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91811|回复: 0

董明珠失去“左膀右臂”,格力走在十字路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2-24 16: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AI财经社 亓宁
编辑|郭璐庆
继望靖东离职半年之后,近日格力电器(000651.SZ)元老级人物黄辉也宣布离开,至此格力“铁三角”正式瓦解。
对于黄辉的意外离职,外界猜测不断,其中关于“与董明珠意见不合”、“高瓴介入管理提倡创新力量”等声音不断。作为格力的执行总裁,黄辉进入格力已经接近30年,而其离职前曾是格力最重要的技术和研发业务领头人。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相比望靖东,黄辉的离职更为意外,也会进一步打击市场对格力的信心。
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格力电器股价累计跌了6.52%,23日收盘股价报57.05元/股,总市值3431.97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年末高点已经缩水了近767亿元。
自高瓴斥资400多亿入局之后,市场对格力的混改成果就颇为期待。不过事与愿违:业绩滑坡、股价下跌。市场上关于董明珠管理“独断”、多元化策略错过风口等评论多了起来,两位重要高管离职被不少人理解为格力进入“高瓴时代”的信号。
但从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多数人对此并不苟同。高瓴内部人士对此亦不予置评。
格力“铁三角”意外瓦解
2月21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了公司董事、执行总裁黄辉的书面辞职报告,黄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执行总裁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相比在格力待了18年的望靖东,黄辉在格力的时间还要长至少10年,实质级别也更高,二人与董明珠被外界形象地比喻为“铁三角”,望与黄被外界看做董明珠的左膀右臂,甚至曾被猜测过是董明珠的接班人、格力电器未来的掌舵者。其中望靖东任格力电器董事、副总裁、董秘,主管财务、并购、信披等相关事务,技术出身的黄辉则是董明珠引以为傲的格力技术负责人。
对于此次黄辉离职原因,外界猜测不少。一直关注格力的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黄辉离职比望靖东更让人意外,因为黄辉的岗位比望靖东更为关键,而加上公司混改后一直无实控人,眼下还是格力转型的关键时期,高管层的不稳定难以维持公众对公司的信心。
市场上另一个猜测在于,作为格力混改主要参与者的高瓴资本正在介入格力的经营管理。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不排除高瓴在推动格力创新转型,而原本空调产业线上相对传统保守的高管逐渐“让位”也在情理之中。
但刘步尘进一步分析称,按照董明珠独断的行事风格,高瓴入局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介入到公司经营层面,即使介入管理,与望靖东、黄辉并不矛盾,二人地位仅次于董明珠且对格力贡献巨大,即使“让位”也轮不到他们。“离开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跟董明珠产生‘裂痕’,不满格力的现状和发展战略。”刘步尘补充道。
空调老大不好做了
按照望靖东辞职后的安排,格力大概率也会很快找人补位黄辉。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格力的总工程师已经调整成谭建明,黄辉作为执行总裁,主要负责一些偏行政类的审批工作,离职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但如果黄辉带走或者挖走自己之前带出来的技术人员、影响公司技术团队的稳定性,这是最值得担心的。”刘步尘对AI财经社表示。
望靖东离职后,格力电器先是安排董事张伟代行董秘职责,3个月满后又只能让董明珠代行董秘职责,直到2020年12月聘任新董秘邓晓博(同年11月加入格力),后者也同时担任格力电器副总裁,其在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任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2019年12月加入格力电器的舒立志被聘任为副总裁,其曾任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副处长、处长。
AI财经社注意到,除上述人员外,格力电器2020年还进行了多位高管调整,其中包括监事会主席李绪鹏卸任、财务负责人廖建雄履新等,此外分管质量的副总裁方祥建、分管营销的总裁助理胡文丰、分管智能制造的总裁助理文辉等都被认为是董明珠手下的得力干将。
有业内人士分析,“望靖东和黄辉在的时候格力专做空调,高瓴和邓晓博都是善于投资,结合格力现在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一代新人换旧人未必是坏事,也许格力会从基因层面再塑自身。”
但比起外拓,格力当下更棘手的是“内生”,业绩、股价的双重下滑正在让投资者逐渐失去耐心。“等到2020年年报正式披露出来,可能会更严峻。”刘步尘对格力短期内的业绩表现态度悲观。
“卖格力不赚钱啊。”某地级市头部家电商场经理向AI财经社透露,相比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格力对经销商的销售返点利润低,在广告宣传与促销活动经费上也缺少支持,这让商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该商场经理表示:“格力现在还是空调卖得最好的(品牌),美的、海尔排后面,但追赶速度明显加快了,而且在小家电方面格力品类少、识别度小,很多时候只能是捆绑销售或者当赠品。”
