解答时既要考虑外貌特征,又要考虑性格、品格特征。从开头“铁塔似的杵在门口”可分析出“壮汉”外表粗壮的特点;从进了门直接要烟吸,而且只吸一支烟并不贪婪,可以分析出其开朗直爽的个性;从一次次阻止房屋主人说话,动作迅速可总结出其快人快语的特点;从“不会敷衍了事,坑蒙顾客”可分析出他敬业真诚的特点;从“就像市委和政府,弟妹是市委……”等句子可以分析出其幽默风趣能说会道的特点;从看出装修花费、正确判断屋主人经济状况,可以分析出其善于观察,有丰富的务工经验;从修理水管过程的麻利、工作时不分心、修补后的水管“滴水不漏”,可分析出他具有高超的技术,工作态度认真等特点;从他一直打断屋主人问话,一直按自己的思路讲话,最后发现修错了水管,可分析出他还有过于自信莽撞武断的一面。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文中对“壮汉”这个人物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解答时可首先通读全文,逐一画出,然后分析各表现出“壮汉”哪些特征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答案】①作为房屋主人“我”不知道家里请了维修工人,也不知道家里哪里需要维修。②室内没有出现漏水或其他问题的迹象。③“壮汉”不问清地址及具体要求,不做必要的检查就盲目施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小说在壮汉已经完成修理工作准备结账之时才点出修错了水管,结局出人意料,然而这一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埋下了伏笔。首先,“我”是主人,可“我”并不知道家里请维修工人的事,对壮汉的到来“暗暗疑惑”,虽然可能是妻子请的工人,但维修时需要家中留人,妻子即使不通知丈夫也要自己在家,由此可知这里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其次,看工作现场——“我”家,由壮汉口中可知装修精良,并且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任何需要维修的迹象,暗示壮汉可能走错了地址。最后看主人公——壮汉,他从进门到换完水管,一直都没有核对地址,也没有询问过屋主人的要求,更没有检查水管是否需要修理,而是想当然进行施工,他的武断大意也暗示着他的工作出现了失误。本题考查小结构手法中的伏笔,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前后呼应。本题题干要求找出前文的“暗示”,也就是找出上文埋下的“伏笔”,解答时考生只需通读全文,筛选出可以与结尾的弄错地址、修错水管呼应起来的情节、细节,分条列出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①突出人物形象。全文以“壮汉”的语言为主,使得“壮汉”的个性及内心世界展露得更为彻底,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②使情节更为紧凑。小说借助“壮汉”语言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省去大量衔接性叙述,使小说在有限的篇幅中情节更为紧凑集中。③突出小说主题。小说借人物自己的语言交代了他的身份职业,反映了新时代农民工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及精神状态,真实可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④突出了小说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朴素、真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从全文看,“壮汉”的语言占据相当大的篇幅,这些语言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管道修理农民工形象,有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小说中作者没有过多的叙述性语言,从进屋到修水管到修错水管,整个情节的发展由“壮汉”的语言推动,这就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集中。而“壮汉”的语言占据了大量篇幅也就使得整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呈现出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本题涉及到对小说表现手法及构思技巧的考查。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表现主题、语言风格等角度思考。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大量的人物语言,可以有效地突出人物的形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小说中“壮汉”进门之后就一直阻止房屋主人讲话,吸烟——观察室内装修——修水管——发现修错水管,其间皆是由“壮汉”的语言连接起来的,这些语言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又起到了使情节紧凑的作用;从突出主题的角度看,小说中“我”的生活条件、“壮汉”的职业、身份,都是通过“壮汉”的语言交代出来的,令人信服,体现出生活真实;从小说语言风格的角度看,文中“壮汉”语言所占比重较大,也就决定了小说的语言风格。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案】E 3分,B 2分,C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A“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C“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不准确,文中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所以1分;D“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错误,应是先组建之后任命汪道涵为会长。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①交代汪道涵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②概括汪道涵主要的思想品格——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③统领全文,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还要结合文本特征分析,文本是人物传记,所以重点应是突出人物的贡献以及优秀的品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①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汪辜会谈”;②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③参加两次“汪辜会谈”商谈海峡两岸有关事宜;④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每点2分,答出3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审清题干,“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卓越贡献”,这样就锁定区位,在文章正文的后半部分,然后提取关键词语分条作答,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①热爱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②热爱家乡: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③情系海峡两岸、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④为人儒雅:有学者睿智的风度,虽届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每点2分,答出4点8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传主的言行、品德。探究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根据文意找到要求回答的问题,向外延伸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章和实际进行论述。