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小学六年级] 2012年全国通用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_小学试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12 18: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olor=]2012年小学英语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______________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____________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参考答案: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兴趣、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积极的情感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_________和形成有效的___________,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____________;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______________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答案:激发和培养、习惯、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西方文化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_________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_________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_________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参考答案: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4、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_______________,说和写是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_______________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参考答案:听、说、读、写,理解的技能、表达的技能、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手段、能做什么)
5、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五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6、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参考答案: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7、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参考答案: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

[color=]2011-2012年全国通用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D.教师心理
3.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的过程。
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5.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心理定势    D.潜伏学习
6.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7.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 )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的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8.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9.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10.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11.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 )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2.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3.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 )
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14.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5.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二、填空题
1.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
2.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__________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3.__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性别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__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5.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_____的动机激起水平。
6.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__________。
-
7.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
8.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9.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__________学习。
10.元认知是_________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11.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阶段叫做__________。
1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
1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三个阶段。
14.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__________。
15.处于__________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觉得我怎样”等等。
16.儿童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_________岁。
1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
18.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__________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9.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作系统研究的人是__________。
20.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叫做__________评价。
三、简答题
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
4.简述资源管理策略。
5.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
四、论述题
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color=]2011-2012年全国通用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
4.C【解析】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5.C【解析】心理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6.C【解析】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
7.C【解析】在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来看,转折期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
8.D    9.A【解析】概念的同化是指通过利用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新学的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某些适当的概念相结合,将新信息内化的过程。概念同化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
10.D【解析】高级规则是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
11.C【解析】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强制阶段(0岁~6岁);(2)强化阶段(6岁~9岁);(3)遵从集体阶段(9岁~16岁);(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
12.C【解析】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成分,是个体最鲜明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
13.B【解析】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算法式是指把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4.D【解析】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包括有纪律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得以好好地学习。而不是要追究责任,让学生“就范”。
15.C
二、填空题
1.心理规律2.转移3.斯金纳4.性格类型5.中等程度6.知识背景7.迁移8.150
9.上位10.对认知的认知11.操作定向12.变式13.内化14.知觉15.关注生存
16.8~1017.松散群体18.物理19.艾宾浩斯20.总结性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这四个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2.【答案要点】
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4)智力水平;(5)定势。
3.【答案要点】
他们一般有正常的智能,但有明显的阅读、算术和书写困难,以致学习成绩差。他们的主要特征是:(1)视觉、听觉等知觉转换方面存在障碍;(2)有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3)运动不协调;(4)言语发展障碍;(5)易于分心;(6)偶尔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
4.【答案要点】
(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5.【答案要点】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表象和语言;
(2)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四、论述题: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提醒:论述题答题要点必须附带要点解释,否则不得分或得分低,
【答案要点】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班级是学生活动的直接环境,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媒介,其中的各种因素从各方面微观而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师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最大,教师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鼓励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价值标准或职业选择。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度、评论、控制和讨论把自己的价值标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情感。
第二,班级中的同学关系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重要媒介,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独立或合作等。
第三,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认识了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社会价值,理解社会控制的意义,学习遵从规范。
班级是一微型社会,不良班级环境可能会造成个体社会化水平低、适应不良。
(2)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期,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自己:
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内化来源,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
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作出判断。同学之间各方面情况最接近,最具可比性,因而班级群体为个体进行社会比较提供了最全面的信息,个体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做出鉴定。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级群体环境会影响到学生能不能有效地学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对班级产生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在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color=]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A.引导  B.促进和维 持   C.反馈    D.评价
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
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
A.尝试一错误说B.闻一见一知一行C.顿悟学习D.认知结构的改变
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的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
