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重庆市2014级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28 2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重庆市2014级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color=]语 文 试 题 卷 2013.12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6题和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和第11至23题为非选择题,123分,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 馥郁 (fù)    太监(jiàn)     披肝砺胆     平心而论
B. 央浼 (měi)     谙熟 (yīn)        吃里爬外     不容质疑
C. 楔子(qì)     编篡(zuǎn)     骨梗在喉     抵掌而谈
D. 狙击(zhǔ)      咳血(kǎ)        计日成功     长吁短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双十一”全天,支付宝达成的交易笔数为1.7亿笔。这一奇迹的创造让马云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他表示,自己不关心数字,而是希望借助市场力量将房价打压下去。
B.最近法院审结的“6·26”伪卡金融诈骗案,罪犯诈骗所得资金之巨,受骗人群范围之广,案件影响之大,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C.在AC米兰同拉齐奥的比赛中,卡卡在第54分钟,用一记美妙的弧线球直挂拉齐奥队球门左上死角,打破了场上僵局。看台上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和郭导pk身高吧,比郭导短的童鞋们可以半价观看《小时代》哦!”上海一家电影院推出的这一活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电影宣传人员称郭敬明大度地表示不以为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使多数运营商将通过提高套餐门槛、超出后限速计费等资费策略对流量业务进行整合经营。
B.“外因在天气,内因在污染!”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的。
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D.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B.深山“穴居”,闹市“蛋居”,而今京城又出现“井居”。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该如何对待这些底层的民众;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C.许多农耕时代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状态,致使一些专家感慨“偌大的城市里,已经容不下一张童年的灶王像。”
D.按照传播效果来看,“汪峰上头条”是个非常完美的传播个案。从萌芽、发酵、直到膨胀,整个过程非常清晰,只有调侃,没有恶意,没有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文学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突出的景观是文体代变,而且每一种旧文体的衰落和新文体的产生,其间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一种文体,任何一种文化,发展的时间长了,都会形成它的弊端。这种弊端就是模式化、套路化,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所以静安先生说:“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这里,他指出了新、旧文学样式这样一种更替、兴变的规律。
    随着文体的代变,收益肯定是很多的。但也有丧失,有些东西就失去了。失去了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把前人那种古朴厚重的风格、韵味失去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艺术也是一样,它由简单的低级的形式,逐渐地向高处发展,艺术技巧必然越来越受重视。艺术技巧受重视之后,人工的痕迹必然越来越多。那么,古人所吟唱的那样一种原始、淳朴、发自内心的东西,就逐渐地丧失了。所以苏轼就有了一段话,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这样说,“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讲的就是这个理。现在如果读一下汉代的古诗,你看“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写得真是发自肺腑的一种感觉,就好像脱口而出。“行行重行行”五个字,连用了五个平声字,这在唐代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这五个平声字中有四个字都是相同的、重复的,但用在这里,却极自然、贴切。你仔细读啊,“行行——重——行行”,走呵走呵,一直送君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才硬生生地,活生生地分别,君之行远矣,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日后何时再相会呢?体味到这些,一种感慨的味道就出来了。好像不用“行行重行行”,用其他任何话来代替,都表达不出这样一种韵味。但是到了唐宋以后,由于更注重技巧,虽然诗写得很精美,但是这种味道也就没有了,或者是逐渐地减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诗歌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有它的进步,同时也有它的失落。
(选自《唐诗艺术演讲录》)
5.下列关于“文体代变”现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体代变是文学发展过程中一种突出的现象,文体代变中的每一种文体的衰落和新文体的产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B.王静安先生所说的“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就是指文体代变现象。
C.“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是说任何一种文体发展时间长了都会形成弊端,所以文体代变是必然的。
D.针对文学发展容易走向模式化、套路化,而且一旦陷于其中就很难超拔出来的弊端,王静安先生提出了如何解脱的主张。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体的代变使文学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一些东西,所丧失的是前人诗歌那种古朴厚实的风格、韵味。
B.王静安先生所说的“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指出了新、旧文学样式的一种更替、兴变的规律。
C.本文就诗歌谈“文体代变”这一文学发展中新、旧文学样式的更替、兴变的规律,那么“文体代变”现象也应该存在于诗歌之外的其他文体的发展中。
D.作者以“行行重行行”为例,说明诗歌发展到唐宋后,由于更注重技巧,虽然诗写得很精美,但前代诗歌中的某些味道却没有或减弱了。
7.如何理解“艺术也是一样,它由简单的低级的形式,逐渐地向高处发展,艺术技巧必然越来越受重视”这句话?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佥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是时,廷弼主守,谓辽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无何,西平围急。化贞信中军孙得功计,尽发广宁兵,二十二日,遇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 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出关,铁岭复失    刚刚
