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2-11 21: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A.玷污    粘性    鲇鱼    拈轻怕重
  B.湍急    揣摩    遄飞    惴惴不安
  C.拜谒    石碣    蝎子    尽心竭力
  D.捭阖    婢女    裨益    稗官野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朦胧诗派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经过芒克等人“白洋淀诗群”的“地下诗歌”预演,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崛起。
  B.动用公权力去惩诫某个个体,太过于显得倚强凌弱了,这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某一天郭德纲的相声不再吸引人,不用封杀他也会销声匿迹。
  C.浓稠的白色,一点一滴,从一枚枚罂粟果子中渗出,如同泪珠要落不落,将坠未坠,挂在小小的青涩果实上,无语凝噎。那是一副怎样的动人景象啊。
  D.梅兰芳不断创新,改良求变,最终将古老的京剧推至巅峰,走向了世界。如今薪火相传,梅葆玖子承父业,为宏扬京剧这一民族艺术身体力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抛却社会公平的维度,从社会发展战略看,目前急需解决的也不是“富二代”,反而是“穷二代”的问题。
  B.经沈从文推荐,胡也频开始担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该副刊主要撰稿人有叶圣陶、沈从文、戴望舒等,丁玲亦忝列其中。
  C.在大学,文史类选修课少人问津,研究文史的大学生更是门可罗雀,即使有选修文史课程的同学,其学习也只是在考前硬背一通。
  D.该赋内容,表面上看起来主要是批评“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其实是指桑骂槐,揭露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昏庸腐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肓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
  B.该总统候选人许诺,如果他一旦在明年三月当选,他将与腐败作坚决斗争,将对中央政府机构进行重新洗牌,并改革地方政府的人事制度。
  C.《红楼梦》当然不像它开头就宣称的那样是一部“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的书,它只不过把“伤时骂世之旨”作了一番遮盖掩饰罢了。
  D.旅游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坚持认为,张老伯与本公司并无合同关系,只能由旅行社在依法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向本公司理赔。
5.根据语意,调整下列各句顺序,使其文意连贯流畅。(只写序号)(3分)
①所以,西方诗歌一方面通过宏大的缠绵,弘扬英雄主义,推崇个人主义,渲染人之情感
②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源于重哲学思辨的希腊文化和强调人身关系的基督教精神
③另一方面又有寻求人终极拯救的超越精神,而表现终极价值的宗教精神始终贯穿于诗歌之中
④主题思想奠定了诗歌的格局和气魄
⑤所谓诗歌的灵魂,指的是诗歌的主题思想
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得西方人感情丰富,重视现世享乐,同时也重视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6.“红学”专家在研究《红楼梦》最早抄本时,发现太虚幻境的名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当时并未定稿,作者曹雪芹一直犹豫究竟是采用上述表达,还是采用“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为无”的表达。采用前者还是后者,请你为曹雪芹定稿,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7.请你用形象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华文化的特质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最突出的一点是主张“和而不同”,其哲学基础是整体论、综合论、经验论。这和一神论的二元论、分析论、先验论形成鲜明对照。
    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在经过冲撞、融合之后,在哲学上基本达成一致。在中华民族看来,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际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自然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进而扩展,一国之人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整体,整个宇宙,包括所有的人和物也是一个整体,因而个人、家庭、国家、人类都是宇宙的一个极其微小的部分,这就是所谓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用以处理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以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道家的“善”为原则。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源头的地域文化,外来的佛教文化和后来的伊斯兰、基督和天主等宗教不但可以和谐共处,而且相互吸收经验和营养,从而不断发展、创造,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心里的“天下”,随着地理知识的不断扩展和交通的便捷而不断延伸。在经济全球化的令天,我们所关心的不仅是一已,而且是全人类;不仅是眼请,而且是属于子子孙孙的无限未来。在这种思维下,我们对应该如何对待多元的文化,用不着反省、思考、反复论证,就可以得出符合宇宙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符合世界未来需求的结论。
