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中考语文关于诗的练习题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19 21: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 美、  回环 美、 音乐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三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勃 ,他和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为”:不要。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10.“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在全诗中由什么作用?
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由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六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 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颔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千古名句,描绘了雄浑苍凉的塞外风光。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
思想感情:本诗通过写诗人使至塞上的旅程及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写法:借景抒情
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极富画意。并用苍劲的笔力,描绘出了雄浑苍茫(悲凉苍茫)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练习:
1、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言律诗   ;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边塞诗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此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诗人要到边塞,山高路远,觉得自己好像是“ 征蓬   ”又似“ 归雁  ”一般。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了幽微难言的愁苦之情。
4、这首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  边塞   风光,表达了 孤寂     的心情。
5、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这两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6、结合诗句,谈一谈王维“诗中有画”在本诗中的体现。
   (名句赏析)                   
7、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都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归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8、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                     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写景:引发思乡之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一帆悬”之小景传“两岸阔”之大景之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千古名句,含义深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抒思乡之情。
·······
思想感情:这首诗由写长江的风景引出旅途的乡愁,抒发了诗人深切思乡之情。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对偶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入”用了拟人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可以答一条,也可以几条合在一起答。)
练习: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两岸阔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思念家乡 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 “生”“入”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家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40字)
潮水涨满 ,两岸之间水面空阔,顺风远航,一面白帆高高扬起。                    
6、诗中 青山  、  绿水    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年。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思乡   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  洛阳   。
8、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为“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的妙处。
   “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0、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写景:春末夏初之景,渲染离恨伤感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叙事中蕴含对友人去荒凉之地的挂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  抒情: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之深情。
随风直到夜郎西。  手法:想象,拟人手法 托月寄情。(借景抒情)
·······
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之情。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用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切。
练习: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 听到   , “左迁”的意思 贬官    。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及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  春末夏初   ,又渲染了     离恨伤感的气氛。
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选取飘落的杨花和啼叫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通过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象,将月亮人格化,最终真切地表达了李白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本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愁      的心情。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是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0、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1、“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如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因朋友王昌龄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2、古诗词中,写“月”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几句含“月”字的诗句。
   ①        ,        。出自《     》
   ②        ,        。出自《    》
   ③         ,        。出自《     》九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面对美酒珍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
玉盘珍羞直万钱。   诗人内心的苦闷,彷徨,该请激荡。
停杯投箸不能食,  写实:被贬后的抑郁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比喻。形象地解说了作者“行路之难”。
将登太行雪满山。   虚写:想象自己行路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   引用伊尹,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用短句形式,运用反复的修辞,尾句用疑问,写出了诗人的遭遇坎坷
多歧路,今安在?    困难。体现了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    运用南朝宗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与乐观。
······
思想内容: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恶,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抑制的激愤之情;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仍盼望着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三个典故:①姜太公垂钓   ②伊尹梦日   ③宗悫“长风破浪”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长风破浪)
练习:1、诗中采用“  垂钓碧溪    ”“   乘舟梦日    ”(限四个字)两个典故,表达了 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2、诗中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豁达乐观          的性格。
3、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
   用盛宴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接着用比喻具体写行路难,接下来想到两个给自己希望,增加信心的人,当他思路回到现实中时,内心又一次彷徨苦闷,最后诗人经过内心的冲突,又获得了自信。                      
4、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的意思?
   引用吕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重新得到重用的渴望。                        
5、诗歌题目《行路难》的含义是:① 生活之路难以行走 ②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抱负难以实现。             
6、前四句描绘了 酒宴    时的场景。
7、形象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连续动词时: “停”“投”“拔”“顾”        
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9、抒发诗人豁达乐观情调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远望,从“色”写连绵之磅礴气势。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近望,“钟”聚集,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阴阳割昏晓。      “割”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      细望,以景衬情,热爱之情可见。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极望,抒发志向。(想象)
一览众山小。
········
思想感情: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志向。
后两句赏析:①写法:对比,将群山和泰山对比,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②内容: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出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③哲理:站得高,看得远。
练习:
1.首联用疑问语气,勾勒出怎样的图景?
