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初中三年级]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练习及答案网页版_初三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2-21 2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四单元  叩问月亮
杨卫民  编写
精品赏读
7  咏月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丹阙(    )  孤栖(    )  金樽(    )  徘徊(    )
邈远(    )  鄜州(    )  云鬓(    )  虚幌(    )
二、诵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回答问题。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答: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像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答: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                                                                       
                                                                           
                                                                           
                                                                           
三、记忆杜甫《月夜》,回答问题。
1.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                                                                       
                                                                           
                                                                           
                                                                           
2.诗中的“独看”与“双照”相对成趣,你能体会到此中的妙处么?请谈谈你的体会。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①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 ②,令人长忆谢玄晖③。
[注释]①此诗写于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 ②解道,会说。“澄江净如练”,是南齐诗人谢朓诗的名句。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抒发去国怀乡之愁。 ③玄晖,谢朓的字。
1.有人评价,颔联中“摇”、“滴”两个动词用得神奇。你赞成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                                                                        
                                                                           
                                                                           
                                                                           
2.你认为诗人面对江景,为什么“长忆谢玄晖”?
答:                                                                        
                                                                           
                                                                           
⊙博闻广知
咏月诗欣赏
《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利用网络,赏析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8  苏轼咏月诗文
⊙收获平台
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
答:                                                                        
                                                                           
                                                                           
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答:                                                                        
                                                                           
                                                                           
                                                                           
⊙发展空间
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①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④。
解鞍欹⑤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释] 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兽皮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④欹:倾斜。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
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
答:                                                                        
                                                                           
                                                                           
                                                                           
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
答:                                                                        
                                                                           
⊙博闻广知
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寒食月夜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感月悲逝者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八月十五日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比较·探究
月诗两首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收获平台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月如霜”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由此渲染“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二、《鸟鸣涧》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如何共同营造了“夜静春山空”的意境呢?
答:                                                                        
                                                                           
                                                                           
                                                                           
                                                                           
三、阅读杜甫的律诗《春日忆李白》,回答问题。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注]。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1.诗的颔联是如何表现李白“诗无敌”、“思不群”的?
答:                                                                        
                                                                           
                                                                           
                                                                           
2.颈联中“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仔细品味,说说颈联是如何表现李杜二人的深厚感情的。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嵋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文章第二段中“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这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的是什么?
答:                                                                        
                                                                           
                                                                           
2.“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王维”指什么?
答:                                                                        
                                                                           
                                                                           
3.作者说,“心间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一句中,“月辉”含义是什么?读罢此文,反观自己的情怀,在你的心间可有“明月清泉”,它又象征着什么呢?
答:                                                                        
                                                                           
                                                                           
                                                                           
