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07556|回复: 12

去世之后,你的隐私账户会发生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2: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愿盗用逝者账号的现象可以再少一些。
本文已获得腾讯传媒全媒派(ID:quanmeipai)授权
文章原标题:保护那块电子墓碑:社交媒体的温柔,为什么最该留给去世的人?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一句台词:「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肉体消逝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被人遗忘才是。」这个世界每秒钟有无数生命在诞生,也有无数生命在逝去,但有多少亡者的故事始终被人铭记,又有多少生命的流逝渐渐被人遗忘,我们无从知晓。
在微博上,一个被称为「网上入殓师」的账号 @ 逝者如斯夫 dead 已存在很多年。正如名字所说,其以在微博上搜集、整理并发布不同亡者故事的形式,祭奠死去的人,在网络中为他们做最后的「殓葬」。这个用户所关注的人里大多都是逝者,这里没有狂欢,没有喧闹。
在每一条纪念逝者的内容中都有这样一句话:在虚拟的互联网上,为逝者留下真实的纪念园。」这类账号的存在,体现了充斥着浮躁气息的社交媒体的温柔,也映射了人们对这种温柔的渴望。
无独有偶,随着数字信息和网上遗产越来越引人关注,国内外许多平台都加入到主动纪念或保护的行列。在国内,2020 年 12 月 24 日,哔哩哔哩弹幕网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 B 站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在国外,Facebook、Twitter、Google 等均采取了一些措施。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以「纪念账号」的出现和使用为由头,探讨社交媒体在保护逝者信息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尝试。这份「温柔」究竟缘何出现?而在这份「温柔」的背后又是否存在着我们未曾思考过的其它问题?
纪念账号:用保护的方式延长生命的长度互联网行业的兴盛带给大众对于「娱乐至死」的批判与反思,人们印象里的社交媒体总是离不开浮躁、狂欢等字眼,但当社交媒体成为个体放置回忆和情感的容器,成为与逝者搭建精神沟通的桥梁时,却又不免增添了几分温情。近年来,国内外各大社交网络平台纷纷建立起对逝者的保护机制,展现出社交媒体最后的温柔。
Facebook 很早就推出了「悼念账号」(Memorialized accounts)的功能,逝世者的亲人好友可以在其去世后,作为「遗产联系人」继续管理他的社交账号。他们可以设置逝者账号的内容发布和查看权限、修改个人信息等,但无法登录到账号,也不能读取私人消息、删除或添加朋友。
此后,Facebook 又推出了「悼念」(tributes)标签用于指明那些号主已经过世的社交账号,设立独立的「悼念」栏目作为一个放置纪念档案的空间,允许逝者亲友在这里发布故事、纪念生日、分享回忆等。[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Twitter 也曾声明,在正式推出保护逝者账号的有效方法之前,不会清除任何「非活跃账号」此前,在完成对那些六个多月没有使用过 Twitter 的「非活跃账号」的清理工作后,有用户质疑这样的举措会在无意中清除掉一些不幸逝世的用户的账号信息,也会连带清除掉逝世者遗留在社交账号上的全部记忆。对此,平台表示,他们保护「非活跃账号」的规则一直有效,只是还未彻底执行,在确保符合国际隐私法规并达成各方意见共识后,会进一步完善并推出纪念账号功能。[2,
Google 则允许用户指定「非活跃账号管理员」,在用户账号长时间处于非活跃状态时,「管理员」会收到相关提示信息,在经过许可的前提下,「管理员」可以访问用户的私人数据,也有权在账号原主人离世后决定删除还是继续留存账号。
新浪微博也曾于 2020 年 9 月 17 日发布公告称,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功能——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从而完善平台服务,保障用户权益,保护逝者隐私,防止逝者账号被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种账号保护措施,增强了逝者在数字世界的影响力。许多公众人物去世后,其社交账号上通常会聚集非常多的公共讨论,这些公开的悼念和情感的表达使得逝者账号的继续存在有了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使得已故生命的延续成为了可能。
比如,篮球明星科比的 Ins 账号仍有更新,2020 年的愚人节,将科比设为「特别关注」的粉丝看到了「科比更新的动态」,恍惚之中给人一种「他从未离去」的错觉,有网友评论道:「感谢用这样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你还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外,演员高以翔的微博评论区也时常有前来悼念的网友和粉丝,大家的留言和彼此间的互动让本来沉寂的账号又「活跃」了起来。
在社交媒体上通过集体悼念来塑造共同记忆的方式,有助于唤起群体情感的共鸣,仿若赋予了已逝者在虚拟空间中生命的延续,这也是面对互联网短暂记忆的对抗与挑战。
数字痕迹:意义重大却相当脆弱在茫茫数字海洋中,人类的确像一颗颗小微粒,社交网络独有的虚拟性、时空接近性等,使越来越多的人更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表达自我。
因此,社交网络中留下了太多人的数字痕迹,记录着大量栩栩如生的生活细节,酸甜苦辣、成功失败、爱情亲情……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于「死亡」的界定变得更为复杂。
但是,在享受社交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将很多重要的个人信息、资料、资产等存储到线上存在怎样的隐患?如果有一天意外发生,曾经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的留下的一切又当何去何从?