 勾勒出 一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                   
2.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内容)                     
3.“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雄伟高大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②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起来催人振奋。
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的好处。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的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气概?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这首是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巍峨高大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十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①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
城春草木深。  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感时花溅泪,   ①花朵含露是伤感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离别而心绪不宁。(拟人
恨别鸟惊心。   手法,表达的是作者的感受)②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伤别,
      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烽火连三月,  感情从伤悼国家破碎过渡到思念亲人,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亲人的
家书抵万金。     思念。
白头搔更短,  细节描写,一位忧思国家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浑欲不胜簪。
········
思想感情:诗作借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残破,都城荒芜百姓悲伤,骨肉分离的惨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人无限眷恋的感情。
感情基调:含蓄深沉悲伤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艺术特点:①借景抒情。前两句中“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都是写景,情寓其中,抒发诗人痛苦悲伤之情,后四句直抒感情,抒发诗人忧国思家之情。②一字传神,“破”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情。
练习: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杂草丛生,林木苍苍 ,实际上写的是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
2.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4.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惊心”,这样写是否不够恰当?为什么?
   恰当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5、杜甫历来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解释。
  诗圣: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而且诗歌思想感情艺术高。      
   诗史: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这些都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              
6、鲜花、鸟鸣平时给人怎样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
  美好愉悦的感受   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在特殊情况下人们的特殊感受。                   
7、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忧愁叹息,老人那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掉落,无法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感时伤怀 忧国忧民   ②遭受离乱,思念亲人                 
9、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①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治理。②通过写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家书的珍贵                   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
········
思想内容: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怀。
写法: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名句赏析: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练习:
1、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如何能得到宽敞的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贫寒的人使其过上安乐的生活。                    
2、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  气氛    ;二是烘托出诗人
    悲凉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忧国忧民    的伟大胸襟蓄势。
4、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录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运用拟人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具体描写了秋风破屋的情景。突出诗人受害之大,灾难之大。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的“寒士”的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寒士的共同愿望,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十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写动物, 动景  “早莺”“新燕”,扣住初春特点。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写植物, 静景    “乱花”“浅草”,扣住初春特点。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直抒喜爱之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
········
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喜悦之情。
炼字: “初”“早”“新”“才”等几字准确,生动地表明了早春的时令;“争”“啄”两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 对偶、拟人
颔联、颈联赏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练习: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起,到“  白沙堤  ”终,以 “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 筑建新巢。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 谁家” 是照应“早莺”和“新燕”,表现了钱塘湖初春的特点和对早春的喜爱,喜悦之情。                      
4、本诗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早莺争树   、   春燕啄泥  、乱花迷眼、 草没马蹄     。十四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丰收的日子,麦黄人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具体写“五月人倍忙”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心理描写,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描手法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可见当时赋税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
思想内容: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
艺术特色:①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②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③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
练习:
1、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
   同意。“悲怜”是指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自责是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之情,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的复杂心理。                      
3、“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 样的官员?
  “此”指代以上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句子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4、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早日粮食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争分夺秒拼命干活。“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5、诗中反映苛税繁重,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十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古名句。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
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地描写了塞外大雪的壮美景象,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一片春意。  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好奇及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 ,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极写绝域的奇寒无比。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过渡。由写雪景过渡到送别。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
愁云惨淡万里凝。    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送别作铺垫
【以上为咏雪】
中军置酒饮归客,   饯别。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
风掣红旗冻不翻。    气概。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情感。与“孤帆远影
雪上空留马行处。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
思想内容:本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
名句赏析:见左边
练习:
1、这首古体诗的作者岑参是唐朝著名的 边塞  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我们
也学过类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在文中选出此诗中具体表现边塞天奇寒的句子或短语。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不得控   冷难着   百丈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请简答。
  (名句赏析)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无限怅惘之情。                     
十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被贬时间之长,一腔愤懑不平。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引用典故。①闻笛赋引用向秀的《思旧赋》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
(怅惘之情)      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   运用比喻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物
病树前头万木春。   必将代替旧事物。同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积极乐观向上)
·········
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艺术特色:①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层层递进的手法。首 颔 颈 尾四联内容递进。
练习: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被贬官的愤懑之情   之情。
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见批注)                      
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见批注)                       
5、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  鼓舞  。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饱含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7、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摆脱艰难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十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细雨,草色青嫩的初春场景。长安街道刚下过一场小雨,就像是酥油滋润过似的,远看是一片青嫩的小草,走近时却看不清什么颜色了。早春是一年最好的时刻,远远胜过烟柳笼罩的京城长安的暮春景象。诗人描写的细雨和小草,赞美了初春的美景。语言平实素淡,景象清新可喜。
思想内容:北市写的是早春致敬,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的生机蓬勃景象的喜悦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街道上的细细春雨滋润如酥,草色近看无绿,远看却青青一片。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练习: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世人却写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句子,高出常人一等,请你就其中一字谈谈其妙处。
   “酥”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一片淡淡的青青之色,当诗人走时小草又似乎悄悄躲了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见名句赏析)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点出初春小雨,以“  润如酥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并准确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点。与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的?