                                                                           
⊙博闻广知
关于月亮的诗化思考
佚  名
当茹毛饮血的先祖们怀着恐惧走进黑夜的森林,熊熊的篝火与密密树枝间漏出的丝丝月光交相辉映;在空旷处,那一轮今天的人类就要遗忘的流天素月,该让这些以火或者以龙为图腾的远古人有怎样莫名的惊讶与赞叹。在茫茫的太空中,她是人类最早的守夜人。试想在无月的夜晚,先祖们会如何忐忑不安;没有月光的抚摩,他们会盯着黑漆漆的天空彻夜失眠。今天许多的乡村里,人们还在童谣里“月亮婆婆”地叫着,原来,月亮是人类的老祖母。
天空并不是一无所有,月亮就是埋在夜里的财宝,在众人的注视下闪闪发亮。我想,月亮如果是一面镜子的话,那她反射的一定是人间美好事物的光芒。是清清河流,是金黄麦田,是纵横原野,是大地上朴实人善良的目光。或许月亮是人类遗失在天上的一只鞋子,或许月亮是一只灯笼,或许是一只眼睛——透过月亮,我们会看见什么?千年前的人们早就朦胧着眼神醉靠着墙壁,相互传说月亮的神奇。于是今天的我们才看到蟾宫,看到月兔,还闻到一树桂花的香。踩着月光,人们从牙牙学语变成喋喋不休的老人,满头的银丝就是月光浸染与刻画的结果?
弯月如钩,如镰,如船;圆月如井,如湖,如盘。月亮本身,究竟是什么?这一个古老的谜语,虽明镜高悬,却总让人迷惑不已。屈原早就替人类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天问》)曹操也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李白也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把酒问月》),苏东坡也问“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因为他们对月亮的追问,中国诗歌里才有了对人生探索的深沉。
最初喜欢仰望月亮的人都成了诗人。第一个和月亮真正打交道的,我想一定是庄子。他的化蝶之梦,他的鲲鹏之变,没有月光的迷醉,我想他是玩不出这样的把戏的。他是真正一脚踏进了月光里的温柔乡,拥月入怀,还一边悠闲地打着俗世笨拙的草鞋。因为月亮,俗世才显得那样累人,庄子才如此从容;因为月亮,庄子对着死亡仍然深情歌唱,是月亮让他如此逍遥吧。
李白又带着他的唐朝大月亮来了!这位天才诗人也许是月亮的情人,他总是喜欢邀请月亮,他也劝别人“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酒杯里总不忘泡一轮月亮。“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光也喜欢这位天真的诗人,紧随李白,将自己的一腔烂漫倾吐给他。从庄子一直流淌到大唐的长长月光,清洗他的诗歌,让它流畅婉转明媚。李白就是盛唐的月亮。他用他的诗歌照着长安,照着广陵,照着天山。你甚至可以嗅到他诗歌里月光的气息。最后,诗人在水中打捞月亮这顶失散的帽子时而死去。李白呀,真是太贪心了,以为月亮就是他一个人的王冠,到死都不放手。诗歌里没有李白,就像长坂坡里少了赵子龙,会少一半生猛;诗歌里没有月亮,就像大观园里没有史湘云,会少十分灵气。
月亮本身蕴藏着时空的灵性与秘密,所以才被诗人钟爱。月亮的阴晴圆缺就是时间变换的暗示,我们用1月来表示30天,用12月表示1年;年月、岁月都因为月而流转变幻。月亮疼着古人,也爱着今人;她照着南北朝的积雪,也照着中唐的松间泉;她走过李白的床前,也越过苏轼的赤壁;她扛过陶潜的锄头,也流连过白居易九月初三的夜晚;她启示过老子玄而又玄的思考,也证明着岳飞的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她是悠悠岁月中即使昏暗也不糊涂、虽然无声但是有情的见证人。历史无情,当六朝古都烟灭成寂寞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依然“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任凭沧海变桑田,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永不变自己对人间的款款深情。
如果说月光是时间里永恒的水流,那她也是空间里无私的心灵。照着富人的时候她也从不嫌弃穷人破旧的篱笆门;照着天涯苍茫冷清的时候,也照着邻居的热闹灯火;照着故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同样照着异乡的枯藤老树昏鸭;她眷恋着江南的杏花春雨,也照顾到朔北的大漠秋风;她温暖着几家夫妻同帐,也温暖着几家飘零外头。张泌也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李白为什么在举头望明月的时候要低头思念故乡,就是月亮柔和善解人意的光芒懂得人的情思,将母亲与游子同时映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相隔千里,明月可共。所以当海上升起一轮圆月亮时,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美好的时刻;所以让我们祈愿明月更明,我们就可千里互诉相思情意。月亮是我们多愁善感时要照照孤独心灵的镜子,结果我们就发现远方,就看见亲人。有了共同的一轮月亮,所有的距离都不再遥远,所有的人都不再陌生。我们一起握住月亮的手,思乡,怀人。月亮,她是大家的老熟人。
由于月亮的美好,人们常用她来衬托人间的美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看到月亮,我们就想起美人。张潮说“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幽梦影》)。人们还用闭月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义益笃。”(《幽梦影》)这就是文人的情趣,月亮逐渐从中国文人的红粉知己变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人不能知己,月亮却很了解自己的高洁与志气。
月亮的皎洁本身也是一种品质,赏月就成了高雅的举止。箫吹梅花落,笛奏关山月,月下的雅士丝竹,月下的泉水松声,诗意的点化着优雅的生活。不难想象,没有月的映照,王维还会那么自信,杜甫又会怎样孤独,中国的文人还会如此多情,人类又会在没有温情的寂寞中变得怎样冷漠自私。仅有二分无赖明月的青睐,扬州就美得恼人无限;天上虽只有一个月亮,人世生活却有了脱俗的意境!
月亮蒙上了工业文明的浓烟后变得血肉模糊了;随着人类的成熟,我们也开始专注于大地。就像没有镜子,人无法很好地打扮自己,缺少一轮清秀的月亮,人类该是多么孤独,心灵的浊尘又如何洗涤;缺少人类仰望的月亮,又是怎样的狼狈不堪,在很多个夜晚,月亮无声地挂在城市的高楼或烟囱,变得越来越丑陋,越来越寂寞。

