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江西省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19 2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江西省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解读∕解甲归田    发轫∕间不容发    蔓延∕顺蔓摸瓜
B.模范∕装模作样    咀嚼∕味同嚼蜡    载体∕风雪载途
C.甲壳∕金蝉脱壳    差池∕差强人意    拾遗∕拾级而上
D.叨唠∕叨陪鲤对    笼络∕笼中之鸟    铜臭∕遗臭万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扁舟       比翼鸟      金璧辉煌        万变不离其中
B.皓月       儒子牛      越俎代袍        针尖对麦芒
C.朱颜       暴发户      游刃有余        风马牛不相及
D.褥暑       青一色      呱呱而泣        桃李满天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师的预言,再______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内容非常丰富。
②新中国的航天人以_______的精神在祖国的大西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③梅西的射门太突然了,对方的守门员都没有________过来,球便划着美妙的曲线,奔球门的死角而去。
A.过度  坚苦  反应                   B.过渡  坚苦  反应
C. 过渡  艰苦  反映                   D.过度  艰苦  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悲惨世界》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小说人物命运悲惨感人,令人不忍卒读。
B. 李娜团队,上上下下都能够同舟共济,相敬如宾,故而能屡创佳绩。
C.各级领导干部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D.看完易建联伤后复出的首场比赛,人们大喜过望,先前的一切疑虑都涣然冰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B.据韩国媒体昨日的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向朝鲜派遣外交特使团以劝阻朝鲜不要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C.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D.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人们熟悉的舒淇和葛优。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说,“下次再也不能‘大意失荆州’了。”
C.唐代诗人柳宗元是河东人(今山西永济),故而人称柳河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因为他的祖籍是江西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D.8月6日,美国航天局(NASA)利用“好奇”号的火星样品分析仪做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通过其振动频率,向火星播放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生日快乐”。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开曹操以后,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渡过黄河,最终在古城与刘备重逢。——《三国演义》
B.觉慧与鸣凤在花园邂逅,两人深深相爱。觉慧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做三少奶奶。但就在他们的新婚之夜,鸣凤却被迫投湖自尽。——《家》
C.当克洛德得知爱斯梅拉达没死并藏身于圣母院时,他再度陷入了情欲的深渊。一天夜里,他溜进爱斯梅拉达的小屋,企图施暴,是卡西莫多闻声赶来并解救了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D.伏脱冷老于世故,深知黑暗社会的底蕴,他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向拉斯蒂涅和盘托出。正是在伏脱冷的这种“道德教育”的指导下,拉斯蒂涅一步步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神童诗”与功利教育
    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两句,是这种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令天下士子趋之若鹜,成了国人读书的动力,实有贪官文化之嫌。
    上行下效,接着文人汪洙紧步圣意,搜集整理出《神童诗》一卷,将读书功利化进一步揭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乃身之室,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当然,神童诗还有其他题材的作品,但主要是宣扬读书做官,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不再是学做人,为立身,而是为“仕”,为功名利禄。韩愈说:“其学其问,以之取名致官而已。”顾炎武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只要学得好,就可以做官,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乾隆深有感触地叹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习难返,士之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知识阶层除了求官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些满脑子“升官发财”思想的人一旦当了官,便如同饥饿者扑到面包上,不疯狂敛财才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其最基本的写照。更有甚者,富可敌国。明宦官刘瑾,贪腐的白银比张居正十年改革充实起来的太仓还多十倍。所以,尽管朱元璋大开杀戒,贪官们仍如过江之鲫,直掏得大明王朝空虚如洗。李自成打开崇祯的国库,发现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不禁哀叹其怎能不亡。但刘瑾比起后辈和珅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今天反腐形势其所以严峻,贪官丁仰宁一语道破天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有学者痛陈如今的某些大学道德高地失守,被铜臭腐蚀,培养出来的人智商高,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大学已经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
    诚然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如果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就误入了歧途。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从源头上防微杜渐,有必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一些学校提倡学生阅读的《千字文》《神童诗》等来一番梳理,像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删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此举,港台一些学者认为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但笔者以为,时代变了,教育也要变,否则就是拿糟粕当香饽饽,饮鸩止渴,帮倒忙了。
8.下列关于“功利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把读书后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出路,这既是一种功利教育,更有贪官文化之嫌。
B.“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是露骨功利教育的代表,历来是读书人的动力,它们腐蚀了读书人的思想。
C.文人汪洙为了迎合皇帝,搜集整理出了《神童诗》,将读书功利化更进一步,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证明之一。
D.《神童诗》中的作品全部都以宣扬读书做官为题材,认为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会名利双收,拥有金钱美女,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功利教育。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汉以后,儒术得到极大尊崇,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使“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不论是韩愈还是顾炎武,甚至乾隆皇帝都意识到,为学者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之下,除了谋官,什么都不关心。
C.在“升官发财”思想的支配之下,为学者一旦当了官,只能是疯狂敛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不足为奇了。
D.“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庸俗化为追名逐利,否则便是误入了歧途,对受教育者是一种误导。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今天反腐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因为千百年来升官发财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追求,积重难返。