   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近看无,远看泛青。其次把“烟柳”与“青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十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比喻形势危急。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色彩斑斓瑰奇,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战斗激烈残酷。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让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诗句。表达了视死如归之决心。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引用战国时燕昭王台上招贤才得典故,表达了将士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提携玉龙为君死。
思想内容:本事通过描写艰苦绝着的巴塞站,展示了危城将士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金钟国家的精神。
艺术特色:色彩的运用,渲染战争气氛。
整体感知: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满的战争,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反击;后四句写夜战争,援军失利,为国捐躯。全诗从两个角度写出了这次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悲壮,突出了边关将士的英雄集体形象。
练习:
1.按原文填空①诗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指( D )A、 人名   B 、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
3.“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 c  )什么的修辞手法A、借代和比喻   B、夸张和借代  C、比喻和夸张   D、夸张和双关
4.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诗句?
荆轲刺秦,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十九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思想内容:一改传统看法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寄予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写法:咏史抒怀。
艺术特色:①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②借物兴感,咏史抒怀。
练习: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  特点: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2、是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4、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句,“东风”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火烧赤壁一事                        
5.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不同意,因为作者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                   
6、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同意,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小见大,而《赤壁》的末句以“二乔”的命运来比喻东吴命运,正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十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思想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表达了对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达官贵人的愤慨。
艺术特色:①构思细密,别具匠心。首句写景,次句点明首句景物具体地点,并带出后两句人物。②咏史与抒怀相结合。引用典故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思。③情景交融。
典故: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舞曲,每天宴饮,不理朝政,终于亡国。
练习:
1、第一句两个“笼”字用的好,试做简要赏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                      
2、第四句中“犹”字意味深长,蕴含那些丰富的内容?
①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②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③表现出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景。                       
3、作者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不满愤慨之情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二十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虚写,设想重逢情景,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思想内容: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   2、 想象 3、 情景交融
练习:
1、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2、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 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 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 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5、“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伸长。                        
6、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7、“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8、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想见共语的期盼。                       二十二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表达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  借景抒情。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分别时的悲伤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  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之间生死相许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渝。现多用来赞颂人是奉献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  一“晓”一“夜”,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
夜吟应觉月光寒。    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蓬山此去无多路,  托青鸟捎去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呼应开头。
青鸟殷勤为探看。
·········
思想内容: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一对情人的难舍难分,柔肠寸断的离别情景。抒写了两人分别   后刻骨铭心的相思和彼此细致入微的体贴之情,表现了在爱情波折中不甘屈服,不懈追求的执着与信念。
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  (第二句)  2、巧用比喻  (颔联)
练习:
1、试分析颔联的含义及艺术特色。(赏析这两句诗)
(见批注)                     
                      
2、对颔联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及什么精神?
   对工作或事业忠诚执着,无私奉献的人。                    
3、描写思念之深的两句诗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描写思念之苦的两句诗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十三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借“梧桐”的寂寞表达诗人的孤独,凄凉。“锁”妙。(上片写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丝缕喻离愁,用千丝万缕来来形容愁思的纷乱、烦
         多和难以排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亡国之君的悲痛深藏内心,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极端        
 ( 下片抒情)        的伤心沉痛。  
        .............................................................