当个体去世后,社交账号并不会自动改变其存续状态,由此衍生出了与「数字遗产」相关的众多问题。所谓的数字遗产,包括人们去世之后留下的所有线上和线下的电子资料。在常规下,所有社交账号的最终所有权归平台所有——这是一直以来平台和用户所默认的对于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若是账号长时间未被登录使用,平台可能会将其收回,最终自动注销并永久删除。
一些情况下,如果账号所有者去世,但账号中还遗留有一定的个人资产,则需要逝者亲属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等相关资料进行认证和资金的提取与转移。那么,如果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账号信息,一旦发生意外,曾在账号上留下的所有痕迹和资产很有可能被永久封闭在账号中,最终消失于茫茫数据海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据调查显示,Facebook 已有 3000 多万用户去世,每天都有超过 10000 名用户死亡。据牛津网络研究院数据预测,2050 年,Facebook 的逝者用户数量将超过生者用户,到本世纪末这一数量可能会增加到 49 亿。研究人员认为,在亚洲,2100 年 Facebook 逝者用户数量将增加到 20 亿。[3,
可见,社交媒体的确在被广泛使用,许多个人信息事无巨细地发布在社交媒体上,隐私的边界变得愈加模糊。当社交媒体账号的主人离世,他们使用账号发布的每一条动态并不会随之消失。
比较现实的担忧是他们的账号有可能被遗忘,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盗用,再加上如今人脸合成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利用身份造假来牟取暴利也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盗用逝者账号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这是对逝者的不敬,更是对逝者亲友的伤害,所有的这些乱象都需要得到合理的规范和管理。
因此,处理逝者的社交账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里是一个人曾经真实「生存」过的地方,是一个必要的悼念和追忆场所,存储着大量有关逝者的精神遗产,这也是一个人曾经来过世间的鲜活证明之一。但与此同时,在社交平台推出「纪念账号」的一系列措施之前,用户总是会在偶然间收到系统弹出的有关已逝亲友的生日提醒等消息,这些都可能会在一瞬间给曾经历过失去至亲的人带来猝不及防的悲痛。
在这种语境下,社交平台的各类措施,既是纪念,也是保护。比如,Facebook 推出的对于已故用户账号的管理措施中,有单独的「悼念区」,合理地归类整理逝者的所有内容,阻止系统自动发出的生日提醒和其他活动、好友提示等,让这里成为回忆往事的存储区,让亲友更深入地了解所爱之人,但又不至于带来不必要的哀伤。
遗产使用:一边是感动,一边是争议不得不说,社交网站推出纪念账号、建立起追忆生命的电子墓碑,是处理数字遗产的有益尝试,迈出了平衡逝者权益与平台权益的第一步。但就目前而言,仍然需要更加完善的措施来明确逝者账号中的哪些信息是需要封存或彻底删除的,避免这些仍然开放且能够登录的账号给相关者带来隐私问题或情感困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字遗产的继承和使用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留存在社交媒体中的个人数据对于逝者的亲友而言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网络遗产的继承针对的是理财、版权、游戏金币等没有人身性质的内容,那些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都属于用户隐私的范畴,涉及个体的人格信息,并不能继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认为,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上,要区分其财产信息和人格信息,在财产信息上亲属要有继承权和知情权,但在人格信息上要相对谨慎一点。[4, 因此,面对网络遗产继承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争议,还需要更合理的解决方式。
此外,当媒体对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遇难者进行相关报道时,特别是使用遇难者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时,可能伴随争议。
例如,2014 年 12 月 31 日,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后,其中一位遇难女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被媒体大量引用,这一现象遭到其所在大学的抗议。
同样,2019 年 3 月 10 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机坠毁事故中,一位中国遇难者生前微博账号中发布的信息也被媒体大量引用,一条「旅行为了看长颈鹿」的动态,让她在死后仍然遭受到人身攻击,最后,微博管理员不得不关闭这一账号来平息风波。
报道确实吸人眼球,可对逝者的尊重又该放在哪里?一边是感动,一边是争议,如何规范人们对于数字遗产的使用,也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都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跳停止的时候,也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这是社会性的死亡;第三次是被最后一个人忘记的时候,这是真正的死亡。纪念账号的存在让生命在互联网中的延续获得可能,理论上无限延长了「真正的死亡」的期限,但如果过度强调生命的「符号化意义」,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现实与虚拟的失衡。
如今 Facebook、Twitter、哔哩哔哩、微博等不少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的类似「纪念账号」的做法,尝试着为每一个人永远地留下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证明,也为生者留下思念和追忆的空间——青山一道同风雨,我们曾经来过。这些社交媒体带来的温柔我们已然可以感受,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思考。
2020 年,《网上遗产》的作者伊莱恩·卡斯凯特在接受全媒派访谈时曾提出:如今几乎所有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都倾向于默认保留相关信息,但我们不应该把保留记忆的责任外包给社交网站。因为事实上我们拥有的只是社交账号的使用权,这里充斥着太多不稳定因素。匿名化的虚拟网络空间也许并不是一个存放生命意义的最佳场所,即使人的感官随着技术的发展被不断延伸,但及时行动远比网络中的告慰更加有力,实实在在的现实体验远比网络中的意见表达更加真实,而再真实的「虚拟」体验也终究不及现实「触碰」所创造的震撼。
在探讨生命价值时,我们需要的是尽己所能让浮躁网络世界中关于死亡的命题变得更加柔和。对于这些遗留在虚拟空间中的生命痕迹,无论选择将其清空遗忘,还是保留继承,都希望人性至暖的温情会始终留存于每一个人心中。
参考资料:
1.http://techcrunch.com/2019/03/04/facebook-is-introducing-a-new-tributes-section-for-memorialized-accounts/2.http://techcrunch.com/2019/11/27/twitter-to-add-a-way-to-memorialize-accounts-for-deceased-users-before-removing-inactive-ones/3. 左璐. 逝者社交账号:为了告别的纪念 [J,. 东西南北,2020(11):32-35.4. 毛亚楠. 网络遗产谁继承 [J,. 方圆,2020(15):70-7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全媒派」
作者:腾讯传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极客公园时间有限,不要让他人的看法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喜欢双击点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10 23: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