B.与廷弼尤抵牾        矛盾
C.以李怀信代          用
D.相度形势而还        然后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明熊廷弼“治军严”和“有胆略”的一项是
①廷弼祭诸死者而哭之       ②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祭死节士
③可高枕而听捷音           ④廷弼乃躬自巡历
⑤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     ⑥廷弼愤,抗疏极辨
A.② ④ ⑥  B. ① ③ ④  C.② ④ ⑤  D.② ③  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驻守辽阳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
C.王化贞对清兵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熊廷弼却主张固守,二人一主战,一主守。
D.熊廷弼在边疆屡屡取得胜利,势力大增,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害怕熊廷弼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廷不好驾驭,因此上疏弹劾他。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1.用“/”给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令严法行,数 月 守 备 大 固 乃 上 方 略 请 集兵 十 八 万 分 布 清 河 抚 顺 诸要 口 首 尾 相 应 小 警 自 为 堵 御 大 敌 互 为应 援。
12.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3分)
译文: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巡抚。(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凤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首句中“凤老莺雏,雨肥梅子”描摹了初夏之境,请找出其中用得特别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赏析。(3分)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本词下阕,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4分)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共6分)
(1)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鹤汀凫渚,              。(王勃《滕王阁序》)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
①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②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③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④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⑥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⑦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⑧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⑨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⑩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⑾“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⑿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⒀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15.文章开篇第①段写到看过的一幅照片以及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16.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17.第⑨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18.标题叫做“故乡的沉沦”,联系全文来看,“沉沦”有着几重含义?(6分)
19.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6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20.下面的一段文字在标点、语法上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只标出序号,而修改不正确不给分。(5分)
①这部电影,最值得尊敬的是导演宁浩。②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大家围绕以宁浩为中心的讨论就是他到底在模仿谁。③是在模仿盖·里奇?还是在向昆汀致敬?④影评人许多无法判断这到底算是一种什么电影,西部片,公路片,黑色幽默片?看起来都不是。⑤《无人区》里,宁浩展现了极高的电影智慧。⑥聊《无人区》时,宁浩不仅会提到“猴子”、人性,也会提到夸克宇宙,⑦他希望成为一个有更高眼界和野心的导演,最想拍一部科幻片,把科学与艺术的魅力结合在一起。
(1)       处                                                      
(2)       处                                                      
(3)       处                                                      
(4)       处                                                      
(5)       处                                                      
2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4分)
①对转型社会而言,社会世俗化很必要,但不能没有正确引导。
②不难想象,外媒在理解“土豪”、“大妈”等现象时如何以此嘲讽中国。
③人们习惯于解构严肃、讽刺崇高,乐于嘲笑信仰,贬低道德。
④人们生活的世俗化是这些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趋势。
⑤人们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读荣格、弗洛伊德的著作,转而为热衷于成功学、玄幻小说;从尽可能“附庸风雅”到沉溺于“低俗小说”。
⑥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在资本和权力影响下出现了媚俗。
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成功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4年5月,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2点50分)逝世。
    请你为曼德拉拟一副挽联,要求:内容要结合曼德拉的生平事迹,上下联结构一致(平仄不作要求)。
上联:                                                      
下联: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lor=]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C
( C 楔xiē 篡-纂 梗—鲠 抵—扺A砺—沥 B谙-ān 质-置  D狙jū  咳—咯成-程)
2.答案:A
(忘乎所以: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而忘记一切。B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感情色彩不对,可将“令人叹为观止”改为“令人震惊”等。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3.答案:C
