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zhenxe 发表于 2013-9-27 21:04:14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31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文字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3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
(1)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
(2)复立楚国之社稷(      国家       )
(3)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         )(   爱抚、爱惜         )
(5)盖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          )
(6)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的斜光         )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8分)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4分)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
(2)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
5.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经典诗文默写。(6分)
①足蒸暑土气,                   。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                      。   
③               ,         , 人比黄花瘦。
④                  ,叶底黄鹂一两声。
⑤鸡声茅店月,                   。            
⑥                  ,载不动许多愁。
二、阅读理解(39分)
(二) 唐雎不辱使命(17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分)
(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请广于君   (             )    (2)秦王谓唐雎曰(            )
(3)天下缟素    (             )      (4)长跪而谢之曰 (            )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2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4.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答:                                     
6.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2分)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二)(22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上文中加点字。(4分)
躬:                     每:                        
惟:                     诣:                        
2.补出省略的词语。(4分)
(1)时先主屯(    )新野   (2)君与(    )俱来
3.填空。(2分)
(1)三个臭皮匠,顶个                        。
(2)徐庶进曹营,                        。
(3)“卧龙”指            ,三国故事中有一外号“凤雏”的人是               。
4.简答。(2分)
(1) 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2)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6分)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6.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个成
语:             、            、                。(4分)
三.作文(50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没有爱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沙漠,没有爱的心灵就如一塘死水。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我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我们也在不断的把爱献给别人。请以“爱”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要求600字左右。
(2).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子’……”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吧。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3.全文不少于600字。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一、1.略    2.(1)吗(2)恢复(3)降临显示(4)却(5)追念(6)含情凝视的样子,这里指阳光微弱
3.(1)而且压抑(2)失败凶猛而放肆    (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言行品德恶劣(4)深感遗憾   极为憎恨
4.(1)给予留给(2)成效效果
5.B6.C
7.(1)背灼炎天光。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4)池上碧苔三四点,      (5)人迹板桥霜。(6)只恐双溪舴艋舟,
二、(一) 1.(1)“错” 通 “措”,意为 安放 (2)“仓” 通 苍,意为 青色
2.(1)扩充(2)对……说 (3)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4)道歉
3。D
4。⑴但是安凌君却违背了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⑵即使是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⑶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指唐雎。 他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表现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以及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6.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等 7。D
(二)l_亲身、亲自常只拜访
    2.(1)于(2)之
    3.(1)诸葛亮(2)一言不发(3)诸葛亮庞统
    4.(1)清高不俗,谨慎持重(2)虽遭挫折但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
5.(1)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2)将军(您)应该屈尊去拜访他
(3)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6.三顾茅庐乐不思蜀大意失荆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三、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201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网页版_中学试卷