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临时外出,懂懂笔记忘记了戴上口罩,到小区门口时一位保安善意地提醒了一下,出于试试看的心态,跑到了小区门口的药店讯问是否有卖口罩。
没有想到,店内不仅口罩产品种类很多,而且还有N95口罩在售。药店的销售人员介绍,其实在3月底店里就撤下了“口罩售罄”的纸牌子。
一场疫情,不仅让民众加深了卫生防疫安全意识,更改变了许多医疗器械行业的生产与销售格局。从中国的格力口罩秒杀,到日本的夏普口罩崩了官网,过去封闭的医疗物资渠道大开方便之门,经销商、电商、微商、厂家直销,涌入了太多的玩家。
从国内到国外,一批医疗物资的价格从十几万翻到上百万,可能连买家与卖家是谁,都不知道。但是,就像无数次浪潮退去后显现出的裸泳者那样,喧嚣散尽后,这次又会是哪些玩家暴露在了沙滩上?
商品价格过山车
“别看前一段时间医疗物资紧俏,真正的医疗器械经销商没挣到多少钱,因为其它的生意都停掉了,只有口罩还能挣些钱。我们库里现在还积压不少医用卫生敷料和口腔科耗材,这方面的业务员我已经让他们都转到口罩和手套渠道去了。”
作为一家经营规模还算不错的医疗器械经销商,李佳(化名)的业务几乎遍及大部分医疗耗材领域。而在疫情初期,靠着公司的人脉和库存,李佳的生意出奇的好。“2月份那会儿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钱在天上飞’,所有人都向供货方转钱,不怕你蒙人,就怕你不给货。”他表示虽然行业里也有无良商家或渠道商,但优良的商家占绝大多数,“牌子一倒,不是警察找上门就是没人再和你做生意了。”
但是这番热闹的景象并没有延续太久。从3月开始,市场行情急转直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工复产,一些大型企业开始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结果一方面各种医疗物资原材料价格猛涨,另一方面却是终端价格的迅速回落。
“一个口罩厂一天几十万片的产能,几个经销商就吞下了,他们根本不会和别人合作,但你看那些格力口罩、比亚迪口罩,他们可不是走传统医疗器械经销商的渠道,一天上百万的产能直接走线上和企业批发渠道,一下子就把价格打下来了,听说有些囤货的大经销商直接血亏。”
李佳告诉懂懂笔记:3月中下旬时曾经30元(进价)难求的N95口罩,一度跌落到不到10元一只,直到4月份海外市场需求提升后,产品价格才再度上扬,一度冲高到15元左右,但也没有再涨上去。
懂懂笔记也在北京和深圳的多家药店询问了口罩价格,除了个别药店仅出售普通医用口罩外,其它的药店口罩产品均较为丰富,只是商品售价差异较大。
以市场上最为普遍的医用口罩为例,平均每只最低约为1.8元/个,但最高则近3元;N95口罩的价格差异更大,从8元一只到18元一只不等。至于其它一些民用级普通口罩,因为材质和防护效果不同,价格更是五花八门。
一位个体经销商告诉懂懂笔记:“价格低不是东西质量不好,是进货早,价格高则是新近才进的货,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差一个月就能差出一倍价格。”按他所说,现如今经销商都是卖一批进一批,很少敢囤货了。
“前一阵子有的人是手里压了货,有的人是高价进货抬了轿子,于是市场价格就更乱了。尤其是4月份海外的订单姗姗来迟,厂家也在犹豫是把库存捂一捂出售,还是加紧生产,现在从谁嘴里都套不出实话。”李佳说道。
口罩价格波动剧烈与上游原材料涨价也有很大关系,熔喷布从一个小众材料一路飙升为“国民级”知名商品,其价格更是从1万元每吨爆涨到50万元每吨。但李佳告诉懂懂笔记,口罩厂家能够接受的价格上限,一般是30万元每吨,再高的报价只能说是“有价无市”。
货究竟在谁手里?
“别给我讲这些没用的,货在谁手里?”就在懂懂笔记与李佳谈话的时候,他接了一个电话,三五句之后,便提高调门吼出这句话,随后敷衍几句就挂断电话了。“又是一个中间商,来问买家的测温仪报价,实际上手里根本没有货,更不知道货在谁那里。”
继口罩之后,体温检测仪和呼吸机市场又开始做妖,相比口罩生产的低门槛,这两个产品就有较高的技术与产业链门槛了,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进而导致市场定价摇摆不定。
“以前我们很少做测温仪,因为市场需求太窄了,只有政府和医院对这个有需求,后来突然需求暴涨,因为每个小区、每个大厦不配这个东西都不允许进出。”李佳一再感慨,自己只盯着耗材这个“芝麻”领域,几乎没抢到几份医疗器械的“大瓜”。
一个测温仪主要包括MCU芯片、红外测温传感器、存储器、蜂鸣器、液晶屏、电池等零部件,其中MCU芯片、红外测温传感器很多需要进口,因为疫情导致生产与物流不畅,拖累了不少厂家的产能扩张速度。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测温仪年产量为30万台,而工信部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测温仪的最高日产能达1.5万台,可见现如今的月产能已经超过了去年的年产能。而西部证券测算,国内测温仪的总需求量或达到2.3亿部,远期全球配置数量更达到8.6亿部。
另一个疑问是,测温仪还能火多久?