5.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A.句子B.词语C.言语命题D.图式
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杜威
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
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
A.追求利益的动机B.避免失败的动机C.避免困难的动机D.追求刺激的动机
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o
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B.人生经历不同C.个性品质不同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A.习性结合B.教学相关C.触类旁通D.不愤不启
11.观察法的实施背景是(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使
1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重新学习B.复习C.复述D.注意
13.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一依存理论D.动机遗忘理论
14.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A.表扬B.惩罚C.理解D.强化
15.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意志品质B.道德品质C.情绪特点D.理智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B.学校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7.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
1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问题解决策略
19.组织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调节策略
20.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
A.图式B.产生式C.句子D.动作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
A.直观一操作性B.任性一可塑性C.幼稚一发展性D.指导一模仿性
E.基本一再现性
2.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
A.上位性同化B.下位性同化C.总括性同化D.并列结合性同化E.类属性同化
3.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B.实事求是原则C.及时性原则D.适当性原则E.儿童化原则
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
A.谐音法B.组织策略C.形象联想D.精细加工策略E.复述策略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
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独创性E.发散性
6.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B.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标准D.具体目标E.行为方式
7.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 )。
A.初级移情B.道德发展阶段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D.自我概念E.心理健康状况
8.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
A.攻击B.冷漠C.幻想D.退化E.固执
9.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E.关键性
10.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E.上述说法都不对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 两个方面。
2.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______的动机水平。
3.___________于1903年出版了___________。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该“关键年龄”大约在___________年级左右。
5.__________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6.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7.元认知是__________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_____评价和___________评价。
10.___________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l分,共10分)
1.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
2.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
3.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 )
4.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 )
5.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
6.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
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
8.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
9.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 )
10.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最近发展区
2.学习
3.问题空间
4.应激
5.班级群体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
2.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4.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七、论述题(共10分)
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过程。

[color=]【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2.D【解析】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条件而进行研究。
3.B【解析】苟子认为学习过程是闻一见一知一行。
4.C【解析】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是0.25~2秒。
5.B【解析】概念甩词语表达。
6.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7.B【解析】将失败归因为不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努力学习以获取成功;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学习继续保持努力状态。
8.B【解析】个体成就动机包含两种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9.D【解析】与新手相比,专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认识策略。
10.C【解析】触类旁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迁移。
11.B【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实施的。
12.B【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习阶段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
13.B【解析】用干扰理论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
14.C【解析】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是理解。
15.B【解析】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品质。
16.D【解析】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17.C【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
18.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关键词法、限定词法和视觉想像、形象联想等。
19.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0.D【解析】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动作。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直观一操作性、任性可塑性、幼稚发展性、指导一模仿性、基本一再现性。
2.CDE【解析】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3.ABCDE【解析】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教育性、实事求是、及时性、适当性、儿童化原则。
4.AD【解析】用中文发音来记忆英文单词,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的谐音法。
5.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故选BCD。
6.BCD【解析】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
7.BCDE【解析】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道德发展阶段、对他人的积极评价、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状况。
8.ABCDE【解析】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固执。
9.ABCD【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10.AB【解析】从性质上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三、填空题
1.性格的类型差异;2.中等程度;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4.四;5.斯金纳;
6.注意缺陷,活动过度;7.对认知的认知;8.内化;9.配置性,诊断性;10.教学方法。
四、判断题
1.√ 【解析】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2.√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体现。
3.× 【解析】依法治教是所有对于教育的治理都应该有法律依据,无法律则无行政;以法治教认为法律是行政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行政的制约,这两种口号的取向是不一样的。
4.×【解析】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无关。
5.√【解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
6.√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7.× 【解析】《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
8.×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9.√ 【解析】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
10.√【解析】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五、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2.学习:指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及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3.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不同的人,构造的问题空间也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解决问题之前也可能改变或重构问题空间。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影响着问题空间的构造。
4.应激: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5.班级群体:是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自然群体,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背景来完成。
六、简答题
1.(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有:(1)教育性;(2)实事求是;(3)及时性;(4)适当性;(5)Jh童化原则。
4.(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七、论述题: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提醒:论述题作答要点必须附带要点解释,否则不得分或得分低。
【答案要点】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维持秩序所需要的。但惩罚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为前提。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做出表扬等于是评判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做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他的行为;表扬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促使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对方在同学中的孤立。
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该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老师把几个圆盘展示给学生并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部分来认识,这是分析。
2.说这些部分构成圆盘就是综合。
3.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就是比较。
4.抛开直径、圆面、周长和颜色等非本质的东西,找出几个圆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即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这就是抽象。
5.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再结合起来,只要是圆,不论大小都有个共同的固定的关系,我们便叫它圆周率,这是概括。
6.指出今后遇到具体的圆的问题常用圆周率来帮助解决,这就是具体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