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高中三年级] 2013年山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卷二及答案网页版_高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30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color=]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勾结/勾当 扫除/扫帚 咽气/狼吞虎咽 兴奋/兴高采烈
B.奔跑/投奔  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  丧礼/丧心病狂
C.栏杆/竹竿  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  俘虏/饿殍遍野
D.宣布/渲染  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  假装/久假不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怄气  和事老  指手画脚  苦思冥想
B.坐阵    绩优股    礼义廉耻    涣然冰释
C.表率    黄梁梦    千古之谜    弥天大谎
D.通缉    急就章    钟灵毓秀    额首称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据《2012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中国微博用户的井喷式增长将出现于2013年、2014年,市场也将进入成熟期。
②春节后,争抢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     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③无论是设计创新、服务创新,还是营销创新,     想消费者所想,满足广大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青睐。
A.预测      漫延      只要        B.预算      蔓延     只要
C.预算      漫延      只有        D.预测      蔓延     只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B.“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C.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D.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周 山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稞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6.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7.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 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 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性。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秀才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即飞一觥来。郭饮之,芳香射鼻,一引遂尽。又一人持壶倾注。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众人大赞曰:“豪哉!真吾友也!”
  郭放达喜谑,能学禽语,无不酷肖。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众疑曰:“半夜何得此耶?”又效杜鹃,众益疑。郭坐,但笑不言。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郭秀才醉矣,送他归也!”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既而悟其为郭,始大笑。皆撮口从学,无一能者。一人曰:“或惜青娘子未至。”又一人曰:“中秋还集于此,郭先生不可不来。”郭敬诺。一人起曰:“客有绝技,我等亦献踏肩之戏,若何?”于是哗然并起。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十余人顷刻都尽,望之可接霄汉。方惊顾间,挺然倒地,化为修道一线。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翼日腹大痛,溺绿色似铜青,着物能染,亦无潮气,三日乃已。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设斗胆再往一会青娘子,必更有异,惜乎其见之摇也!
《聊斋志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   故:本来,向来
B.芳香射鼻,一引遂尽       遂:于是,就
C.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     窃:偷盗,盗窃
D.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遵:遵循,按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亦无潮气,三日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至中秋郭欲赴约,朋友谏止之
惜乎其见之摇也
C.继至者,攀肩踏臂如缘梯状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中秋还集于此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郭秀才放达喜谑的一组是(3分)(   )
①郭故善饮,又复奔驰吻燥,一举十觞  ②豪哉!真吾友也  ③离坐起溲,窃作燕子鸣  ④方纷议问,郭回首为鹦鹉鸣曰  ⑤方惊顾间,挺然倒地  ⑥郭骇立良久,遵道得归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来。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
B. 在大家对奇怪的鸟叫声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却听到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
C. 山中饮酒众人相约中秋的时候还要再次相聚,并要求郭一定要来。郭秀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D. 《郭秀才》是《聊斋志异》中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优秀篇章。读后其景其情,令人难忘;其韵其味,耐人咀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福建省泉州七中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考前仿真测试试卷及答案
                                       
                                       
                       

