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8|回复: 0

我那美元VC朋友转去看氢能,崩溃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8-30 15: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OG62gpZjg6gQG6ps.jpg

“我决定撤了,改去咨询了。”

刘硕,北京一家美元VC基金的投资经理,决定离职。他在这家机构已经待了三年,之前一直扑在TMT领域。但今年年初,刘硕所在团队的合伙人开了个组会,告诉大家要抓住医疗产业升级的机会,抓紧投出一批医疗高端设备独角兽。

这可难坏了刘硕。金融学专业出身的他,看着一堆医学术语不知从何下手。无奈之下,他四处跟同行打听,最近在投什么医疗设备,想方设法要创始人的联系方式。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当创始人一听他之前从未投过医疗,都毫不留情地拒绝拜访。找了五六个月的项目,刘硕一个也没能带到投委会上。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离职,转行去做咨询。

这样的一幕并非个例。从2019年开始,硬科技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那些在移动互联时期崛起的一线美元基金和投资人,也开始纷纷转向芯片、医疗、新能源等方向。一时间,无VC不投硬科技。但现在,从硬科技赛道撤出的美元VC一批接着一批。水土不服,开始在这些美元基金身上集体上演。

我,原本投出海TMT

今年被迫转去看了两个月氢能

“一级市场的投资经理,前年投消费,去年投芯片,今年投简历。”

聊起最近创投圈的一则段子,罗文心有戚戚,直呼这简直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原是华东一家美元基金消费组的投资经理,从2020年起奔波四处看项目,新茶饮、咖啡、拉面馆、中式点心,曾在半年时间里就开出8个TS,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最忙碌充实的一段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从2021下半年开始,消费投资陡然降温,他们整个组在经历了半年没有“开张”后,不得不进行生死攸关的转型——根据合伙人的要求,消费组被分散到半导体、新能源等更加细分的科技消费小组内。

这几乎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摸爬滚打。身边不少同事在这场转型中离开,罗文咬咬牙,决定留下来试一试芯片赛道。他有自己的规划:既然硬科技投资将会占据未来十年的主流位置,自己不妨趁此机会换个赛道。每个领域的投资逻辑能有多大不同?大不了比平时多花时间学习研究。毕竟,VC本来就是一向喜欢探索未知事务的事业。

“实在没想到会这么难。”罗文一脸痛苦,“确实不懂技术,开会听得头大,跟创始人聊天时就像平行线自说自话;过去的老圈子、老套路都归零,刚刚搞懂新的知识就过期了,预期怎么也赶不上实际变化。”不同那些产业背景出身的同行,罗文至今连半导体项目来源渠道都没找着,只能跟相熟的FA朋友多招呼,多推推芯片项目。

转眼半年,他已经在计划离开老东家,在看别的机会。

转赛道,很多人过的并不舒服。北京一位专注出海赛道的投资人在朋友圈中感慨,“作为曾经被迫两个月转型去看硬科技氢能的投资人,我对自我认识就是,可以看,但是和刚毕业小学生水平差不多,完全没有历史积累的认知优势,人的判断也不相同,怎么可能投出好案子?”

这一段短暂的转行经历让他感慨良多,“投资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赚认知和不对称的钱,前提是你的认知领先于市场,而不是追赶。另外就是我这个年龄,跟98年00年分析师小朋友比起来,也确实卷不动了,还是安心看老本行吧。”

看不懂,无疑是匆忙转行的创投圈一线从业者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令人哭笑不得的是,B站渐渐成为了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补课”圣地,尤其是在此学习生物医药等的专业视频,有投资人就是在此处补习了什么事CDMO、mRNA和IVD,去到项目现场,跟创新药的研发总监聊得有来有回,甚至还被夸过专业。

随着投资风口变化,VC的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一位行业猎头介绍,纯金融背景的候选人在筛简历那一关就会被pass,特别是专业化极强的医疗、硬科技的投资赛道。正如北京一家老牌硬科技VC合伙人说的那样:“金融知识在后续工作中都很好补齐,但是没在产业里浸淫过几年的,后期在培养起来都很困难,自己的上升通道也不会明朗。”

“我们私下里都在自嘲,以后没有产业背景,还是别做投资了。”任职于北京一家VC的投资总监郭凯坦言。曾经专门投TMT、消费的人挤满了各种场合,这些人都去看硬科技吗?都能看硬科技吗?答案显而易见的。

郭凯想起今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芒格给到年轻人的真诚建议:“找到你真正不擅长的,然后规避他们。就算你很聪明,也不可能做好你不感兴趣的事情。”

闯入投硬科技后

美元基金集体水土不服

不只是投资经理迎来职业困惑,调转船头去投硬科技的美元基金们,正在遭遇一场「水土不服」。

从2019年开始,硬科技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而随着消费、互联网投资的渐渐沉寂,平台型机会难以复制,以及美元基金退出大环境的变化,在移动互联时期崛起的一线美元基金和投资人纷纷在押注芯片、半导体、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方向。

但他们很难快速找到TMT时代如鱼得水的感觉。这种水土不服最明显在于——美元基金的投资逻辑还没有转变过来。

过去美元基金大多投TMT,称霸移动互联网时代,习惯性要求项目2-3年100倍回报,运用可复制的烧钱铺流量的打法,但如果把这套逻辑套用在周期长、回报相对低的硬科技投资上,难以奏效——硬科技项目早期达不到互联网式的增长,只有到了产品和市场的拐点后,才可能像宁德时代这样爆发。

