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中考试卷网页版_中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 21: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color=]语 文 试 题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和煦;让我们走进高贵,敬畏生命的遵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透切。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煦:                           澄: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2年,淮安市林业发展成绩斐然。①全年完成造林大约72000亩左右,扩大了树林覆盖面积。②该市还加强了林业复合经营的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修改①:                                                            
修改②:                                                            
3.在“学在淮安”读书节活动中,你班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下面两项任务。(6分)
⑴【走近名著】请你结合《小引》(即序言)的内容,为本次读书交流会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2分)
答:                                                               
⑵【走进名著】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答:A.                             B.                              
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答: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②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昔闻洞庭水,            。(杜甫《登岳阳楼》)
④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选答题:
⑦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⑨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马说
韩愈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骈死:                           ②见:                  
③等:                             ④策: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
节的联想
梁衡
⑴丰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⑵节者,接也。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有节有序,走走停停,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态的过程。这首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所处位置不同,就分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节节递进,就这样走过了一年。人的成长也有“节”,从孩童时节、学生时节、工作时节、直到退休后的晚年时节,所以社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老人节,从小到老就这样一节一节度过了一生。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美则美矣,但每隔尺许必得有一停顿,然后接着长,是为一节,如果一直到顶,就不成材,就不堪为用。务过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夏季的夜晚浇过一场透水,你在玉米地旁听吧,劈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
⑶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八一五”日寇投降纪念日,坏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⑷节者,截也。它专截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再以这日子为旗帜,去选择截取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从而强化生活中不同的个性。青年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人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自己的圣诞节。节有最小者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最大者是全地球人每365天过一个元旦节。我有时突发奇想,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诞生的那一日,如果找到了那一天,又找到了外星人,大家同庆宇宙的元旦节,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⑸知道了节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就会格外地珍惜它。节既是时间的概念,就是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流失。我曾发问,是谁发明了“年”这个东西,直将我们的生命寸寸地剁去。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生命,勿使岁月空度;另一方面又要承认节序难违,不强挽流水,而要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节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就是要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多少民族、国家和组织就有多少个节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生日。它提醒我们每当节日来临时不要忘了相互庆贺,邻国国庆要发个贺电,亲友生日要送束鲜花,青年人不要忘了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节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一个爱的纽结。
(选自《先方后圆》,有改动)
9.文章第⑵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者,接也”的。(4分)
答:                                                                 
10.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对“结”和“截”进行解释。(4分)
示例:节者,接也。是连接的意思。指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
答:节者,结也。                   节者,截也。                     
1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第⑸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剁”的妙处。(4分)
答:                                                                 
12.请根据文中“节的联想”三个方面的内涵解读“端午节”。(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
夜深同花说相思
杨荻
⑴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⑵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⑶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⑷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子拿着绣针,在西晒阳光下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A】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B】一幅画。
⑸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⑹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那点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⑺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⑻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选自《2013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春季卷》,有改动)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秀花为我做了哪几件事。(4分)
答:                                                               
14.文章第⑷段中A、B两处的“一幅画”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A】                          【B】                             
15.联系上下文,想像作者写到第⑹段时心里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不超过60字)。(5分)
答:                                                               
16.联系全文,揣摩文章第⑻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5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树林
伊甸
⑴入秋了,呼喊了一个夏天的蝉儿终于偃旗息鼓,树林像一个玩累了的孩子,变得乖顺和安静。
⑵走进幽暗的树林,给人一种黄昏即将来临的错觉。【A】树林里密密地生长着许多又高又瘦的树,好像运动场上那些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高个子跳高运动员。那几块碎银子般的亮光就是天了,天是不是也有窥视欲?它的几缕眼角的余光常常有意无意地从树叶的缝隙处溜进来,想窥见树林里的秘密。其实树林并不是为了不泄露隐私才把自己遮盖得那么好,它只是想让它所有的孩子一心一意地生长,不受那些过于荣耀和风光的事物诱惑。树林是自足的,谦卑的,除了树木的生长它没有其他任何的贪图。因此树林是简单的,朴素的,树林里没有自命不凡的岩石,没有钩心斗角的灌木和为所欲为到处抢占地盘的野草。那种空旷和恬静给人带来内心的安宁。
⑶石板路边上长着的一些青苔,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番。但当我们俯下身子,捡起来的却是几片落叶。这些落叶不像我们平时在马路上见到的落叶那样,是憔悴的,病态的,过早凋零的有一种被摧残、被欺凌的感觉,让我们满怀怜悯。这里的落叶不需要怜悯,它不像那些马路上的落叶带着一种幽怨的黄色,它是完全抛弃了泪水和伤感的。它是百分之百的褐色,这种褐色非常纯粹,非常干净,非常老成,仿佛它历尽沧桑,早已看透命运。这些落叶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树林里铺满了落叶,一年又一年的落叶变成了泥土。这里的泥土也是褐色的,褐色中居然带着一点点红,像是血丝,这些泥土是不是开始有生命了呢?我的同伴把这些有生命的泥土捧进一个塑料袋里,说要带回去让它孕育新的生命。在层层叠叠的落叶中依稀长着一些蕨类植物。【B】它们怯生生地伸出低矮的枝叶,仿佛只要有人吆喝一声,它们就随时准备缩回这些枝叶。
⑷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一棵缠绕着枯藤的树横倒在地上,显然,它已失去了生命。我想像着悲剧发生的过程:那株藤悄悄地从地底下钻出来,开始向树身上爬,起先,树还拼命地往上生长,想让自己的头颅摆脱藤的纠缠,但藤也疯狂地往上生长,并且把自己的指甲刺进树的身体里,后来,藤终于长得比树还高,比树更加枝叶繁茂,终于,树挺不住了,它在发出一声绝望的哀鸣以后轰然倒塌。这棵树死了,依靠它活着的藤也死了。寂静的树林里像风一样吹过几缕忧伤和叹息。
⑸耳畔隐隐约约传来了几声鸟鸣。根据鸟鸣的方向推断,这些鸟是在树林的边缘。是不是这个树林太大了,树林深处太安静,太幽暗,让喜欢热闹和光亮的鸟儿不肯往里面飞呢?这时我才发觉,在这树林深处,要找到一个昆虫,一个小动物,甚至一个脚印,是何等不易!
⑹终于那安静、那幽暗对我们也失去吸引了。远处原本被我们所厌烦了的犬吠声、汽车喇叭声、人的叫喊声又开始诱惑我们,我们匆匆向树林外走去,向喧哗和骚动走去……
(选自《散文》2012精选集,有改动)
17.简要概括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4分)
答:                                                               
18.在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5分)
答:                                                               
19.阅读文章第⑶段,说说作者写马路上的落叶有何用意。(4分)
答:                                                               
20.联系全文,揣摩从被吸引走进树林到受诱惑走向喧哗作者情感发展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5分)
答:                                                               
三(60分)
21.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6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