[color=]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真酸腐!舍此明月不赏,何求道路?(3分)
(2)众惊听,寂不复闻;少顷又作之。(3分)
(3)往验故处,则肴骨狼藉,四围丛莽,并无道路。(4分)
1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四犯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1)词的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分析其中原因。(4分)
(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蕴含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        (司马迁《屈原列传》)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4)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
中国画也强调“模仿自然”,            ,             。但是艺术家不能停留在这里,否则就是自然主义。            。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韵律。            。              。
①气韵生动,这是绘画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绘画批评的主要标准
②它要求艺术家睁眼看世界的形象和颜色,并把它表现出来
③绘画有气韵,才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
④六朝时谢赫提出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就是“模仿自然”
⑤艺术家要进一步表现出形象内部的生命,即“气韵生动”的要求。
A. ②④①⑤③   B. ②④③⑤①   C. ④②⑤③① D. ④②①③⑤
17.请仿照例子,赏析下面的对联。注意语言简明、连贯、鲜明。(4分)
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赏析:上联将学习比作逆水行舟,告诫我们要奋发向上。下联将人的内心比作平原走马,告诫我们要时时约束自己。此对联用语浅白,比喻生动,包括了为学做人的道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赏析: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在横线上补写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释。(4分)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纲要》还特别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对于“书法教育进课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
有人认为,书法教育进课堂违背教育原理。众所周知,今天我们写字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手机输入。如果我们仍然固守每个学生都必须写出一笔漂亮的字的要求,那就明显违背了“教育要为学生当下和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学基本原理。
我认为: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椭圆形画像
(美)爱伦·坡
①我在城堡的一套房间安顿下来。这套房间屋内装饰繁多,墙上挂着数不胜数的现代画,我对这些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点亮蜡烛,读一读在枕边找到的一本评述这些作品的小册子。
②我虔诚地捧读着那本小书,转眼间已是午夜。好多支蜡烛的光线照到了一个壁龛上。明亮的烛光下,我看到了一幅先前没注意到的画——一个年轻女子的画像。我只对那幅肖像投去匆匆的一瞥,就赶紧闭上了眼睛,为的是能通过思考确定眼中所见并非幻觉,从而可以看得更冷静、更可靠。过了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目光牢牢盯在那幅画上。
③那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的肖像。画面上只有头部和肩膀,用的是所谓的“虚光画”技法。画中人的双臂、胸部乃至闪闪发光的头发末梢,都不易察觉地虚化成朦胧幽深的阴影,作为整幅画的背景。画框是椭圆形的,厚厚得镀上一层金。作为一件艺术品,最令人钦佩的还是肖像本身。刚才骤然而强烈打动我的,不可能是画作的技法,也不可能是画中人不朽的美貌,而最不可能的当数我的想象力——我居然把画上的头像当作了活生生的姑娘。我陷入了沉思,有整整一个小时,我都凝视着那幅肖像。最后,我才发现画面的魔力所在——画中人的表情绝对栩栩如生。那魔力一开始让我震惊,接着是困惑,被征服,最后则是骇然。我急切地找出那本评述绘画及其渊源的小册子,翻到介绍椭圆形画像的那一页,读到了下面这段文字:
④她是一位美得罕见的姑娘。当她与画家一见钟情并成为他的新娘,不幸的时刻降临了。他充满激情、工作勤勉、不苟言笑,而且,他已把艺术当作新娘了。她,一个美得罕见的姑娘,欢快活泼,可爱得无与伦比;她光彩夺目,笑意盈盈,嬉戏时就像只小鹿;她满怀爱心,珍惜世上的一切。但她憎恨艺术,因为艺术是她的情敌;她害怕调色板、画笔和其他画具,因为它们夺去了爱人的笑脸。因而,听画家说想给新娘画像时,姑娘认为那真是件可怕的事情。可她柔婉乖顺,终于还是温驯地在塔楼里坐了几个星期。可是那位画家却认为自己的工作无比荣光,他干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他是一个浑身激情、狂放不羁、喜怒无常的人,加上又沉湎于自己的幻想之中,所以他没看出新娘的身心都遭到了毁损。谁都看得出她的憔悴,惟独他没注意到。然而她还微微笑着,静静坐着,一句怨言也没有。因为她看到画家从工作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他热情似火地画着深爱他的女子,不舍昼夜。可女子却日益萎靡、日益虚弱了。看到肖像的人无不低声说画得很传神,说这真是个非凡的奇迹,不仅证明了画家功力深厚,也见证了画家对画中人的深切爱恋。但当这幅画即将完成时,便不许任何人再上塔楼,因为画家的热情已几近癫狂,他很少从画布上抬起眼睛,对妻子的面容当然是漠不关心。他不会看出,那涂抹在画布上的色彩,就来自坐在身边的妻子的脸庞。几个星期已过去了,惟有唇上差一笔没画、眼睛的色彩差一层没涂。女子的眼睛重又变得神采奕奕,如同火苗在烛孔里的最后一闪。于是,唇上的最后一笔画上了,眼睛上的色彩也抹上了。画家痴迷地在自己的作品前站了一会儿,接着,就在他还在凝视画面时,他开始浑身发抖,脸色苍白,目瞪口呆。然后,他大声惊呼道:“这就是生命!”可当他蓦然转眼看他心爱的妻子时,她已经死了!