思想感情:这首词是词人降宋之后所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像禁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 ,孤苦,寂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极点。全词深刻细腻的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里和无法排遣的苦闷。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   巧用比喻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愁的杰作。上片写景,选择极其普通而又愁苦的景物,融情于景。下片抒情,直接抒发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
练习:
1、鉴赏家们都认为“锁清秋”的“锁”字最为绝妙,请赏析“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妙处。 ①用一“锁”字把秋色秋意比拟为可锁之物,生动形象,也突出了梧桐深院萧瑟秋意和凄清气氛。②被锁不止是“清秋”更是作者自身,一种万般无奈孤独寂寞之情凝聚在一个“锁”字上。                   
2、词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西楼   ,时间是  夜晚   季节是  秋天      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   ”一句写仰望之景.“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句写俯视之景。
3、“剪不断,理还乱”在本诗中比喻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
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乱难解,现人们常用来比喻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来,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是饱含辛酸,极其痛苦的伤心语。                     
5、古诗中写“愁情”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两例吗?
“晓镜但愁云鬓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上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试结合上片的写景加以分析。
   凄凉   “月如钩”即月不圆,实写作者国破家亡之事。
“梧桐”加“寂寞”实写作者内心的孤独、痛苦之情。                 
7、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见思想感情)
8、请你选择词中任何一句作点赏析。
  (见批注)二十四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新”“旧”对比→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天然奇偶。
似曾相识燕归来。     “去”“来”对比→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孤独寂寞
·······
思想内容:本词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再的感伤,同时也流露了词人对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   2、巧用对比
风格: 婉约词
练习:
1、从词中那些地方可以 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孤独寂寞                      
3、这首词多出运用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好处。“新”“旧”对比 ,写出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去”“来”对比,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这首词通篇写景,但字字皆情,这种情又似乎难以确指,根据你的体会,你认为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诗人用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5、“一曲”“一杯”在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词中与“花落去”相呼应的是哪个词语?
  寂寞惆怅           香径           
6、“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离别。将景物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情中寓情,委婉含蓄。                     
                    
7、词中有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在人也经常用这一句表达感慨,写出这一句,并说明表达什么感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之情。                      
8、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夕阳    、  落花    、  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运用对偶的修辞“去”“来”对比,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情感浓郁。                    二十五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思想内容:作者借登高以寄托感慨,抒发了他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艺术特色:借景抒怀
练习: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困难、挫折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能害怕困难和挫折)                     
3.前两句采用  夸张 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4.前两句诗中写实的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   ”,联想的是“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 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            的感情,形象的揭示了  站得高看得远   的道理。王之涣《登鹳雀楼》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句也揭示了同样的道理。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杜甫诗中的两句反映的人生哲理相似,你能说出是哪两句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十六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萧瑟、苍凉、凄清之景。深秋晚景图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抒情。游子思乡之情和孤苦寂寞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
········
思想内容:这幅“游子思归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的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发由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衬托(以“小桥—流水家”之乐景写游子悲哀之情)
练习:
1.是各种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深秋晚景图    衬托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此曲和《秋词》作比较。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①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 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的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言情。②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何不同?
   《秋词》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天净沙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二十七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塞外奇异之景:①奇寒:雁无留意;②奇异之声:边声四起;③奇异现象:孤城闭。暗示战争吃紧。   总之,表现了边塞荒凉萧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下阕抒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的情怀。
思想内容: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风光,展示戍边将士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他们久戍边疆的思乡之情。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练习: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描写,下阕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苦。
4、结合上阕内容分析“塞下秋景”“异”在何处?
