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7|回复: 0

青年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8-30 15: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原标题:青年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新华社太原8月28日电(记者解园、申峰)在山西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一场青年学术沙龙吸引了来自中国多地的年轻人参加。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爱好者们步履轻快地步入会议厅,期待着与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3位航天器总体设计、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分别发表演讲,激励在场青年脚踏实地、胸怀理想,为中国空间事业贡献力量。

AxTk0xxl43vXZxXx.jpg

  8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青年学术沙龙上,一名青年科研人员向嘉宾提问。新华社记者 解园 摄

“青年是有朝气、有创新能力和意愿的群体。”先后担任中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的孙泽洲在致辞中说。

在中国空间科学领域,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走向“舞台中央”。中国国家航天局在1月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尖端空间科学项目如“嫦娥”“天问”“神舟”“北斗”等,其科研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30到40岁之间。

在26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45岁的张爱兵荣获中国空间科学领域2022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奖项。

自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爱兵就一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过去的近20年里,他负责了中国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风云卫星等多个空间探测任务中的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载荷。

在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技术这一领域,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系列新型探测载荷,部分载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中国空间等离子体就位探测载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Y2ny9QZ688n4ep64.jpg

  张爱兵在天问一号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部件研制现场工作(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目前正在研发小天体探测任务的粒子探测载荷。”张爱兵透露说,团队中60%以上的成员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他认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好奇心强、有冲劲,更善于跳出特定领域思考问题,有时会对科研工作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效果。

青年正在成为中国各类前沿学科的“弄潮儿”。中国科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以中青年为主,39岁及以下人群约占四分之三,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

与往年不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庆回这个暑期没有回老家,对她所在的科研团队来说,眼下最要紧的是设计一套光学系统,为山西省“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提供技术支持。

李庆回就读的山西大学正在谋划建设臂长10公里的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这个大科学装置的建成,将填补中国地面直接探测引力波大科学装置的技术空白,从而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演化规律,了解宇宙运动。

CU4Q1Tq1N4AN2N22.jpg

  8月27日,李庆回在实验室里进行科学实验。新华社记者 解园 摄

“一周6天,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泡在实验室,忙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25岁的李庆回说,相比于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她并不觉得辛苦,“能够参与这项前沿科学项目非常幸运,希望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中国历来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门于5月联合发出《关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联合行动倡议》,号召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联合行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不竭动力。

“希望青年人才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在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同时,不断调整眼界格局,为中国与人类的空间科学发展作出贡献。”孙泽洲说。

GsdRP3R4NiPDSclr.jpg



来源网址:https://www.163.com/gov/article/HFUANBRM002398HK.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地图|页面地图|文字地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找资源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7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