B.道德高地失守的某些大学培养出来的人虽然智商高,但他们可能会极端利己,这样的人一旦掌握权力,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C.反思眼下的反贪,总有些木已成舟的马后炮之感。要想真正杜绝腐败之风,就必须得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D.湖北、山东一些教育部门,对《千字文》《神童诗》等书中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进行了删除,但港台一些学者以及作者本人都认为此举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①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②,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注解】①遮杀:堵截杀害。遮,拦阻,拦住。②属(zhǔ)刚刚,恰好。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     尝:曾经
B. 于是白遣之                     白:禀告(皇上)
C.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             赍:携带
D. 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          质:质问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 匈奴使从乌孙还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
C.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项王瞋目而叱之
D.其封介子为义阳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3. 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B.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C.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D.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的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
D.介子刺杀楼兰王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15.(早读材料)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则:却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于:比
C.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代指三军将士
D.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安:哪里
四、( 26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5分)
  译文:                     
(2)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5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①
苏  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②酽:指酒醇。③《招魂》: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宋玉以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请指出颔联中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和____(共2分)
(2)作者是在怎样的处境之中创作本诗的?结合本诗并选取作者同期的词作《定风波》中的相关句子,简要分析作者在这种处境之下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8.古诗文默写(8分)
(1)朝驰余马兮江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5)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
(6)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守  巷  者
庄   园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的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流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就是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你不要看俺头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有删改)
19.“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0. 在写卖馄饨的老人之前,写长巷、“我”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1.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 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饨的老人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
B. “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震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 “这流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极其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 “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E.      “守巷者”象征了那种在困境中能够战胜困苦与孤独的人,其人生情绪具有普遍意义。
六、(15分)
22.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我们曾学过王勃、苏轼、毛泽东、郁达夫等许多名家笔下的“秋”,领略了秋日胜景。请以“赣江傍晚的秋色”为内容,写一段文字。要求:
(1)以景物描写为重点。
(2)至少使用比喻、拟人、夸张三种修辞手法中的两种。
(3)要有一处古诗文名句的引用。
(4)结构相对完整,字数150左右。
七、(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来到湖南大学,寄语大学生:“青年学生是富有理想的,但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们身上承担着很重的责任。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同学们要不退缩,不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理解“此时、此地、此身”,选取其中的一点,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写议论文。(3)不少于700字。

                       

[color=]江西省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考译文:
傅介子是北地人,因参军当了官。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记载在《西域传》。元凤年间,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于是王下诏命令他去指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大军就要到来,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路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授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
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他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
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到了楼兰,楼兰王流露出不愿亲近介子的神情,介子假装带领士兵离去,在西面的边界停了下来,派译官回去,并对他说:“汉朝使者带着黄金和五彩丝绸,前去赏赐各个国家,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随即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的使者。介子与他坐着饮酒,陈列那些财物给他看。等到楼兰王和他的手下都喝醉了,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派我秘密地和你谈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介子进到帐篷里,让其他人退避,二人单独讲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立刻死去,那些贵人和身边的侍从都逃散了。介子宣布说:“楼兰王背弃汉朝,皇帝派我来诛杀他,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太子为王。汉朝大军将到,不得反动,反动就灭亡楼兰!”于是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回朝廷(觐见皇上),参加商讨的公卿都赞许他的功劳。皇帝下诏说:“楼兰国王安归曾经被匈奴反间,窥伺(侦察)拦截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出兵杀害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人,以及安息、大宛派来的使者,抢去汉朝使者带去的节印和安息大宛所献文物,很是违背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出使诛斩了楼兰王的头,挂在北阙,用正直来报答仇恨,不烦劳军队。现在封介子为义阳侯,赏七百户人口的封地。刺杀楼兰王的两个壮士都补为侍郎。”
(汉书卷70傅介子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1.B、E(A本文属于叙事散文,所抒发的情感也不是“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C不是夸张,而是比喻。D分析不当。“我”“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是借着写吃面表达出的“我”和老人交流后产生的感觉。)(每项2分共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6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