一边是需求暴涨,一边是市场供应不足,测温仪已经从不足百元的平民货,扶摇直上三、四百元,即便是现在,最低档的额温枪也要超过百元。
虽然从零售和电商渠道都可以买到口罩、测温仪等产品,但是当有客户想要采购上百万个口罩,几百部额温枪或者呼吸机时,市场供应会陡然紧缩,“你会发现随即就出现了层层中间人。”李佳苦笑道。
某地医疗器械协会秘书长陈晨对懂懂笔记谈起这个事情,自己都气笑了:“有一次一位国外朋友想要购买一批测温仪,我就联系了一个熟悉的经销商,把两个人拉了个群。不成想,这个经销商又拉来另一个朋友说货在他手里,那个人又拉了另一个朋友说有货,一会儿功夫群里冒出来八九个人,结果生意最后还没做成。”
一位业内人士向懂懂笔记透露,在国内医疗物资货源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大宗交易反而一货难求,一方面是卖家惜售,希望能抬高价格;另一方面是大批中间商涌入,渴望分一杯羹的同时,扰乱了市场的信息传递。“现在线上、线下渠道和不知真假的个人关系渠道混在一起,谁都不知道对方有没有货,货的真假。”
因为拥有医疗器械的进出口资质,李佳的客源已经从国内转到海外,至于货源,他的原则只有一个——见货谈价格。“海外的订单根本就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多,我就不信企业高价生产出来,经销商再加价拿货后,他们还能比我沉得住气。”
飘渺的海外订单
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从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主要为口罩约38.6亿只,价值77.2亿元,直到近期数据更新,出口的物资价值才超过500亿元。
与之相比,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13号,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就已经达到了1169亿元。
中国制造的医疗物资正源源不断输送向全世界,从市场供应看,除了呼吸机等少数产品的产能严重不足外,其它医疗物资的国内供应相对充裕。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能够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抗疫工作,海外市场的卫生防疫用品真实需求有多大,连业内人士都说不准。
“我们也很奇怪国外疫情如此严重,但是医疗物资贸易却并不通畅,近几周海外商会的询价很多,但购买量数据并不高。我们还注意到海外市场的订单里,反而是华人组织和留学生团体的购买量更高。”陈晨感慨,可能国外一直把新冠疫情当做普通流感来看待。
中国医生VS国外医生
也正是这种态度,让国内外的医疗物资供应差异巨大,李佳对此事也十分头疼。“国外的确有需求,但是打个比喻吧,国内口罩生产量达到日产1亿只后,供需矛盾才算平衡。那么照此估计,海外每日需求至少是1亿只起步,后来各种渠道代理来询价的一波接着一波,预定量恨不能到10亿只,但最后真掏钱买了多少呢?10万只。”
对此李佳评价,以前是“价在天上飞”,现在是钱没见到多少,价格反而更不靠谱了。
但说是国外买家忽悠人也不尽然,因为很多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在对接海外买家后发现,是自己的资质“不够全面”。
企业经营医疗物资一般需要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想要出口医疗物资还需要办理进出口权,才可以合法向境外出口医疗器械。如果没有进出口权的话,就需找一些进出口代理公司代为出口。
除了国内的进出口资格,医疗物资企业还必须通过海外认证,首选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跨界生产医疗物资的企业,拿国内的批文资质可以走绿色通道,但海外的资质认证却没有那么迅速。据悉国内大量医疗物资被海关退回,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没有得到国外资质的认可。
于是一场“我掏钱想要却拿不到,你有货能给却给不了”的怪现象,又在海外贸易领域展开了,甚至代办资质的报价已经从万元涨到十几万元。而一些囤货居奇的中间商更是把水搅浑,谎询价炒价格的情况屡见不鲜,医疗物资的价格迟迟无法稳定。
直到4月中下旬,海外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才算真正落地,但令李佳哭笑不得的是,国外需求量最大的竟然不是口罩,而是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可能他们觉得相比飞沫传染,接触传染更可怕吧。”
虽然国内已经从疫情阴影中逐渐恢复过来,但是略显冷清的餐馆和路人一水儿的口罩,还预示着我们仍处于疫情之中。海外正在经历国内二月份的疫情之苦,各类医疗物资的价格按照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十分钟一个价,要么拿合同要么拿订金,否则别询价。”
懂懂笔记认识的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戴口罩出门买东西,终于不被周边当地人奇怪与敌视了,反倒是有不少美国邻居来“拿”口罩。说拿是因为对方不会还的,因为任何渠道都买不到口罩。
【结束语】
市场化的游戏规则下,谁也逃不出利益的纠缠,那些高价接盘的厂商和经销商,也不会轻易放弃已经见到曙光的海外订单。
接下来医疗物资行业的供需是否会继续混乱状态?太概率是“会”。因为这次疫情将医卫行业从上游原材料到供应链再到营销体系,完全彻底打乱,想要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绝非一件易事。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