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高中二年级] 2011-2012学年吉安县二中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网页版_高二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2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命题人:肖希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color=]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
②2010年10月1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祖国61华诞庆祝活动
③美国大选、朝韩摩擦
④九寨沟自然风光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3、2010年10月29日,奥地利第二所孔子学院在格拉茨大学正式成立,格拉茨孔子学院是继维也纳孔子学院之后的又一所孔子学院,也是中国与奥地利在教育领域交流又合作的又一成果。格拉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文莉介绍说,格拉茨孔子学院的主要活动是汉语教学,从2010年11月起开始正式授课,目前已有3个班近70名学生。据此,有人说“汉语热”折射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
C.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让其接受最好的教育。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他们看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关,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力
④文化积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5、2010年10月27日,“大型礼乐展演——千人诵国学”活动在江苏省扬州市体育中心举行。1000名儿童在活动现场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汉学经典,感受传统汉文化的魅力。江苏省之所以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
A.必须用传统文化约束现代中小学
B.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C.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6、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①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儒家思想主张用“仁、礼”来治理国家,而这种思想今天仍显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我们主张“以人为本”和“以德治国”。这说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
③传统文化都有积极意义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步伐加快,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形式的文化艺术成果。这说明
A.文化引导并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0、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新时期,人们不断寻求新的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目前,京剧以短小、形象、活泼、表演灵活的艺术特点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深受群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A.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舍弃传统文化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同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交流  借鉴融合  走向文化同一
1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强不息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团结统一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13、被誉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以“会动”的科技手段、崭新的视觉形式,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增添了新世纪的魅力,上演了现代科技的“点石成金”术,成为“中国智造”的有力注解。由此可见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来自于世博会举办者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  ③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只要运用科技手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高层首次旗帜鲜明地强调坚决抑制“三俗”之风。“三俗”之风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③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④经济利益的驱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10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决定,2010年将组织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继续向西部地区赠送一批“绿色”电脑,专项用于青少年绿色上网场所和基层干部群众浏览互联网的公益性网络平台,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据此回答15~16题。
15、实施“‘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
①是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表现
②会限制网络文化市场的发展
③有利于克服网络文化市场的缺陷
④有利于促进手机互联网内容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互联网中的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
①从源头上治理,关闭不良网站,肃清网络污染
②加强履行政府职能,将所有网站收归政府所有,实行统一管理
③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辨别能力
④加强文化建设,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对推动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④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2010年9月20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文化建设,用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编制出一个体现中央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符合当前实际、适应发展需要的规划纲要,更好地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下列对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①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②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利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能够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中外文化在和睦相处中交流,增强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布实施,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的确定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体现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道德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说明国家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表明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罗素说:“科学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善可恶。”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B.思想道德相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4、2010年9月20日至21日,第七届中国公认道德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就论坛主题“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②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④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朗朗书声,悠悠古乐,孔子的谆谆教诲,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回荡在文庙上空,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color=]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
2011年1月15日至20日,河南省“两会”胜利召开。文化教育问题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以下是两位代表在分组讨论时各自的发言。
文艺界代表:近日,在深圳评出的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中,只有《吉祥三宝》这一首是2000年以后创作的。尽管近年来流行歌坛红红火火,每年新歌层出不穷,但真正的精品却寥寥无几,也不乏品位低下的产品,这令许多音乐人忧心不已。
教育界代表:“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也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全面落实新课标方案,建议学校把“仁、义、礼、智、信”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⑴ 从文艺界代表的发言中,你能领悟到什么道理?(7分)

⑵ 请对教育界代表的建议加以评析。(7分)
27、(10分)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0分)
28、(12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指引下,以“和谐城市”为理念展现了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和谐”的理念蕴藏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对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⑴ 上海世博会倡导“和谐城市”理念,这一理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6分)
⑵ 我国古代先秦诸子与西文先贤都设想了和谐的社会,但又强调“和而不同”,对此,我们应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6分)
29、(14分)
材料一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特大地震,数千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十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挺起“不屈的脊梁”,地震摧毁了我们的美好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坚强意志。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积极施援,经过顽强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在抢救人员、安置受灾群众等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  2010年10月26日,由中宣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青海省联合主办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对玉树地震中涌现出的英雄和模范人物进行大力表彰,同时号召人们学习英雄们的抗震救灾精神。
⑴ 材料一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4分)
⑵ 结合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要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学习英雄们的抗震救灾精神。(10分)



[color=]吉安县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CAABBCCCACB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CABABBDAAA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
⑴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在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②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越需要我们提高眼力,增强辨识能力。③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只有面向广大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才能创作出文化精品。
⑵ ①“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界代表的建议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②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要坚持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7、(10分)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赛的重要因素。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12分)
⑴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6分)
⑵ 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6分)
29、(14分)
⑴ “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
⑵ ①抗震救灾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抗震救灾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03: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