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
|
考点
|
分值
|
答案
|
答案分析
|
1
|
语音
|
3
|
D
|
括号外的注音为正确注音。
A.情不自禁(jìn)jīn 宽恕(sù)shù 闷热(mēn)mèn
B.鳞次栉比(jié)zhì 谛听(tí)dì 晌午(xiǎng)shǎng
C.圈养(quān)juàn 瑕疵(chī)cī
|
2
|
成语
|
3
|
D
|
A、昭著:明白,显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B、精妙绝伦:精致巧妙超过同类。C、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这里形容神佛静穆之美;D、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
3
|
病句
|
3
|
C
|
A.语序不当。前两句的主语都是“灰霾”,关联词语“不仅……还……”应放在“灰霾”之后。正确的表达是“灰霾不仅会造成人群呼吸道疾病大幅上升,还会使大气中紫外线辐射减少……。”;B.缺中心词,“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应加“的方向”;D.“近”与“左右”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
4
|
衔接
|
3
|
D
|
D(以时间和逻辑顺序来确定。)
|
5
|
课文理解
|
3
|
B
|
A颠倒了主标题和副标题的特点;C所举事例不属于典型事例,属于细节描写,目的是表现伟大政治家和蔼可亲的一面;D记者的提问属于直问,是访谈开始后记者直截了当地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参见教材P57)
|
6
|
课文理解
|
3
|
C
|
“厚嘴唇的人”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具有多面性,偷窃当然不对,但是他偷窃并不是为了不劳而获,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生活所迫,为了供弟弟上学,他在偷窃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英子了解这一切,所以就无法简单地判断他是一个坏人。
|
7
|
文言实词
|
3
|
C
|
③⑤⑧古今同义。
|
8
|
文言虚词
|
3
|
D
|
A.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表被动)
B.拔剑撞而破之(代词,指代玉斗)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因为)
夫夷以近(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又)
D.急于星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都是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过”)
|
9
|
文言句式
|
3
|
A
|
A是宾语前置句; BCD是判断句
|
10
|
文言文理解
|
3
|
B
|
|
11
|
断句
|
3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