鉴赏·评论
乡愁诗两首  送别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边塞诗人岑参常抱“功名只向马上取”(《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雄心,而《逢入京使》中的“马上”这一细节对思乡之情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答:                                                                        
                                                                           
                                                                           
二、有人说,“思乡情切”,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的“怯”要改作“切”,才能表现“思乡之情”,你赞成吗?
答:                                                                        
                                                                           
                                                                           
                                                                           
                                                                           
三、唐朝有大量写景抒情的诗篇。《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的是哪两句,它对抒发离别之情有何作用?
答: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美意朦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答:                                                                       
                                                                          
3.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哪两个特点?
答:                                                                       
                                                                          
⊙博闻广知
李白送别诗欣赏: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活动桌面
猜想与评判
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送行的方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抒写的友情……请你翻开浩瀚的唐朝诗卷,搜索一下还有哪些诗人吟咏过怎样的别情,作些比较,选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以《唐朝的离别》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全文600字以上。
二、唐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适合用于赠别。不久之后,你与初中的同学就面临着别离,如果用唐诗,你会选择哪一句给自己的哪个朋友呢?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由。
我选择的诗句:                                                        
理由:                                                                 
                                                                           
                                                                           
                                                                           
                                                                           

体验成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词语。(5分)
⑴功名的纸老虎如今被他(chuōchuān)         了。
⑵可惜那期间是他命运中的(zhāo xī)              ,也是夕阳。
⑶因为所有(páng bó)郁结在他胸中的,自然已经在这景物中说出了。
⑷杜甫的出世是环境机会造成的念头,是一时的(fèn kǎi)          。
⑸例如贵妃的(jiāo shē)          ,明皇的(hūn kuì)          ,以及朝里朝外的种种险象,他的感慨才潮水般的涌来。
2.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中的佳句。(15分)
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
“                     ,                       ,                 。”
⑵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感慨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                            。”
⑶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描写渐入醉乡的自己且歌且舞,与月、影共欢的诗句是:
“                             ,                            。”
⑷杜甫在《月夜》想像自己与妻子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对月舒愁的情形的诗句是:
“                             ,                            。”
⑸《送元二使安西》中包含诗人王维深挚情谊的劝酒辞是:
“                             ,                            。”
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富有哲理地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的千古名句是“                     ,                     。”
⑺写出一句你所喜欢的课外古诗词中含有“月”的名句:
“                             ,                           。”
3.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顺序。(5分)
①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
②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
③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
④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⑤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⑥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
⑦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⑧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排序:~→〇→~→~→~→~→~→〇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4-5题。(10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
5.“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6-8题。(10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4分)
答: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颈联所展现出的画面。(4分)
答:                                                                       
                                                                           
                                                                           
8.这首诗的尾联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9.词人借助哪些意象为“幽人”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4分)
答:                                                                       
                                                                           