  (见上阙写景)                    
5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此种的“塞下”“霜”等词语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的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的情绪。
6.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达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揭示作者思念家乡,但因为没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古诗常常一字传神,请你自选一个句子赏析
  “异”                     
  “寐”                     
9.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 秋    季的景物特点,从 “秋来”“霜”    等词语可以看出。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诗宋词中的精品。
11.与“衡阳雁去无留意”相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击败敌人、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家乡却又壮志未酬的感慨。                   
13.用间接地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见10、的A项)                     二十八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古代诗人常借“月”表达思念之情。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把上天说成归去,是因为作者认为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又恐琼楼玉宇,     真要弃离人间,却又有些犹豫。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飘然欲仙之思,让位于对人间的热爱。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
何似在人间?   两句过渡。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对月亮的责问,实际上表现苏轼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之情。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表现了此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表现。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并体现了他积极乐观千里共婵娟。     的人生态度
······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咏月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面。词的上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空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写对月坏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祝福。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但也反应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矛盾思想。。
艺术特色:①意境高远,艺术感染力强。②巧用过渡,衔接自然。
练习:
1、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一经豪放阔达,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词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本词中表达作者胸襟豁达,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两句过渡句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十九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字贯穿全词统领全篇,上阕表现在威武豪迈的打猎场景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球,  和以孙权自比,下阕体现在渴望杀敌立功的情壮志中。
千骑卷平冈。    “千骑”:随从众多。“卷”写速度之快。此句写出了打猎者人数众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状态。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上阕描绘打猎的宏大场面】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反问表达了作者虽年老但壮志未减,仍想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典故:冯唐持节:希望朝廷能召回自己,再为朝廷实现报国之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典故: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下阕抒发报效国家之豪情】
······
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艺术特色:①写景、抒情、言志相结合,全词充满豪情的雄壮美。②用典,含蓄委婉。
练习: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密州出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词人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委婉。                   
3.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突出了词人和种形象?
  描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了诗人狂欢快意的情怀。                    
4、试说明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孙郎射虎:以孙郎自比,显示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冯唐持节: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                    
  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5.你感觉到这首词豪放在那里?
这首词出猎场面激动人心,全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                   
6.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放,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试分析“狂”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
   上片写出城打猎,举止之狂。下片写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狂”字总起,贯穿全篇。                   
7.“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反问。表达了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能自己跃马疆场,迎击来犯的敌人。                   
                      
8.试赏析“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有何妙处?并描绘画面。
“卷”字写出了打猎者飞快跃马翻过山冈的状态,表现了打猎者的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9.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期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守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略”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决心。
10、选出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  B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细节描写表现了对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的眷恋。
梦里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写将士们即将奔赴战场的豪迈:大口吃肉,弹奏边声。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 秋点兵。   点兵出征,“秋”,既点明季节,又渲染出一种悲壮凄凉气氛。
马作的卢飞快,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交代将士们浴血沙场,奋勇杀敌的原因。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壮志难酬的愤慨。
······
思想内容: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时所作,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念念不忘过去的抗金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情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艺术特色:①基调高昂,催人奋进。②通过动作和细节刻画人物。③陡然的情感转化。
练习: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悲愤。                                            
3.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 奏乐、点兵、杀敌          等 。
4.词中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奏    
②可怜白发生   可惜  
6.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7.辛弃疾说这首词是“赋壮词”试结合词的内容,从题材或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等方面说一说其“壮”在哪里?
 从题材上看,是写豪迈的军营生活,战争之事。                       
 从思想感情上看,抒发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从写法上看,语言壮丽而不纤巧。                      
8. 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表现了对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的留恋,渴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志。为下文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做映衬。                    
9.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阙后三句的壮观场面。
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士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10.说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好在哪里?
                    
                    
11.这首词融  梦境  和 现实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12.词中“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有什么作用?