19.新娘死亡的原因是怎样的?请加以分析。(4分)
20.小说中的姑娘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
21.本文前三段主要叙述了“我”的所见和感受,似乎与主要故事情节无关。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22.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松雪斋的老先生
唐吉慧
  集藏名人书札,我和不少旧书商结下缘分,松雪斋的老先生是最熟悉的一位。六十开外的年纪,稀松的头发掉了一大半,说话慢声细气,从来表情不多,很少有笑容能在他的圆脸上产生皱褶,像他店里的旧书那样没火气。每次我去他店里向他问好,他总悠悠应一声,“来啦”,而后取出身后柜子里的一次性杯子,添了茶叶,为我倒上茶,继续忙他手上的活计。他的书店在福建中路靠着一块小绿地,租的铺子,摆了四架子旧书,仅容得下三四人,我倒是喜欢,小小的,安安静静,比大书店温馨,比大书店神秘。店里的书随我翻,他从来不管。
  书看累了,我便与他面对面坐着闲聊。曾听他讲起过一些旧事,“文革”前下乡务农,“文革”结束在一家厂里当工人,没别的嗜好,只是喜欢读点书,每月的工资生活之余全部买书,日子一久越积越多,干脆辞了公职当起书商来。老先生收得最多的是线装书,我不怎么有兴趣,只和他成交过几桩信札的小生意,信札是他收线装书时“打闷包”顺水搭进的。
  我认识老先生五六年,老先生关照了我五六年。他收进的信札几乎都让我先挑先选,我从他这里陆续买走的张伯驹、郑逸梅、许姬传如今都成了我的案前珍赏。老先生推崇郑逸梅,劝我郑逸梅的书要读一些,正史固然好,但未必都可信,笔记杂著多的正是第一手原始资料。有回谈到吕贞白,我觉得名气小,字画应少人问津。老先生说这一介穷书生有的是学问:“他的老师是张季直和父执夏敬观,懂碑版懂诗词,是个正统的文人,夏先生晚年不少文章多为他代笔,以后一定有人懂。”怪我年少浅薄,他的一件吕贞白墨迹半卖半送给我我没要。
  前几年古籍拍卖收藏市场绚烂得如梦如幻,老先生奔波辗转在全国各个拍卖行,大拍小拍、春拍秋拍,版本不错、价钱合适的绝不错过,心爱的自己留着,其余拿到上海加利出手。他在南京与数位买家大战数十回合,购回了一套明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刊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一直视为店内珍藏,任凭有藏家高价相商,从没舍得卖掉,这辈子算是经过风雨,见过彩虹了。那年我去北京出差,老先生正巧在北京参加一场拍卖会。他说拍卖公司为他安排了一个标间,让我搬去他那儿将就几晚无妨:“出门在外,能省就省些吧。”我怕给他添麻烦,最后还是租住了一家旅馆。北京办完事,我随他一起去拍卖会长见识。会场上他把我拉在身边,悄悄跟我讲解拍卖场上的奥妙玄机。“那几件拍品是假的,吴湖帆和俞平伯的题识款识干干瘪瘪分明描花,别看成交价格挺高,那是卖家和拍卖公司做的戏,我可不糊涂。”老先生斜斜白了一眼坐在前两排竞拍的一位买家。“那人正是卖家!这岂不是等于设了局?”我紧张地问他。“全是投机惹的祸,他们在演乾坤大挪移,以后这些东西假的都成真的了。会有人受蒙惑接手,那是用钱换了废纸了,拍卖行乱得一团糟。”老先生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告诫我:“你以后千万小心、小心。”我似懂非懂,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望着他严肃凝沉的神情,对他顿生钦佩之心。
  2012年12月初,一个阴冷的午后,老先生的朋友老胡突然来电话说老先生前两天癌症过去了。我呆住了。10月时曾与老先生通过电话,他说自己6月查出病症,8月手术出院,10月已无大碍,没想短短两个月,就此天人永隔。
  老先生曾说送我一通陈从周的信,此后每次去他小店,临走他总要跟我道一声歉,缘由家中书堆得杂乱,信在何处无从寻起,翻了几次无果。他要我宽下心,找到一定给我。转眼,我开始了在北京的求学。有天与好友走到琉璃厂某书商的店里取暖,书商知道我喜欢名人书札,拿了一封陈从周的书信给我看。我看着陈从周的书信,开头几句读了叫人颇伤感:“流光匆匆,令尊瑗仲恩师仙逝又将一年,缅念教诲之情无日不在怀想中……”我不禁想起了松雪斋,这些年和老先生交往的故事虽不算多,不算深刻,但他真是个好老头儿。我把这封陈从周的信要了下来,只为纪念一段与松雪斋老先生的故纸因缘:人散去,园梅零乱,又是去年闻雨时。
(《文汇报》2013年2月26日第11版)
19.文章第五自然段多次提到表时间的月份,为什么?(4分)
20.请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4分)
21.综观全文,你认为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2.文章第四段写到“老先生奔波辗转在全国各个拍卖行……心爱的自己留着,其余拿到上海加利出手”。有人认为“加利出手”有损老先生的正面形象,应该删去。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