10.这首词中的“孤鸿”有何特点?词人将自己比作“孤鸿”,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5题。(12分)
月光照不亮沥青路
陈全忠
①一个幽暗的傍晚,我独自来到森林公园,看见一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惊喜地说:“妈妈,你看,一棵树,紧跟着另一棵树。”这句话让我愣在那里,想了半天:这种温暖而诗意地看世界的眼光,小时候谁没有过啊!但什么时候这种眼光退化了,消失了,所有的树看上去只是“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了呢?都成了与己无关的植物了呢?
②人的成长,是不是一种诗意的迷失?对于生活,每个人最初都有很多修饰语的,比如温暖而诗意地生活着,孜孜以求,比如有很多梦想,并相信终能成真。但在行走的路上,疲惫不堪或者所谓的成长,将那些美好的修饰语逐渐磨损掉了。乡土散文家刘亮程说,生活是一个不断添置、丢失、损坏、再更换的过程,像一把卷刃的镰刀扔在荒草间。
③肉体的磨损能看得见,精神的磨损却是隐秘的。就像我们知道:有时候电视节目乏味透顶,但人们还是窝在沙发或者椅子上,不停变换频道,打着哈欠寻找乐趣;有时候时尚生活就是集体作秀,但人们还是不停地模仿穿扮,并在镜子前自鸣得意……就这样,跟着人流挤公交车、上地铁、过马路,然后大家进各自不同的小格子里工作。生活变成惯性,没有激动,没有痛苦。真正的诗意,在我们求取的过程中已经隐身于喧嚣的话语和人群挤压的空间下,潜游而不见。
④报人董桥曾说,月光照不亮沥青路。那是因为,月亮的柔光,只有在铺满白色卵石的小径上才能反射出来,才具诗意,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往往缺少诗意。人生大部分旅途是沥青路,粗砺,普通,时有颠簸起伏,甚至残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尽管冷酷,却真实可亲。
⑤月光照不见脚下的沥青路,但可以直接照透心中的柔软。如果我们不是以别人的目光为杠杆,而是以心灵的善;不是以纯粹的物质为衡器,而是以内心感受;不是以目的的速达为乐趣,而是以过程的回味……这样生活着,可葆有童年那份温暖和诗意的情趣目光,摆脱生活的平庸乏味。心中有光,周身有爱,人生的沥青路会提升出另一种诗意。
⑥几米的漫画,就是从都市生活中提炼出诗意,提炼出一纸月光,慢慢照亮你迷惘的心。病前的几米也画漫画插图,但那时他不过是在赚钱谋生,漫画人物也只是木偶和道具。职业并不让他感到快乐。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几米触摸到了生之脆弱,涌起生之留恋和释放性情的思考。朝夕相伴的小人物在他笔下复活了,在心中悄悄地开出花来,照亮了他病榻中的世界,并成就了后来畅销不衰的《照相本子》。记得其中一幅漫画:那个忧郁天真的孩子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走在黑暗的路上,照亮了花儿、草儿、大眼睛的小动物,照亮了忙碌都市人心中被遗忘的角落。
⑦在月光照不亮的沥青路上,诗人和孩子依然幸福地走着,他们让我羡慕。
(选自《中国青年》,略有删改。)
11.请具体地谈谈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的话流露的是“温暖而诗意地看世界的眼光”?(2分)
答:                                                                       
12.在文中,“精神的磨损”表现为哪几种情形?(4分)
答:                                                                       
                                                                          
13.文章以董桥的“月光照不亮沥青路”作为文章的标题,在这篇文章中,“沥青路”有哪些喻意?(3分)  
答:                                                                       
                                                                          
14.综观全文,“月光”与“诗意”有什么联系?它们的深层含义是什么?(3分)
答:                                                                       
                                                                           