   点明季节是秋季;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13.请自选角度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可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三十一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农家人的热情好客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倾其所有之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现比喻绝处峰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或人在遇到困境中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希望。
箫鼓追随春社近,↘民风民俗画
衣冠简朴古风存。↗淳朴安宁恍如世外桃源
从今若许闲乘月,↘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美景的喜爱、留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拄杖无时夜叩门。↗
······
思想内容:这首是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艺术特色:①结构严谨,主线突出。以“游”为线索。②寓理于景,自然天成。③情景交融
练习:
1、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疑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谈谈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见批注   
3、这首诗的诗眼是“  游    ”全诗按     时间推移     展开叙述。
4、最后两句表现诗人   对山西村的恋恋不舍           的感情。
5、对这首诗分析欠客观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农家腊酒虽浑,但鸡豚足食,表现农家待客的热情。B、颔联写山村山环水绕的风景,表现迷惘之后的惊喜之情。C、颈联写农家庆祝丰年的丰收场面,暗指山村人们仍有迷信思想。D、尾联书写诗人的眷恋之情,间接表现了诗人和农家的友好关系。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莫笑”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能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前途看不清的心情。
   C.颈联描绘了农村春社近日的热闹景象,赞美古朴的乡土风俗。
   D.“游”字是全诗的主线。诗人通过游览,描绘了农村丰收年景和一片欢乐情景,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7、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三十二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一经:儒家经典
干戈寥落四周星。   四周星: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家命运如风中柳絮↘国家命运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个人命运如雨中浮萍↗紧密相连
    
惶恐滩头说惶恐,↘  一语双关,巧用地名。
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达个人心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千古名句: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以身报国的决心。表现了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为国家舍生取义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
思想内容: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沉痛悲壮的心境,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艺术特色:①善用比喻,如颔联 ②巧用地名,一语双关,颈联 ③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名句赏析:见尾联批注。
练习: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
形容国事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伏。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解释。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载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解词:①一经:  儒家经典 ②干戈:    战争     ③叹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④丹心:  赤诚的衷心   
5、“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过零丁洋》中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惶恐 ”“零丁”既是地名又表达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语双关,巧妙结合,使之成为千古绝唱 。                   
7、有同学把“汗青”写成“汉青”。请你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汗青” 指的是史册,  这是因为竹简需要用火烧竹片,把水分烤出来,称为“汗青”。“汗”说出竹子像出汗,“青”是竹子的颜色,因此不能写作其它。                  
8、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国破家亡 的悲哀,借 惶恐滩 和 零丁洋   两个地名,暗示形势险恶和境况之苦。三十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聚”“怒”写出了动感,也写出潼关的险要位置。
波涛如怒。     (山的雄伟,水的奔腾)含蓄表达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
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外边。里:里边。古时称潼关以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通关处其间。
望西都,
意踌躇,     咏史抒怀。吊古伤今。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道破封建王朝更替的本质,表现作者忧国忧民情怀和历史感悟。
亡,百姓苦。   
~~~~~~~~~~~~~~~~~~~~~~~~~~~~~~~~~~~~~~~~~~~~~~~~~~~~~~~~~
思想内容:这首散曲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王朝无论是兴是亡,都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憎恨。
艺术特色:①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前三句从视觉、听觉写潼关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中间四句怀古,发出吊古伤今的感慨。末尾四句得出怀古结论。②描写生动,抒情沉郁,议论深刻。
练习: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的最好?请说出理由。
   “ 聚”,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能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 。                    
3·张养浩在这首曲子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表示同情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对偶,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形,一句写山一句写河,也是山河表里之景  。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生活的同情。
6·一个“聚”字写出了  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   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7·对本曲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如聚”山峰汇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华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住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景象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和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三十四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离京的忧伤
吟鞭东指即天涯, →回归的喜悦
落红不是无情物,↘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自己辞官归隐,但还会关心国家命运。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后人用以表明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奉献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 心境,表明了诗          人永远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为国家尽自己最后一份力量的决心。
艺术赏析:①构思精巧。前两句写辞官离京的复杂心境,后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乐观积极,情感反差巨大。②比喻新奇,移情于物,寓意深刻。
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前一句移情于物。后一句则是对新生命的赞美。两句诗以新奇的比喻,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现在多用来指奉献精神。
练习:
⒈此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优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浩荡。
⒉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的第一,第二句真实的反应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移,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继续报国的坚定信念 。
4、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5、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6、这首诗写了作者哪三种心境?
⑴  回归的喜悦   ⑵  离别的忧伤  ⑶  积极的人生态度   
7、挑出一句你喜欢的诗句,赏析它好在哪里?
  见赏析   
8、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政治抱负     和   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
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9、诗的前两句是如何写离愁?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由异曲同工之妙。
10、请对诗的后两句作简要的赏析。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9: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