    中华文化特质之“特”,就在于和弥漫于大半个世界的一神论哲学相比而显其异,还在于当许多人把文化的多元性视为新大陆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践履了几千年,视之为已然和必然。应该说,有中华民族这样坚守文化多元、包容他者的成员,是世界之福,人类之幸。
    中华文化的哲学特质也表现在自己的主流文化对待亚文化的态度上。
    中华文化内部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是多种源头的。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不断吸收了其他地区和民族、部族的文化而不断成长,同时又渗透式地反馈给周边。而各个亚文化也同样与异质文化相处、互动,相得益彰。
(许嘉璐《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7期)
8.下列不属于对“中华文化的伦理观最突出的一点是主张‘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阐释的一项是
  A.一神论虽然弥漫了大半个世界,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二元论、分析论、先验论却并没有改变中华文化与其不同的,有自己姓名特点的哲学基础。
  B.在经过冲撞、融合之后,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在哲学上达成了一致。
  C.在中华民族看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天、地、人、家、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D.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但可以和谐共处,而且相互吸收经验和营养。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人宇宙整体观的传承,他们关注全人类,着眼未来,很自然地就会得出符合宇宙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符合世界未来需求的结沦。
  B.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认识是中华文化能和其他各种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相吸收的根本原因。
  C.中华民族已经将文化的多元性践履了几千年,并视之为已然和必然,但还有许多人才刚刚意识到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D.中原文化不断吸收而且渗透影响着其他地区和民族、部族的文化,而各个亚文化也与其他文化积极互动,相得益彰。
10.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中华文化特质的内涵。(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巨柱
尉天骢
    ①辗转读到弟弟的来信,得知将近八十高龄的母亲仍然和弟弟一家住在乡下的老宅子里。弟弟说:“这些年来,我干的都是些体力劳动的工作,生活虽然苦,却从来没有丧失掉上进的意志,也从来没有动过歪脑筋,想去占别人的便宜。这些年,虽然四处都闹得天翻地覆,母亲却一直像一根巨柱那样支撑着这个家。多少夏天的晚上,我们母子二人常坐在院子的枣树下,对着满天星光而聊到深夜,聊到我们家的前几代人物,聊到父亲的早逝,聊到远在外乡的家人,言语间自然充满了感叹和凄凉,但是,这些过去了的人和事却不知不觉中给予我很多启示:母亲虽然不认识字,她的话却成为鼓舞我要不断奋斗的力量……”
    ②读着弟弟的信,也就更加地想念着母亲,连带着也想起了母亲常向我讲述的关于老奶奶的故事。小时候听人说过:我们家原也有着中上等的产业,但是,这种日子没有多久就消失了。先是祖父去世,接着瘟疫流行,家中一连办了四五次丧事,再接下来,便是那些你来我往的仗一直打个不停。爷爷和奶奶都过世了,家中就只剩下我们叫做老奶奶的曾祖母,带着几个要成年而还未成年的孙子孙女,来撑持这个日渐败落的家。听母亲说:那时北洋军你打过来我打过去,今天要粮草,明天要壮丁,原本穷困的日子更加艰苦了。那时候,很多人的为人处世脱出了常轨。有人来跟老奶奶商量,要跟我们家合作将小麦田拿来种植罂粟,这样就会有十多倍的收入;但我们家的老奶奶任别人怎么劝说也不答应,她说:“我家可还有两个孙子,到时候烟土进进出出,谁也保不准他们不会学上吸大烟。等人毁掉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
    ③所以,在老奶奶的引导下,她要家里的人不要为了钱财去跟人争吵。我没见过老奶奶,她死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她讲话的神情,做事的章法,都在我心中保有鲜活的印象;因为母亲和我的父亲、姑母们一谈起话来总是喜欢奶奶这样、奶奶那样地去安排一切,以至于在我童年时,很多事我也能够按照章法去做。譬如等谷子收好了,一定要送几袋给村子里日子过不去的邻居,而且要有礼貌地说:“这是今年新收成的,请您尝尝新!”还有,爷爷墓地后面有两座坟,埋葬的是两个不知是哪个部队的外乡军人;过年过节给爷爷上坟的时候,大人们总一再吩咐着:“可不要忘记给老军坟烧纸啊,孤瑰野鬼地死在外乡也真可怜!”