——张抗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福建省泉州七中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考前仿真测试试卷及答案
                                       
                                       
                       

[color=]2013年山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ɡōu/ɡòu,sǎo/sào,yàn,xīnɡ/xìnɡ;B.bēn/bèn,kōnɡ/kònɡ,léi/lěi,sānɡ/sànɡ;C.ɡān,chái/qí,yuán/huì,fú/piǎo;D.xuān/xuàn,chuànɡ/qiànɡ,wànɡ/wǎnɡ,jiǎ。)
2.A(本题重点考查同音字。B.阵—镇;C.梁—粱;D.首—手。)
3.D(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预算,预先计算。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连绵不断。)
4.C(A项“耸人听闻” 指故意夸大事实或做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或震动。B项“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C项“鱼龙混杂”应该为“参差不齐”。D项“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5. B(A项,语序不当,把“信任媒体”放到“善待媒体”之前。C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奠定”宜与“基础”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不是;D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7.D(《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8.A(B项“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传世)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窃:暗中,偷偷地。)
10.D(A才;却,竟然。B代词,他;助词,取消独立性。C代词,“……的人”;“……的时候”。D都是介词,在。)
11.A(注意题干中“直接”二字,②是其他人的称赞,⑤⑥体现其惊骇。)
12.B(“郭回首为鹦鹉鸣”不是说郭秀才回头听到了鹦鹉的叫声,而是说他在模仿鹦鹉的叫声说话。)
四、(24分)
13.(1)你真是太酸腐了!放着这里的明月不来欣赏,为什么却偏偏想回家?
(2)大家惊讶不已地去聆听,(却又)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了;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了起来。
(3)往后查验以前去过的地方,可是已经菜肴骨头一片狼藉,四边都是密草,并没有道路。
【参考译文】
东粤士人郭某,傍晚从朋友那里回来。路过一片山地的时候不小心途中迷路,走在一片榛树林与草生长很密的地方。大约午夜的时候,听到山头欢声笑语,马上过去。过去后看见十来个人在就地饮酒。他们看见郭秀才,哄然说道:“席中正好缺一客人,好,好!”郭秀才就坐下来,看见每个客人都戴着儒巾,便请教山中出口。一个人笑道:“你真是太酸腐了!放着这里的明月不来欣赏,为什么却偏偏想回家?”随即飞传过来一觥酒。郭秀才喝了,芳香无比,就一饮而尽。又有一个人拿着酒壶斟酒。郭秀才向来善于喝酒,又因为迷路奔跑口干舌燥,一口气喝了十杯。众人大加赞赏说道:“真是豪杰,真是我的好友!”
郭秀才豪放豁达不拘礼法擅长开玩笑,并能学鸟类的声音,无不极其相似。他离开上厕所,偷偷学燕子的叫声。大家疑惑地问道:“半夜怎么会有这种声音呢?”又效仿杜鹃,大家更加迷惑不解。郭秀才坐了下来,只笑不答。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郭秀才回过头来效仿鹦鹉的声音道:“郭秀才醉了,送他回去!”大家惊讶不已地去聆听,(却又)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了;过了一会儿,声音又响了起来。既而知道是郭秀才,开始大笑。大家都学习飞禽叫声,可没有一个人可以(学得像)。一个人说:“只可惜青娘子没有到。”又有一人说:“中秋的时候大家还要再次相聚,郭先生不可以不来。”郭秀才答应了。一人起来说道:“客人有绝技;我等人就献于踏肩之戏,怎么样?”于是哗然站起,前面一个人挺身直立站着,就有一人飞登肩上而立;加到第四个人,就已高不可登;继而到的人攀肩踏臂,就像梯子一样:十个人顷刻间都上去了,看上去可以接霄汉。正当惊愕间,挺然倒地,化为一条长长的路。郭秀才骇立良久后,遵循这条道路回去了。
到了第二天,腹部痛得不得了,尿绿似铜青,碰到东西就能染上颜色,却没有尿气,三日后才消失。往后查验以前去过的地方,可已经菜肴骨头狼藉,四边都是密草,并没有道路。到中秋时,郭秀才想去赴约,朋友劝他不要去。如果斗胆再去会见青娘子一面,必然更有奇特的地方,可惜他的念头已经动摇!