三、作文。(35分)
请以“走在月光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诗歌在30行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第四单元练习叩问月亮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7  咏月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
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 “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月之永恒。“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三、1.月儿,静默在鄜州的夜空。妻子独自一人倚靠栏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初秋的薄雾,不经意间润湿了她如云的髻鬟,而她的心里,只惦记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洁白的手臂在清辉中渐渐冰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如玉的脸颊悄然滑落……
2.“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发展空间
1.“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于是产生城也摇荡起来的幻觉;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既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又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2.因为诗人与谢朓精神“相接”,仿佛彼此是隔世的知己。李白“长忆”谢浄,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
8  苏轼咏月诗文
⊙收获平台
一、1.这篇短文中,作者以“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发出感慨,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而“闲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将飞天入月说成“归去”,因为作者对明月十分向往,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归去”,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且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发展空间
1.明月当空,能清晰地看见汩汨清溪之水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广阔的天宇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缭绕在明月之傍。溪边的郁郁的芳草,在月光中更加娇柔可爱,令人只欲醉眠其间。
2.琼瑶,在这里喻指皎洁的水上月色。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这水上月色无比喜爱之情,不忍这幽静纯洁的境界受丝毫损害。
3.全词体现了词人澄澈空灵、淡泊自适、超然物外的心境,抒发了他荣辱偕忘、乐观旷达的襟怀。
比较·探究
月诗两首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收获平台
一、这两个比喻写出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寒气袭人的景物给人以苍凉、惨淡之感。由此渲染“征人”深沉忧郁的思乡之情。
二、诗人写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是以动衬静、动静相生地表现“夜静春山空”的幽静。内心闲静的诗人,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察觉了“桂花落”,可见这夜晚的静谧、空寂;而当月亮升起,洒下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可见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更衬出了春山的空寂。
三、1.在颔联中,诗人采用比况的手法,热情洋溢地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以此表现李白“诗无敌”、“思不群”。
2.“渭北春天树”和“江东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似无奇特之处。细细品味,却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语言看似平淡,却千锤百炼,内容丰富而情意深长。
⊙发展空间
1.这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的是模仿王维的诗歌风格、或化用其诗歌境界所进行的一些文学创作。
2.“王维”指王维诗歌境界中那种超凡脱俗的心态。
3.文中的“月辉”指的是不被成败得失所左右,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的高风亮节。第二问为开放题,只要有思想,有精神的感召即可。
鉴赏·评论
乡愁诗两首  送别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马上”,体现出诗人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鞍马倥偬、行色匆匆的情景。这样的身份,望乡时却“双袖龙钟”,可见思乡之深切;而这样的交臂而过,也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把乡愁收束得很简净利落,又不失豪迈的军旅之气。
二、不赞成。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对家人充满了思念和担心,而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接近家乡之后,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情更怯”,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晨的渭城,朝雨乍停,雨润湿了轻尘而不湿路,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洁净、清爽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而此时朝雨洗涤过的路旁柳色显出青翠的本色,映照着青青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同时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四、这一句将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发展空间
1.(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
2.(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
(2)因谋篇之难而使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
3.(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体验成功
一、1.戳穿 朝曦 磅礴 愤慨 骄奢 昏聩
2.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⑶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⑷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⑸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⑺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④→⑥→①→⑦→③→②→⑤→⑧
二、4.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各1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
5.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2分)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3分,意思对即可)
6.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引人遐思。
8.抒发了诗人思念(依恋)故乡的深情。
9.词人借助缺月、疏桐、漏断、孤鸿(3分,写出3个即可)为“幽人”创造了一个清幽、寂静的环境。(1分)
10.孤鸿惊恐,满怀怨恨又无人知晓;即便如此,也不愿栖于寒枝,宁肯独立冷寂的沙洲,可见“孤鸿”的高傲清高。(2分)词人将自己比作“孤鸿”,表现自己虽然不得志,却仍然高洁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固守孤独的人生态度。(2分)
11.因为小女孩的话语充满了爱(亲情)和纯真。
12.“精神磨损”在文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人在生活中丧失了趣味、个性、激情、爱心;②在忙碌奔波中人失去了一份诗意的情怀。
13.“沥青路”的喻意是①我们必须面对的粗砺,普通,时有颠簸起伏,甚至残缺的生活现实。②忙碌的都市生活。
14.文中“月光”和“诗意”都是一种生活情趣和态度,它们就是温暖、希望、爱心、纯真、执著、幸福等等美好的情愫。
三、略。

                                       
                       
                                       
                                       
                                       
                                       
                                        上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三单元【草木有情】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第五单元【精神家园】练习及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