    ④母亲说:我们那个村子里,是难得和外边的人联络的,所以每一次穿着绿衣服的邮差出现,立刻就会被人包围起来。每到这时,老奶奶总叫人给邮差倒茶,搬凳子,一年三节总不忘送些土产到邮差家去。老奶奶说:“难得人家跑几千里,也不知道要磨破多少双鞋子?”老奶奶虽然处处替人担心,但有时面对一些别人觉得无限惊慌的事时,却会平静得让人难以相信。据说,她临死的时候非常安详,她把孙子孙女都叫到床前,嘱咐他们在她死了以后怎样办事情:某月某日哪家亲戚来吊孝,该怎样接待;灯里的油要小心,以免烧了房子;剪刀要收好,不然做孝服时找不着会手忙脚乱;送殡时每个人都要多加件衣服,以免受凉。及至她看着家人哭了,就对他们说:“你们哭什么呢?我已经八十了,要活多老才算够呢?”她走了,好像只是出一趟远门。
    ⑤以往我不懂得老奶奶,总以为她的一生只是在一些琐碎的小事里打转转,而且至死还只想着那些琐碎的点点滴滴。及至自己长大,经历了一些折磨,也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打滚,因摸不稳要走的道路而感到一片虚无时,我才慢慢了解列老奶奶那样的人生。在她的一生中,她的日子都是与四周的人、事、作息结合在一起的,它看到这世界怎样变化,也知道自己的世界该如何安排;于是当她看到别人的生命,就会觉得自己仍旧在那些生命中延续。正因为她知道在这世界千变万化中总是有一道和谐的、谁也破坏不了的轨迹,所以她才能够面对那些在历史上短暂出现的屠杀、斗争等等而无所惧怕,因为在信心中她知道自已栽下的树会结怎样的果实。老奶奶是不识字的,但是在她的身上我却真正领会了“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的真实意义。
    ⑥在历史的苦难中,老奶奶的脚步走过了,母亲又接着走下去;当母亲有朝一日走完了她的脚步,弟弟又会接着走下去。这些年,在这个海岛的土地上,我也看到无数的人像我的老奶奶和我的母亲那样,虽然缓慢却非常扎实地走着同样的生活脚步。于是,从这些脚步中,我渐渐领会到一股坚强的力量,在不断地突破商品的污尘而发芽、茁壮。正因为如此,再一次读古人的诗,才能真正懂得“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滋味。
(本文有删节)
11.文章为何以“巨柱”为题?请简要分析。(3分)
12.本文第④段详细叙写了老奶奶临终的情景,有何用意?(3分)
13.分析并概括老若奶奶的形象特征。(4分)
14.联系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句。(5)
15.关于为人处世,你从老奶奶身上得到丁哪些启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辋川图记
元·刘因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三月望日记。
(选自《静修先生文集》卷十八)
【注解】①辋川山庄,是唐朝诗人、画家王维的别墅。辋川图是王维亲自描画这山庄的名作,唐玄宗时,他官至尚书右丞。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被俘降贼。后肃宗收复长安,从宽赦免了他。本文是作者在看辋川图后作的一篇跋。
16.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浪”等皆可考    考:考证
B.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事:侍奉
C.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    谱:记录
D.而亦不复重此    重:重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        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B.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C.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          朝济而夕设版焉
D.予以他日之经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画谱有收录、评识者推许、作者得意三方面点出此画之有名,接着略述画面内容,摹写其神韵和艺术魅力,然后由评画转而进入对人的品评。
B.文中用颜真卿“守孤城、倡大义”却不为人主所重的遭遇,与王维“背主事贼”却享受盛名、为人所重的史实进行对比,来说明当权者重艺轻德,世风颓靡破坏。
C.作者引用程朱的看法抨击王维,认为他大节有亏,导致所有的东西都一败涂地,对王维的功过作出了符合史实的公正评价,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傲岸的思想情操。
D.本文打破画记只侧重评介绘画本身的惯常格局,而是由记画出发,纵论画艺与人品的关系,引出一个艺文之士必须讲究品节的普遍性结论。叙议结合,步步推进,导出结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7分)
  (1)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4分)