任职于北京一家知名VC机构的张琳举了一个例子,“此前国内有家民营火箭企业,总是发射失败,就是因为背后投资方着急,接连催促导致准备不够充分。”据了解,火箭发射成功与否,意味着估值能否实现大跨越,而背后投资方中有多家从美元基金起家的知名机构,“投资人耐心不足,越失败越催促。”

一家FA机构合伙人深有同感,“美元基金的朋友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双碳领域最像拼多多的是谁?简直无法回答。”更有甚者,习惯了硅谷范、精英派的美元基金投资人,曾私下吐槽一家总部位于山东某县城的硬科技公司创始人“不够洋气,”。

“这些’顽固不化’的过去式投资逻辑,已经给美元VC在硬科技的整体布局造成了一些实质性障碍。”张琳在过去半年频繁在项目上遇到美元基金同行,不禁感慨。

对于投资人,过去是争当一击命中的好猎手,现在则是需要慢慢等待的饲养员,这中间的思维逻辑是天差地别的。总的来说,习惯了快速见到回报的美元基金们,很难耐心等待,大概也无法理解曾经半导体投资冷板凳的滋味。

水土不服,也在于对于产业理解的不深刻。上海一位专注早期硬科技投资副总裁直言,“在科技领域,尤其是特别高精尖的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国内相当一部分美元基金可能最后成为韭菜。”

对于投硬科技,有些美元基金是这样操作的:上来先扫荡式的调研,要求下面的投资经理们在几个月内接触某一个细分赛道的主要玩家,常常就错过了投资窗口期;或者将产业调研寄希望于外部的专家、研究团队,拿到一份现成的行业分析,照着去寻找被投。

由于自己看不明白,抢人成了重点。当美元基金大举闯入硬科技赛道,第一仗便是挖人——高薪从本土机构挖角骨干。去年初北京一家知名美元基金,直接开出200万人民币年薪,从深圳一家垂直硬科技的VC机构挖走了一位新材料方向的投资总监。

还有不少机构在追随头部GP的脚步,“跟着前辈投,准没错吧。”但实际上,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产业资源,再明星的GP,对于这一类被投来说,也仅仅聊胜于无。

当然,一切还是要回到那个终极命题:VC/PE到底如何才能投出一个好项目?

硬科技最强选手:“四大金刚”

VC/PE跟着他们投

一边是美元基金水土不服,一边则是产业资本大杀四方。

诸如哈勃投资此类硬科技CVC,不仅IPO数量多,IPO周期也更快,基本上从投进去到IPO敲钟也就两年时间左右,有的甚至是一年时间。以哈勃投资为例,2019年7月投资了芯片巨头思瑞浦,后者在2020年9月就成功登陆科创板。

究其原因,源于这样的产业资本优势明显——把自家供应商名单拉出来,项目源就有了;不但给钱,还能带来订单,再难抢的项目都能投得进去。

正如华南一位母基金大佬所言:“放眼当下,GP的另外一个重大变化,即很多产业背景的机构进入,提供产业链资源。为什么哈勃投了就能很快上市,因为他们给了很多市场资源,让被投企业发展起来了。”

比如思瑞浦,起初公司盈利能力并不稳定,直到2019年迎来转折点:营收由2018年的1.13亿元突然暴增至3.03亿元,净利润也从亏损变为盈利超7000万元。而业绩爆发的原因,在于思瑞浦有一位神秘客户A,从2019年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并帮助其由亏转盈。经查询招股书发现,在思瑞浦的几大关联方中,有大量采购能力的唯有华为,因此客户A不出意外应是华为。

天岳先进同样是哈勃的一笔典型投资。作为“碳化硅第一股”,天岳先进曾在2019年引来一众VC/PE争抢份额,有的VC机构彼时已经初步达成了投资意向,但哈勃投资却突然杀进来,清退了所有入场机构。一位VC机构合伙人记忆犹新:“当时原话大概就是,我们要投了,你们都先出去。”最终,这一轮只有哈勃投资一家投了进去。

实际上,这样的一幕正在硬科技领域频频上演。正如华为哈勃在半导体领域所向披靡,宁德时代也悄然成为了新能源产业链最凶猛的捕手。上周,宁德时代第一大PCB(印制电路板)供应商——金禄电子成功登陆创业板。

以动力电池为起点,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上精准落子。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目前公开投资事件共有84起,分布在动力电池、储能、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充换电、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乃至芯片等多个领域。湖南裕能、尚太科技、中一科技、腾远钴业、日联科技、首航新能源、凯金能源……他们或是宁德时代被投企业,或是宁德时代供应链伙伴,如今都无一例外地正在奔赴IPO。

那问题来了,没有产业资源的机构怎么办?一位美元基金合伙人透露,他所带领的团队此前以投新消费为主,在去年决定转向硬科技投资后,采取的投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抄作业”。“我们就跟着哈勃、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投,同一轮次进不去就下一轮挤进去,争取投进去的时间越早越好。”

时至今日,产业资本的“四大金刚”雏形已然形成——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小米。他们沿着产业链投了一家家公司,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版图,气势惊人。

而那些把赛道换到硬科技的美元基金们,想在硬科技领域投出下一个“拼多多”,显然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优势也不是没有。相比风格偏稳健的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出身的投资人更敢于押注那些处于襁褓中的科技项目。正如红杉中国沈南鹏曾提及,“当创业者只有一个idea的时候,陪创始人一起dream big,相信他们的vision,从零甚至-1阶段陪伴他们成长,这条路不仅行得通,而且走得远。”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美元基金开始活跃在中国的早期投资领域,“投早投小投科技”已经成为VC/PE最新的共识。转身之后,大家在挖掘下一个宁德时代。

*文中刘硕、罗文、郭凯、张琳为化名




来源网址:https://new.qq.com/omn/20220829/20220829A075Y90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