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市调研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独角兽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大家展现出的信心和活力,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强劲动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独角兽企业被称为新经济的风向标,它展现的是城市或地区的未来发展潜力,因此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孵化独角兽的政策。 那么,中国的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究竟如何?其在地域分布、产业类型方面,又呈现出哪些特点?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3全球独角兽榜》。榜单把成立于2000年之后、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定义为“独角兽”企业。 榜单显示,中国以316家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比一年前增加15家;总价值9万亿元,占全球独角兽总价值的30%,超过除美国外世界其他国家独角兽价值的总和7万亿元。 逾八成独角兽集中在十大城市 根据《2023全球独角兽榜》,全球目前共有1361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48个国家的271座城市。其中,前十名中有5家来自中国,3家来自美国,英国和阿联酋各1家。 中国的5家分别为:字节跳动、蚂蚁集团、Shein(希音)、微众银行、菜鸟网络。 从区域看,它们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都市圈。具体到城市,杭州独占2家(蚂蚁、菜鸟),北京、广州、深圳各1家。杭州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二拥有两家前十大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另一个是美国旧金山)。 就总量而言,北京以79家独角兽企业稳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66家),深圳排名第三(33家)。广州凭借过去一年净增12家独角兽企业的出色表现,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并因此在总量上追平杭州(22家),并列全国第四。 但考虑到去年疫情的特殊性,如果跟疫情前相比,那么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就得数上海,总共多了19家。其次是深圳,15家;广州,14家;苏州,10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疫情前,苏州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0,疫情期间,实现了0到1,再到10的跨越式成长。光是过去一年,苏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就增加了5家,仅次于广州,与成都并列第二。 这也印证了胡润的部分观察,他表示:“新冠疫情开始后的三年是独角兽历史上最活跃的三年……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过去一年,全球新诞生了500多家独角兽企业,平均每周接近10家。” 靠着这一年的优秀表现,苏州、成都双双跻身“胡润全球30大创业城市”。当然,有城市进,就有城市出。对比上一年的30强榜单,其中少了香港和南京这两座中国城市。不过南京仍凭借8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位居全国第8,排在它后面的是武汉(7家)和青岛(5家)。 以上十座城市集中了全中国83%的独角兽企业,集中度高于美国的64%和世界其他国家的51%,可见,头部城市对于中国创新经济发展的巨大引领和推动作用。 AI企数最多,电商总值最高 除了城市分布上的高度集中,独角兽企业的行业分布同样遵循“二八法则”。 根据《2023全球独角兽榜》的统计,79%的独角兽企业销售软件和服务,主要来自金融科技、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另外21%的则销售实体产品,主要来自新能源、生物科技、食品饮料和半导体。其中,金融科技有171家独角兽,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且增速最快的行业。 当然,各国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独角兽最集中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软件服务、金融科技、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在中国,则是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子商务、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从中也可看出两国产业结构与创新方向的异同。 比如近来因ChatGPT而大火的人工智能,作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球拥有105家该领域的独角兽,中国就有超30家企业上榜,包括滴滴自动驾驶、旷视科技、依图科技、明略科技、中关村科金等,总数量在全国独角兽企业类别中排名稳居第一。 半导体行业虽然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上排名第二,不过就价值规模来说,目前还不算特别大。几个代表性的企业,如嘉立创、集创北方、歌尔微电子等,还没能挤进全球百大。 至于跟普通消费者联系紧密的电子商务,尽管数量上屈居第三,但总价值占比仍位居第一,达到10%,也是唯一比值为两位数的行业。 具体到企业层面,中国目前共有12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超千亿元,包括字节跳动、蚂蚁集团、Shein、微众银行、菜鸟网络、Oppo、Vivo、京东科技、大疆、滴滴、广汽埃安和小红书。这些企业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地域上却集中在北上广深杭莞6市。 透过这些城市+行业+企业的结合,我们得以一窥各地的产业特点。 苏杭单项冠军,京广“高原经济” 一个地方的独角兽企业,往往代表着当地的创新生态和产业方向。 比如杭州,上榜的独角兽企业大多聚焦于数字经济领域。这与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定位,近年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技术创新、领军企业培育等领域的政策导向直接关联。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突破5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27%,与北上广深共处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而作为中国工业“三巨头”之一的苏州,拥有先进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不过从上榜的独角兽来看,既有跟这几大集群关联的企业——如聚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天瞳威视,但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新能源(阿特斯阳光)、生物科技(信念医药)、健康科技(新光维医疗)等当地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从中也可看出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型的清晰轨迹。当然,苏州的产业转轨是比较平顺的。 如果是对广州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对Shein的“横空出世”大感惊讶。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广州给外界的印象是传统产业强大,而电商数字经济相对薄弱,不及杭州;另一方面,Shein由于主打欧美市场,加上创始人团队鲜少露面,公众对其较为陌生。所以一下子出现在前十名单中,难免令圈外人感到诧异。 但恰恰是这一点,展示了广州作为一线城市雄厚的产业实力。即它不是某些领域的“单项冠军”,而是各个行业齐头并进的“高原经济”。这点在京沪两座城市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以北京为例,百大独角兽名单中,既有社交媒体(字节跳动)、电子商务(车好多),又有数字科技(京东科技)、共享经济(滴滴),甚至还有元气森林这样的食品饮料企业,领域涉及方方面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内的格局就不会发生改变,也不意味着非一线城市就没有赶超的机会了。 如果说独角兽是世界500强的“后补”,那么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5亿美元以上、最有可能在三年内成为“独角兽”的非上市公司(即“瞪羚企业”),则是独角兽的“后补”。从胡润公布的数据看,杭州、苏州的两地瞪羚企业数量占比挤进了全球前十,领先广州;而上海10%的瞪羚占比也超过了北京的6.9%。未来,中国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格局不排除还有进一步洗牌的可能。 海报设计:白浪
来源网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807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