  (2)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赤壁
(明)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21.首联写出了曹军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与《赤壁赋》中对顺流东下的曹军“     ,    ”景象的描写同出机杼。(2分)
22.请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②我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23.第①则材料中,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孝”?(2分)
24.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规的看法。(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银瓶乍破水浆进,         。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5)熊咆龙吟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造就自己”意味着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朝目标努力就可以了。
    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周海婴(无线电专家、摄影家,鲁迅之子):我不愿意在我父亲的光环下生活,要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或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color=]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参考译文:
    这幅《辋川图》在唐宋金的画谱里都有收录,评论写题跋的认为只有宋朝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能够用来与之相比,这大概算是王维一生中得意的作品之一。1273年的春天,我有幸能够观赏它。唐代历史著作和王维集子里所说的“竹馆”“柳浪”等景点都可以在画作中得到考证,其中的一个时而与王维对坐谈话时而一起乘船漫游的人可能就是裴迪。画面上江山雄伟奇丽,草木滋润秀美,让人对着画流连赏玩以致忘了掩卷,情怀高雅从而萌生在那里构筑庐舍,度过晚年的想法,却不知道画里的陕西早已不是祖国的土地了。外物能够让人陶醉,观赏画的人就像这样,但那画画的人用这种技巧自我娱乐时,原本就应该是用尽心思而不知道疲劳的。
    哎呀!古代的人对于技巧这类事,不过让自己意志愉快自得懂得欣赏情趣罢了。比如绘画,它不像书写、计算、音乐、舞蹈那样可以当作修炼自身才具管理他人的依靠,一般人多没有时间甚至不屑去钻研它。从魏晋以来,即使有人钻研过它,但是像阎立本这样的人已经知道它引发自取其辱的原因。王维凭清俊之才取得显贵的官位,并且天下的人又用高人来看待他,他同时安然地用前身是画家来自居,他的人品已不值得称道了。但是假如他能改换绘制一片水一块石一茎草一株树的细密心思,去思考如何来修养他自己,那也就不至于落到陷于叛贼之手却不愿意主动牺牲生命,苟且免祸却不认为可耻的地步,他的思维的混乱悖逆竟像这样的严重。难道是他的自负原本使自己的认识水平仅限于此,因而不知道社会上有大的节操,将会把自己放在有名望的大臣的行列吗?这也不值得讨论了。
    我只认为在那时的朝廷能用来享有巨大声名的,并且让豪贵阶层人士用来恭敬相迎的,亲王们用来以老师朋友相对待的,就是这样的能写诗会画画、背弃君主侍奉反贼的王维一类人。像颜真卿苦守孤城,匡扶大义,忠诚超过整个同时代的人,留下的功业激励万古后人,李隆基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那种政治局面可想而知了。后代谈论文艺的人,喜欢说文章以作者的气节为主骨,又喜欢说自然环境因为所住的人而增加美感,所以朱先生说王维的诗虽然清雅,却气势萎弱缺乏骨力,程先生认为裴度住过的绿野堂应该被后人好好保护,至于王维的辋川山庄,即使拿来占有它,也是可以的。是啊!人的大操守一有亏欠,所有的东西均一败涂也,大凡能够自认为是值得百代传扬的甘棠一样的纪念物,却被别人当作刍狗看待。那些将用文艺方面的才艺而清高潇洒来自我陶醉自以为名的人,也应当从此中得到自我反省。
    我因为以后的阅历,或许能够通过考究这幅画里的东西,来研究短时间里发生的古今的差异,想效法当年韩愈的《画记》,来记下画上景物次序的大致情况,但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姑且在后面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士大夫不要凭画画而自负,并且不再看重绘画这门才艺,同时希望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王公贵族,或许也能有所触动而知道该推崇什么样的士风。三月十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