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20 2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四川成都2014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color=]第Ⅰ卷(27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轶事/卷帙     脐橙/肚脐     炽热/踟蹰     颤栗/颤抖
B.伛偻/佝偻     皲裂/龟裂     滂沱/磅礴     脊鳍/稽首
C.窖藏/发酵     褐色/谒见     骠勇/剽窃     编辑/通缉
D.潜力/派遣     潦草/瞭望     巷陌/巷道     蹩进/干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凄惋      直接了当     当垆涤器
B.迷惘      妆饰      旁稽博彩     心慌意乱
C.搏弈      暮霭      陨身不恤     仗义执言
D.嘉宾      词藻      不落言筌     纨袴膏粱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2)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       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
(3)一个多小时时间里,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各同志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和健康等展区            ,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询问增材制造、大数据、纳米材料、
生物芯片、量子通信等技术自主研发应用情况,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课”。
A.竟然    监管     乐而忘返
B.公然    监督     流连忘返
C.公然    监管     流连忘返
D.竟然    监督     乐而忘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全程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风”问题进行整改的基本要求,阐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提出了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努力方向。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能够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拿得起药,看得起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自10月1日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停摆。涉及美国安全等方面的政府雇员将继续工作,但薪水将在国会恢复拨款后到位,这部分员工的人数达一百万左右,而另有超过八十万的非例外部门的雇员会开始停薪休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瓷器艺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英语的“China”既是瓷器的意思,又指中国,可见瓷器与中国的关系何其密切。现在,瓷器不单是使用得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用具,其精湛的工艺与艺术成就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深藏其中的艺术内涵、工艺技巧、科学知识、各朝代的历史情况,以及意识形态与信仰特征等,均是饶有趣味的研究题材。
瓷器是用瓷石或高岭土做胎,在1200°C左右的高温中烧成,胎体较陶器坚固,是经久耐用的器皿。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不仅使器物具有美观效果,而且便于清洗。
瓷器的胎体可塑性极强,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器物,便于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制瓷原料成本低,瓷器可以大量生产,与金、银、铜等金属器物相比,瓷器既经济又实用,所以一经问世,就深得世人喜爱。
瓷器不仅是可供使用的物质器皿,而且在造型、色泽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美学鉴赏性和收藏价值,堪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的产物。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瓷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
瓷器成熟于东汉晚期,后经魏晋南北朝400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发展期,这时期以青瓷独盛为主要特征,且历久不衰。
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除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形成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外,其它如三彩陶器、黑釉、花釉、绞胎以及釉下彩绘也尽显风采。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五大名窑外,宋代还形成了八大瓷窑体系。
宋代,与宋王朝并存的还有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地区的瓷器,以鲜明的游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著称于世。元朝,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不仅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行销海外的主要品种。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中国瓷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也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5、下列对“中国瓷器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瓷器精湛的工艺与艺术成就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B.中国瓷器的胎体可塑性极强,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器物,由于制瓷原料成本低,经济实用,所以一经问世,就深受世人喜爱。
C.中国瓷器在造型、色泽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鉴赏性。
D.中国瓷器堪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交融的产物。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瓷器是用瓷石和高岭土做胎,在1200°C的高温中烧成的,胎体较陶器坚固,经久耐用。
B.瓷器成熟于东汉,后经魏晋南北朝400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发展期,这时期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代表。
C.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南方越窑青瓷与北方邢窑白瓷相互媲美,其他如三彩陶器、黑釉、花釉、绞胎以及釉下彩绘尽显风采。
D.宋朝出现的成熟的青花瓷,迅速发展为元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瓷器行销海外的主要品种。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一词在英语中用“China”表示,而“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这可能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与中国关系密切有关。
B.研究中国瓷器,不仅涉及各朝代的历史情况,而且还触及到意识形态与信仰特征。
C.“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的涌现,和“八大瓷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宋代中国制瓷业的辉煌。
D.明清时期景德镇能够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是因为各种烧制技术相当成熟。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刚刚烧制成功,可以大量生产。与金、银、铜器物相比,瓷器既经济又实用。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比而成俗          比:勾结
B.坏堤防、包陵谷      包:淹没
C.观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冲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olor=]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4分)
译文: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译文:                                                                          
11、第一卷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且二 君 之 论 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 君 未 睹 夫 巨 丽 也 独 不 闻 天 子 之 上林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6) 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11)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12)多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描写的几种篱笆各有特点。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
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16、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6分)
答:                                                                                       
18、请赏读文章最后三段,探究其用意。(8分)
答:                                                                                       
六、(10分)
19、下面文字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不超过60 字。(4分)
(1)某月某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该同学。
(2)某月某日上课迟到20 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党秩序。
(3)某月某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材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某月某日在”校园文化节”上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某月某日上课迟到5 分钟。
答:                                                                                      
20、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不超出规定字数)(6分)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予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步骤一:                                            (不超过10个字)
步骤二:                                            (不超过15个字)
步骤三:                                            (不超过15个字)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900左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