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977|回复: 0

一线丨孔笙曝《大江大河》第二部进度:处于深度采访及大纲阶段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4-21 15: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腾讯《一线》报道 作者:胡梦莹
1月14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电视剧《大江大河》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全国的业界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文艺评论家齐齐出席。嘉宾们围绕该剧的创作,从其人物塑造、时代感营造、细节描写、情感渲染、主题表达等多个角度切入,对该剧进行深度剖析和探讨。
《大江大河》第二部的筹备情况也首次对外界公布,导演孔笙表示,该剧目前正处于深度采访和剧本大纲阶段,争取尽快与大家见面。一位改革开放亲历者对《大江大河》则对续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我期待后一部的发展,希望它描写不但是那个时候的生活,也可以把今天老百姓的意愿,老百姓的改革动力反映出来,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就会更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12月10日播出到1月4日收官,《大江大河》收获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作为该剧制片人,侯鸿亮认为,“《大江大河》取得了一些成绩表明,主旋律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一个主旋律作品的社会影响是良性的,它的整个经济收入是良性的,也一定能鼓励更多创作团队、内容公司来拍摄这类型的项目。”对于“主旋律”剧《大江大河》为何能收获主流受众的青睐,又能被主流市场接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认为,“该剧蕴涵了深厚的现实主义创作力量,无论是服装、化妆、道具,包括人物为角色设计的小动作等,都还原了剧中所处的年代背景。”
对于贯彻该剧始终的精神内核,郦国义接着表示,“我们需要学习这个团队在创作当中那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的创作当中是值得提倡的。”对此,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黄昌勇直言非常认同,“这部作品是我们倡导深厚现实主义的重要成果,尤其剧中根植于乡村大背景,特别是刻画非常鲜活、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波折和命运走向,这个能够抓住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内心,让观众和剧情和人物一起走,一起体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剧曾在90后甚至00后年轻群体中引发共鸣,对此上海大学副教授、博导齐伟认为,“这部剧很好地与90甚至00后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对于这个观众群体来说,文化自信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因为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他们是作为受惠者,或者是作为承载者而出现的,《大江大河》这样一部作品能够为我们找寻这份强大的文化自信。”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吴小钧教授表示,“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不仅依赖于文学的力量,更来源于艺术从业者的文化自信。”
《大江大河》之所以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收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创团队的匠心制作,在知名影评人李星文看来,“这部剧采用了宽屏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摄入更多信息量,戏剧如果想取信于观众有赖于环境的共存,宽屏增加了质感。场景搭的很细,道具做的很真,灯光布置的很讲究,景色也选的非常用心,技术上非常良苦用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作为“上海出品”的影视作品代表作,《大江大河》体现了上海电视剧创作的高度和深度,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大江大河》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架构,好的故事为基础,才有了整部剧积极昂扬的基调,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
面向未来,与会专家提出,上海文艺界应当聚焦重大历史、革命、现实题材的创作和生产;深扎现实题材创作,尤其要加大上海题材的创作,聚焦现实生存、新老传奇等题材;要把提高质量作为生命线,要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时代,推出讴歌党、祖国、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自觉讲精品、格调和品位,坚决抵制低速、庸俗、媚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7 17: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