这可能只是格力电器销售市场现状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被老对手美的收入反超之后,格力一直处在下风。2016年-2019年,美的的营收从1598.42亿元增长至2793.81亿元,净利润从146.84亿元增至242.11亿元,同期格力营收从1101.13亿元增至2005.08亿元,净利润从154.64亿元增至246.97亿元,期间美的毛利率从27.31%涨到了28.86%,格力从32.70%降至27.58%。
而碰上疫情之后,二者的反差也逐渐拉大。去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64%、-38.06%,同期美的数据是-1.81%和3.29%。
这一反差也让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从去年3月股价触及低点44.7元至今,美的集团股价涨了91.65%,期间一度站上108元高点,最新市值6401.68亿元。而作为家电领域的“市值担当”,期间格力股价只涨了15.56%,3431.97亿市值仅为美的的一半左右。
而美的还在时刻做着自己的“市值管理”。就在2月23日晚间,美的集团(000333.SZ)宣布拟回购公司股份5000万-1亿股,回购价格不超过140元/股,预计回购金额不超过140亿元。此前4个交易日,美的股价在创下新高后累计跌了15.10%。
对于二者的前后反差,梁振鹏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元化战略以及销售渠道的差异,格力对单一空调业务的依赖让其增长乏力的同时,也降低了面对冲击的弹性。在收入构成中,去年前三季度空调业务在美的贡献只有46%左右,消费电器占了近4成。尽管美的不断调低空调业务比重,但同期占比仍有6成左右,2019年前这一比例更是在80%以上,小家电等其他业务比重极小。
截至去年10月13日,持股美的集团的机构有1128家,合计680.89亿市值占比9.95%,外资通过港股通持股15.96%。尽管外资还在加仓格力,持股比例高达17.20%,但内资机构从2019年的1442家减少至525家,持股比例仅为4.26%。
谁的时代 ?
对于高瓴与格力高管离职的关系以及是否介入格力管理,高瓴内部人士表示不予置评。
去年2月,虽然高瓴花费巨资从珠海国资手中接过15%股份成为格力最大股东,但对外界宣称不谋求公司控制权。从当时的混改方案可以看到,董明珠借助传统持股和有限合伙投资协议框架的综合设计,最终构建了一个长达4级的金字塔式的控股链条,形成了对第一大股东珠海明骏投票权的潜在影响,而其花费的资金只有14亿左右,可谓“四两拨千斤”。
“不谋求控制权肯定也是有前提的,现在情况变得糟糕了,张磊很难坐视不管。”梁振鹏认为,高瓴的投资即使只是为了赚钱,也会面临来自出资者对收益率要求的压力,“花了400多亿元,进入董事会也在情理之中,未来很可能会提名几位有创新能力、利于多元化的董事。”
高瓴赋能传统消费企业,业内熟知的经典案例是蓝月亮和百丽。通过推动百丽与腾讯新零售、依图科技、地平线机器人等高瓴系公司在数据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大对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推广,高瓴从资本市场真正变身“企业经营者”,将百丽重新推上高峰。在此之前,高瓴帮助蓝月亮从洗衣粉转型升级为洗衣液,令后者的营收6年增长了10倍。而回顾京东的崛起,张磊顶着多方反对的压力豪赌3亿美金助其搭建自己的物流系统,3年后京东上市,张磊的3亿投资飙升至39亿美金,高瓴一战成名……
基于种种美好预期,高瓴对格力的入局也曾被认为是一种“改革”。
去年年中,格力电器在盈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进行了年中分红,并在去年4月、10月接连2次推出了股份回购计划,这些举措的目的被市场理解为提振股价,但结果收效甚微。而在以前格力很少通过回购进行“市值管理”,这一点与对手美的集团对比明显,一度被认为是受到大股东高瓴的影响。
但考虑到之前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刘步尘认为,高瓴可能并未而且很难影响到格力的经营管理。去年6月格力电器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确表示:“我们认为,股东不能解决企业经营问题,但可以监督企业经营现状,高瓴做到了。但你要问这个第一大股东进来后,会不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认为唯一能改变公司业绩的,还是企业经营班子。”
截至2月23日收盘,格力股价报57.05元,较高瓴入局时46.17元成本仅仅高出10元左右,而其418亿出资中有200 亿元为五年期贷款,实际成本已然接近当前股价,且高瓴一入股就将股票进行了大手笔质押。
“目前压力最大的还是董明珠。”梁振鹏对AI财经社表示。刘步尘则直言:“张磊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只看到空调霸主、制造业样本,或许没想到董(明珠)独断的一面。”
对于格力管理层以及发展战略,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外界很难确切知晓,虽然可以看到公司正在拓展电商等多元化渠道,但董明珠也通过“格力董明珠的店”把自己与格力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在去年疫情倒逼下,66岁的董明珠还亲自坐进直播间带货。
作为一代“格力女王”,从格力电器创始人、原董事长朱江洪手中接过权杖8年来,销售出身的董明珠曾带领格力先后冲破1000亿元、2000亿元销售大关,但下一个“5年冲击6000亿”的目标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