14.(1)这两句运用了想象和拟人手法手法,以虚写实。作者推想别后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写绵绵离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远离去,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明明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却想象成是人走春尽。这样写用语新奇,别出心裁,意蕴深厚,耐人回味,把浓浓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更加形象具体。
(2)这首词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莫听《阳关》牵离绪”句点出“无语”的原因,表达深重的离愁。“拚酩酊花深处”句,“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着一“拚”字,形象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诗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15.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新浴者必振衣
(2)俯察品类之盛    八百里分麾下炙   
(3)停杯投箸不能食    骈死于槽枥之间
(4)青青子衿    不坠青云之志
五、(12分)
16.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此对联对应极其工整,特别是叠词的运用,如闻书声琅琅。对联明确的告诉读书人既要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
17.C(第④句举例证明上句观点,第②句进一步解释“模仿自然”的内涵,第⑤句承接上文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第③句指出“气韵”的重要性,第①句对“气韵生动”作出总结评价。)
18.示例1:(我认为)书法进课堂有助传续中华文化。汉字,是我们的民族财富和文化记忆。书法教育不单单是写字课。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爱护和传续。
示例2:(我认为)书法是否进课堂应听学生意见。书法进课堂的本意当然好,但是如果学生不认同、不想学,实际效果与本意必然相去甚远,以致背道而驰。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但不能强迫他们。
六、(18分)
(一)19.新娘死亡的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画家对艺术的偏执;二是新娘对丈夫的爱使得她坚持做模特,直至憔悴而死。
20.①她美丽可爱,欢快活泼;②满怀爱心,珍惜世上的一切。③她憎恨艺术,忠于爱情,甘愿为爱情付出生命,④柔婉乖顺。
21.前三段通过叙述“我”的所见所感,为主要故事情节层层铺垫、蓄势,从侧面烘托了椭圆形画像的艺术魔力和生命力,突出新娘为爱情、为爱人的艺术事业甘愿付出生命的可贵品质。同时,作者把画家和新娘的故事,嵌入“我”的故事,从而重新构造读者对叙述对象的感觉,使作品不断给读者以陌生感、新奇感。引领着读者一步步地去探究事件真相的过程中,使读者更真切、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本质,从而赋予了作品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特殊审美效果。
22.这篇小说通过写年轻的新娘为画家丈夫当模特而耗尽生命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表现了生命和爱情在艺术中消亡但是又会永存的主题。(答“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边缘地位,表现了艺术和生命的对立”也可。)
(二)19.主要是为了表现其去世之突然,我之惊愕,表达了我对老先生的怀念。
20.第一段主要写了老先生的外貌和招呼我的情况。老先生表情不多,显示其沉稳;招呼时我随意、自然,不做作,显示其为人正直,诚恳。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交代我与先生的交情,同时为下文描写老先生的性格定下基调:老先生就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
21.老先生是一个正直、善良、关爱他人的书商、儒商。老先生说话慢声细气,店面温馨,显示其淡泊的心境;老先生推崇郑逸梅,显示其正直;老先生让我先挑信札,拍卖会上的劝告,显示其善良;答应送我陈从周的信,显示其诚实。
22.应该删去:“加利出手”说明了老先生以此赚钱,和他面对拍卖行乱象叹气行为不吻合,也和作者塑造的老先生的正直形象不吻合。
不能删去:老先生是一名书商,在商言商,他在拍卖过程中争取获利,这是很正常的,这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老先生并不是所有古籍都加利出手,对于心爱的古籍,留给自己,这显示了老先生对古籍的热爱,体现了其儒雅、正直的一面。
七、(60分)
23.【写作指导】所给材料是北京作家张抗抗的一句话的核心就是“节约”。写作此文,关键是把握“节约”的内涵。勤俭节约是全人类共同认可的美德,我们不仅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对劳动的尊敬,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的治家经验之谈。其次,节约不只是关乎舌尖上的事情。文件、简报长篇累牍,那是浪费纸张;报告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那是浪费时间;灯火彻夜不息,各种电子屏华而不实,那是浪费电力;空房遍地,“鬼城”时有出现,那是浪费土地;出行前呼后拥、夹道欢迎,那是浪费人力。我们在反对浪费食物的同时,也该自觉地向一切浪费行动坚决说不。
写作时,可以结合当前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阐述节约的意义,阐述“光盘行动”的必要性。也可以阐述如何厉行节约。还可以深入挖掘节约的内涵:节约资源,节约时间等。提供以下立意:
①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②积极行动起来,从“光盘行动”开始,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将节约精神深入下去,扩展开来,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③向社会上兴起的攀比炫富、吃喝浪费的不正之风说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④节约时间,珍惜青春,成就美好人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2013年福建省泉州七中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2013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语文考前仿真测试试卷及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