(A.成分残缺,去掉“使” B.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D.“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 ”概念交叉,“昂贵”改为“惨痛”)
4.答案:B
(A.书名号改为引号C.句号放在引号外D.“直到”前的顿号改为逗号)
5.答案:D
(“王静安先生提出了如何解脱的主张”与原文不符。第一自然段末尾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话,是指出“文体代变”的规律,或者原因。)
6.答案:A
(“所丧失的是前人诗歌那种古朴厚实的风格、韵味”不恰当。原文说的是“很重要的一点”。)
7.答案要点:(1)肯定“技巧”的作用(2)辩证地看待:艺术技巧受重视之后,人工的痕迹必然越来越多。那么,一种原始、淳朴、发自内心的东西,就逐渐地丧失(3)举例略。
8.答案:B
(名词用作动词,有矛盾)
9.答案:C
( ①说的是体恤士兵,③说的是王化贞,与熊廷弼无关,⑥说的是熊廷弼为自己辩护。)
10.答案:D
(“朝廷内部的一些官员害怕熊廷弼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廷不好驾驭”属于无中生有。)
11.答案: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12.答案:(1)廷弼刚到辽地时,命令佥事韩原善前往安抚沈阳,韩原善害怕,不肯去。
(2)皇帝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里起用廷弼,而提拔王化贞担任了巡抚。
13.答案:(1)①“老”,春风和煦中,幼莺的羽翼渐渐长成。“肥”,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鲜圆。②形容词作动词,鲜活生动,体物细微,赋予无想山中初夏之景动态与形态,春光虽去,作者却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
(2)①下片开头,以社燕自比,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表现出飘流宦海,行踪不定。
②“且莫思”,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得失,个人的荣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浇愁,词人似乎想从苦闷中挣脱。
③“不堪听”,宦海中飘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事,向酒宴中暂寻欢乐,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徒增伤感。
④“容我”,措辞宛转,写出了无可奈何、惟有借醉遣愁。
14.答案:(1)梧桐更兼细雨(2)赢得仓皇北顾(3)落霞与孤鹜齐飞
(4)穷岛屿之萦回(5)眄庭柯以怡颜(6)云无心以出岫
15.答案:①照应标题,点明“田园风貌被毁坏”的主题。
②“故乡的沉沦”是统领全文的线索,引出下文的回忆与乡土中国面貌变换的思考。
16.答案:故乡的土承载着童年的记忆、质朴的怀念、与亲人的血脉相连之情,用盐分、色素和实验室的化学方法配制出。
17.答案:①比喻,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拟人,赋予了树坑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②形象生动表现出树木被砍伐后的惨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破坏的强烈悲愤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18.答案: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
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
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19.答案:①“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
②联系实际谈认识和感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答案:①这部电影 改为 关于这部电影
②围绕以宁浩为中心  改为  “围绕……”或者“以……为中心”
③第一个问号        改为   句号
④影评人许多        改为   许多影评人
⑦更高眼界和野心    改为   更高眼界和更大野心
21.答案:④ ① ⑥ ③ ⑤ ②
22.答案:黑人领袖非暴力先躯元首典范
         世纪伟人真民主斗士国民慈父
         从囚徒到总统肤黑心红一生奋斗为自由
         下地狱登天堂胸博志坚百年努力求尊严
         反种族隔离斗士二十七载冤狱首任南非民选元首
         倡和平自由圣贤实现民族和解以德报怨感动世界
文言文参考译文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1594)考中乡试第一名,第二年成进士,初授官为保定推官,继而升为御史。
    四十七年(1619),杨镐战败丧师以后,朝廷因为廷弼熟悉边防事务,起用他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代杨镐为经略。他还没有离开京城,开原就失守了。廷弼刚刚走出山海关,铁岭又失守了,沈阳和其他城堡的军民一时间全都逃窜了,辽阳一带人心不安。廷弼兼程向前,遇到逃出来的,就劝说他们回去。把逃将刘遇节、王捷,斩了头来祭奠死节的将士。把贪污的将领陈伦给宰了,并上书弹劾、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他。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他的命令坚决,有法必行,几个月下来,守备大为牢固了。接着他上书皇帝进呈方略,请召集军队十八万人分布在清河、抚顺等战略要地,首尾呼应,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援助。
    廷弼刚到辽地时,命令佥事韩原善前往安抚沈阳,韩原善害怕,不肯去。接着派佥事阎鸣泰去,阎鸣泰走到虎皮驿,大哭而返。廷弼于是亲往巡视,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又冒雪夜往抚顺。总兵贺世贤用距离敌人太近来阻挠他,廷弼说:“冰雪满地,敌人想不到我会来的。”于是打鼓奏乐进入抚顺城。当时正是兵祸以后,几百里地不见人影,廷弼祭祀了那些为国事死亡的将士,哭了一场。接着在奉集显示了一番军威,察看了当地的地理形势,然后返回。一路上所到之处都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战具,分派兵马驻扎,因此当地军民的心重新稳定下来了。
    这个时候,光宗去世,熹宗刚刚登基,朝廷里事情正多,而对边疆大臣的议论也开始了,御史冯三元弹劾廷弼八件没有谋略的表现,三件欺瞒皇上的事,说不把他罢免,辽地终究无法保有。熹宗把冯三元的奏章发给朝臣议论,廷弼恼火了,上书为自己竭力辩解,并且请求罢官回乡。御史张修德又弹劾他破坏辽阳。廷弼更加愤恨,又一次上书自白,说“辽地现已转危为安,为臣却要由生向死了”。于是缴回尚方宝剑,竭力请将自己免职罢官。等到辽阳失守,河西军民全都奔逃而去,自塔山到闾阳方圆二百余里,荒无人烟,京城为之大为震惊。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又下达诏书从家里起用廷弼,并且提拔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平素不学习军事,轻视大敌。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当时,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并且飞书报告朝廷,说八月里你们就可以高枕酣睡,而收到我的捷报。没过多久,西平之围吃紧。化贞相信中军孙得功的计策,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二十二日在平阳桥遭遇大清部队,刚刚交锋,就被打败,大清兵追赶他们追了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回去。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大理寺卿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廷弼、化贞都判了死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