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答题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简单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出相应的品质,答题时反过来,先答出品质,然后用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结构混乱,“甚至在官场传出了‘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说法”和“甚至在官场 ‘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说法被认可”;B项,语序不当,最后两个分句应该交换位置;C项,宾语残缺,“车辆”后补“等措施”,所以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子衔接和句式选择的综合的题目,首先注意整个文段以短句为主,“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是一个表意较复杂的长句,由此排除CD,再看AB的不同,A“就是在延续这种习俗”,B“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A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从文意看没有目的性,由此排除A,因此选B。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①官服中的冠名目繁多②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③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答对1个1分,2个3分,3个5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①前面指明“官服”,后面列举各种冠,因此填“官服中的冠名目繁多”;②前面有“男子的服饰”后面有“满族”“汉族”,所以应填“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③前面是“满汉各有仿效”,后面是“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所以此处应填 “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注意前后文的提示和全文的前后照应,一般所填句子在前后文中都有所体现,填句子时不要抛开原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1)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人数,选作传记的得分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14年和15年小说的得分情况持平,15年较14年传记得分有所降低。(每点1分)(2)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的题目,注意横纵向的对比,首先分别横向比较14年和15年的情况,得出选作传记的人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人,选作传记的得分远远高于选作小说的得分;然后纵向分析14年和15年的不同,14年和15年小说的得分情况持平,15年较14年传记得分有所降低。第(2)小题,注意角度是“引导均衡选课”,应该为降低小说题的难度(或提高传记题目的难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
18.【参考例文】
丰富自己为人生点赞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丰富自己,成功自然会青睐于你。
一只鸟儿划过泰戈尔的窗前,他心情激荡,用优美的语言写下空灵的感动,几个月之后,华美的篇章便传到人们耳边。一粒普通的种子掉落到达尔文脚下,他将其拾起,数十年之后,《进化论》震惊了全球。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到爱因斯坦身上,在窗后留下一地阴影,数年之后,光量子理论照亮了理论物理发展的航向。先贤们的成功让人艳羡,或许有人说他们只是碰巧而已,但却别忘了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他们的成功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平时的不断努力,不断丰富自己?
我曾经慨叹于牛顿的丰功硕果,以为只有天才的头脑才能将枯燥难耐的物理演绎为一组迷人的数字方程,但牛顿在教堂中黑暗的小屋里独涉书山的艰辛又有几人知道?曾经歆羡于海伦·凯勒的皇皇巨作,以为只有超人才能在残缺的身体上勾勒出生命的轨迹,但海伦在黑暗无光的世界中艰难摸索的苦楚又有谁能真正体验?辉煌的背后必定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艰辛历程。
回眸前贤遗迹如烟,而我于雾霭沉沉中懂得了生命的暗示:不断地丰富自己,平凡的生命也会成为伟岸的躯体,黯淡的生命也会充满绚丽的光彩。不断地充实自己,巴尔扎克才能在枯燥难耐的鹅毛笔下享受世间百态的顿悟;不断地丰富自己,毛主席才能在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
丰富自己其实并不难,有时需要艰辛的努力,但有时也许只要一本带着淡淡墨香的书。奇妙的文字在眼前跳跃,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你会得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水浒传》中你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情与义、善与恶;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你会学会自立自强;在《红楼梦》中会品味到世间人情冷暖……你的心会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跳动,随着他们笑,随着他们悲……在这些阅读中,你的心灵就会渐渐地充实起来。
丰富自己,有时也许只要一路的风景。明媚的阳光,或是细细的雨丝;树上的绿光,或是芬芳的花香;宽阔的马路,或是泥泞的山间小道。你静下来,远离世俗的干扰,这个世界只剩下你和自然作伴。这时候,大自然会教给你远比书本还多的知识,你的心灵便会充实起来。
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丰富自己,让我们赢得最好的,为我们的人生点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首先来看本题所给材料的第一段话,可用“关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其关键句就是“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据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等;还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因为“用追马的时间种草”“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功夫花在了实干上,花在了提升自己上,所以才能等到时机成熟,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据此可立意为“实干才能成功”“提升自己”“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等。 再从“山寨感言”事件来看,可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此感言为山寨版,仍然点赞?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注重的是这段话本身的含义,因为这段话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网友点赞表明大家不是注重其是否是名人言论,由此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实质”“人们渴望正能量”等。还可以用“细节切入法”来审题,网友没有辨别清楚感言的真伪就“大量转载”,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基本辨识能力,由此可立意为“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等。文体上看,本题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整个事件角度:渴望正能量,透过现象看实质,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