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这把火烧向了 " 脑机接口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近日宣布已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这意味着脑机接口将可以开始在人体上做临床试验,公司当前估值已增至约 50 亿美元。国内脑机接口领域实践同样走在前列,5 月初北京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政策方面,工信部也将脑机接口作为未来重点培育的产业,产业链有望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
消息提振下,A 股脑机接口概念股纷纷大涨。截至 6 月 9 日收盘,三博脑科近一个月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 150%;此前收获五连板的创新医疗股价同期累计最大涨幅已超 100%;新智认知、汉威科技、世纪华通、盈趣科技股价累计分别涨超 70%、49%、39% 和 32%。
在业内和资本看好下,除了 Neuralink、NeuroPace 等脑机接口独角兽公司布局,国内南京熊猫、汉威科技、盈趣科技等上市公司早已抢跑,世纪华通、国际医学、华如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最近也纷纷回应或披露相关业务情况。此外,谷歌、微软、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也开始布局开发底层技术。不过,这当中亦真亦假,各家实力究竟几何备受争议,并且脑机接口本身距离实际落地到底还有多远也仍需商榷。
" 虚拟 " 还是 " 现实 "?科幻资本主义下脑机接口概念股真假扫描
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脑机接口技术是将人类大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传出指令以控制辅助设备达成目标动作,是真正的 " 意念控制 "。目前虽然脑机接口还未真实落地,但 " 意念控制 " 似乎已真实并直接刺激了资本市场。
近一个月,三博脑科、创新医疗、新智认知、汉威科技、世纪华通、科大讯飞等多家公司股价均因涉及脑机接口概念而大涨。此外,公开信息称,截至 4 月,全球已有 1394 起脑机接口相关融资事件。去年底至今,包括脑虎科技、应和脑科学、博瑞康等脑机接口公司均获得超亿元融资。
对于资本市场的看好,华兴资本医疗与生命科技事业部董事贾妍表示,一方面,随着国际上脑机接口技术逐步成熟(尤其是 Neuralink 近日获批在人体上开展临床研究),业内认为该领域的技术即将进入转化阶段。另一方面,ChatGPT 的出现也使脑部功能区的信息解码被认为可以应用。
据华安证券研报梳理,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公司有 Neuralink、NeuroPace、MindMaze、Kernel、Dreem、神念科技、博睿康等,A 股创新医疗、世纪华通、浙大网新、汤姆猫、科大讯飞等通过参股或前瞻研发布局。BLE 蓝牙芯片以及 IP 供应商有泰凌微(科创板申报)、锐成芯微(科创板申报)、博通集成等。
汤姆猫 4 月在互动平台表示,与第三方合作设立了上海金科汤姆猫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脑机接口、脑功能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产学研工作。公司及子公司、合作方持续推进脑机接口领域的产学研工作及拟落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科大讯飞则更早于 2019 年就曾披露对外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讯飞云创与胡郁、李远清等共同投资设立广州华南脑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还与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开展相关合作,在上海成立科大讯飞(上海)人工智能及脑科学研究院。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和梳理近一个月来相关上市公司的回复能够发现,在这波炒作行情的背后,各家上市公司是沾边概念还是确有其事似乎仍需商榷。
整体来看,多数股价涨幅惊人的上市公司实际仅仅与脑机接口概念 " 沾边 "。其中,同样收获五连板的新智认知全靠名字中的 " 认知 " 二字。公司在最近异动公告中提示,其主要布局燃气安全等多场景城市安全领域,不涉及市场近期传闻脑机接口业务。此外,科大国创、博通集成、航天长峰、汉王科技、朗特智能、科大智能、荣科科技、康泰医学等公司亦澄清称不涉及脑机接口相关业务。
科幻何时能实现?康复医疗或为率先落地场景 脑认知 " 长征路 " 却只走了 5 厘米
脑机接口虽像未来 " 赛博朋克式 " 般的魔幻,但资料显示,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24 年,并在此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诞生出 " 脑机接口 " 的专业术语,1980 年德国学者提出基于皮层慢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在进行了将近百年的相关研究后,当前脑机接口距离真正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据悉,脑机接口产品的技术路径当前主要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其中,非侵入脑机接口在神经或运动康复类领域的应用已比较常见。在今年中关村论坛的展示区,博瑞康、华脑技术、臻泰智能等多家国内脑机领域企业展示其脑机设备及安全帽等产品。苹果近日发布的 Vision Pro 亦被爆料称不止是 MR,还是脑机接口 1.0 设备。
不过实际来看,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业内分析认为,脑机接口看似能够读取神经元信息来掌握大脑的意念。但事实人类有几百亿个神经元,不同神经元传递信号产生的结果千差万别。一名脑科学家曾将关于大脑的全部知识比作一条一公里长的路,而我们目前行进的距离只有不到五厘米。
并且,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还面临着材料、产业化和伦理三大问题。其中,材料是否安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是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最大问题。其次便是相关伦理问题,以及各国对脑机接口的研究还是 " 个案 ",因此产品从概念到落地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据报道,在 Neuralink 获批之前,FDA 今年 3 月曾经因安全风险大而被拒绝,并且在去年还曾因动物实验涉嫌虐待动物,可能违反动物福利原则而正遭到美国联邦部门的调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神经工程项目主任 Kip Ludwig 近日估计,Neuralink 可能还需要 10 年以上时间才能将其脑机接口设备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